开场: 一、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愤怒、恐惧或受伤的情况下能够识别到自己当时的想法。
二、图书介绍
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拆书家苏培阳,两个标签介绍自己:
1、智慧的传道者。 我名字叫培阳,和培养很像,所以小时候认为自己是国家重点培养对象。长大后发现自己很喜欢教育培训这个行业,所以就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地修炼自己,把更多地智慧传递给别人。目前从事的也是企业教育培训工作。
2、坚定的践行者。 我希望分享的是自己经历的,实践的,曾改变自己过的,所以努力让自己每天有所输出,曾经连续更文一百多天,目前公众账号300多篇。
分组:现在我们来分一下组,左边为A组,右边的伙伴为B组。
今天我带领大家拆的片段是来自《关键对话》这本书,
介绍书: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本书一经问世就高居《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榜首。《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作序。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本书可操作性强,书中运用很多的案例场景,对于各种沟通技巧及沟通原理的说明都是结合故事进行的,看起来不会枯燥难懂。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本书最主要是帮助我们在重要的关键时刻,如何很好的建立关系,进行沟通。
你可能也会遇到过以下几种情况:
向上司提出你精心设计的方案却被泼了一头冷水;你让下属加班,下属沉默一定,带着情绪工作;你让要孩子好好学习却被当作耳边风;想让朋友还钱却被用各种借口推脱等这些关键却让人挺头痛的情况,我们都可以用本书中的方法帮助我们高效能沟通,营造无往不利的事业和人生。。
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这次的拆书学习之后,大家能够在愤怒、恐惧或受伤的情况下不再任由情绪激烈波动,而是能放慢节奏,回顾自己当下的行为、感受、想法,最终控制自己的行为。
下面我们就来通过阅读一个片段来感受一下关键对话的魅力吧。请大家用两分钟的时间阅读,阅读完后举手示意我。
控制想法:如何在愤怒、恐惧或受伤的情况下展开对话
控制想法的技巧
要想形成不同的想法,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对话高手的做法是,想办法放慢节奏,然后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具体做法如下所示。
行为方式回顾
要想放缓即逝的主观臆断过程,避免随之出现的激动行为,你应当沿着行为方式模型一级一级地向前反馈。这个过程需要费点儿脑力。首先你应当停止当前的做法,然后分析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整个反推过程如下所示。
[行为]关注你的行为表现,询问:
我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方式?
[感受]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询问:
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
[想法]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询问:
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见闻]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询问:
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
通过这个反推过程,你会让自己置身于思考和质疑活动中,进而改变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
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I环节,即由我带领大家对该片段进行拆解。这个片段主要讲述了当我们愤怒、恐惧或者受伤的情况下,是可以通过控制我们的想法来影响我们的感受及行为,从而更好地建立沟通。具体有四个步骤:
1、停下来察看自己当下的行为表现是沉默的还是暴力的,比如不说话或者是对对方恶言恶语,冷嘲热讽。
2、问自己当下的感受是怎样的。能够具体准确的描述出来,越准确越好,比如尴尬、诧异、愤怒,而不是简单模糊的说心烦、难受。
3、找出你当时不舒服感受背后的想法是什么。比如当时你的想法:他就是个很自私的白痴。 要去质疑你的想法。不能质疑就是因为你把
4、找出想法背后的事实。
举个我前些天经历的一段略微惊险的经历。
上周我和部门的小伙伴一起聚餐吃完饭,当时我们喝了点小酒,我喝得不多,距离住的地方也近,于是就走路回去了。
在路上我们群里还在时不时聊天,调侃,发红包,当时我也很开心一边玩手机一边走在回去的路上。
突然我发现前方的道路一片光明,还时不时闪着灯,按着喇叭。一开始我没在意继续走我的路,只是没想到节奏加快了,我很生气地回过头去看那辆车,大声喊了句:开宝马了不起呀!按什么喇叭啊!“
对方停了下来,冲我说了句:“帅哥,你走在马路上了!“
我才意识到自己一边玩手机一边走路,已经走在马路上影响了交通。于是我微笑着朝他敬了一下礼,然后撤到了人行横道上。
我们一起来分析下:
当被喇叭吹的时候,我的行为是语言暴力的,同时心里的感受也是非常愤怒的。
是什么想法导致我的愤怒呢?因为我感觉被人欺负了。不就是开宝马嘛,怎么还乱按喇叭,还闪灯,有点欺负人,太嚣张了。
但事实就是我想的那样吗?事实上,他是在用闪灯和按喇叭的方式,提醒我走到马路上了,他是在为我的安全着想。
你会发现,当我用着四步分析下来后,我从一开始的生气到后面对他的提醒是充满感激的。而如果我不问青红皂白,不了解事实,直接和他争论起来,他也和我争论起来,这将会产生背景。这样的悲剧时常发生。
反例:如果不这么做会产生什么结果?
当我们处在沉默或者暴力的状态之中,却不知觉察并且调整,我们就很容易让自己处在情绪之中,从而做出一些失控的行为,比如前年四川有个火锅店的服务员因为客户说了她几句,她一怒之下直接把热水浇到了客户身上。
比如常见的路怒症患者,别人超了一下自己的车,他没控制好情绪加大油门,反超回去,结果酿成灾祸。
而如果当时的每个当事者能够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行为和情绪,那很多悲剧就可以避免了。
拆书家提问设计:
现在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A1环节,就是联系自己的过往经验。所以我想问大家最近在人际关系中你是否经历过内心感到懊恼、愤怒、委屈、郁闷、敌对、抓狂等感受的时刻,具体当时发生了什么?
比如,你加班加点做了一个策划案,然后满怀期待地交给领导,领导看了不到一分钟,直接批评你说:“你写的是什么?你也好意思交给我”。
比如,你在乘公交的时候,有人推了你一下或者踩到你的脚了,当时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又会怎么做的呢?
根据分好的小组为单位,每人花1-2分钟时间在小组内进行分享,给到大家5-7分钟时间。结束之后请1-2位小伙伴可以进行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自己被老被K的事件:
老被跟自己要结果,而自己根本就没有接到这个任务,对于这件事不了解,在当时就直接以沉默应对,并且充满了愤怒。之所以愤怒是因为她的想法是,这件事你交代给谁,就应该找谁。同时这种情绪让她忘记了让自己去进一步探索事实。
【A1+】(反思加工)
拆书家:感谢案例提供者,确实能感受到当时那种情绪。所以假如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如何用刚才学的方法去进行想法的回顾,识别到你当时的情绪、主观臆断等因素,。给到大家1-2分钟时间写在便签纸上,需要包括具体的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具体对话等因素。之后根据情况也可以邀请1位小伙伴进行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首先自己需要把注意力收回来,看看自己那一时刻的状态是什么?沉默,还是暴力。
并且能够去感受自己当下的感受是什么?并且分析自己的感受背后的想法。
接着告诉老板,这件事自己目前还不够清楚,我马上去了解下,然后当天给老板回复。把更多的焦点放在寻找事实真相上。同时也会让我反思自己平时对下属了解不够等。以至于有些事情没有顾及到。
总结:以上就是我这次像大家介绍的《关键对话》中的” 如何在愤怒、恐惧或受伤的情况下展开对话”的内容,四个步骤,第一是关注自己的行为,是暴力还是冷漠。第二是问自己,我的感受是什么?第三步是,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是什么?第四步是,区分想法和事实,查找想法背后的事实是什么?
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用在工作中和同事的交流中,更可以用在和亲人朋友的交流上,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