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北京紫禁之巅分舵第135次活动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不懂倾听,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学习目标: 教你学会倾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开场: 大家好,我是哈默,江湖绰号“西二旗小白龙”。是一名拆书家,简书推荐作者及领英专栏作者,主攻方向为沟通表达,阅读训练、战胜拖延及职场技能。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有关沟通表达类的主题“不懂倾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按照现场分成10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我跟女儿的一次对话提醒了我。

有一天,我女儿在照镜子时说:“我丑得像一只猪。”“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我大声宣布。女儿很不高兴的看了我一眼,喊了声“爸呀”,然后摔上门出去了。我的安慰看来不合时宜。也许当时我最好问她:“你对你今天的形象感到失望吗?”于是,我试图弥补。

我稍微评判了一下自己:“你整年都在教这个,当真遇到事情时,你就忘了。”然后,我走进她的房间,对她说:

马歇尔:我猜,你需要听到的是你对自己的外表有多失望,而不是我的安慰。

女儿:没错,你总是试图弥补一切。

马歇尔:呵呵的确如此。

在非暴力沟通中,当遇到他人的倾述,我们需先放下安慰和建议,然后全心全意体会对方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通过阅读片段,我们得知倾听对方需要两大步骤:第一,放下安慰和建议;第二,全心全意体会对方。

我们需要把谈话的聚焦点关注在对方上,而不是自己身上。

如原文片段里的父亲的回答“你对你今天的形象感到失望吗?”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对方身上,而且是关注了对方的需要。

具体细化的ABC三个步骤为:

A. 避免使用诸如:“这不是你的错……”等安慰类语句及“我想你应该……”等建议类语句。

B.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用诸如:“你很……,是因为你需要/希望……”等去体会他人的感受及需要。

C. 给他人反馈。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如:“你很伤心?你需要得到肯定是吗?”

如:有个朋友有次跟我说:“我又没赶上飞机,我真是个混蛋”,我当时若回答:“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不要太严格要求自己”,这句话给出的是安慰,显然对方因没得到理解与倾听,不欢而散。

那我们试着用今天行动建议来解决这类难题,我们的关注点应放在对方身上。

首先第一步我们不给对方安慰和建议,避免使用安慰建议类的语句表达。

第二步在脑海中思索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使用“你很……,是因为你需要/希望……”类话语。

第三步给出一个包含疑问句的反馈。

如最后,我们回答“你很失望(对方感受),是因为你希望能够信赖自己,对吗?”或者说:“你很生自己的气,你需要好好检讨一下自己,对吗?”。当然,对方在听到倾听性话语表述时,会更舒服,我们对话会持续健康地进行。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我们刚刚学习了如何更好地倾听对方,接下来我们用所学的ABC三步法来解决现实问题。场景一首先利用安慰性语言回答,然后修改为倾听性表述;场景二首先用建议性的话语回答,然后修改为倾听性表述。通过对比,使学习者深刻理解两种表述的差异,从而使自己能在遇到别人倾述时不再安慰或建议,而是用倾听性话语反馈对方。

 

场景一首先利用安慰的话语回答,然后修改为倾听性话语表述;

场景一:

小明跟小红是大学同学。小明自控力较差,经常打游戏或逃课,每次期末考试来临时总会后悔不已。马上又要面临考试,小明找到了你倾述苦衷。

小明:这学期又没好好学习,我太失败了!

小红:

 

场景二首先用建议性的话语回答,然后修改为倾听性话语表述。

场景二:

小华和小鑫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小华由于不爱运动,体重猛增。他非常讨厌自己虚胖的身体,但又控制不住。今天小华找到了小鑫倾诉苦衷。

小华:我真受不了我自己,我现在变得这么胖!

小鑫:

 

现在请两人一组,选择不同的场景,进行演练。两人分别扮演小红和小鑫,最后用三步法给出合理的倾听性话语。演练时可以问问对方的感受,对比两种表述的差异。

 

演练8分钟后,我会选一组“小明”和“小红”,一组“小华”和“小鑫”现场表演,大家一起听听两种表述的差异。从而当我们遇到别人倾述时不再安慰和建议,而是给出倾听性话语反馈对方。


现场两组学习者分别表演了情景片段,理解到安慰性和建议性话语与倾听性话语的巨大差距,从而有利于学习者利用原文行动建议,更好地进行倾听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