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 所属活动: 【拆书帮宇宙中心分舵NO.256】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如何不伤感情地请求澄清 学习目标: 本次分享教会你,当对他人的行为有疑虑时,如何在不伤感情的情况

开场: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日常沟通中能够使用(行为)知觉检核的方法澄清人际交往误会(界定),不再纠结疑虑,获得平静内心。

<图书介绍>&<实用类图书>

大家好,我是超超。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来自于这本书——《沟通的艺术》。

事件:在我们日常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对方的言谈举止让我们有疑惑或者不解的时候。比如一个经常联系你的朋友突然不理你了,你不知道是不是你们的关系出了问题;又比如你的同事和你开了一句玩笑话,你不知道他说这句话是真的在开玩笑还是别有深意;又或者日常合租的室友又忘记收拾厨房了,她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故意拖着不想打扫?……当你遇到这种对方给你传达的信息含糊不明确的时候,你的内心非常纠结,甚至开始胡思乱想,对他产生一些误会。

提问:不知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呢?你搞不懂对方在想什么,很焦虑很难受,甚至已经在内心判定,他就是如你猜的那样,不想理你了,就是别有深意想要讽刺你,就是不想打扫厨房?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大家又是如何处理的呢?是闷声不说,过去就过去了,还是上前拉着他直截了当地问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影响:这类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如果不解释清楚的话,会严重影响到我们和他人的关系,长此以往,会让双方的关系产生裂痕,距离越来越远。

解决:而本书中提到的知觉检核的方法,通过善意的请求解释,可以帮助你澄清误会,让自己不再纠结。

那么,什么是知觉检核呢?请大家看一下片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未超2页图书内页>《沟通的艺术》P115知觉检核【what】

知觉检核

    知觉检核是帮助你了解别人的一项工具,它并不假设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因为它的目的是相互了解,所以这个迈向沟通的检核需要彼此协力合作,除了得到更精确的直觉外,知觉检核借着维护对方的面子来减少对方的防卫。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引导催化):

<互动>

片段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大家能找到吗?(知觉检核)先做一下解释,在这里,“知觉”统指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信息。

<概念讲解>

那么关于知觉检核这个概念,大家再看一下片段,能抓出几个要点来吗?

现场学习者:

①相互了解/协力合作;

②不做假设是原则;

③维护对方面子(不伤感情);

④最终获得事实/更精确的知觉。

大家很棒!抓得特别准。不过,只靠这么抓要点,好像还是不太好理解这个概念。咱们举个例子。就举个贴近分舵日常的例子吧。

<匹配例子>

在座的伙伴有当过轮值主席的请举手?好,当轮值主席的时候,如果遇到拆书家拖着不给你拆书材料,催了好几遍也不管用,通常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现场某位轮值主席:一定是没准备好拆书)

我扮演一下轮值主席哈,(现场邀请小伙伴妖妖做配合),“妖妖,到现在我还没有收到你的拆书材料,你怎么还没准备好拆书呢?”请问,这是知觉检核吗?不是,为什么?因为我在把这句话说出口之前,内心已经做了假设,也就是他没有好好准备拆书。

继续,妖妖对我说,“不好意思啊,我……”“别说了我不听我不听。”这是知觉检核吗?也不是,因为我没有抱着互相了解的心态与她做沟通。

再进一步,我有互相了解的心态,也没有做预设,我找到她,对她说,“什么时候给我拆书材料呀?本来应该周三发的,现在唯独缺你的内容,今天都周四了还没做出报名帖呢!”这算是知觉检核吗?(现场学习者有些迟疑)这得看对方的承受能力。怎么说呢,假设妖妖是个有些玻璃心的人,我对她说因为她的原因,导致分舵的活动贴出晚了。哪怕我表现出没有一点埋怨和不满,她都会有哪种感觉?(现场学习者:不舒服,觉得脸上挂不住)是的,所以呢,当你想要澄清一件事的时候,如果没有关注澄清的话术,导致伤害了对方的面子,让对方不舒服,那这也不算知觉检核。而如果她的承受能力很强,完全无所谓,那就另说了。

<知识点逻辑>

所以,知觉检核,需要你保有互相了解的心态,不做任何假设,委婉且不伤情面地与对方做沟通,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达到大家刚刚抓出的——最终获得事实,也就是得到澄清。

<How>

怎么做呢?有3步。

第1步,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注意,描述的时候请不要掺杂任何情绪词,只说明事实就好了;

第2步,列出你关于这个行为的至少两种猜测;(现场互动)大家觉得列两种猜测的目的是什么?现场学习者:维护面子、不伤感情。

第3步,请求对方予以澄清,澄清的话术可以是“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你可以和我说下吗?”

<举例子>

所以,如果再回到刚刚的情境下,现在我是一位学过知觉检核的轮值主席,我该怎么和妖妖沟通呢?

妖妖,今天周四了,我还没有收到你的拆书材料,周二已经给你发过消息了。(描述行为)

我不知道你是还在琢磨分享的内容?还是因为其他的事情,漏看了消息呢?(列出至少两种猜测)

可以和我说说吗?(请求澄清)

通过这3步,你就可以不伤感情地请求对方的澄清了,这会帮助你了解事实的真相。

<适用边界>&<互动>

大家来看一下,这个方法适用于哪些场景呢?

现场学习者: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都可以用。

那么,不适用于哪些场景呢?大家可以想一下吗?

现场学习者:当我们和陌生人,没法使用,因为知觉检核有一个点是需要协力合作,这需要彼此的信任。

这位伙伴讲得非常好。不论是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只要你对对方的言行举止有困惑,不澄清心里会纠结放不下,直接询问又怕太直白伤感情时,都可以大胆地使用知觉检核的方法,这样既不会让对方有胁迫感,不会破坏你们的关系,还能让你的疑虑得到澄清。

关键强调一点,在使用这个方法之前,需要我们表现出自己真诚的姿态,需要我们彼此信任,这样才能让双方在放松友好的状态下解决问题。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促动学习者设计对话故事>

下面,咱们这个练习。请大家四个人一组,一起设计一个剧本,需要以实际生活为蓝本,比如工作中,领导做了一些让你有误会的事情,你想找他澄清;或者你和朋友之间因为沟通不畅产生了一些误会等等,这些你觉得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需要用到知觉检核来帮助你澄清误会的场景。然后按照下面的模板写一个剧本。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

要求:在对话中用到知觉检核的3步进行询问和澄清。

具体格式如下:

时间:

地点:

人物:

背景:(需交代具体需要澄清的事情)

对白:(双方对话的全部内容,注意使用知觉检核的3个完整步骤)

<学习者分享>

时间:某一个周末晚上

地点:在家

人物:霈霈和小南

背景:霈霈和小南是好朋友,小南是游戏高手,霈霈希望小南可以带她打游戏,但是给小南发了好几条微信都没有回。

对话:

霈霈:小南,有个事儿想和你聊聊。

小南:哎,怎么了?

霈霈:我今天给你发消息,想让你带我打会儿游戏,可我一直都没有收到你的回信(描述行为),我不知道是你在打联赛没有看到消息,还有你觉得我有点水,不太想带我呀(列出至少2种猜测),你可以和我说说吗?(请求澄清)

小南:啊?不好意思啊,我确实没看到你的消息。明天晚上带你打游戏!

 

<预防异议>

感谢小伙伴的分享,你俩的表现都很棒!同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些疑问,当霈霈问小南这个问题的时候,小南的答案到底是真的呢?还是假的呢?大家是否会有这样的疑虑呢?(现场学习者:有。)这里就需要再次强调一下这个片段对我们自己的作用。使用了知觉检核,我们得到的那个澄清的事实,就是真的吗?未必。那咱们请他澄清的目的到底为了啥?对,是为了咱们自己,能够得到一个对方的答案,真正放下、不再惦记、不再忧虑这件事儿。

<总结>

最后做个总结。今天咱们学习了“知觉检核”的概念,以及具体使用步骤:描述行为、列出至少2种猜测、请求澄清。希望大家在之后的人际交往中,能够使用知觉检核的方法澄清误会,不再纠结疑虑,获得平静内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