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非常高兴在拆书路上相遇,一起成长。我是海鹰。有三个标签:1、家庭关系小管家;2、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爱好者;3、二级拆书家。很开心今天和大家相遇,一起开启一段拆书旅程。
下面我先为大家介绍下今天所拆片段的图书《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展示图书)
图书介绍:事件场景——提问——影响——解决
现场的伙伴们,大家好!大家是否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或者场景呢?
【场景】当面对工作的失误、生活的一地鸡毛,你对朋友说“我真是一个没有用的人”。或者面对即将上学迟到的孩子,你会说:“你怎么总是这样磨磨蹭蹭的?”或者你被老板狠批了一顿,你对朋友说:“我老板太不可理喻了”。
【提问】如果是您遇到上述类似的场景时,你想表达的是想法还是感受呢?
学习者:有的伙伴说想法,有的伙伴说感受。
【影响】在工作生活中,因为分不清想法和感受,造成没有合理的表达,导致同事之间工作纠纷、家庭矛盾,这让我们疲惫不堪,甚至严重影响到了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解决】《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这本书就是指导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消除分歧和争议,实现高效沟通。今天和大家分享的片段,就是来帮我们学习区分想法和感受的不同,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工作生活中的沟通更为顺畅。
【学习目标】通过今天片段的学习,学习者能够识别出(行为)如开心、兴奋、生气等情绪(澄清)。并在沟通中运用三步骤说出自己的感受(界定)。
为了更好的拆书学习,我们需要,每2人一组,分组学习。
下面我们进入到阅读原文环节,请大家用1.5分钟进行阅读,读好后举手示意我,谢谢!
片段一R
表达感受《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P31—32
想象我们走到这个人面前,我们希望以诚相待,这就从告诉这个人我们的感受开始。把你想到这人做这件事时你的感受写下来。当他那么做的时候,你心中升起什么样的情绪?
我曾经帮助一名大学生与他的室友相处。我问:“你不喜欢室友的哪些行为?”
他说:“半夜我想睡觉的时候,他还开着收音机。”
“嗯,现在让我们把你的感受告诉他。他这样做的时候,你有何感受?”
他说:“我感觉他这样做不对。”
我说:“我没有说清楚何谓‘感受’。‘这样做不对’是对他人的评论。而我问的是,你的感受。”
他说:“我不是说了‘我感觉’吗?”
“嗯,没错,你用了一个动词‘感觉’,但这并不意味着后面的内容,肯定是感受。你产生了什么情绪?你有何感受?”
他想了一会儿,然后说:“嗯,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完全不考虑他人,这证明他有人格障碍。”
我说:“等等,等等,停下来。你还是在头脑里分析他的错误。我是要你进入你的内心,告诉我,当他那样做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他真的努力体会了自己的感受,但是他说:“嗯,我对那件事没有任何感受。”
我说:“我希望那不是真的。”
他问:“为什么?”
我说:“那你就已经死了。”
我们每时每刻都会产生感受。问题在于,没有人教过我们怎样有意识地觉察我们内在鲜活的生命状态。我们的意识被导向多去注意那些外在的,一些权威认为的,我们的模样。
于是我说:“感觉一下你身体的感受。他在深夜开着收音机时,你有什么感受?”
他真的向内观看,然后他的眼睛亮了起来,他说,“好,现在我懂你的意思了”
我问:“你感受如何?”
他说:“恼火”
“好,”我说,“行了。还有其他的方式来描述,不过这样就可以了。”
拆书家讲解引导(5分钟)
好的,大家已经阅读完了,下面进入I环节,我来分享一下对这个片段的理解。
【What】
这个片段主要讲述了马歇尔博士帮助一名大学生,向在他半夜想睡觉的时还在放录音机的室友真诚表达感受。在练习表达感受时,马歇尔博士发现这名大学生多次说的都是想法。于是马歇尔博士协助他通过想法体会自己的感受,认识到想法和感受是不同的,最后再真诚表达感受。
【Why】
在生活中很多人和大学生一样把感受和想法混淆,而引发了不必要的矛盾,所以我们需要清晰的辨析这两个概念。感受是注意力在自己身上,感受没有好坏的,是内在状态的呈现。而想法则是主观分析,甚至具有评判性,让对方感受到不舒服,容易引发冲突。可能有伙伴会问:“我为什么要一定是表达感受而非想法呢?好像有时候表达想法也没什么问题。”因为表达想法很容易让对方感受到指责和评判,引发冲突。所以为了让双方的沟通能更好的进行下去,我们需要多表达感受。比如说对于一个没有按时完成工作的人,您对他说,“你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对方会生气。如果说“我注意到到了约定的时间您的工作没有做完,我很着急。”这可能会引发对方思考而不是冲突。
【适用边界】
表达感受通常用于沟通中自己带有情绪、或者立刻想评判对方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人们很容易将“感受”和“想法”混淆,我为大家整理了一张表格,方便大家区分,请各位用半分钟阅读一下,阅读完后,请示意我一下。
【强化讲解概念】
对比项 | 想法 | 感受 |
概念 | 观点、看法、评价、判断 | 内在的情绪的一种呈现、情绪的表达。 |
用词 | 觉得、认为 | 平静、快乐、伤心、委屈、恼火 |
是否具有评判性 | 具有主观评判、有好坏、是非、对错 如: 我感到他是一个不负责的人。 | 没有评判、好坏 如:我感到害怕 |
易混淆的难点 | 有些表达用了“感觉、感到”两字眼但不是感受了。这里“觉得”、“感觉”=“我认为” 举例:我感到很不公平。 | 我感到害怕。 我感到开心。 我感到+情绪词 |
还有词表达的是想法而非感受,比如被抛弃、被羞辱、被虐待、被拒绝、无人赏识等 | 得到满足的感受:欣喜、兴奋、喜悦、振奋、欣慰、心旷神怡等 没有得到满足的感受:着急、沮丧、伤心、惭愧、泄气、震惊、疲惫不堪等 | |
句式 | 我感到/认为/觉得+认知、观点、看法 | 我感到+表达感受形容词 |
影响 | 感受到指责、容易起冲突 | 能被了解和同理 |
举例 | 我觉得你不爱我。 我想打你。 我觉得他做的不对。 他是一个完全不考虑他人,有人格障碍的人。 我觉得这不公平。 | 我们走在马路中间,看到有车朝我们开过来了,我们感到很害怕。 当我听到你说我没有管好孩子的时候,我感到很沮丧。 收到你送的礼物,特别幸福。 |
亲爱的朋友们,以上表格对想法和感受从各个维度做了对比和分析,那么想法和感受区别的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呢?我来给大家剖析一下,方便大家更好的区分:
1)重点:根据是否具有评判性进行区分。
我们会发现之所以会工作中有纠纷、家庭起冲突,恰恰是因为有了评判。想法具有主观评判、有好坏、是非、对错,而感受没有评判、好坏。举个例子:
比如片段中的例子:
我觉得他这样做不对,他有人格障碍。
各位伙伴,我们看,这就是评判,是不很容易引发冲突?
再比如:对周末晚上还未完成作业的孩子说:“你这个孩子真不争气,简直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孩子听了会怎样呢?是不很受伤,孩子可能会出现你更不喜欢的行为。而事实上呢?可能是您看到孩子作业没有完成有一些担心。如果这样说:“妈妈注意到周日晚上9点你作业还没有写好,妈妈既着急又担心。”大家看,是不是评判是关键点啊。
2)难点:我们以为用了“我感到”、“我觉得”就是感受了。其实不然。若想看是否是感受,需要看“我觉得、我感到”后面加的是什么词。如果加的是感受词如高兴、伤心等词就是感受。如果加的是“不公平”、“被抛弃”等具有评判性的词,则是想法。
举例:“我感到你不爱我。”(想法)“你不爱我”这是个判断。
“当我听到你说我没有管好孩子的时候,我感到很沮丧。”这里“沮丧”是感受。
(图示)
(过渡)为了让大家进一步理解,我举一个我自己生活中的例子。家庭对话随时可能会陷入到观点对战,自然也是练习非暴力沟通的最好的修炼场。
【案例】下面是我的案例分享:
(反面例子)国庆长假第四天,前天说好带孩子去小河街去走走,结果早晨起来后李先生说:“你自己带孩子去吧,我要忙点工作。”这样我就让孩子在家写作业而没有出去玩。结果看到李先生除了睡觉就是看手机小说,并没有工作。晚上快12点了还在看手机。我就和他说:“我觉得你这个人真自私!”先生说:“我怎么就自私了?” 大家可以想见一场口水战避免不了。
为什么?大家看,我虽然用了“觉得”但是我后面接“你这个人真自私”这是我的判断和看法,所以就引发了冲突。
(正面例子)如果历史倒流,或者下次再遇到这样情况,就会这样表达:“亲爱的,看到你白天看手机、睡觉,并没有工作,我们错失了陪孩子出去玩的机会,我感到很失望。对于没有按照约定做事情,也有点生气。我很希望我们能珍惜一家人一起出去走走的机会。”
大家如果是我先生听到这样的表达感受是不舒服多了。因为这里不仅描述客观事实,最重要用的是“失望、生气”等感受词,感受则不易引发冲突。
(与学习者简单互动)通过上面的讲解,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到“感受”与“想法”的区别。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的哪些是感受?那些是想法?
提问1:请您回答:“我觉得你不爱我?我感到被忽略了。”
学习者:想法
提问:“为什么?”
学习者A:因为“你不爱我”带有自己的评判。
(反馈)“很精准的判断,谢谢!” 。
“你不爱我”、“被忽略”这是“我”主观判断,所以是想法。
提问2:“你能来参加我今天的拆书我很高兴?”请问这是想法还是感受?
学习者B:感受
(反馈)“高兴”心理状态呈现,是感受词。
大家已经非常清楚的分辨出两个概念的不同,我们如何学以致用?
【how加工步骤】
1、描述事实:比如:当半夜我想睡觉的时候,您还开着收音机。(客观事实)
2、写出想法:在事情发生的时候你的想法是什么?
比如:我希望在安静的环境下入睡。
3、识别感受:学会识别想法带来的感受,体会身体的反应。
比如文中:恼火。
温馨提示:感受词用形容词如兴奋、喜悦、满足、着急、担心等词,如果用了“我觉得”“我感、到”这样的词,就换成“我认为”,来判断是否是想法。
所以最后他和室友表达是:当半夜我想睡觉的时候,我注意到您还开着收音机,我感到有点恼火,我希望在安静的环境下入睡。
以上三步可以用一个句式表达感受:
当……时,我注意到/听到/看到……(客观事实),我感到……(感受),我希望……(需要和期待)
学习者拆为己用<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line-height: 150%;font-family: "&">
【A2-编剧本】(5分钟+3分钟)
最后是A2环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练习“表达感受”,请大家编一段小故事,请你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部分对话要使用“表达感受”。摘要写在一张纸上。时间是5分钟。五分钟后,请一位伙伴站起来讲讲他的剧本。
大家已经完成,好,我们现在有请学习者A进行分享:
(学习者)
项目 | 内容 | 备注 |
主题 | 我和爱人商量一起去看书 | |
时间 | 周末 | |
地点 | 家里 | |
场景 | 我邀请爱人一起去看书 | |
人物角色 | 角色A:学习者妻子 角色B:学习者 | |
事件内容 | 发出邀请被拒绝 | |
神情点示 | 失落 | 喜怒哀乐哭笑等 |
画外音 | 妻子老宅在家里,不出去。丈夫邀请她一起去书店看书,丈夫被拒绝了 | 介绍背景、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人物内心、想法、点睛评语等 |
对白 | B:亲爱的,周六咱们一起去博库书城看看书吧? A:我不想动,我只想在家里。博库那么远。 B:亲爱的,我们最近一个月都宅在家里,挺长时间没有一起出去了,刚才邀请你出去一起看书,你拒绝了,我感到有些失落。我希望你能跟我一起出去,咱们一起过个轻松愉快的周末。 A:哦,亲爱的,对不起我忽略了你的感受。 B:嗯,我很看重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也很期待你可以陪我一起去看书,要不咱们就到离家最近的古墩路那家书室去看两三个小时,然后一起外面吃中饭,去公园里闻闻桂花香,怎样? A:好!觅食去。 B:亲爱的,谢谢你的体贴和支持,好幸福! | 人物之间对话的具体内容 (伴随具体动作或者肢体语言) |
(反馈学员分享)
小组学习效率高,我注意到大家把前面片段学习的一个困惑,在这里找到了解决办法,为你点赞!我们一起看下,是否是“表达感受”,他说:“邀请妻子去看书,妻子拒绝了,感到失落。”这里失落是感受词,GET到今天知识点啦,谢谢您的分享!
【结束语】(1分钟)
我们并非圣人,在生活中自然会有一些生气、批评、指责和嘲笑他人的时候,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调整这些部分,可能就会把自己的生活搞砸,所以我们要学会体会自己的感受,并诚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既照顾自己的需要,又能帮助自己建立起和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