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第3选择:解决人生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 所属活动: No.242 拆书帮紫禁之巅分舵周四场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创造第3选择 学习目标: 面对冲突、争议以及难题,找到更好的选择——第3选择。

开场:

           各位伙伴:大家晚上好!我是燕丽娜,很高心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今晚我将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内容是《第3选择》中的第3选择,学习一种创造更好的解决方案的方法,从而解决生命中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

今天现场我们有15小伙伴,我们每三人一组,用于稍后的讨论。

【事件场景】在日常的工作或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与他人意见不同的情况,如:周末你想出去吃饭,而你的另一半却要求在家吃;职场中你与同事或上级领导就产品设计、项目周期等有不同意见;

【提问】大家是否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甚至因与他人意见不同处理不当产生冲突或争吵的情境?你之前处理的效果怎么样?是不是认为放弃争论或不情愿地妥协也许就能相安无事了?

【影响】为此,你可能在工作中感到压抑;你可能因为与另外一半大肆争吵;你可能与父母的感情疏远。

【解决】那么我们接下来学习的创造第3选择,就能够帮助你解决这些人生中的棘手问题,这个方法不仅能克服自己的问题,还能够为自己创造一个超乎想象的美好未来。这个技能来就来自于被美国学界称为“思想巨匠”的史蒂芬柯维《第3选择》这本书,他认为这是高效能人士7个习惯的综合,这也是真正高效能人士最重要的领悟。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当你在面对跟朋友、同事或是家人之间的冲突时,你可能选择争执、隐忍、放弃或者勉强妥协。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好像认为只有两种选择,第一选择是按照“我的”方法,第二选择就是按照“你的”方法来进行。冲突的点往往在于到底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非此即彼的选择,有时甚至产生攻击。因此,要么逃避,要么对抗,要么妥协,不论选择哪一方,都会有人觉得受伤或牺牲。史蒂芬柯维告诉我们还有另外一种更佳的选择“第3选择”,什么是第“第3选择”,它既不是你的方法也不是我的方法,而是超越你的或者我的方式,设法找到一个对我们来说更好的,视角更高的解决方案,让双方从冲突中找到一条出路。

 

【概念对比】

那么哪些算是“第三选择?”,是不是“第三种选择”就是第三选择?


【匹配例子】比如今晚你可以选择来拆书帮听我的拆解,也可以选择在公司加班,还可以有“第三种选择”回家追剧,因为不存在与自己或他人的冲突或争议,所以不是“第三选择”。因为“第三选择”并不是一种数量上的体现,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选择。

 

【概念对比】再者,第三选择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匹配例子】举个例子,学校认为学习音乐课的时间应该用在阅读和数学这类基础教育上,因而取消了小提琴课程,而一位孩子的母亲认为不应该取消小提琴课程。若母亲觉得无可奈何,选择对这个决定妥协,这不是第三选择;若母亲和班主任老师双方各让一步“把教授小提琴课程的时长减半”,双方通过损失彼此的一部分利益来达成合作,这也不是第三选择;若“把小提琴课程改在放学后或者周末”,这可能是第三选择。真正的第三选择是什么?母亲放下争执,她和老师一起探讨一个对双方都更好的解决方案, “用音乐来教授基础课”,双方都很满意,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这是“第三选择”。

 

【步骤】现在,我们从第三选择的概念和刚才音乐课的例子中,总结归纳出达成第3选择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放下争论。放下对彼此的评判,搁置双方的不同意见。这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第二步,询问对方。问对方“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这个革命性的问题可以缓解对方的防御心理,因为我并没有要求你放弃你的想法,只是在问是否能够找到一种比你我的想法更好的第3选择。所以这也是关键的一步。当然要让对方回答“是的,愿意”有时也不容易,这个时候你需要向对方重申“更好的解决方案是对我们双方都好的解决方案,并不是要你放弃你的想法,你愿意吗?”

第三步,界定标准。把双方所需要的更好的基本条件都列举出来,界定清楚标准;比如在刚才的案例中母亲问了老师”你认为要满足什么基本条件,这个方案才能算是更好呐?“,老师说“要保证阅读和数学等基础教育的学习时间”。母亲提出“我的基本条件是不取消小提琴课程。

第四步,共同创造。双方共同努力,去探索和创造一个可以达成界定标准的第三选择。接下来母亲和老师一起共同探讨了很多解决方案,比如把小提琴课放在下午放学之后。

第五步,达成双赢。当形成真正的第三选择时,协同各方会为此感到高兴振奋。最后当母亲看着老师说“让孩子们同时学习音乐和数学等基础课,通过音乐教授基础课怎么样?”。这时两个人同时大笑起来,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这就是“第三选择”。

 

 

【适用边界】你可能会问“是不是只要有意见不同的地方都需要使用第三选择?”。当然不是的。比如晚餐你和另外一半争论吃面条还是米饭,像类似于这种生活小问题,通过理解和谦让就能达成一致,也不需要用到“第三选择”。

第三选择一般是用来处理那些比较难处理的,沟通陷入僵局、有严重的冲突或分歧的时候;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三人一组】

好了,接下来请大家3人一组来编写一小段故事或者小剧本,可以用采访或者访谈的方式,不用过长,几百字就可以了。

请大家想象一下未来的自己,在未来1个月或者未来3个月,你可能碰到的一个需要 “第三选择”的场景。

请大家围绕这个未来你可能遇到的场景来写一个故事,场景不限,在这个场景中有人使用我们刚才讲解的达成“第三选择”的五个步骤,要求有背景、人物、对话、起因、经过和结果等。

给到大家5分钟的时间,3人一组,随后我们邀请一组小伙伴给我们阅读一下他们的剧本。        

 

 

【回应与反馈】

(你剧本中提到的这些细节是如何体现拆页中第三选择的特征的呢?) 很高兴看到我们这组小伙伴已经把“第3选择”的5个步骤应用在沟通谈话中,最终达成了第3选择,在实践应用当中我们还需要反复多次的练习。

 

【学习者案例记录】

背景:企业方代表和一位面试通过的候选人沟通薪酬,因为候选人外出,双方通过电话沟通

人物:企业方代表张总,候选人小王

起因:企业方给出47万年薪,候选人希望自己的年薪不低于50万,双方对薪酬水平有不用意见

 

经过:

张总:你好,我们想就薪酬跟你进一步沟通下,你提出的50万超过了我们的预算,我们最多能提供47万,同时我们也看到您的能力,诚意邀请你加入我们公司。

小王:李经理,是这样的,其他公司给我的薪酬水平都是不低于50万的,我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一定对公司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也是非常认可贵公司,希望能加入贵公司,所以我接受最低水平50万加入公司。

张总:(停顿一下,放下继续争论或水平) 要不这样,我们双方沟通协商一下,找到一种对我们双方都更好的解决方案,您看如何?(第二步,询问对方)

小王:您说的更好是指什么意思呐?

张总:我们把双方都希望满足的基本条件列举出来。(第三步,界定标准)

小王:我希望我未来的总收入不少于50万

张总:我的基本条件是不超过我们公司当年的总预算。

小王:既然我们双方都有意愿,那你看这样行不行,第一年给我47万,不超过公司预算,若明年我业绩达成,表现良好,可以给我涨到65万吗?(第四步,共同创造)

张总:你看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第1年,给你47万,第二年业绩达标涨薪到50万,第三年持续业绩达标,我们给你涨薪20%,加薪到60万(继续共同创造)

小王:嗯,这样挺起来还不错,好吧,我接受。(第五步,达成共赢)

张总:王先生,欢迎您加入我们公司。(第五步,达成共赢)


感谢这两位的分享,感谢现场其他小伙伴的共同参与,我今天的拆解就到这里结束了,最后为大家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通过今天的片段,我们学习了什么时是第三选择,能够通过放下争论——询问对方——界定标准——共同创造——达成双赢等5个步骤达成第三选择。希望大家学会了这个方法后在工作、生活中多多使用,创造更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