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今天能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我叫钟沛华,一个会养生的90后,一个爱多肉的理工男,一个一级拆书家。
【分组】
那么在开始前,我们先做一个分组。在座的各位,我们以一个桌子为一个单位,分成两个小组。
【图书介绍】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来自这本书《科学学习》。
【F】这本书讲的是学习方法论,由著名的教育学权威专家、斯坦福教育学院院长丹尼尔-施瓦茨所著。书中精选了26种黄金学习法则,并详细介绍了每个法则的原理、方法和适用边界等。
【A】本书得到了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亲自作序推荐,同时也得到了俞敏洪、刘东华和刘嘉等人的大力推崇。对比其他同类书籍,本书可谓十分全面,涉及了学习和生活的多个方面,同时又十分严谨科学,有大量实验和数据支撑。
【B】(B1)那么大家是否曾经苦恼过,为什么自己或孩子已经很努力了,但学习效果还是上不去?明明你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但对方还是似懂非懂?夜深了,是继续挑灯夜战,还是明日再来?这些问题,你都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书中涵盖的26种方法,几乎可以解决你遇到的任何学习问题。(B2)而今天我要分享的这个片段,能教会你如何使用外部奖励的方式,来塑造行为。
片段来自《科学学习》P268-269
以外部奖励塑造行为
外部奖励在教育中主要用在塑造学习行为上。通过引导塑造,学习者会逐渐展现出我们期待的目标行为,在目标行为出现后,再进一步巩固强化。举个例子,假设我们希望让小鸡学会背对篱笆(其实是否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不重要,因为外部奖励无论如何都会生效)。过程中我们需要循序渐进地塑造小鸡的行为,直到出现我们想要的最终结果。图R.1展示了塑造行为的整个过程。
塑造阶段1:小鸡在地上啄食,啄的位置呈现出自然的随机性。每当它稍稍转向右边啄时,我们就立刻正向强化这个行为(比如,给吃的)。我们需要迅速精准地完成强化的过程,否则很可能会在拖延中不经意间奖励了其他行为。总之,对于理想行为的奖励,越及时越好。
塑造阶段2:小鸡啄食的范围稍微向右偏了一点,啄食位置随机分布在新的区域中。我们还是继续奖励向右的啄食行为,而当它不小心回到左边时就什么也不给。虽然我们可以在它向左转时惩罚它,但其实这样做没有必要反而还会带来额外的压力。更何况惩罚并不能让它知道该做什么,它既有可能转向另一边,也可能受到惊吓而跳开到一旁。对人来说也是一样:惩罚可以阻止某个具体的行为,但对鼓励理想行为却毫无作用。
塑造阶段3:继续塑造小鸡向右转的行为,直到最终朝向期待的目标方向(背对篱笆)。
强化阶段:终于,我们可以奖励“小鸡背对篱笆”这个期盼已久的行为了。这个阶段中,奖励会进一步帮助小鸡区分被奖励的行为是“向右转”还是“背对篱笆”。为了防止小鸡一直向右转圈圈,奖励强化只出现在篱笆的正前方。
不规律的强化:这个部分理解起来可能不那么直观。事实上,我们并不会在每次出现目标行为时都给予奖励,时有时无的奖励反而更加有效。通过时有时无的奖励,小鸡慢慢就会明白一个道理:虽然这次好好表现没得到食物,但是只要继续好好表现,最终一定会得到食物的!随机给出的强化奖励能够避免行为过度依赖奖励,否则一旦奖励终止,目标行为也就烟消云散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随机强化比稳定强化发挥的作用更持久、更稳定。不信就看看那些在麻将桌旁坐下就起不来的人吧!
好,大部分小伙伴已经读完了,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
(what)原文中讲到,外部奖励在教育中通常是用来塑造行为的。通过引导,让学习者逐渐出现我们所期望的行为。
(why)其原理是,借助外界的力量为指定行为提供持续的动力。(不这么做得坏处)如果不使用外部力量的话,这就需要学习者有一个较强的内在驱动力。但是当内在驱动力不足时,那就难以维持持续的动力,这时就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了。
外部力量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正面的力量,如奖励,二是反面的力量,如强迫、惩罚。如果我们使用反面的力量,如强迫孩子写作业,那么会给人带来额外的压力,同时还会消磨所剩不多的内在驱动力。外力一旦消失,我们要塑造的行为也将停止,比如,家长一不在,孩子就开始偷玩。而使用奖励时,学习者不但没有额外的压力,而且还能收获愉悦感,慢慢的也许还能提高其内在驱动力。
(how)那么具体的方法,我们总结成以下四个步骤:
1、当学习者做出有利于目标行为时,立即给出正面强化;
2、持续第1步中的正面强化,而若学习者做出反向行为时,不需要惩罚;
3、持续正面强化,直到达成目标行为时,给出奖励;
4、当学习者能持续进行目标行为时,我们逐渐把持续性奖励改为随机性奖励。
(预防异议)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些学习者会感到疑惑,为什么最后要把持续性奖励改为随机性奖励呢?
首先,经过了前三步,学习者已经习得了新行为,所以最后一步的目标不是习得,而是让新行为更加持久牢固。我们的做法是减少奖励,以随机性奖励代替每次都奖励。一方面,这可以减少学习者对外部奖励的依赖,另一方面,实验表明随机性奖励的效果比持续奖励的效果更佳,因为当人们偶尔拿不到奖励时,会更加努力地去争取。
(where)归纳起来,使用外部奖励的方法,特别适合在内在驱动力不足时使用。
(例子)现在我们举个例子。在今年年初时,我的小外甥差不多两岁多一点,是时候要培养她自觉上厕所的习惯了。刚开始,她还不知道要上厕所,所以我们会定时带她去,如果她在厕所里方便了,我们就会表扬和肯定她,慢慢地她也知道什么情况需要上厕所了。接下来,如果她能在方便前,提前告诉大人带她去厕所,我们会给予隆重的表扬,对孩子来说表扬就是一种奖励了,但是,有时候她玩得太尽情了,小便来时忘记和大人说了,对此我们也不会给太多的批评。很快,她开始学会自己上厕所了,每次她能自觉上厕所时,我们都会表扬和鼓励。同时她自己也慢慢地发现,如果不上厕所尿裤子了会很麻烦,要换裤子、要洗屁股、要擦地等,所以这时候上厕所的内在驱动力也培养起来了。我相信以后即使没有表扬,她也会自觉地上厕所的。
以上,就是一个如何使用外部奖励来培养小孩一个新行为的完整过程。
【A2】催化应用(分布催化1)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OK,那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当中,大家心里有没有想塑造某个人的某一行为的?比如说,想让丈夫开始每天晚上陪孩子阅读半小时;或者是要培养孩子每天起床后自觉叠被子;又或者是让同事在每次自己寻求帮助时都能热心帮忙。那么现在请大家把接下来最想塑造的这个人与行为写下来。
一会我们邀请几个人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龙珠:想培养孩子每天练琴30分钟以上。
泉水:想让丈夫每天11点前睡觉。
【A2】催化应用(分布催化2)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好,大家都已经有一个想要迫切去改变的人了。那么现在请大家,使用今天所学的以外部奖励去塑造行为的方法,来制定一个改变他人的详细计划,然后在小组里大家讨论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泉水:
1、首先每天11点时,就把家里的所有灯都关掉;
2、在一个月内,每次丈夫能早睡的,就给予口头上的表扬(正面强化);
3、答应丈夫,如果一个月后,能养成早睡的习惯,就奖励他3次甜品美食(他特别喜欢吃);
4、以后,如果能一直坚持早睡,就偶尔奖励吃一次甜品(随机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