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亲爱的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郭宏江,河南人在深圳,三个标签,我用三个数字(两个20,一个40),第一个20,我来深圳20年了;第二个20是我参加工作也20年了,第三个数字40,我今年40岁了,正好20+20等于40岁。如果再加上莫念说要讲一个小秘密的话呢,其实我不是40岁,我大于40了,呵呵(学习者大笑)。
今天,我带给大家的这本书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书中的一个片段。
【设定学习目标】
通过现场学习,大家能够在做事情的时候,(澄清)识别关注圈和影响圈,在影响圈内制订计划,(界定),设计(行为)培养积极主动习惯的行动步骤。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者不愿理会的事物。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的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的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场景法介绍图书】(2分钟)
事件场景:你现在是不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早上六点半被闹铃叫醒,紧跟着被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催促着,白天你忙的像个陀螺一样,直到夜色降临,华灯初上,你仍然奔波在路上,好不容易停下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想要的金钱、爱情与事业,并没有实现多少。
提问:身处在这样的状态,你有没有想过要做出一些改变,你是怎么做的?坚持了多久?效果怎样?为了改变这样的状态,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
影响: 如果持续处在这样的状态中,而且又未能做出有效的改变,后果会很严重,会影响到你的职场目标以及你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解决:如何打破这样的困境,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七个习惯,它就像是我们的车载导航系统,让你及时把握行进的方向,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今天我们现场学习的就是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开启你做出有效改变,从依赖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接下来给大家二分钟的时间阅读片段,看完后抬头示意我一下,谢谢。
【I重述原文-5分钟】
什么是积极主动?怎样才能做到积极主动?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所关注的事情,所有我们所关注的的事情,都可以归入“关注圈”,在关注圈内,有些事情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属于“影响圈”,积极主动的人首先会判断哪些事情属于关注圈,哪些事情属于影响圈,然后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聚焦在影响圈。持续行动,逐渐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
【强化讲解概念】
举个例子,你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到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二个小时过去了,才完成了三个题。此时此刻,你特别着急,你会怎么做呢?
你忍不住连声催促:快点,快点,都几点了,还没完成。
请问,此时,你的行为是在关注圈还是在影响圈?是关注圈,因为,作业需要孩子本人完成,对你来讲无法直接控制,这件事属于你的关注圈(关键点1)。
那么,在孩子完成作业这件事情上,哪些事情属于你的影响圈范围呢?你提前与孩子约定完成作业的时间,设置了闹钟提醒,你在旁边静静陪伴(关键点2),这些事情是你自己可以控制的,属于影响圈(关键点1)。
如果你没有分清楚关注圈和影响圈,一味的在关注圈内发力,只会徒劳无功,会让你产生挫败感,你的影响圈会变小,你的心态会更加消极被动。就像上面的例子,即便你喊破喉咙,效果也不会特别明显,反而会伤害亲子关系。
那是不是在孩子完成作业这件事情上,只要你在影响圈内发力,做了上述的一些事情,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不一定,因为积极主动并不是某一次的行为,它是一个需要持续培养的习惯(关键点3)。
如果你只是偶尔一次的陪伴孩子,并没有持续进行,就不会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那是不是你持续的在影响圈内发力,自己养成了积极主动的习惯,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也不一定,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你的行为只是其中之一,但可以肯定的是,你这样做了,会提高此事成功的概率,你不这样做,效果一定好不到哪里去。
面对工作或者生活中我们所关注的各类事情,到底怎样培养积极主动的习惯呢?
结合上面的案例,我们来归纳一下行动步骤。
【行动步骤建议】
1、识别,结合你面对的事情,识别出哪些事情属于关注圈、哪些事情属于影响圈。
2、计划,在影响圈内,思考自己可以启动的行为,制定计划。
3、行动,按照计划,持续行动,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
【适用边界】工作或者生活中都可以使用这个方法来培养自己积极主动的习惯;但并非只要你养成了积极主动的习惯,凡事就一定可以达到预期的结果,事情成功于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积极主动的行为习惯会增大你成功的概率,这是一定的。
引导场景:结合我刚才的例子,大家可以设想一下,未来一周,你将会面对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比如“由于其他部门的同事不怎么配合,导致你的工作受到影响,又或者你的朋友或者孩子有一些不好的习惯,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要对方做出一些改变,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
接下来,(指令):请各位小伙伴结合你将会面对的事情,使用我们今天所学的三个步骤,设计一个剧本,剧本要有人物对话和情节变化(起因、经过和预期结果)。二、三百字即可。请大家现场应用,把设计的剧本摘要写在纸上,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名小伙伴上台分享。
以下是学习者秀霞的分享:
事件背景:儿子刚从德国回来,在北京工作,工作热情不高,非常懈怠,怎么样让他改变。这是我关注的事情,我去怎么影响他呢?我想,如果我只是在关注点上做事,关注圈是让他积极的发生改变,影响圈内是我能做的事。————识别。
我想,我可以通过把(拆书帮现场)各位小伙伴的事迹、现场的照片,收集起来,发给孩子。这是第一个影响渠道(行动计划)。
(拆书家引导):发给孩子的时候会有怎样和他对话呢?
秀霞:(设计对话)儿子,今天我参加了一个活动,特别棒,一群和你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在一起,这是一个正能量的团体,我觉得你参加这样的活动特别好,我先给你看看照片,你觉得怎么样?
儿子(设计对话):哦,行啊,行啊,你发过来吧。
秀霞:让儿子先去了解,让他不经意间看一看。并且,我会持续的进行这样的行动。
刚刚我们的拆书家告诉我,我自己的行动更能影响到他。
第二个渠道(行动计划)是把我在现场的照片给他看。这也是我的行动计划。
第三个行动计划是找一些励志案例呀、书籍啊推荐给他。
第四个行动计划是我会推荐给他一些在北京的一些正能量的小伙伴,让他们在一起互相影响,这样去影响他的行为,我的这些计划也会持续下去,希望他能够有所改变。
(拆书家回应)好的,通过秀霞姐的持续行动,希望您的儿子能够做出改变,而且在持续行动的过程中,秀霞姐本人也会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给秀霞姐热烈的掌声)。
我来简要总结一下秀霞姐刚才的分享,她面对的事情是儿子从德国回来,到国内后,可能是不太适应,有些不积极,作为妈妈的秀霞姐,希望儿子能够积极起来,在这个事情上,孩子是否积极是他自己的事,属于关注圈,在关注圈内,有一些事情是妈妈可以做的,做什么呢?刚才秀霞姐制订了四个行动计划,推荐我们拆书帮的现场活动照片给孩子看;介绍北京的朋友给孩子;推荐一些书籍给孩子,发自己在现场的照片给孩子;接下来,她会持续行动,在妈妈培养出积极主动习惯的同时,相信孩子也会慢慢发生一些变化。这才是真正的积极主动。
总结(1分钟):
非常感谢秀霞姐的分享,我们也发现,如果想让自己积极主动起来,需要更多的在影响圈内做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并不是说始终把注意力放在关注圈,否则只会徒劳无功。好了,我今天的分享就这么多,希望大家能够区分关注圈与影响圈,使用到今天的三个步骤:识别、计划和行动,应用于您的工作和生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