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版)》 所属活动: 小目标VS断舍离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判断目标的可实现性 学习目标: 学会判断目标的可实现性,让你生活更加幸福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张宇星。首先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我自己:
1,俄语Руский Язык。身为一个销售,我已经用我的半吊子俄语忽悠了客户9年,并开始试图套路全球客户。
2,电脑手绘初学者。尝试将“喜欢的事就要拿来当饭吃”这句话变为现实。
3,拆书法践行者。刚刚开始练级之路的幼儿园练级选手。
【拆书帮介绍】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拆书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主要是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改变行为,从而更好地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
拆书法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应用的是RIA便签法:R就是阅读,找到觉得对自己有用的片段,进行精读。I是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A是行动,包含A1和A2,A1是联系过往的经验,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当时是怎么做的?不管是自己经历的,或者是看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都可以。A2是指向未来,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你会怎么运用片段中讲到的方法,具体地写下来然后去做。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将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就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性青年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目前全国有40家正式分舵,29家筹备分舵,覆盖26个省份51座城市。
(拆书技能观察点4:介绍“拆书是什么”的环节,用时合理,让没听过拆书的人也能理解什么是拆书和拆书帮。)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片段来自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讲述如何判断目标现实可行。

 

现在,请大家阅读手中的原文拆页,读完向我示意一下:

原文拆页

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讲,所要做的几乎都不是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按照正态分布曲线看,仅有不到1%的有机会追求那些能令所有人仰望的目标。对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证明我的目标现实可行的方法比较简单:

     已经有人做到了。

     我与那个人没有太大的差距。

     对这两个简单的衡量标准,也需要多少做些说明。

    “已经有人做到了”,并不代表我也能做到。他用多长时间做到的?他通过什么方式做到的?我和他的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哪些是我确实无法超越的?我的相对优势在哪里?我有没有可能通过一些方式弥补我的相对缺陷?也许还要问更多的问题,才能够确定我们的目标确实是现实并且可行的。

     事情往往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我们更常面临的尴尬是:如果不开始行动,就根本无从判断目标是不是确实可行,或者反过来,目标是不是确实不可行。于是,往往只有开始行动之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在行动过程中,如果发现既定的目标确实是不现实、不可行的,那么“半途而废”不仅不意味着失败,反而意味着决策者的无比理智。

 (拆书技能观察点2:选择图书是实用类或者理论类图书)

(拆书技能观察点3:拆页内容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了,大家基本都读完了,接下来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片段的理解:

 

定目标,做计划现在在我们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目标计划的执行和完成情况。有没有出现过计划坚持完了,目标却没有达成;或者是做了一半,离目标还很远,想放弃又不甘心;最惨的可能就是计划开始了n次,而每次都只做了一点,就没有然后了,比如说减肥。其实问题出现在一开始,当我们定目标的时候,首先需要判断这个目标是否现实可行,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上述问题。那么如何来判断呢?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

第一步. 找到榜样。

通常我们定的目标都不会是全新的,世界上从未出现过的。所以,当你定了一个目标,是能找到一个甚至多个已经完成这个目标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注意:找到榜样,并不是结束,我们要最少得到两个问题的答案:他用了多长时间做到的?他通过什么方式做到的?让榜样来告诉我们的目标是否现实可行。

第二步. 明确差距。

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同理你与榜样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当你完成了上一步时,请继续分析,看自己与榜样有什么样的区别,跟榜样比有什么优势有助于目标的完成,有什么劣势需要弥补……经过分析后,如果你觉得目标是现实可行的,恭喜你,开始做计划吧。

第三步.边做边想。

这一步的核心是行动。如果在行动中发现有问题,那么及时对目标进行调整,回到第一步,重新对目标进行现实可行性判断。如果行动中认为这个目标对自己来说确实是不现实的,那么就终止,不再继续。此时我们要愉快地跟这个目标说再见,没有遗憾,开始其它的事情。

 

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在开始行动前,先进行目标的现实可行判断,那么在接下来的制定计划和执行过程中,会更加的清晰、更有动力去完成它。

(拆书技能观察点5I便签中用自己的话重述了原文知识点,清晰易懂。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分享A1便签

来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案例:

我去年报名了个“一年学完《柯林斯》词典‘’的班。身为一个学语言的娃,当时就觉得搞定一本词典是件很牛逼的事儿,一冲动就报名了。然而我严重低估了这个课程,每天10页的内容,在校的学生们觉得还行,到我这而就废柴了。别说背了,就是读读,认识一下,都很费劲儿。咬牙坚持了30多天,赶上出国见客户,就彻底废弃这件事儿了。一想起来这事儿都觉得郁闷。

现在反思一下,我当时就是冲动的报了班,并没有去了解在这一年内是如何去学完的。也没有去分析自己到底跟已经学完的人有什么样的差距,就觉得好没考虑这对自己来说是否现实可行。所以半途而废后觉得自己很差劲。

(拆书技能观察点6A1便签中给到了至少一个自己的具体精力,可以是作证知识点有用的正面实例,也可以是自己之前没能做到所以效果不好的反面例子

分享A2便签

现在我知道了如何判断目标现实可行的办法:

为了顺利的拔掉上次共拆时插的运动养成个旗,我用在这个办法重新梳理了一遍我的目标: 

 

首先,找到榜样

了解我的几个运动习惯很好的朋友是如何做到经常运动这件事儿。

他用多长时间做到的?习惯养成,不好描述,最少应该也要坚持三个月。

他通过什么方式做到的? 最开始只是专注于运动本身,目的是身体健康。并且在固定的时间去做。

然后,明确差距。

我和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我之前老想着减肥,不减肥了,运动也就停止了。而朋友们想的是身体健康,或者单纯喜欢一项运动。

什么是我无法超越的?身体素质低于平均线,体育课达标都费劲。

我的相对优势是什么?坚持度好。跑的再慢,跟走路似的也会绕学校2圈。

如何弥补我的相对缺陷?降低难度和强度先不排斥运动,不在把运动看成是一个苦差事。

经过以上分析,考虑到是习惯养成,总时间定为3个月,

当前6月的计划如下:

一周最少4次,室外跑步5km

时间段固定:早上起床后先跑,实在跑不了,那就晚上7:00开始。

要求:专注于运动本身,不想什么减肥的问题。跑不下来,走也是可以的,开始不考虑速度。在能持续跑一周以后,再提升速度,最终达到5km在35min内跑完。

最后,边做边想。

目前进行到第二周,很顺利。第一次调整:将单纯的室外跑,改成减脂跑,跟着keep的语音练习,更有趣味性,更容易坚持。

(拆书技能观察点7A2便签规划了对知识的具体运用,听起来够清晰,能执行

如果你现在有正在进行的或者准备开始的目标计划,都可以尝试用这个办法来判断目标是否现实可行,找到榜样,明确差距,边做边想。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