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今晚拆解的片段来自《关键对话》这本书
(F)本书由1个团队4位作者联合出版:科里.帕森特,约瑟夫.格雷尼,罗恩.麦克米兰,艾尔.史威茨勒,书中提供了许多立竿见影的谈话、倾听、行动技巧。
(A)基于20多年对全球10万多人的实证调查,书中所述方法被《财富》500强企业中300多家采用。
(B1)你一定遇到过“请朋友还钱,朋友却总是找各种借口推托”,“向上司提出你精心设计的方案,却被泼了一头冷水”,诸如此类 难以解决又有重大影响的问题,这本书中都有你想要的答案。
(B2)而今晚这个片段在教会学习者面对棘手问题时,拒绝做出“傻瓜式”选择,通过对比说明,引导自己去寻求两全其美的方法,和对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会对比说明
对话高手在拒绝“傻瓜式选择”时会提出新的选择。他们会面对更为棘手的问题,排除非此即彼的选择,转而寻找具有重要意义的对比说明。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
首先,你应当阐明自己的真正目的。做到审视自我可以让你在对话中占据领先优势,如果能明确对话可为自己、他人以及你们的关系带来的重要意义,那你就能成功消除“傻瓜式选择”的影响了。例如,“我的目的是,让丈夫变得更加可靠。每次他承诺的事情都做不到,我已经受够了这种失望。”
其次,说明你不想实现的目标。这一点是对比说明法的关键所在。想想看,如果你放弃战胜对方或明哲保身的想法,会发生哪些对你不利的情况?如果你停止咄咄逼人的表现会带来哪些不好的结果?如果你不逃避问题,情况又会出现怎样的转变?例如,“我不希望看到的是毫无意义的激烈争论,这样不但让人心烦,而且无法改变情况。”
最后,给自己提出一个更复杂的问题。你应当把前两步结合起来,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迫使自己跳出沉默或暴力的怪圈,寻找更具创造力和建设性的选择。“我该怎样和丈夫展开坦率对话,一方面能和他讨论更负责任的问题,另方面又不会破坏情绪或浪费彼此的时间?”
对那些从“傻瓜式选择”过渡到理智思考这个新问题的人来说,观察他们的表情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他们会逐渐陷入沉思,眼睛慢慢变大,大脑飞速运转。令人惊奇的是,当我们问他们“你觉得有可能做到两全其美吗”时,他们的回答非常一致,都承认这种可能性其实很大。
what: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沟通与对话?绝大多数人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改善人际关系,提升影响力。当我们遇到相对重要的事情,大家意见观点不同时,就比较容易引发情绪,使我们的思维变得狭隘,将对方的不同观点,看做是对我们的否定或指责,从而忘记了沟通的目的,采取攻击或妥协的自我保护方式,做出非此即彼的极端化选择,这就是“傻瓜式选择”。
why:这种思维模式将我们局限于将两种选择做为仅有的选择,并且不愿改变。这也会让我们一直困扰在无效的对话当中,使问题无法有效解决。
how:片段就给出了对话高手是如何从这种思维困境中破框而出的。3个步骤:
1、明确自己真实谈话的目的。我的目的是什么,我要的结果是什么。尤其是当我们明确我们的目的是对双方都有好,并且不破坏关系时,我们就已经免受”傻瓜式选择“的影响了。我很明确知道我要找老板谈话的目的是:我提出的新的方案对公司产品打开市场是有帮助的,我希望公司能采纳。
2、明确不想实现什么目的。这一步很关键。因为你不想实现的,却往往是在你的思维变得狭隘时最常出现的。“我的方案比较大胆,没有尝试过的。我不希望在提出方案时变成激烈争执的局面,”
3、将第1步和第2步,也就是你想要的和不想要的结合起来思考,问自己“我要如何做可以实现?”。以此改变我们的思维,从原有局限的框架中跳出来,激发我们更有建设性的去思考如何进行有效对话,或者我们也可以直接将我们的谈话的目标和不想实现的目标提出来,大家一同来探讨如何去做。
举例:
我记得十一前我与同事、老板就进行了一场这样的对话。临近十一,销售旺季,可我们备的货却迟迟没有出来。于是生产、销售、采购、老板就进行了一次会议,会上大家好不热闹,你一言我一语,最后竟然将问题丢到了销售部,说我们的计划下晚了。最后,销售部也成功的加入了“战争”中,最后是不欢而散。现在回头让我重新用今天这个方法去沟通的话,我会在“战火”烧过来的时候,明确我的目的是确定最终的交货时间;我不想看到的就是沟通变成打嘴仗;结合这2种情况来思考的话,我就会说:我的目的是想确认最终什么时候可以交货,争执解决不了问题,有哪些环节是有异常情况的,提出来大家一起来商讨,以最终确认下交货时间,以便提前跟客户做好确认的工作。
预防异议:
可能有些小伙伴会说:
在关键对话中我们比较容易做“傻瓜式选择”的思考,怎么办?
这不难理解。当我们在对话中有情绪变化时,常常会造成我们思维短路,忘记自己谈话的目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警觉我们的谈话的氛围是否和谐,我们的内心是否平静。一旦这个谈话的氛围变得紧张了,或者我们的内心变得起伏时,我们就要提醒自己:需要调整状态了。同样的,我们也需要时常提醒自己坚持”傻瓜式选择“对我没有好处,而应用对比说明法对我是有好处的。”以此将我们的思维往可以实现兼得的方向去引导,慢慢形成这样的一种思维习惯。
分组:
催化应用(分步催化1)
1、接下来,我想邀请各位小伙伴设想一个场景,接下来的某一天你可能会遇到的:
公司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老板不明真相,将矛头指向了你们团队,约你明天去谈一谈,做为团队负责人的你在直言不讳和保住工作之间犹豫不决?
连续几个晚上邻居家在那敲敲打打的,让你无法很好的休息,你今晚就想去找他们沟通,你在是直接凶狠的跟邻居发出警告还是直接讨好式的告诉对方打扰到你了,这两种方式间纠结如何去说?
你看见同事所负责的项目环节进度缓慢,你很着急,因为留给你的时间就不够了,你急的很想去指出这位同事的问题,又怕破坏同事间的关系?
场景不限,请大家思考一个自己将会遇到的场景?它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大概会是个什么样的事情?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莫念
场景:
学习者莫念:我家楼上最近有一户人家在装修,然后声音哐哐哐特别大,我是自由职业者,有时候我晚上睡的特别晚,我3点钟才睡,我一般睡到12点,邻居一般9点就开始哐哐哐的装修了。我之前不知道这个方法,我可能会说,能不能小点声装修。因为对方是邻居,可能会说,这个点谁还会在家里睡觉,人家早上班去了。
催化应用(分步催化2)
2、大家还记得步骤么?1、明确自己真实谈话的目的:我的目的是什么,我要的结果是什么;2、明确不想实现什么目的;3、你想要的和不想要的结合起来思考,问自己“我要如何做可以实现?”。
接下来,我想邀请大家再思考下,在接下来的一天或者一周内,你刚刚所设想到的有可能会遇到的场景中,你可以如何运用“对比说明”法来突破局限思维呢?
请大家先写下你自己的应用步骤,并在小组内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莫念
就刚刚的邻居装修的场景的应用
学习者莫念:我会跟对方讲,我的目的是:第1个,希望能有保证我休息的时间,同时我的目的也不希望影响我和邻居的关系。我会跟对方这样讲:“我真正和您沟通的目的,第1个,您看我因为工作的原因睡的很晚,能保证我的休息时间第2个,你也不能因为我,不装修吧.我不想实现的目标就是:我不希望这个事影响我们邻居的关系;然后就把这2点结合起来,我自己会将问题抛给对方,我会说,你看我工作这么晚,每天我确实需要睡到12点,好几天了,你们家确实也在装修,可是我已经3天都没有睡好觉了,老陈(邻居名),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呢?我可以怎么配合你呢?”我把问题交给他。
拆书家:这样就可以继续接下来的对话了。那这个事情你将什么时候去做呢?
学习者莫念:明天。明天他又哐哐哐把我吵醒了,我就直接上门去沟通了。
拆书家:好的,谢谢莫念的分享。
拆书家小结:“傻瓜式的选择”策略,让我们的思考局限在旧有模式,做出无效的行为。对比说明,可以帮我们打破原有的思维框架,给问题的解决增加多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