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游戏力》 所属活动: 岛抚琴分舵2018第30次拆书私享课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父母提升游戏力,孩子教育更有趣 学习目标: 学习者能应用所学,增加亲子关系以及解决问题

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紫嫣。
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目前也是刚刚休完产假,回归职场。这是我家四个月前拍的全家福。我家老大哥哥刚满四岁,我家老二妹妹刚满5个月。有一段时间我基本都是靠着这张照片活着,虽然说儿女双全,有幸福的时刻,但是我发现自己更多的时候是和孩子陷入战争的状态,而且情况越来越糟。就拿我家老大吃饭这个事情,他不爱自己吃饭,每次餐桌上吃着吃着就引发一场战争,我尝试了很多方法:威逼、利诱、恐吓都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不仅没有提起他自己吃饭的兴趣,反而还让他对我有抵触心理。如何让孩子吃饭变成一个快乐的事情呢?如何找回我和老大的亲密关系呢?这真的是困扰我很久的一个问题。后来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本书,这本书名就三个字,干脆利落,却是解决我这个问题的关键点。
【图书介绍】
这本书就是《游戏力》,游戏力--指的是用玩游戏的方式教育孩子。
【F】作者是劳伦斯.科恩。他是一名心理学家,他总结数十年临床儿童心理治疗经验,给出了一种全新的玩耍式、游戏式的养育方式,通过游戏培养亲子关系,通过游戏教育孩子。
【A】这本书曾获得过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在豆瓣评分高达8.6分,本书的序作者王甘博士说这不仅是一本好书,还是一本我们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需要的书。全书几乎没有出现专业名词,而是由几十个不同的育儿游戏故事串联,让你轻松的阅读的同时,学习到几百个游戏方法。
【B】(当我们看完书),学会游戏的养育方式,你就会发现你和孩子所产生的亲密感,就像书的封面这幅图一样,通过游戏的方式,在孩子眼里我们不再是一个严肃可怕的爸爸/妈妈,而是一个可爱的狗熊爸爸/妈妈的形象,他们之间互相对视,坦诚、联结紧密,孩子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这不就是我们亲子关系想达到的理想效果嘛!同时,通过游戏不仅能帮助孩子探索世界,也能帮助他们从挫折中重新振作起来。我自己阅读完这本书以后,不仅实现了我快乐吃饭的想法,而且还提高了孩子很多方面的配合度,让我育儿开始变得快乐、简单!

        

【两个片段的逻辑联系:】说到亲子,我们都知道应该多花些时间跟孩子在一起,然后呢?怎么玩呢?这本书里,我们把跟孩子玩的方式,依据谁主导游戏分为,孩子主导,我们大人“跟随孩子”和我们大人“引导孩子”两部分,”先跟随,后主导“是一条基本原则。当只有跟随孩子一段时间后,才能主导介入游戏并加入引导的机会。

下面我们来看游戏力的第一步,“跟随孩子”。

 

请大家先用4分钟的时间阅读下下面的片段,看完的小伙伴举手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有时我试图引导孩子,但结果往往是毫无进展,甚至南辕北辙。这些失败的引导,成为我学习“跟随孩子”的最佳课程。有一次,我和女儿玩“冰冻人”游戏,谁被“鬼”抓到就要被冻住,站在原地不许动,等待另一个人来帮他解冻。这个游戏如果是几个人一起玩,那么大家都会很开心,但如果只有我和女儿两个人,那可就不怎么有趣了(对我来说)。我大部分时候只能是一动不动。她冻住我,然后走开去做别的事,却把我晾在那里一直等着。我猜她可能想要我打破规则去找她,于是我就没有遵守她的规则,而是主动“解冻”,坚持与她联结。我猜错了,结果她非常生气。最后我道了歉,答应她我不会再自己解冻了。她又把我冻住一次,看看我是不是够真诚。她跑到另外一个房间,我待在原处,偶尔大声地提醒她:“我还冻着呢!”最后当确定我真的是在遵守规则时,她才过来把我解冻,告诉我这个游戏结束了,接下来“一起”玩另一个游戏。我终于明白了,原来第一个游戏的重点并不是要联结,而是要确定我能否跟随她的带领,如果我做到了,那么说明我能跟她一条心,这时我们才可以一起玩耍。
怎么跟随孩子?弄懂这件事并不容易,特别是当孩子不爱说话时。路克11岁,不爱跟人交流。我们的治疗内容一般是下棋、抛球,或者是我看他玩电子游戏。我问他最近有什么新鲜事,有时他会说一两句,但常常是避而不谈。他倒不是情绪抑郁,只是有点儿拘谨,绝对不会和我谈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有一次,我决定往前推进一点儿。我们在玩橄榄球时,我问他最近有什么新鲜事。我问了好几次,他对我还是不理不睬。最后我说:“是真没什么新鲜的,还是你不想告诉我?”他把球踢进灌木丛说:“这就是新鲜事!”我喜欢这个信号。当你“聆听”孩子的游戏时,你要把每件事,包括丢球、踢球,都当作一种沟通。当然,大部分孩子都不会跟你解释清楚这个信号的含义。于是在没确定他要表达什么之前,我决定先发展这个信号的有趣的一面。
我说:“哦,我知道了,你是在用橄榄球语告诉我新消息。嗯,我想想,你觉得你就像这个卡在灌木丛里的球,因为你也卡在了什么地方?”
“不是。”他笑了。
“你觉得你飞得很高,然后你却掉了下来?”
也不是!”他又把球踢得很高,球打到了电话线。
“你是要发电报去新西兰吗?”
“不是!我是说,没错!”他笑得更厉害了。
我继续翻译他的橄榄球语,假装猜测他在想什么或说什么。有些与他生活中的问题类似;有些纯粹是搞笑。几分钟后,当我去追球时,他说:“哈哈,你喜欢那个球,你跟它结婚算了。”这是到那时为止,他跟我说得最明白的话。他妈妈说过,路克在学校因为喜欢一个女孩而受到嘲笑,但路克自己从没跟我提起过。这个话题在我们的游戏里变成了我和球,通过嘲笑我来加以处理。
因此,当我漏接或踢空时,我会对他说:“我爱你,橄榄球,你为什么不爱我。”他会大笑。如果我接到球,就说:“我就知道你还喜欢我。”然后假装亲它。他笑得更厉害了。想让那些少言寡语的孩子主动发话,这个技巧非常有用。

如何跟随孩子:
只说“好啊!”
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
注意安全,但不用过度担心
预留“游戏时光”
花些时间调整自己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片断一的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孩子提出游戏时跟随孩子,并且和孩子建立游戏时光。

what片段通过两个游戏故事,告诉我们当孩子带领我们进行游戏的时候,我们要跟着孩子的步骤和规则,用他们的语言和方式互动,要和孩子在同一个频道上!

why:跟随孩子一起游戏有多重要!在游戏中,孩子会将他们内心的感触和情绪表达出来,他们不会也无法用别的方式告诉你,我们需要聆听他们,他们也需要倾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用孩子的方式进入他们的游戏。孩子不会说:“今天我在学校过的不好,我可以跟你谈一谈吗?”,可他们会说:“你可以跟我玩吗?”。如果我们同意,他们会将发生的事尽可能地表现出来,他们也有可能什么都不说,而是等着我们主动提出要求。游戏结束,我们可能已经帮助孩子增强了自信心,孩子在游戏中也感受到了我们父母地关爱,有了这些,他们才能够重新回到学校,自己去解决遇到地问题。如果我们一直拒绝孩子陪他们玩,他们以后连要求都不会提,那么,他们在他们的世界里,我们在我们的世界里,我们就错过了和孩子的联结的机会。所以游戏不仅能帮助我们走进孩子内心世界,还能帮助孩子从挫折中振作起来。

how:那怎么跟随孩子呢?

片段给了我们5个方法。第一、二、三点很容易理解,就是当孩子提出游戏及规则时,只需热情、友好地说”好啊“!玩他们想玩地游戏!用他们希望地方式玩!而不是你想做的。跟随着孩子进入游戏世界!

预留“游戏时光“。游戏时光地形式很简单,家长为孩子预留出固定地一对一地时间,在这段时间大人避免工作干扰,放下手机,全身心投入。”游戏时光“不需要很长时间,10-15分钟个足以。而固定的陪伴时间会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当孩子知道每天晚上妈妈们会陪我玩的时候,他在其他时间就不会担心妈妈不在,不陪我玩了。

5.花些时间调整自己。跟随孩子时仍要保持积极的态度,这在有些时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我们需要调整自己,让自己保持热情,把专注点放在孩子身上,关注和孩子的联结。

 

[适用边界]只要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你可以随时随地的和孩子进行互动联结,从枕头大战到一起逛商场,从安慰哭泣的孩子,到一起修理自行车。

[意译案例]

演员邓超因为跑男的伐木累搞笑而大火起来,曾经看过阿雅采访邓超的视频,一向以搞笑逗逼出现的邓超,这次却一本正经地谈起自己地育儿方法。阿雅说,你很忙的,怎么有时间陪孩子?邓超很认真的回答,是的,我很忙,但是只要有一天时间,我的会飞回去陪他们,因为他觉得错过了孩子的童年就没办法复制。他说,儿子和女儿最喜欢跟自己玩,因为他能陪他们玩,他能跟着孩子进入他们的游戏世界,跟随着孩子玩。邓超说了一个例子,儿子等等喜欢下雨,当等等提出要在雨中玩的时候,他也毫不犹豫的陪着他两个人冲进雨里玩,在雨中陪他玩小汽车,在雨中陪他踩水坑。这种跟随让他成为孩子们最大的玩具。他对孩子陪伴的重视和愿意像个小孩子一样陪着跟着孩子游戏,让他的两个孩子跟他关系特别好,邓超微博上曾发表过,自己外出十天回家,妹妹小花气鼓鼓的说,“为什么这么久都不回来,知道我有多想起吗”!看的我很感动!

我想我们肯定比演员邓超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游戏,但是我们是否有邓超这样,愿意放下身段,真正的跟随孩子游戏呢?

[分组]

现在我们来进行分组讨论,左右两两为一组。最好有孩子的和没有孩子的为一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激活学习者经验

在你和小朋友接触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当你结束一天工作后,躺在沙发上埋头于手机的精彩视屏中,你家的小朋友抱着他的玩具走到你身边,摇摇你的大腿,请求说,“爸爸/妈妈跟我玩吧!”,你觉得很累或者跟他玩很无聊,就不耐烦的拒绝了他,“宝贝,自己玩吧。”然后孩子就很失望走开了。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情形呢,那是什么样的经历呢,你的感受如何呢?请想一想,在小组内分享。

 

学习者妞妞:我儿子现在上小学一年级了,整个暑假都没有怎么陪他玩。最近当他写完作业后提出跟我玩,”妈妈你陪我搭个乐高“,我因为自己手头工作比较多,就一直拒绝他。

拆书家:刚刚看你分享,听的出来你自己对孩子其实是有愧疚的。

学习者妞妞:对对


A1+ 请学习者反思加工经验


谢谢妞妞的分享,我们通过今天学习的第一个片段,假如我们可以重回到当时,运用片断所学,你会怎么做呢?

 

学习者妞妞:首先我会设计固定的游戏时间,没办法每天,但是可以做到周末两天,他写完作业后,固定时间陪他玩。然后买个他喜欢的玩具,跟着他玩。

拆书家:你学完这个片段,当孩子提出游戏时,你不会再拒绝孩子了?

学习者妞妞:对的

拆书家:然后也会跟孩子在周末预留出你们的游戏时间?

学习者妞妞:是的

拆书家:好的,感谢妞妞的分享,看的出来你对孩子的爱非常深。



以上就是今天我们分享的第一部分,跟随孩子游戏。我们发现让孩子充分主导游戏,我们只要跟随孩子去游戏,通过游戏去了解孩子,去和孩子做亲密的联结。然而,有时候单纯的跟随孩子是不够的,需要成人来掌控了,至少我们需要引导孩子从困境中摆脱出来。如果孩子陷入无力感和孤独感的困境,那么必须有人帮助他才能出来。有时候,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你想教育孩子一些品质,这个时候我们大人就可以主导孩子来游戏,通过游戏去解决他生活中的困难,通过游戏去教育孩子。下面我们来看游戏力的第二步:大人引导孩子。

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第二个片段。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我妹妹珍尼跟我提到过一位母亲,她的孩子上幼儿园之后表现出严重的分离焦虑。母亲离开后,男孩会在幼儿园哭一整个早晨,而不是几分钟。珍尼建议他们在家里玩上学游戏。他们用乐高盖学校,母子两人扮演老师和学生。孩子玩的时候很放松、很开心,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到学校,男孩还是会继续哭。母亲块定在游戏中加入关键的情节:让车子带着乐高小人到学校。男孩让乐高小人说:“不要走,妈妈!”母亲则让她的乐高妈妈抱着害怕的乐高孩子。几次之后男孩在幼儿园里有了重大改变,他渐渐适应了幼儿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开始的时候,男孩在游戏里想尽力避开那些使他难受的情绪,但是母亲观察到了他的需求,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引入了新的主题。于是,游戏变得丰满起来,充满了情感,而母亲则通过扮演老师和妈妈的双重角色来安抚孩子。到了这时候,孩子才得以带着一颗受到抚慰的心回到幼儿园,因为在家里,他们已经预演过了
有时候,孩子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一个主题。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试着帮孩子在游戏中拓宽主题。例如,孩子不停地玩凶猛的恐龙,那你就可以扮演受伤的恐龙并请求帮助,即使孩子拒绝了你,至少你让游戏中具有了同情和依赖的主题,而不只是攻击而已。违反规则,也是很多孩子需要处理的主题.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片断二的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通过设计游戏三步骤(定目标、找元素、设游戏)去设计针对性的游戏,通过游戏去解决孩子遇到困难或者学习技能、品质。

what这个片段告诉我们游戏除了 可以增加亲子关系外,还有两个作用。第一,可以在游戏中解决孩子所面临的困难,比如片段中这位妈妈通过游戏的方式去引导孩子面对分离焦虑。第二,可以通过游戏去教孩子一些生活技能和品质,

比如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和别人打招呼,学会关爱、同情等等。

why:游戏是一种比说教要有效的多的教育方式,通过游戏,孩子可以以一种轻松的、游戏的心态面对困难,游戏乐趣和环境会降低他的压力,提高了他的配合度,让他在玩中学,玩中领悟。所以我们要把说教思维变成游戏思维。

HOW:每个孩子喜欢的游戏不一样,每个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一样,每个孩子需要学习的技能和品质也不一样。如果设计出孩子喜欢玩又能够起到解决问题或者教育的游戏呢?

片段通过故事给出了引导孩子,通过针对性设计的游戏解决困难的方法,我将这个设计游戏的方法做一下细化。

【细化步骤】

1.定目标--找到你想在游戏中引入的解决的困难或者主题,比如片段中的分离焦虑

2.找元素--观察孩子,收集孩子喜欢的游戏元素:比如片段中孩子喜欢乐高,再比如你孩子喜欢的玩具、动画人物。

3.设游戏,根据游戏元素构建一个游戏世界,再设计游戏规则。比如片段中,要素是:喜欢乐高,模拟的游戏世界是:幼儿园的场景,规则就是角色扮演,让孩子来指导乐高小人。再比如喜欢规则、秩序的小孩,可以设计抓小偷的游戏,喜欢玩偶、公主形象的小孩 ,可以设计舞台剧、扮演类的游戏。

游戏要素、模拟世界和规则都可以进行调整,只要孩子愿意继续跟着你玩,达成我们的游戏目的就好。

 

【案例】

比如说我受到这本书的启发,针对我老大不爱自己吃饭的问题,进行了游戏设计和引导。

1.定目标---让他爱上自己吃饭,觉得吃饭有意思

2.找元素---老大喜欢规则、秩序,想当警察、喜欢汽车、机器人、喜欢角色扮演。

3.设游戏---对于他喜欢机器人这个元素,我设计的游戏世界是:两个机器人在干活。我们就假装是机器人,我是机器人一号,他是2号,模拟规则是没油了,吃口饭就是加油!

就这样的一个游戏,我孩子玩很开心,吃的也很开心。

 

 

【不这样做的坏处】负面做法+这么做的坏处+负面例子+用how翻转成正面例子

当我们想要教孩子一些生活技能或者品质的时候,往往会对孩子进行说教,你应该怎么怎么样,这样往往让孩子失去学技能的兴趣,而且还有产生抵触心理。有一天早上我先生想教老大学刷牙,他一本正经的说,先竖着刷门牙.....可是大宝兴趣度不是很大,两三个回合下来后,我先生失去了耐心,而大宝也开始拒绝继续学,五分钟后大宝就开始尖叫哭泣。我一看幼儿园要迟到了,再僵持下去肯定来不及了。于是我转念一想,用游戏的方式教会他刷牙(目的)看看行不行。大宝喜欢有对抗性的游戏,那么元素就选昨晚吃的食物,胡萝卜和菠菜。游戏世界就是他的口腔微观世界,菠菜军团和胡萝卜军团在打架,规则就是用牙刷参与其中一方来帮助打败另一方。设计好游戏后,我就参与进去了,我说大宝我听到你嘴巴里有声音,乒乒乓乓的,是不是昨晚你吃的看胡萝卜和菠菜两个军团在打架啊?大宝一下子就被我吸引过来了,我说你张开嘴巴我看看,大宝很配合,我夸张的说,现在菠菜军团被打的很惨,你要不要用牙刷帮忙一起打败胡萝卜军团?大宝很乐意,于是我就教他,先竖着把门牙上的胡萝卜刷下去。。。。两分钟后就让他自己刷完了牙。游戏思维让一切事情变得好玩有趣起来。孩子自然愿意在玩中配合你。所以我们应该用游戏的思维代替说教思维。

【异议预防】

也许你对游戏教育的效果有疑问,觉得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吗?

太多受到创伤和自闭的孩子都是通过游戏进行治疗的,比如汶川地震时对孩子的心理疏导就是通过沙盘游戏。游戏的疗愈力量对所有孩子都有效。如果游戏可以帮助孩子脱离极端的孤独和恐惧,那么他当然可以帮助我们普通孩子的问题。

像悠悠、丽丽这样没有孩子的,也许会有疑问,我学这个对我有什么用吗?

我想我们都会碰到和小孩子接触的机会。而且在职场中,对于比你小的员工,刚毕业的大学生,00后,你是否能够加入到他们的团队和世界中,是否能够引导他们呢?今天学习的片段,希望也能够给你们一些启发,帮助你和他们处在一个频道中。

 

这就是今天我们第二部分分享的主要内容。通过游戏去引导孩子解决现实、学会技能。针对性设计游戏主要分三步骤:

1.定目标

2.找元素

3.设游戏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

接下来,我们应用今天学习的引导孩子游戏,针对性的设计游戏三步骤,在现场做个练习。

假设,你有一个三周半的孩子,他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有一天下午他自己在玩乐高,突然间他因为乐高拼装不上了就开始发脾气,把玩具都扔在地上,并且开始大哭、在地上打滚。你在旁边看到这个情形,请你应用今天学习到游戏思维,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去解决这个问题。你们会怎么设计这个游戏呢?游戏元素和场景、规则都可以由你们来设定。

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做组内进行讨论,之后我们请其中的一组来讲一下你们讨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学习者佳山:第一步,游戏目的:我要让他自己意识到自己在发脾气

第二步,找游戏元素:奥特曼和小怪兽

第三步,设计游戏,我设计的游戏世界:小怪兽在发脾气,打翻掉了你搭好的积木,需要奥特曼来拯救。游戏规则是:孩子扮演奥特曼,去打发脾气的小怪兽

游戏后引导他,你发脾气的时候,你就是那个小怪兽,破坏力很强。需要像奥特曼冷静,才能打败怪兽

拆书家:很好,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去反过来思考自己的行为,很棒!

 

学习者佳音:第一步,游戏目的:我要让我女儿重新把积木搭起来

第二步,找游戏元素:她是个小吃货,喜欢汉堡

第三步,设计游戏,我设计的 游戏世界:汉堡商店,汉堡都是五颜六色的。规则:用积木搭出汉堡的形状,然后依次搭起来放在商店货架上。

拆书家:我相信你女儿听到你的游戏,一定很乐意重新搭起来,很有意思,符合她的兴趣。

谢谢两位伙伴的分享。


A2 催化学习者应用

分步催化1:听完我的讲解后,现在需要大家想下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你可以应这个知识点的情境。

比如孩子不写作业、遇陌生人害羞、依赖家长不自立等等情境。

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在组内讨论,说说你接下来可以运用这个知识点的情境。注意只要说出情境即可。好,那我们开始吧~

我们讨论就到这里,现在我们请一个伙伴分享接下来要应用的情境:

 

学习者传霖:我的儿子两岁半,现在碰到陌生人都会很害羞。所以我想接下来去引导他在这方面的问题的改善

拆书家:在陌生环境与陌生人的相处,好的,谢谢

 

分步催化2:接下来请大家思考,还是刚才分享的那个情境。应用我们今天学习引导孩子游戏解决问题三步骤,第一步:定目标。第二步:找元素。第三步:设游戏。我们应该怎么样引导孩子在游戏中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大家思考后,在小组内分享,时间3分钟。同样,我们也会请小伙伴们来分享。

 

学习者传霖: 一,定游戏目的:让他学会跟陌生人相处

二,游戏元素:小汽车

三,游戏设计:让他带着他心爱的小汽车去陌生的环境先玩一会儿,熟悉环境了,再去引导他去认识接下来要来的人。

拆书家:你能够找到孩子喜欢的元素小汽车,很不错,你刚才说的是把他带到现实的环境中去游戏,那如果让你在平常游戏中去引导孩子和陌生人相处,你会怎么做呢?

学习者传霖:那我的游戏世界就是模拟加油站,然后让小汽车在加油站遇到不同的人或者其他汽车

游戏规则就是让他跟遇到的人或者汽车打招呼,和他们一起玩。

拆书家:对,我们先让孩子在游戏中去接触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他学会了这个技能,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容易许多。谢谢你的分享。


强有力的结尾

在这个忙乱的世界中,有些父母没有安排好时间或没有认识到与孩子进行游戏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该给孩子的都给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更需要的是与父母愉快的游戏时光。

所以,当你孩子向你提出:你可以跟我玩吗的时候,请放下手机,饱含热情地大声说,"好啊!"

当你感觉到孩子遇到困难了,请专门设计好游戏,饱含关怀地大声说,"孩子,过来跟我玩游戏吧!"

我是拆书家,我是紫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