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注意力》 所属活动: 珞珈分舵10.12周五体院场-注意力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如何集中注意力 学习目标: 在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运用气泡技术集中注意力以高效工作。

开场:

           开场:大家好,欢迎来到拆书帮珞珈分舵拆书现场,我是钟启宇,今天带来的拆书主题是如何集中注意力。【学习目标】学习者能够识别自己处理日常事务的注意模式,在多任务模式下运用规划注意的方法集中注意力以高效工作。
【事件场景】国庆节后上班第一天,你坐在办公桌前,打开电脑刚开始刚着手做第一件事情,心里又想起另一件紧急的事情,脑子里还不断浮现出放假这几天游玩的场景……思绪乱哄哄的,完全无法集中精力做事。
【提问】你是否有这个经历?是什么呢?
学习者回应:有。我做的事情比较杂,刚开始想着准备做第一件,又想起来还有另外一个事情,赶紧把这个事情记下来,感觉不清静......
【影响】从大家的分享中,我们看到任由注意力四处游荡,你的事务会越积越多,你会更加忙乱,从而陷入焦虑紧张之中。
【解决】怎样才能集中精力做事呢?《注意力》这本书指出,只有你平时主动留意自己做事时的注意力状况,合理安排各项事务,避免各项事务在时间上重叠,一个时间段只做一件事情,你就能够很好集中注意力,做到高效产出,假以时日你的工作效率会成倍增加。

     下边我们开始今天的第一个拆页。

【学习目标1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分辨注意的三种状态——超聚焦、注意涣散和策略性地分配,练习策略性地分配注意的方法。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一

R1选自《注意力》,P219-220,让-菲利普·夏拉(),人民邮电出版社。

面对这种争端(注:多个目标争夺大脑对它的注意),大脑有三种应对措施:一种好的,两种坏的。第一种方法是听从其中一个目标,忘记其他目标。这就是超聚焦,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数学家迷失在逻辑推理中,被公共汽车撞倒;游戏迷沉浸在电子游戏里两天两夜,忘记吃饭;我迷失在自己的思想中,忘记参加会议。这不一定是好方法,因为我们三个都不是注意的主人。第二种方法是试图用狂热的行动完成所有目标。这就是注意涣散:只要一个目标正在被满足,我就会干脆地转向下一个目标。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发短信,同时查收邮件,还想着今晚的购物清单,同时进行多项任务。这种解决方法也不一定好,因为同时做所有的事情等于什么也做不好......我的注意既在每个地方,又不在任何地方。第三种方法是策略性地分配努力,暂时优先处理一个目标,同时不忘记其他目标。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我的大脑有一个计划,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我认真地倾听发言,知道接下来我得准备晚餐。但这种想法不会困扰我,因为我已经计算好什么时候想这个问题,今晚一切都来得及。

当我们专注完成某个目标时,其他有意识或无意识希望完成的目标构成了当前任务的背景。即使是实验室里的简单任务,如波斯纳实验,也处于更大的背景之中:被试同意参加实验,条件是实验持续时间不长,因为他得在下午五点回到家里。这一背景导致被试时不时地看表,而他的大脑也并非真正地处理单项任务,针对唯一的目标。所有和当前任务所处的背景联系在一起的额外限制,都是引起分心的因素。超聚焦的人完全忘记了这个背景;反之,涣散的人被背景牵着鼻子走。但他们都不是注意的主人。真正的控制介于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这种人能够暂时离开背景,同时不忘记背景。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互动】读完这段文认识到了几种注意状态分别是什么

学习者:三种,超聚焦、注意涣散策略性地分配

拆书家:你更多的时候处于那种注意状态?

学习者:注意涣散,超聚焦。

拆书家:两位答是注意涣散,一位是超聚焦。好的。原文片段中,为什么讲策略性分配注意是最好的形式?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

策略性地分配注意,是把一个目标突显,其他目标排队做背景。文艺晚会歌伴舞,舞者是背景,歌唱家是主角,镜头大部分都对准他。这是策略性地分配(注意)与超聚焦、注意涣散的最大区别。

你正在打游戏,其他目标能不能视为背景?(学习者回应:不能。)对,不能,因为其他目标在你这里不存在,也就是没有目标。

新来的办公室实习生很勤奋,做卫生、接电话、送文件、跑腿买东西、跟着工作人员学习业务等等。忙了一天晚上他还要参加实习碰头会议,回到宿舍倒床就睡着了。第二天,指导老师让他交一个作业。他才想起自己忘了一周前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有没有成为实习生的背景?(学习者回应:没有。)非常好,没有背景,因为这个作业没有安排,被其他目标挤掉了。注意涣散,是容易忘了目标。

由此可见,超聚焦和注意涣散,没有背景可言,都是应该关注的注意点,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做事随意而为。

早上一上班,你把今天要做的几个事情按照轻重缓急等罗列出来,然后分配时间一个接一个地完成。是不是注意涣散?(学习者思考,没有回应。)不是,它是策略性地分配注意,当前目标任务和背景按照计划依次出现。

【预防异议】有伙伴会说,我在家里,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三者同时进行,在预定的时间里,我处理好了这几件事情。不好吗?这很好。注意涣散模式下自由转换工作的前提是各项工作都非常熟练。如果换成小孩子第一次做以上几件事情,可能一个他都觉得好困难。由此可见,对于不熟练的工作,注意涣散模式是不能完成的。注意涣散模式适用于简单的、习惯化的事情。

晚上,你想网购、听网络课、回复微信。你会如何做?

【互动】学习者: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做一个安排......

拆书家:这时候,注意涣散模式为什么就不行了?

学习者:有干扰。

拆书家:对,有干扰。因为你做其他事情,你会跟不上网络课的思路。在众多任务中,有不熟悉的、稍复杂点的任务中出现,你就不能任由注意游荡,要优先选择一个目标完成才好,这就是策略性地分配注意。生活中,很多场景都在变化,需要你养成策略性地分配注意的习惯。

【明确边界】

策略性地分配注意,小伙伴很容易想到统筹方法。统筹方法前提是知道各个环节的花费时间以及前后工序,同时还有一个假设就是每个环节的人是“机器人”,要求连续不断地不停歇工作。在管理上,工序是人员协作;“三班倒或者四班倒”就是为了满足连续工作(人停,机器不停)。

但多种任务具体安排到一个人身上,统筹方法会失效。首先,人会受到较多目标相互干扰,很容易出现注意涣散——你想集中精力做事,但是脑子总是开小差,“身在曹营心在汉”。其次,事情有轻重缓急,不能按照程序进行。最后,很难弄清楚每个事情到底需要多长时间,不知道如何排序。策略性地分配注意就是个人应对多任务重要方法,你借鉴统筹方法,但不能照搬

【步骤、how、举栗子】

如何做到策略性地分配注意,你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列出所有需要完成的目标。这些目标均处于候选状态,都会逐个的被执行。

第二步,优先处理一个目标。按照紧急性,立即执行的可能性等,优先选择一个目标进行处理。

第三步,安抚其他目标。列出一个目标执行计划清单,在清单上写明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每件事情规划一下大概有多久。这样你在做第一件时,第二、三件就是背景存在里,不会跑出来干扰你了就像排队购票、上车、取自助餐,只要后边人不紧急,都不会插队,不会提意见。

比如,今天我的工作是,写完一个报告,听2节小课,检查核对本周工作完成情况。我采用策略性地分配注意的方法,我上午会这样做:

第一步,列出目标。我有3个大目标,根据习惯我会把写报告分的更细些,我会上午写一部分,下午写一部分。这样我列出了5个目标,报告部分1、报告部分2,听课1,听课2,核对周工作情况。

第二步,优先写报告部分1。它属于紧急重要的事情。

第三步,安抚其他目标。写报告中间比较累的时候,我选择去听一节课,听课不用操心,只要不睡着就可以了!

下午,我会安排先听一节课(这时候我最困),然后写报告部分2。最后检查核对本周工作完成情况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教学习者编剧本

请在座的各位当一回编剧,请你写一个剧本:未来一周内的某天的,你面对很多复杂的事情,选择哪一种注意力方法?然后针对策略性地分配注意的方法做进一步的设计。大家可以把这个剧本的梗概用关键词写在便签上,请设计人物对话。4分钟后,请小伙伴来展示一下。

【学习者现场案例】

A:一天中午,我接到三个通知:下午要有社团开会、篮球比赛,下午要值班等三个事情。我还有一个是早先计划好了的去光谷办个事情。一接到通知我感觉很头大,不知道如何办是好,心想:“怎么事情一下子都来了,好烦啊!”我就向我的好朋友诉苦。

B:突然来的事情打乱了你的计划,你不知道如何做了吧。

A:是啊。我也不知道怎么这么多事情。本来去光谷是计划好的事情,这下泡汤了。打篮球,也不知道几点,多长时间。社团开会、值班时间通知都确定了,去光谷时间我没定。你说怎么做?

B:你需要有策略性地安排这几件事情。

A:怎么安排?

B:哪件事情比较紧急,你就先办哪件。然后,把它们排个顺序。中间穿插做些事情。没有定时间的,就再找时间做了。

A:哥们,事情到你这里怎么一下就好这么简单了?谢谢,我明白怎么做了。我先去打电话问清楚篮球比赛开始的时间以及需要进行多久。接着,把这几个事情安排个时间顺序,先把最重要的事情做了,然后有固定时间要求的就按照通知要求做,中间穿插不固定时间的事情,一件一件做就行了!

反馈回应】这个故事起初很迷茫,后来在朋友帮助下,很清晰地运用了策略性地分配注意解决了问题。非常棒,大家鼓掌!

片段之间的过渡

    第一个片段大家学习了任务多的时候,需要有策略性地分配注意。策略性分配注意”的使用条件是,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以及每个事情的时间长短。如果各个目标没有明显的重要与否,紧急与否的情况下,你如何安排注意呢?这就是拆页二即将学习的规划注意的方法

片段二

【学习目标2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会运用规划注意的方法,在日常工作中让注意力高度集中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A1量表测试】

规划注意的技术与你的日常工作习惯、觉察密切相关请大家做一个自测题,旨在回忆一下自己经验。时间一分钟,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很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选完后分数相加,计算一下总分。

1

对第一次接触的事物,我总是高度注意各个细节以求全面把握它。

1  2  3  4  5  6

2

对熟悉的工作任务,我不用特别留意也不会出什么差错。

1  2  3  4  5  6

3

我总是对自己的时间管理状况感到满意。

1  2  3  4  5  6

4

我对完成一项熟悉的工作任务所需时间有比较准确的估计

1  2  3  4  5  6

5

对做有把握的事情,我总会感觉安心舒适,没有压力。

1  2  3  4  5  6

总   分


 

解释自测题15分以下的小伙伴举下手,没有。15-25分的举下手,5位。25分以上的举手,1位。好的,我对这个分数值做个解释:如果15分以下,你可能需要提高你的规划注意的能力,今天的拆页将对你会非常有帮助;15-25分之间的小伙伴,你的规划注意的能力较好;25分以的小伙伴,你的注意力特别集中,经常处于高效工作状态,今天在可以跟大家很好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了。

下面,请看拆页2的内容。

片段二

R2选自《注意力》,P271-272,让-菲利普·夏拉(),人民邮电出版社。

不管你正在执行什么任务,总有一段时间可以停止注意而不影响你的表现。我把这称作“注意平均自由时间”。对于一项日常生活里的活动,在注意平均自由时间里,你可以停止注意,却不会发生任何预料之外的事情,或因此带来任何潜在危险。这也是你能预知的最大极限,超过这段时间之后,你将无法预测会发生什么。

    这段平均自由时间决定了注意的频率:按这个频率去注意足以保证一切正常。平均自由时间取决于与活动相关的外部世界元素变化的速度。你通常需要付出足够的注意,以便随时从最近的观察中推测出外界元素在这一刻处于什么状态。熟能生巧。如果你在家看护2岁的孩子,你不能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超过2分钟,因为在2分钟里,孩子有足够时间撞倒一盏灯或把玩具塞进DVD播放器的缝隙中。所以,你定期地拥有连续2分钟时间用于做别的事情。这就像一些小小的“注意力药丸”,你可以把它分给除了“看护孩子”以外的其他事情。这段时间很短,但不可忽视。等孩子长大了,这段平均自由时间会延长,小小的注意力药丸会变大,直至你可以打一个长长的电话,甚至出门度假,而不需要过多地担心你的小孩在做什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互动】

    请大家迅速给这段话划关键词!答:注意平均自由时间这个表述太长了,也很生僻,我们叫它“自由时间”吧。

【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

“自由时间”就是对于当前的任务来说,注意给自己放假了,不需要参与的时间这段时间,你的工作还在继续进行,只是大脑进入自动化工作模式

你接到快递的电话,从家里出来到楼下拿外卖。“自由时间”是什么?挂掉电话到检查外卖都是“自由时间”。“自由时间”是从注意再到注意的时间。

本拆页中照顾2岁孩子的案例中,“自由时间”为什么不能超过2分钟?因为会有危险发生。第一次看到孩子,与再次看到孩子,这段时间就是“自由时间”。这说明“自由时间”的长短由任务本身的性质决定。有的任务,注意“自由时间”长,有的短。

新手司机上路,手忙脚乱,遇到按喇叭,更是紧张到极致。两年后,成为老司机,一边聊天,一边开车,还可以喝点水,接个电话什么的。同样一件事,随着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自由时间”越来越长。

由此可见,注意平均“自由时间”是由任务的性质任务熟练程度等决定的。如果我想写一个简单的报告,我一般40分钟内完成,中间会有“自由时间”。我就会安排2分钟喝水,伸展一下腰肢,防止颈椎病的复发。这样,思路不会跑很远,可以接着做事。

【明确边界】

因为有了注意“自由时间”,你就可以同时做两件情了。但是它有前提。第一,一个事情不需要持续注意。第二,两个事情不需要同时注意,只要交叉注意即可。看孩子和做饭同时进行就是如此。

“注意”先天喜动,不喜静。“自由时间”稍长一点,大脑会安排其他活动进来,造成客观上走神,虽然你不愿意这样。其实,大脑一直在这样工作——只要有机会,你肯定会这样做——走神。比如,开会中,突然想到了晚上的聚会。

那么怎么发挥“自由时间”的价值呢?自由时间太多,意味着注意可以进一步优化。你可以把它做分解,以减少自由时间,提高注意力和工作效率。寄明信片,你可不想想老太太那样。我今天主要讲如何处理“自由时间”。

【引出步骤 how 举栗子】

如果你能够觉察到一个任务中,有明显的注意“自由时间”,注意力就可能会走掉。要集中注意力,高效工作,你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记录时间。多次观察并记录自己连续执行某种任务的平均时间比如读书的定力有人读书半小时就坐不住,要出去走走,有人能读两个钟头不离开座位。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任务的注意平均“自由时间”是不同的。有的任务自由时间会越来越长,比如写报告,越来越熟练,你可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

第二步,细化目标任务减少自由时间如果自由时间过长,你需要大的、模糊的目标、任务做进一步细化分解,以减少自由时间,而不是笼统地说,今天上午我就一个事情——政治学习。

第三步,做好注意规划,自觉转移注意。注意自然会转向大脑认为重要的事物上来。你需要把各项细化的工作做衔接,让注意自由转移,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做。你只需在合适的场景下做合适的工作就可以了。

举个例子:

在第一个拆页里,我提到今天我有3个任务。写报告、听2节课和检查复核一周工作。其中,报告比较复杂,我预计1个半钟头才能完成,是个大目标。   

第一步,记录时间。通过多次观察,我知道我写一个报告大约要1个半钟头,时间比较久复核工作大约20分钟吧。   

第二步,细化目标任务。写报告任务时间规划比较粗略,注意自由时间也会很长。我细化1.写提纲和搜集资料。2.汇总材料,布局谋篇。写报告分为两个“自由时间”,我就可以在中间穿插其他任务目标了但整体工作是高效的。比如说上午听一节课,安排在写报告的化步骤一二之间。

第三步,规划注意。上午写报告部分1,听一节课。下午听一节课比较困的时候然后写报告部分2接着复核周工作任务。这样我就不会太累,太辛苦了,可以很自在地工作。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引出问题现场的小伙伴们想一想,自己从事的那件工作注意“自由时间”较长?什么情况下,算“自由时间”过多?

   学习者:我有一个例子。我的学生有自习课,我需要管理一下纪律。纪律不好的时候才去管,大多时候都不需要注意。这中间都是我的注意平均“自由时间”,这些时间比较多,我都可以利用的。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郑老师这个例子非常典型,他今后可以很好把这些“自由时间”利用起来了。感谢郑老师的分享。

拆书家提问:我们看集中注意力,高效工作的三个步骤,哪一个对你来说,比较难以搞定?

学习者1:记录时间,因为不能很好固定时间。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俊飞认为记录时间是个困难的事情,其他小伙伴有没有同感?

学习者2:预测时间比较难。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你是说预测时间比较难,是吗?其他小伙伴,还有没有其他问题?

学习者3:第二步,我知道自己有自由时间,可是还要转移注意,怎么办?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我重复一遍,看是不是这样啊:你有“自由时间”,大脑自然而然转向了另外一件事情?

学习者3:我设定了“自由时间”,当我专注一件事情的时候,又出现了“自由时间”,怎么办?

拆书家:你的意思是,如何把握自己的.......

学习者3:减少自己的自由时间。

学习者1:她这是注意力涣散状态。

拆书家:你(学习者3)你能否用一句话再表述一下你的问题?

学习者3:如何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拆书家:嗯,你说如何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听上去又回到了刚才讲的三个步骤?她的问题是,如何集中注意力,大家对这个有什么问题吗?

学习者1:她的问题是第三步,就是没有做好注意规划,做着做着出现了注意涣散。她的问题可以重新按步骤做一次就可以了。

学习者3:嗯。对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微行动学习

  【明确问题】:既然她的问题已经解决。哪么,我们可否把问题集中为如何记录时间?预测时间的问题,也划进来。小伙伴们有没有异议?

大家表示同意:一直同意讨论如何记录时间。

拆书家: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用微行动学习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分个组:

任务:对学习者分组每三个人一组,共两个小组。面对白板,从中间分开,左边为A组,右边为B组。

任务指令首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为什么说记录时间比较困难?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给大家5分钟时间内部讨论。请大家注意结合自己的经验,追问问题本质。

【讨论本质】(5分钟后)有没有哪一组可以分享下的?

小组A记录时间难的原因是:1.目标任务的不确定性。2.我们对时间估计不准确。3.突发情况产生干扰了当前工作。4.工作效率在不同情况下不一样。其本质是,目标的不确定性。

小组B1任务不确定性。2经验不足,或者无经验。其本质是,目标的不确定性。

【明确本质】很好,谢谢小组1和小组2的小伙伴两个小组都认为,记录时间难是因为任务目标的不确定性是问题的本质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

各小组反馈:同意。

【解决方案】请大家思考,如果我们要解决这个目标任务的不确定性这个问题,应该有哪些解决方案呢?请大家组内讨论,把解决方式的关键词写到白纸上。5分钟后,请小组分享一下你们的解决方案。

【学习者现场案例】

小组A的解决方案:

第一步,多加练习,尽可能熟悉目标任务。

第二步,考虑周全,做最好和最坏的两手准备的方案。

第三步,区分任务顺利与不顺利两种最极端的情况。

小组B的解决方案:

第一步,预测目标任务的风险,制订可执行的方案。

第二步,找到目标的不确定性的各种变量。

第三步,增加工作任务的执行灵活度。给目标任务执行更多的时间余量。

补充:对事情的紧急性性进行分类,做好应对,在适当的时间专心处理它。

【拆书家反馈】AB 两个小组都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大家是不是感觉每个方案都行得通?

伙伴回应:是的。

拆书家:微行动学习就是集思广益,现场解决书本上没有提到的解决方案。大家今天的微行动学习做得非常棒。感谢每个小伙伴,感谢你们的参与和分享,大家为自己鼓掌!

 

A2】催化应用

为了更好应用今天学习的内容,我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请小伙伴下周五前通过微信,给我反馈作业情况。当前要做的是,行动催化,请大家选择如下两个任务中的一个,在便签上写下你的选择,以及你的初步计划:如找谁来分享,什么时间分享,分享后可能的结果是什么等。给大家2分钟,然后我找小伙伴分享一下。

和人分享刚刚我们学习了集中注意力的方法。请大家在五之前,试着把它分享给其他你关系紧密的人,如闺蜜或家人

事后复盘或者对下周自己工作中的注意状态某项任务的注意平均自由时间做一个复盘。

【学习者现场案例】

     白果:我准备找人分享,今天学习的集中注意的方法非常有效,准备这个周末,明天或者后天跟我的老婆做一个分享。分享注意应对的三种形式,策略性地分配注意的方法,处理注意平均“自由时间”的方法。她在家全职带孩子比较辛苦,这对她处理很多事情会非常有帮助。

拆书家回应】白果分享的非常好,期待你与爱人分享。大家对他的分享鼓掌感谢!

学习者案例

学习者(骏飞):我选择【事后复盘】学习课程后,我对自己下周一一天的工作生活状态进行了复盘。我发现自己经常处于注意力涣散的状态。我在工作过程中的注意平均自由时间很短,干着一个工作,突然被一个微信或者别人电话打断,总是多线程处理不同任务,很难集中注意力。我决心以后在工作中关掉通信工具,减少干扰因素,并对工作进行策略性地分配注意,留意各项工作的注意平均自由时间,然后做进一步的注意分配。

学习者(白果):我选择【和人分享】周日晚上(10月14号),我在家里跟老婆分享了一下钟老师拆解的《注意力》内容。我向她介绍了应对注意分散情况的三种策略:超聚焦、注意涣散和策略性地分配努力。我老婆说她总是在注意涣散和策略性地分配努力两者之间拉扯。我跟她介绍“注意平均自由时间”,她觉得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因为她现在是全职带孩子。目前她总是视线一秒也不敢离开孩子,听我讲解了这个概念之后,她觉得自己可以很好地利用一下“注意平均自由时间”,比如间断性地学习英语。总之,她觉得关于注意力的这个知识很有意思,有助于自己更好地利用时间。

【结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策略性地分配注意,也就是策略性地分配工作任务,用的方法是列目标任务清单,优先对待一个,逐个安抚。这种方法适用于目标紧急与重要明显的场合下。第二个拆页部分,我们学习了集中注意的诀窍就是压缩注意“自由时间”,做注意的监督者,观察平时自己的做事习惯,把任务目标细化,在合适的场合做正确的事情。这样就可以集中注意,高效工作了。谢谢大家的聆听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