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使用(行为)刻意练习的方法,进入有所发展领域,没导师(界定)时为自己设计练习。
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文羊,欢迎大家参加石家庄梧桐分舵的拆书现场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先分一下组,我左手边的为一组,右手边的为一组。现场的小伙伴们,大家都是学习爱好者,平时也会接触到很多的学习消息。比如说,昨天在千聊上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今天早上在抖音上学习了摄影大法,明天参加了某个知识论坛,了解了育儿,手绘等一些自己想学的知识。
提问:那么当你决定学习某项技能的时候,你是怎么开始的呢?你会怎么设计练习方法来检验自己的进步呢?(参与者:我想学写作,先开始写,写到差不多了,便开始每天日更,然后就有瓶了,就去让朋友评论,然后再修改。没有给自己设计方法,就是觉得成长的速度慢)
我的经历是学习PPT,我的目的是感觉能够做出高大上的PPT 是非常棒的事情,但是学了1个月后,遇到了瓶颈,自己非常难突破,通过向老师请教后又持续学了好长时间,才有了PPT的基础,中间用了大量的时间。
影响:大家想入行却不知道怎么开始,开始了却觉得自己没进步,这些情况会让我们有挫败感,一开始就有这样子的情绪,就很容易不愿意再坚持下去。
解决:《刻意练习》这本书,里面就有讲了寻找优秀作品,然后进行练习反馈的方式来设计自己的练习方式。
《刻意练习》这本书,是一个科学家和科普作家一起写的,主要讲通过刻意练习的方式让自己在日常中能够更加有效的get一项技能。作者也是为了破解1W小时学习理论而来,时间不是重点,有效的积累才是重点,今天的片段来自于第六章《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在他早年的自传中,富兰克林描述了自己年轻时怎样致力于提高写作水平。根据富兰克林自己的说法,他在童年时代受过的教育,最多只能让他当一名普普通通的写作者,能把句子写通顺就十分不错了。后来,他偶然看到一期名为《观察家》(The Spectator)的英国杂志,发现自己被杂志中高质量的文章所深深吸引。富兰克林决定,他也要写出那些漂亮的文章,但没有人教他怎么练习。他可以做些什么呢?他提出了一系列聪明的方法,目的是既教自己写作,也教《观察家》的投稿者提高写作水平。
富兰克林于是开始观察,一旦他忘记了文章中一些句子的措辞,可以怎样以最为相近的方式重写那些句子。因此,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几篇文章,然后写下对每个句子内容的简短描述,只要让他能够回想起句子讲的是什么意思便行。几天后,他开始厌倦从自己一开始写下的线索中重写文章的方法。他的目的并不是逐字逐句地复写那些文章,而是要写出自己的文章,而且要让自己的文章和那些文章一样描写细致入微、用词精准简练。他写完后,回头找到最初的文章,将它们与自己写出的文章进行对比,并在必要时纠正自己写的版本。这教会了富兰克林如何明确且中肯地表达观点。
最后,富兰克林再来完善文章的总体结构和逻辑。他又一次找来《观察家》的文章,并为每个句子都写下一些提示线索。但这一次,他把那些线索写在另一些纸上,并且故意把顺序打乱,使词汇完全处于无序的状态。然后,他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仅让自己忘记了最初的文章中句子如何措辞,还忘记了那些词汇的顺序,再一次复写文章。他找来从某一篇文章中摘抄下来的、没有按顺序排列的提示线索,并按他认为最符合逻辑的顺序来排列,根据每条线索写出一些句子,并将自己写的结果与最初的文章进行对比。这样的练习,迫使他小心翼翼地思考怎样在文章中理清思路。如果他发现,在文章中的某些地方,他整理的思路与原文作者的思路不一致,他会纠正自己,并试着从这些错误中学习。
片段介绍 [概念匹配例子,引出知识边界]
片段来自于第六章《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中的【没有导师怎么办】,接下来我们通过片段了解两个知识点,第一,刻意练习是什么和普通练习的区别是什么?第二,没有导师时,如何为自己设计练习方法。
刻意练习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片段中讲了富兰克林学习写作经历。
富兰克林写文章的原因是想成为一名普通的写作者(就是一名大师级作家)。
拆书家:说到大师,大家一般会想到哪个行业会有大师?
参与者:功夫、画家、手工艺者、作家。
拆书家:好,这些行业的特色是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有一群非常优秀的人。
问:哪些行业没有大师?
参与者:外卖、直播等,
拆书家:是的,这些行业刚刚兴起,大家还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还在发展之中,未来是怎样的展现形式也是未知。所以刚刚发展的行业是不在刻意练习考虑范围之内的。
拆书家:那为什么要有大师呢?片段中富兰克林重要的一个练习方法是模拟,那他为什么要模拟《观察家》这本杂志呢?是因为这本杂志在当时属于大师级杂志,那么如果不是大师的话,跟着跟着就没有了,不知道跟到哪里去。【结论】:刻意练习的技能所在行业是已经非常发达,并且有一批优秀的人和普通人区分开来。
【原文中刻意练习的定义是】首先,它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也就是说,在那一行业或领域之中,最杰出的从业者已达到一定程度的表现水平,使他们与其他刚刚进入该行业或领域的人们明显地区分开来。其次,刻意练习需要一位能够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以帮助学生提高他的水平。
##用刻意练习在没有导师时设计学习方法的步骤分解 [概念匹配例子,引出知识步骤]
接下来,我们再把日常中常有的行为和富兰克林的对比下,一起来看下刻意练习有什么步骤。
1.清晰技能练习目标。比如写作是一个大热技能,我们一起来get吧。我们开始学习写作技能,但是其实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是写文章,还是故事,还是鸡汤文?片段中富兰克林清晰自己的目标就是要写出像《观察家》一样的文章。
2.找到优秀对标作品。我们要成为一名自有写作者,每天日更3000字,但是练习中没有对标作品,.富兰克林直接拿《观察家》里的文章当成自己的对标。
3.将技能进行分解。我在写作的时候,平铺直叙,看着都想睡着了,富兰克林先模仿句子再模仿逻辑。
4.练习对比目标反馈。原文中富兰克林一开始是重写原句,但是没有自己的风格,他随后修改了练习方法,通过分析再对比原文,终于写出自己的文章, 这里有一个隐藏的项目,要自己去做,而不是只是看着。
5.依据结果修改练习。修改不是随便修改的,而是要学会像富兰克林那样在有必要的时候会进行修正。
##步骤总结
1.清晰技能练习方向
2.找到优秀对标作品
3.将技能进行分解
4.练习对比目标反馈
5.依据结果修改练习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编故事A3
接下来,我们要编一个剧本。剧本需要包含:背景、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对话,起因和结果中的改变的关键点就是应用了今天的刻意练习原则。
这样子做的原因是:可以让学习过程在大脑中像电影一样放一次,留下印象。下次我们需要学习使用的时候,会更加方便的调取技能,演练是最好的学。
请两个小伙伴为一组,先花3分钟时间写一下,然后再在组内分享,最后我们请其中一个小伙伴来分享。
以下是我预设的一些背景,大家可以替换里面的人物或者技能,也可以自己设立背景,然后再写出剧本,重点在于,要在剧本中使用今天学习到方法设计学习步骤。
现在有一些背景1:刚刚大学毕业的李可,原来学的是计算机管理,但是对培训师感兴趣,但是培训的基础知识为0,身边也没相对应的同学,同时是刚刚毕业,囊中羞涩没法报培训班,刚好最近朋友聚会碰到了参加了拆书班的你,你开始为李可出谋划策。
背景2:现在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谁都想做斜杠青年,你开启了写作练习。目标是每天写500字,但是写着写着就……没啥动力了。一堆问题,要写啥呢?怎么写呢?怎么办呢?刚好你看了今天的主题,觉得有兴趣来参加拆书。参加了之后,你运用今天的拆书原则,开始设计了一套……样的方式,然后你开启了高效写作之路。
剧本模板
背景: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对话:
--------------------
❤A3实例
故事:朋友在医药公司工作,最近部门要开通一个微信公众号,需要进行公众号推文(目标方向)。我建议他先开始关注优秀公众号的推文(技能分解),找个公众号对标练习,比如修正药业(对标作品)。先模仿写,再把自己写和原文对比,看下具体差异(反馈),然后再进行修改(修改)。朋友通过这种练习,搞定了工作,也被老板表扬。
案例
背景:朋友张力在一家医药公司工作
人物:张力、我
起因:张力换岗位,需要进行公众号推文,但是能力不是很能够应付岗位需求。
经过:向我咨询,我建议他关注修正药业的公众号进行练习。
结果:胜任岗位了不说,还被老板表扬了。
对话:
张力:最近麻烦死了,换岗位了。
我:咋了?
张力:公司注册了一个公众号,领导要我写公众号文章,我哪会写这个东西,我微信就会抢红包。
我:不要着急,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可以找个行业内做的好的公众号模仿一下。
张力:怎么说?
我:你首先要明白你的目标写好每日公众号推文;其次,你要找一个优秀的医药行业的推文公众号比如说,修正药业这种大公司;第三,你将它们的推文书写方法进行分解,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第四,将你模仿的文章和原文对比;第五,根据对比结果进行修改,了解具体有什么差异,然后针对薄弱的点多练习。
小王:哈哈哈,你这方法好,我去试试看。
【总结】
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今天的拆书活动,我的分享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