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很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一起拆书,一起学习,今天我带来的书是:
《如何欣赏一部电影》
首先我想做个小调查,认为到现在为止看过的电影比读过的书还要多的小伙伴请举手
好的,至少有一位小伙伴,那我今天就有理由继续分享下去了,哈哈
图书介绍-学习者场景介绍法
【事件】
大家平时有看电影吗?有没有和朋友看完电影后,在路上聊电影的相关话题?
或是看完了一部新片,朋友询问电影怎么样?的情况
【提问】
那你们在介绍电影或交流心得的时候觉得自己说的好吗?事后还能记得住当时说过什么吗?朋友感兴趣吗?你们聊的投机和深入吗?
【影响】
或许我们只当是娱乐消遣,看过就不再去想,逐渐淡忘了。但这全身心投入的一两个小时,除了放松享受却没有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滋养,是不是可惜了点?难道你不想像读书一样的读电影,在不损失享受的同时从中获取更多的滋养吗?
【解决】
我今天带来的这本书是一本讲述如何欣赏电影的入门书籍,书中给出了一系列电影相关的常识,针对一部部的电影做了对号入座的解读和阐释,让读者能够清晰的联想和了解。提供给我们多个视角和维度来看待和解读电影,从中获取更多的滋养和获益。
目标:通过与小说和戏剧的对比,大家能够复述电影独特的特点
好,现在有两个人走出了一家电影院。我知道,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糟糕的笑话的开头,但这种讲法很适合用在这里。我们叫这两个人莱克茜和戴夫好了。他们俩把爆米花纸桶和苏打汽水杯都丢进了垃圾桶,慢悠悠地走进了电影院外缓缓降临的夜色之中。莱克茜说:“总而言之 ,这部电影非常忠于最初的版本。你觉得呢?”
“很棒,”戴夫说,“这就是《疯狂的麦克斯》。宏大、喧嚣,还很疯狂,是我喜欢的那种片子。你呢?”
“我也觉得很棒。我不是说电影讲的故事,尽管故事还不赖。我更喜欢故事背后的视觉效果,简直是件艺术品。”莱克茜想了一会儿,又说,“一件疯狂而嘈杂的艺术品。”
“艺术品?我可不这么认为。要说艺术品的话,得是那些外国人拍的电影。伯格曼啦,费里尼啦,还有那个日本人叫什么来着?大概是伍迪·艾伦[1]吧。你知道的,都是些乏味的片子。”
“所以你是说动作电影不可能是艺术品啰?”
“我的意思是,谁在乎它是不是艺术啊。这片子讲了个好故事,还有很多动作场面。这就足够了。撞车、爆炸、惹火的姑娘,还有热情四射的吉他曲。片子里还有什么别的东西?”戴夫有点烦了。
“嗯,什么都有?比如速度。电影里的事物的呈现方式——你懂的,动作是如何上演的,拍摄某个镜头的时候摄影机处在什么方位之类的。我说不清,就是那些让电影看起来是现在这个模样的元素。还有音乐,当然了。”莱克茜说,她尽量让自己听起来不那么高傲,“你知道,各种别的玩意儿。”
引导解说
片段中两个人物对于电影的看法都有什么不同,有哪位伙伴可以简单的解读一下吗?
好的。
莱克茜和戴夫代表的是日常生活当中最常见的两种观影心态。他们都是对的。
那如果我们想要更好的欣赏电影,首先是不是需要了解电影是什么?那有哪位小伙伴可以给电影下一个定义呢?
好的,谢谢,说的很贴近。
从字面上理解,英文单词Movie 是由Move(移动)和View(画面、视图)拼接而成,原始意义是“移动的画面”。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理解电影的独特之处,在这里我想拿小说和戏剧来进行对比,有哪位小伙伴能说说电影的独特的特点呢?
好的,谢谢分享,那我在这里总结一下,电影独特的一个特点是“动态聚焦”,还有一个“背景声音”
借力上下文
上下文当中对小说、戏剧和电影的辨析作为依据。
对比概念与案例
电影和小说、戏剧进行对比,找出电影的独特之处。
在I时与学习者互动
请小伙伴回答我抛出的问题。
给电影下定义。
找出相对于小说和戏剧的独特之处。
预防性讲解
可能有的伙伴会说为什么拿小说和戏剧来比,原因是拿这两种来比能更凸显电影的独特特征
适用边界
我们今天讨论的是普遍的90到120分钟长度的电影。
举例
失败的案例
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很少会写影评,是属于戴夫那种类型的人,看过就忘,只在爱奇艺写过几次影评,即使这样我都觉得电影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工具,因为有些电影我只看过一遍有些东西到现在都还记得,还受影响,比如《大话西游》当中无理头似的完美爱情,《当幸福来敲门》中威尔史密斯连续狂奔十多分钟追回价值一个月生活费的仪器的窘迫,书本都不可能给我提供这么高的效率。
不那么做的坏处
不知道电影的独特之处可能会妨碍你更深刻更专业的去欣赏、解读和分析电影。
以下5个题目,请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握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1表示很不符合,6表示非常符合)。
1.看完电影后经常会写影评(日记、博客等) | 1 | 2 | 3 | 4 | 5 | 6 |
2.写过的影评有条理,清晰,超过200个字 | 1 | 2 | 3 | 4 | 5 | 6 |
3.常常主动和他人谈起某部看过的电影 | 1 | 2 | 3 | 4 | 5 | 6 |
4.发布出去的影评常被点赞 | 1 | 2 | 3 | 4 | 5 | 6 |
5.常有人问你最近有没有什么好看的电影 | 1 | 2 | 3 | 4 | 5 | 6 |
【R:原文片段】片段2
目标:能解释三幕法的使用要领,并能用三幕法或共建出来的方法写一篇影评
好的,你正坐在一家电影院里,没戴手表。几点了呢?不,你不能问邻座的人。而拿出手机很没礼貌,我们知道你不会那么做的。什么,你从来不知道根据电影判断时间的诀窍?那现在就是你学习的好时机。
电影有一套非常严格的结构,严格到你可以按它来设置手表的时间,而且电影制作者(还有懂行的观众)就是这么做的。我怎么会知道?我用手表确认过啊。电影里发生的事情不仅要有原因,还必须准时。
电影行当里熟知的所谓三幕式结构是30-60-30。这是电影编剧工具箱里最基本的东西。30-60-30是什么意思?这组数字代表分钟,它们是电影产业中除了票房总额之外最重要的数字。二者是互相关联的,即便只是很轻微的关联。一部电影由时长不同的三幕组成,第二幕的长度是第一幕或第三幕的两倍。你不知道这个?我打赌你是知道的。你一直都在体验这种结构,即便没发现你体验过。概括来说,第一个三十分钟,几乎每个人都叫它第一幕,为我们介绍了人物和基本情境。这半小时中会发生某种重大的事件,将电影推向下一个阶段。这个事件被称作第一个情节点。到九十分钟时,会相应地出现第二个情节点。然而在我们到达第二个情节点之前,会有一个小时长的第二幕,其中的人物性格、关系和问题会发展到极度狂热的地步,到达一种十分激烈的状态,令我们觉得接下来一定会有什么事情发生。确实如此。第二个情节点将推进情节进一步发展,并在第三幕中让问题得到解决。现在,我们希望事件和发展是顺理成章接连发生的,而不是由编剧强加给电影的。前者的感觉是自然而恰当的,后者则造作而僵化。连蹩脚的编剧也学过这门剧本的艺术,会穷尽所能地达成这个目标。三幕结构也适用于比较短的电影,比如通常只有九十分钟的老式喜剧片,三幕的时长会接近整齐的1X-2X-1X,中间部分的长度是第一部分或第三部分的两倍。
量表自测
【A1】请大家自测
拆书家提问设计 (逐字稿):首先请大家花一分钟的时间做一下发给大家的自测题,做完后,麻烦向我举手示意一下,谢谢。
【I】解释自测题
设计的这些题目是想测一下大家平时对电影的欣赏意识强不强,经验多不多,够不够。
23~30分:没有举手的
14~23分:两位小伙伴
14分以下:不统计了
都还需要努力增强电影欣赏的意识,让分数更高些。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引导解说:
我想问一下大家,片段中的核心关键词是什么?
你们说的是对的,是三幕式,或者是30-60-30、1X-2X-1X,也就是中间的一幕的时长是第一或三幕的两倍,一、三幕时长是差不多的。
在之前有谁知道这个吗?
这本书说了很多内容,每一章都是电影的一个维度或者说一个角度,不过这些我觉得都可以添入到这一“30-60-30”的框架当中,填完了就是一篇对自己来说是最好的影评了。
在这里给大家一个我依据“三幕式”框架总结归纳提炼出来的用来写影评的工具:
三幕法:“概要-情节-填充”
概要(一句话):电影是什么类型,说的是什么。
情节(一句话):30、60、30每一幕都写一个情节。
填充(自由发挥):填充自己的所感所想和对电影的分析等。
在I时与学习者互动:
问大家片段中最核心的关键词是什么?
预防性讲解:
可能有小伙伴会说我写影评也不一定就要用这个框架来写影评或是感想吧,当然,你可以用你最舒服的方式对待电影,用其他的工具或方法,或者干脆都不写。
适用边界:
这种框架大概适用于30分钟以上的严谨拍摄的视频,过短的或是随意拍的视频的一般不会有这种约束。
举例:
昨天看了一部电影《大师兄》
概括:这是一部追寻生命意义的教师类动作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有特战背景的老师将一群问题学生带回正轨的故事。
第一幕,问题学生因为打架将要被退学,除非写悔过书
第二幕,有问题的学生都被主角老师真切的关心和帮助回归了正轨,之后,其中一个学生因急于想考高分而长时间服用精神药物而跳楼自杀,主角老师被迫引咎辞职。
问题学生与父母的重归于好,孙子对奶奶的孝顺而感动
第三幕当中,黑社会组织为达到封校的目的,阻止学生参加高考,主角及时赶到拯救成功,皆大欢喜。
”我真的好喜欢弹钢琴啊!“配角黑社会大哥的一句话道出了对现实的无奈
不那么做的坏处:
看电影的时候我们是全情投入的,这是最高效的,如果不通过写影评等方式去挖掘更有趣有益的东西,时间有点可惜。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编剧本
大家编个剧本演练一下,可能是给朋友介绍一部新电影
或者是一起从电影院出来等等场景。
运用刚才说的三幕结构来描述,设计一段对话。
学习者案例记录(逐字稿):
1组王克伟
场景:推荐一部电影给对面的伙伴。
概要:最近有一部很火的电影《头号玩家》,是一部比较科幻的电影,吸引人的地方是用了游戏的元素去设计的,因为很多人是有游戏情节的,并且其中的游戏比现在我们玩的游戏更有代入感。是AR虚拟游戏。在这设定之下有一个非常大的彩蛋,关于一个小人物怎么逆袭的。游戏开发者设定了三个谜题,谁能解开,就能继承他的遗产。
情节:电影中的男主角,做事很细心,为了破解游戏彩蛋,会想尽办法去了解游戏创造者,反复去看,反复去研究细节。 反思自己很多事情,自己思考的都是流于表面,不愿意去更深度的挖掘。
【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主持微行动学习
明确问题:
欣赏电影需要写影评吗?那是什么阻止我们去写影评呢?大家确认欣赏电影写影评遇到的问题是不知道该怎么去总结归纳。
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大家组内讨论一下总结归纳一部电影的内容的本质是什么?
明确问题本质:
大家确认总结归纳一部电影的内容的本质是为了写出能符合我们意愿的好的影评
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大家组内讨论下怎样写出符合自己意愿的好的影评,有什么样的工具和方法,每组都列出所有解决方案,待会请每组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逐字稿):
讨论共建出的解决方案
1组:
1、精选电影
2、反复观看
3、剧情切分
4、参考影评
5、尝试复述
6、广泛应用
2组:
1、归纳总结
2、筛选负面电影
3、介绍电影
4、参考影评
布置任务(选1即可)•事后复盘
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大家回去以后做下复盘,用今天说的或是共建的方法来欣赏一部电影,写一篇影评,字数不限,写完发到活动群里。
总结/结语(逐字稿):
今天和大家聊了一下电影的独特之处,也一起探讨了写影评的工具,并共建了一些好的方式方法,希望大家以后能够把电影当成是书一样的阅读,从中获取更多有趣有益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