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很高兴今天能站在这和大家分享我最近看了很有感触的一本书,在分享之前,先讲个小故事。
(事件)前段时间在公司碰到小张,我看他情绪有点低落,就问他怎么了。他告诉我这个月没达成目标。他的目标是这个月要做十万,然后我问他是怎么做的,他告诉我他原本是有五个潜在客户,每个客户出二万就够了。过个半个月后,有两个客户拒绝他了,所以他就调整为每个客户做三万五,后面又有一个谈蹦了,他就想剩下那两个客户就必需每个做五万了,结果后面一个都没谈成……
(提问)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碰到过这种设定了目标结果没完成的情况?你们会怎么做来确保达成目标?这样的做法效果好不好?
(影响)当我们设定了目标又没完成的话,会有什么影响?如果是个人目标未达成,就很有可能会自我怀疑,否定自己,变得没信心。如果说是工作目标未达成,就有可能影响升职加薪,甚至丢掉工作。
(解决)《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作者是古典,作者提出在我们要系统性的看待问题,先了解事情背后的规律,再构思解决方案。就好比我们要达成某个目标,这个目标是由多个环节构成的,通过在每个环节之间放置“控制点”,从而让达成的概率更高。
控制点:让复杂的事尽在掌握
我大学同学给我打电话:“古典,我姐的孩子看了你的《拆掉思维里的墙》,不想参加高考了,说要拆掉思维里的墙,出去环游世界做建筑师。我们全家说不过他,来来,你快给老子把场子收拾一下。”
我硬着头皮拨通电话,孩子打开免提,我同学他姐全家都坐在电话边。同学用微信偷偷给我通风报信,阵势像反传销组织。
我清了清嗓子,开始聊。
我发现这个孩子思路很清晰。他很清楚自己要做建筑师,也天才般地发现,建筑师的核心和当前的课程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英语、数学、几何、地理和历史,他都能自学。天天做高考卷子对于建筑师实在毫无意义,甚至是阻碍。
他对中国高考的观点,深得我心啊!
但是这是我同学他姐的孩子,我要稳住。
我想了想,回答他:“我认同你对于高考的观点,但有一点我想你也许同意。在今天的中国,高考依然是你接触到优质的建筑专业教育的最佳路径。我们且不说你们家有没有钱让你环游世界,但是其间遇到个高人愿意带你,最后发现他是建筑大师的情况,概率太低了,而且不可控。
“所以不管你参加中国高考还是美国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总需要一个方式让自己进入大学,接受专业教育。要控制这个过程,就需要控制这个路径,就需要设计几个关键节点,这些节点就叫控制点,就好像你画弧线需要先画几个点,然后把它连起来一样。”
“说得不错。”哥们儿发来微信,我信心大增,喝一口茶清清嗓子。
“所以对于你来说,高考就是建筑师学习的一个控制点,也许并不是建筑师的核心,甚至有一部分是背道而驰的,但依然是控制点。人生每一层都要设置控制点。中学——大学——导师——业内大师,人生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多层系统,我们没法直接跳过下面一步登顶。两点之间最近的,不是直线,而是阻力最小、控制点最多的线。”
“好,我会高考,但如果我上了大学,发现学习专业毫无意义怎么办?”
“有一天你上了大学,学得差不多了,觉得自己才华横溢,可以辍学。
“但你还是需要设置控制点。大学文凭也许不一定重要,但是能极大提高你的成功概率。想想看,你是愿意请一名没驾照但有10年驾龄的司机,还是一名有驾照、3年驾龄的司机?
“所以如果要放弃一个控制点,就一定要把握住另一个更好的控制点。比如比尔·盖茨,他写了一万小时程序,手上握着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合同。这个控制点对于成为程序高手显然比哈佛大学本科学历更好,所以他就辍学了。
“再比如你叔叔(报仇的机会来了),他总问我要不要辞职、要不要出国、要不要分手?其实,要不要离开,永远不是问题,因为这个答案没有控制点;只有‘离开做什么’才是选择,才有控制点。”
拆页的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作者告诉他朋友的小孩,通过关键的控制点,才能保证达成目标。 在目标设定中,为什么需要应用“控制点”? 原文举的那个例子非常贴切,当我们要画一个圆弧的时候,如果没有提前设定几个点,那么你就很难画出来。如果有设置控制点,只要这几个节点上没有偏离,其它的地方即使有误差,都没有关系,你依然可以实现目标。 什么是“控制点”? 第一、它是关键节点,也就是说只要完成了设定的几个关键点,就能确保完成目标; 第二、它一定是在你可控制的范围内。什么叫可控制的范围?也就是说它是内部因素,是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 (对比说明)“控制点”和我们很熟悉的“目标分解”很像。它们是有一些相似的地方,然而在本质上却又不太一样。比方说目标分解是将一个大目标拆分成N个小目标,本质是拆成小目标后就更容易做到。 而“控制点”除了将目标分解为多个小目标之外,它还要求这些小目标都是控制点。 举个例子:我前面讲小张当月目标是十万,分五个客户,每个客户二万,这个是不是控制点? (不是)它拆分的小目标可以算关键节点,但不是内部因素,因为无法确保每个客户出二万,也无法确保客户是否当月会做。 如果小张又细化了下,提前对目标客户进行刷选,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通过需要分析,来明确客户的投资意愿。以此刷选有具备财力,又有意愿的客户。然后再设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个是不是控制点? (是的) 小张通过细化步骤成功的通过自身的努力将外在因素变成了内部因素。但依然不是控制点。他设定目标是五个客户每个2万共十万,这是建立在100%成功的前提下,在销售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不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假设他的成交率30%,要么他再细化,提高自己的成交率。要么他提高客户基数 所以当我们在设置控制点时,如果某个关键节点不是内部因素,就需要再增加内部因素促使它变成相对可控。如果是内部因素,但在能力范围之内,就需要通过调整策略来使它可控。
(案例)比如说:我想在八月底前拆完三级,三级有三个小级别,3-1和3-2时间比较短,相对容易,3-3要拆1个小时,会难一点。按“目标分解”的话,那么我就会设定为第一周拆3-1,第二周拆3-2,第三和第四周拆3-3。而如果说应用控制点的话,我首先会按等级分成三个关键点,那么如何确保一次就过3-1?拆书过级有两个核心节点,一是技能考核点,也就是预备提示表;二是现场的发挥,让学习者写出剧本。3-1有三个关键的考核点,图书介绍,对比以及推导步骤,那么完成这三个技能点就是新增加的控制点,这个时候我就会请教师父,请教教育长老或观察员,仔细打磨,确保能做到这三个技能点。现场发挥可以找同事,或朋友提前预演,通过他们的反馈再来修改指令,确保他们能够写出剧本。这样才能保证一次性通过。3-2和3-3也会遵循一样的原则。 (细化步骤)那么如何具体的应用“控制点”?最首要先要做的是找出关键节点,然后再确保这几个点是可控的,如何做到可控,也就需要把关键节点建立在内部且能力范围之内。因此,当我们设定目标时,只有做到层层布点,单点可控,才能确保达成目标。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下这三个步骤: 一、设置关键节点; 二、介定,看它是否属于内部因素; 三、细化,确保每个点都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
A2:接下来,我们来试着自己来应用这个技巧, 我们来设想下,近期,你有没有朋友告诉你,他要达成某个目标,或是想做某事的?你做为他的好朋友,能否运用今晚所学的知识,告诉他应该怎样做才能确保达成目标。 我们来编一段小故事,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双方的对话。其中部分对话使用了“控制点”的技巧来帮助你朋友实现目标。我们用五分钟写这个剧本。这个剧本你就是编剧,你可以设想下如果应用了这个技巧,对方会怎么回答你。待会我会请一个小伙伴分享你的内容。这是个练手的机会,别太在意结果,注重过程,如何运用新的技巧。 |
好了,时间到。请问有那位学习者愿意来分享下你的剧本。有请这位小伙伴。
学习者:我朋友小红想三个月瘦十斤,我就问她,如何实现呢?她讲是有挑战的,但我不知道如何做到。我就引导她,我们可以细化下,前面两个月各减三斤,第三个月瘦四斤,每个月只瘦三斤,很简单。那如何确保第一个月能减三斤。刚开始时要先动起来。每周先运动二到三次,每天跑二十到三十分钟。再控制饮食,根据营养师的建议,只要控制好饮食,每周能有这样的运动量就能瘦下来。从第二个月开始,就慢慢提升运动的强度。第三周再强化。只要能保持这个频率就能瘦下来。
拆书家反馈:非常好,再次把掌声给到这样小伙伴。我们再来回顾下她的剧本,她的朋友想三个月瘦十斤。就分成三个节点,前两个月各三斤,第三个月四斤。这是第一步;然后就开始介定,这个计划都是内部因素,但不属于能力范围之内。这是第二步。最后他就把难度设置成有简入深。这是第三步。运用的非常好,再次把掌声给到他。
控制点的目的就是把整件事情细分成若干个可控制的节点,从而提高成功的概率。所有的新知识都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用得好,希望大家能把控制点的用到工作和生活中,让所有的事都尽在你的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