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一、目标
总目标:学习后,学习者在遇到问题时能通过“界定问题三步法”来弄清 “问题到底是什么”,然后用“W形思维法”解决问题。
第一个片段目标:学习后,学习者能在遇到问题时(条件)通过“界定问题三步法”来弄清(行为)“问题到底是什么”(程度),学会对问题进行正确的界定(界定)。
第二个片段目标:学习后,学习者能在遇到问题时(条件)通过“W形思维法”来应对挑战(程度),学会“以退为进”(界定)。
二、开场
大家好,我是敏敏老师,拆书帮东莞乐享分舵会员发展长老,二级拆书家。今天很高兴由我来给大家做TF3-3的拆书分享。本次的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在遇到问题时能通过“界定问题三步法”来弄清 “问题到底是什么”,然后用“W形思维法”解决问题。
三、图书介绍
【事件】人的一生,是不断遭遇问题并与问题进行战斗的一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你是不是经常会遇到问题或挑战?比如:你费尽心思,连续几个晚上熬夜,终于写好了一份项目计划,兴冲冲地去找部门领导,但这份计划却被领导全盘否定;你想好了很多“台词”,然后信心十足地踏进某家公司大门,向公司负责人推销产品,却受到对方故意刁难……类似这样的事情特别令人抓狂。
【提问】这些情况都是我们遇到的问题或挑战。当你遇到问题或挑战时,你会怎么应对?结果会怎样?
【影响】如果我们不懂得怎么面对问题及解决问题,那我们将会陷入一种困境:我们费大量的精力、时间,辛辛苦苦地学习、工作,但我们还是会被问题和挑战反反复复折腾,当问题和挑战处理不当,会带给我们很多烦恼,甚至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解决】如何克服无法面对问题的心理障碍?如何拥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本书第三章“方法为王:让问题迎刃而解”这一章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还告诉我们怎样将问题和挑战转变为机遇。这本书最适合三种人阅读:一是希望很快在单位里脱颖而出的人,二是敬业但缺乏方法提升业绩的人,三是希望很快成为解决问题高手的人。
四、拆第一个片段
(一)阅读第一个原文片段
原文片段选自该书第76-77页
一谈到对问题的解决,你可能就会说:好啊,赶快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技巧吧,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高手,从而让我的业绩翻番,方方面面都很出色。
急于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大的诱惑,但是,如果你首先就冲着快点解决问题的目标而去,很可能会劳而无功,甚至南辕北辙。
为什么呢?因为,要解决问题,首先还不是技巧,而是对问题进行正确的界定,即弄清楚“问题到底是什么?”找准了问题到底是什么,等于找准了你应该瞄准的“靶子”。
我们来看一个工厂的小工如何帮助自己的老板解决了一个大难题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美国鞋业大王——实业家罗宾·维勒的工厂里。当时,罗宾的事业刚刚起步。为了在短时期内取得最好的效果,他组织了一个研究班子,制作了几种款式新颖的鞋子投放市场。结果订单纷至沓来,工厂生产忙不过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厂想办法招聘了一批生产鞋子的技工,但还是远远不够。这可怎么办,如果鞋子不能按期生产出来,工厂就不得不给客户一大笔赔偿。
于是罗宾召集大家开会研究对策。主管们讲了很多办法,但都不行。这时候,一位年轻的小工举手要求发言。
“我认为,我们的根本问题不是要找更多的技工,其实不用这些技工也能解决问题。”
“为什么?”
“因为真正的问题是提高生产量,增加技工只是手段之一。”
大多数人觉得他的话不着边际,但罗宾很重视,鼓励他讲下去。
他怯生生提出:“我们可以用机器来做鞋。”这在当时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立即引起大家的哄堂大笑:“孩子,用什么机器做鞋呀,你能制作出这样的机器吗?”
小工面红耳赤地坐下去了,但是他的话却深深触动了罗宾,他说:
“这位小兄弟指出了我们的一个思想盲区:我们一直认为我们的问题是如何招更多的技工,但这位小兄弟却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效率。尽管他不会制造机器,但是他的思路很重要。因此,我要奖励他500美元。”
那可是一笔不少的奖金,相当于小工半年的工资。但这笔奖励是值得的。老板根据小工提出的新思路,立即组织专家研究生产鞋子的机器。4个月后,机器生产出来了,世界从此进入到用机器生产鞋子的时代。罗宾·维勒也由此成为美国著名的鞋业大王。
(二)拆书家讲解引导
{互动}在这个拆页中,作者描述了什么做法的重要性?(界定问题)片段中有关于美国鞋业大王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互动}你知道小工和其他主管的思维有什么不同?是的,其他主管把问题界定在“怎样找到更多的技工”,小工把问题界定在“如何提供生产量(或生产效率)”。【what】因此,我们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正确界定。只有正确地界定问题,才能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最佳着眼点,方能在执行阶段省时省力高效、高质量的完成任务。【不这样做的坏处】如果不先界定问题,我们做事时很有可能要么徒劳无功,要么南辕北辙。
【通过对比概念和匹配例子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和边界】怎样才能正确界定问题?当我们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就直接找方法,这样行不行?对,不行,这样很容易徒劳无功。如果只从单方面来看问题行不行?肯定不行,就像故事中的主管那样,把问题都归结于“缺少技工”上,解决问题的方向出现了偏差。怎样界定问题呢?界定问题真正的挑战就在于澄清问题的本质并回答这问题期待解决什么,需要达成怎样的目标。
【清晰的how】那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界定问题呢?下面几个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界定问题:
1.回到解决问题的真正目的。因为“一个界定良好的问题,已经解决一半了。”
2.一般情况下,要提升界定问题的层次。
3.为了便于思考,不妨尝试用一两个动词明确要解决问题的真正目的。
我们来看原文案例,{互动}第一,问题真正目的是什么?(学习者回答:能在指定时间做好鞋子)对,就是“如期生产出鞋子”;第二,要提升问题的层次:主管们一直认为我们的问题是如何招更多的技工,但这位小兄弟却让他们看到了:真正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效率。{互动}第三,用一两个动词明确要解决问题的真正目的,这个案例中,这个动词是什么呢?(学习者回答:提高)。由此可见,“真正的问题是提高生产量,增加技工只是手段之一”。如果技工方面解决不了,还可以用别的方法来提高生产量。所以,这个小工正确地界定了问题,从而间接地使罗宾成为鞋业大王。
【举例强化概念与学习者互动】我也来说说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我们学校一位三年级的男孩子小峰特别调皮,也很懒惰,几天没做作业。于是,班主任生气了,跟他说:“你今天又不做作业,我要请你爸爸来学校一趟!”小峰听了,马上冲出教室,说要从三楼跳下去。老师吓得赶紧把他拉住了。
{互动}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明确:问题真正目的是什么?
学习者:要教育这个孩子。
拆书家: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个行为?如果师生关系良好,他会这样做吗?
学习者:不会。
拆书家: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问题的目的是“实行对学生行为的管教以及师生关系的和谐”。
第二,我们要提升问题的层次。一般情况下,对学生实行说教,成效不大,高层次的目标应该是与学生共情,了解学生这样做的原因,从而和谐师生关系。
第三,明确解决问题的目的的动词就是“了解”。这样来确定问题,我们解决问题起来就容易多了。
【使用边界】那是不是我们每遇到一个问题就需要先界定问题呢?显然不是。需要“界定问题”的一般是复杂且具挑战的事件,而生活中很普遍的事件,比如“去哪间餐厅吃饭”、“明天早上几点钟起床去运动”等等,就不需要进行“界定问题”三步曲了。
(三)【A2】催化应用
要求:请你思考下周你需要处理的对你来说有难度的问题,然后通过今天片段的“界定问题三步法”帮助界定问题。请大家按照以下格式来设计自己的剧本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
故事剧本 | |
时间 | |
地点 | |
人物 | |
事件背景 | |
对话 |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好,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要解决问题,先要界定问题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步骤,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下周你需要处理的对你来说有难度的问题,通过今天片段的“界定问题三步法”帮助界定问题。请大家按照以下格式来设计自己的剧本:
3分钟之后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下他的剧本。
(提示:界定问题三步法:1.回到解决问题的真正目的。2.一般情况下,要提升界定问题的层次。3.为了便于思考,不妨尝试用一两个动词明确要解决问题的真正目的。)
【学习者剧本】
时间:2018年7月26日早上九点
地点:同沙派出所
人物:温大叔、曾阿姨、警察小李(就是学习者本人)
事件背景:曾阿姨在温大叔家当保姆,温大叔认为曾阿姨偷了他家的东西,曾阿姨不承认。于是温大叔报了警,我找他们两个来了解情况。温大叔要求警察处理曾阿姨,曾阿姨说自己是冤枉的,其实只是雇主想赖她的工资。我通过询问,界定了问题,了解温大叔真正目的是什么。
对话:
警察:你丢了什么东西?
温大叔:不清楚具体丢了什么,只是感觉东西越来越少。
警察:你有没有装监控?
温大叔:没有。
警察:你也知道我们现在是处理不了她的,对吧?
温大叔:是的。我只是不想她留在我家里。
(画外音:我就明白了他的真正目的不是想要追究对方,而是想解雇这位阿姨。)
警察:你们之前是有签合同的,你必须付工资,不然你就违反合同条例了。你们两个可以协商好离职的具体条件。
温大叔:明白了,谢谢。
拆书家提问:所以,你把这个问题界定为什么?
学习者:很明显,温大叔就想解雇曾阿姨,所以问题界定为“协商离职条件”,用“协商”这个词明确了解决问题的真正目的!
拆书家小结:刚才,我们剧本中的人物能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真正目的,提升界定问题的层次,明确温大叔的目的并不是想赖工资,而是想解雇保姆找借口,从而准确界定了问题:协商离职条件,并提炼出关键词“协商”。如果剧本中的警察只是忙着审查曾阿姨是否偷东西,那就会出现方向性错误了。所以,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必须要这样明确地界定问题,不然很容易南辕北辙了。
五、拆第二个片段
(一)【A1】请大家自测
过渡语:我们知道怎样界定问题了,那么我们该怎样解决问题呢?在开始阅读我们第二个片段之前,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做个小测试。大家凭第一直觉填写以下选项。
你平时怎样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下五个题目,请你按照自己的理解打分,1代表完全不认同,6表示完全认同。
项目 | 分值 | |||||
1. 遇到节假日,我和爱人总会因去看望谁的父母发生矛盾。 | 1 | 2 | 3 | 4 | 5 | 6 |
2. 当我感到身体不舒服时,我会拖延着不去就诊,认为慢慢会好的。 | 1 | 2 | 3 | 4 | 5 | 6 |
3. 工作中的各种压力使我和家人变得容易发生争执。 | 1 | 2 | 3 | 4 | 5 | 6 |
4. 当领导交给我一份重要的工作任务时,我会放弃这个机会,因为这项工作的要求太高。 | 1 | 2 | 3 | 4 | 5 | 6 |
5. 当我和同事发生争执,却没有结果时,我会因为焦虑和不安而睡不好。 | 1 | 2 | 3 | 4 | 5 | 6 |
(二)【I】解释自测题
{互动}请问各位小伙伴的分数多少?如果你是5分,那么恭喜你,你解决问题能力超强;6——10分,你解决问题时比较强;11——20分,你在解决问题时会经常感到有一点儿棘手,但你大多能顺利解决;21——25分,你经常因问题解决不当而烦恼;26—30分,你在遇到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感到非常焦虑。话又说回来,这份自测题只是从一个侧面来衡量的,所以并不是一个定性的结论,只是一个参考。所以小伙伴不要太在意。【Why】谁都希望自己遇到问题时能妥善处理,今天片段的方法正好可以帮助你。下面我把原文拆页发给大家,大家用1分钟时间看,看完给我示意。
(三)【R】阅读原文片段
原文片段选自该书第108页
遇到困难与问题,应该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休。这是一种很好的精神。然而,具体解决难题的过程,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要一味地往前冲,撞了南墙也不懂得回头。有时候,就得特别强调退。能进,也能退,这才是一种完整的智慧。
在“解决问题并不难——高效解决问题10种智慧”的课程中,我总结了一种“以退为进”的思维“W形思维法”。
“W”的构架,最形象不过地说明了这种思维的特点一最中间的那点,可以看成是历尽艰辛之后才到的新起点,或者是通过努力也许可以达到的局部成功,但是要到最右边的那一顶点,它不可能平坦地移过去恰恰相反,它还得重新跌入低谷,再曲线上升。
(四)【I】拆书家讲解引导
{互动}大家都看完了,那我问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什么叫做“W形思维法”吗?哪段话告诉你?(学习者:第三段话)
【WHAT】是的,“W形思维法”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它往往要求你勇于接受对方不合情理的条件。但最有意思的是:当接受条件之后,你分析这一条件本身就潜藏着战胜对手的最好办法。
遇到困难与问题,应该百折不挠,这是一种很好的精神。然而,具体解决难题的过程有时得特别强调退。只有退,才能进;会退,才更能进。
【与原文相匹配的案例】一个人和一堆青菜、小羊、狼在一起,因为有人,一切都是安全的。但是,现在要他独自一人用小船把上述东西运到河对岸,这人一次只能载一种。但当人不在时小羊会吃掉青菜、狼会吃小羊。{互动}请问:怎么才能把它们安全地运到对岸,而不让羊吃掉青菜或狼吃掉羊?(学习者提出好几种做法,最后才有人提出拆书家心仪的回答,于是拆书家接下来做了小结。)
是的,上述智力游戏其实是个老游戏了,做法是:
首先,人、羊过河,留下菜、狼,安全。
之后,人回原岸,带狼到对岸,到对岸后人、狼、羊安全。
再后,把羊带回原岸,将菜带到对岸。
最后,人回去,带羊到对岸。
【清晰的HOW】大家看,在这个案例中,如果要取得成功,首先,我们得接受现实情况:一次只能载一种东西过河;其次,我们要学会退:人要好几次回原岸;最后,分析实际情况,对策就是:把羊带到对岸后,又把它带回来。不少人在此卡住,就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思维定势:运过去了,就不要再回来了。打破了这种能进不能退的思维定势,就能成功。
所以,用“W形思维法”解决问题的步骤是:
①接受那种自己原先怎么也无法接受的情况;
②一定要退,再难也要退;
③分析实际情况,另觅对策。
现在我们再来看片段一中的案例:一位三年级的男孩子小峰特别调皮,也很懒惰,几天没做作业。于是,班主任生气了,跟他说:“你今天又不做作业,我要请你爸爸来学校一趟!”小峰听了,马上冲出教室,说要从三楼跳下去。老师吓得赶紧把他拉住了。
我们也可以用“W形思维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这件事的问题已经界定,就是“了解学生这样做的原因”。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做?
学习者1:首先,老师要接受小峰这种让人感觉不可理喻的做法。
学习者2:老师要学会退一步,不能和学生“硬碰硬”。
学习者3:我觉得老师要等小峰不那么激动时,问清楚他这样做的原因。
大家刚才说的,就用上“W形思维法”。我认为可以这样解决问题:
1.虽然学生这样做使老师很难接受,但是老师必须平静下来,接受这种情况;
2.老师先退一步,与学生共情,安抚他的情绪。等他平静后,再了解他这样做的原因,在这过程中,要多肯定他,不要批评。
3.根据学生说的原因,再想想怎么应对。
【预防可能的异议】可能大家会说,天哪,人生已经如此不易了,你还要让我总是退缩,臣妾做不到呀。我想说,不退,则不能进,甚至使自己陷入困境,这不是损失更大吗?当你学会以退为进来解决问题的时候,请为自己鼓掌,因为这非常大的勇气的。
(五)【A3】微行动(促动参与)
1.明确问题:
(1)激活过往经验:
这个片段的学习,就分享到这里。大家也觉得很难在第一时间做到退,是吗?请大家分享一个你近期面临的不能退的挑战和问题,当时你的瞬间反应是什么?
挑战/问题 | 回应方式 |
学习者圈圈:前个星期某天下班时,我的车停在路边,却被一辆车撞上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质问对方司机“你为什么撞我的车”。
学习者小李子:我家保姆经常要请假回家,我的回应就是“只能让她回”。
学习者包子妈咪:我小孩的课外班的课程无端端要加价,我很不高兴,不知道可以怎么做才能少花点钱。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
好,我们几个小伙伴都提出了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面对突发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处理;第二、三个问题可以归在一起,就是我们可以怎么拒绝不合理要求,对吗?(对)
(2)解决一个共性问题。
两个问题都很棒,都是我们在实际运用中会遇到的难题,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只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为了公平起见,我们举手投票选一个问题,大家同意吗?(同意)
学习者举手的结果:6:2。
确定问题:面对突发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处理?
2.讨论问题本质:
拆书家:好,我们来共同解决“面对突发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请问圈圈,这样的问题,最近一次发生是什么时候,能简单跟我们说一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吗?不需要分析原因。
学习者圈圈:周一下午七点钟,我在龙华接人。我的车停在路边,突然我的车被撞上了。我摇下车窗,那辆车的司机来到我车前,我说:“你为什么撞我的车?”他说:“你报交警。”我一下子懵了,我从来没处理过这些事,于是我老老实实准备报交警,可以说,究竟该打什么电话呢?我打电话问老公:“报交警的电话号码多少?”老公说:“打114查号码。”于是我找到了报交警的电话号码,可是,居然没人接电话。我当时更懵了!
拆书家:的确是个让人抓狂的挑战。究竟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请大家分组讨论,用第一个片段的how来确定问题。
PPT出示第一个片段的how:
1.回到解决问题的真正目的。因为“一个界定良好的问题,已经解决一半了。”
2.一般情况下,要提升界定问题的层次。
3.为了便于思考,不妨尝试用一两个动词明确要解决问题的真正目的。
(分为两个组,根据“界定问题三步法”进行分组讨论。)
3.明确问题本质
(1)分组汇报:
第一组:我们界定的问题是“遇到交通事故后,如何快速修好车”。关键词:修车。因为我们认为,谁都不想发生交通事故,事故后最大的麻烦就是去修车。没车开,上班很麻烦。
第二组:问题本质是“交通事故发生时,怎样最大程度维护自己的利益”。这里面涉及很多做法,比如我的车被人撞了,我要好好保护现场,打电话报交警,请交警过来处理;比如,是我撞了别人的车,我又该怎样处理才不致于遭受更多的损失。所以,我们组认为我们应该把问题界定为“交通事故发生时,怎样最大程度维护自己的利益”,关键词是“维护”。
拆书家:其实你们两个组提出的问题本质有共同点,你们认为是什么呢?
学习者: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拆书家:对,如何快速修好车,这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那么,我们把问题界定为第二组提出的“交通事故发生时,怎样最大程度维护自己的利益”,大家有没有意见?
学习者:可以接受。
拆书家:这个
4. 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好,那我们仍旧以刚才的小组为单位,各自讨论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请大家把解决方案写在白纸上,记得用上第二个片段的“W形思维法”的三个方法来解决问题。
①接受那种自己原先怎么也无法接受的情况;
②一定要退,再难也要退;
③分析实际情况,另觅对策。
(分两个组进行讨论。)
5.请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第一组汇报:
第一步:我们必须先接受自己的爱车受损的现实,过多责怪对方毫无益处。
第二步:学会退一步。当我们双方还没有达到共识,我们可以退一步,打保险公司的电话,看看保险公司的人是否需要我们去报警。
第三步:分析实际情况,另觅对策:第一,如果保险公司的人说要报警,那就很简单,让警察来界定双方的责任,走法律途径。如果说保险公司的人说不需要报警,派一个人来帮我们做一个定损,如果金额数目不大,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做出的定损双方进行协商,然后各自承担自己需要承担的部分。第二,如果双方都达成共识,那就可以都退一步走人了;如果协商不成,那就走正规的报保险的途径。
拆书家小结:小伙伴们真腻害!刚才你们运用了第一个片段的“界定问题三步法”准确地找到问题的本质,然后用上“W形思维法”以退为进解决了问题。我们的微行动学习讨论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热情参与!
(六)【A2】催化应用
最后,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
【找人分享】即使你在今天的分享过程中了解了怎样用“W形思维法”来解决问题的三步法,但如果不去练习,知识是容易遗忘的,事后复盘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把这个拆页拆为己用。请你在三天内找人分享今天所学的拆页知识,分享得越多,你就更了解怎样解决问题。请大家把分享的过程写下来,发到我们的会员群里,多分享,多收获!
拆书家:那我们该如何分享给我们的朋友呢?请大家再次回想今天分享的内容,并把你想分享的内容记录在便签上。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写一下。
学习者小明:我最想跟朋友分享的是“界定问题三步法”。如果不界定问题,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学习者佐旭:我想跟别人分享的是“W型思维法”,因为退很难,但是很多时候退是很重要的,退了才能解决问题。
六、结语
感谢大家的分享。今天我们学习了《方法总比困难多》这本书的两个片段,知道遇到问题时我们先要用“界定问题三步法”正确界定问题,然后可以用“W形思维法”解决问题。祝愿大家以后若遇到问题时都能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