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原则二.•把外语当成沟通工具
语言在本质上就是工具。我们使用语言的目的就是沟通,无论口头还是书面,语言最本质的目的,是得到沟通预期的效果。你在心目中把外语当成学科,还是当成沟通工具,会导致截然不同的学习过程,也会导致天壤之別的学习效果
1 . 把外语当成工具,会让你通过“用”来学外语,而不是先学后用把外语当成沟通工具的第一个必然结果是,只要你会一点,就会马上去用,从而体验这个工具发挥的效力。
2 . 把外语当成工具,会让你从功能出发,把形式放在后面学通过用外语来学外语的关键,是把自己的注意力先放在单词和同组的功能。这样,你会先用功能最明显的几个单词和词组来沟通,不让形式成为卡住自己学习的节点。
( 1 ) 几个关键单词和词组肯定比带着语法规矩的长句更容易被记住。
( 2 ) 功能明显的单间和间组更容易跟我们更有重要关联。
( 3 ) 增强自信心。
3 . 把外语当成工具,会让你自然接受多种说法,因此不拘泥于一个“标准答案”,把注意力先放在功能,我们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和挣扎,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把外语当成学科的人,都有 一个共同的体验,就是特別在意別人的评价。
4 . 把外语当成工具,可以获取“反馈”带来的巨大帮助,因此效果好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学会运用便签读书法这个工具,我按照RIA的三个标签,一步步的分享我的标签
首先,第一个标签语言重述,从这个片段中我可以得到三个知识点:
1.语言是一种工具,而不是学科知识。用这个工具我们可以实现沟通,记录等功能。就比如你拿起螺丝刀,就是用来拆锁螺丝,而不会刻意的了解他的零件构造和背诵他的使用说明书。在我看来,单词书,语法书就是她的零件书和使用说明书。
2.既然认识到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会从功能出发,而去制定方法,既然是工具,就应该用起来,在用中学习。也不会拘泥与我有没有按照说明书,标准的用这个功能,而是将注意力放在工具是否发挥了作用。
3.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还有哪些知识其实也是工具?我们每天get到的知识,还有时间管理,知识管理,其实都是一种工具,此工具存在的目的就是是你的工作生活更有动力,精通这门工具的唯一方法就是用起来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了解到这些后,我们进入第二标签,回想过去经历,链接经验
1.对于英语语言学习,由于进入国企,一直不需要英语,为了不丢掉英语,就每天背单词,看语法书,但是效果甚微。其实反省一下,就是把英语当成了一门学科,只是在盲目的看这个说明书,但并没有用起来同理对日语学习也是仅仅限于背单词,死记语法,无趣并且效果甚微。
2.既然了解到语言存在的意义,那想捡起英语,那就需要从它的功能开始。我现在在一个国企工作,没有语言环境。那我就需要自己给自己创造语言环境。无法跟别人交流英语,那就自己跟自己交流。或者从记录这个功能出发。
3.仔细搜寻自己生活,发现其实有很多知识是工具,excle,思维导图,拆书便签,知识管理工具等等,而非学科知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只想着看他的说明书,当成一种知识储备,结果导致即使进行了大量的学习,但由于没有用起来,这个工具的存在也没有给你的生活工作带来多大意义,而仅仅是占用了你的脑容量而已。
A2:
链接经验后,接下来进入第三个标签,催化行动应用
1.由于我是做项目管理的,每天都要跟进自己的项目进度,于是结合自己的生活,决定用英语写项目日记,这样践行了两周左右,现在觉得自己的英语大有长进。工作学习两不误。
2.平时喜欢读一些通俗易懂的小说,因此可以选择类似于:饥饿游戏,追风筝的人,吸血鬼日记等:读一些简单的通俗易懂的英语小说增加生活情趣。
3.写生活日记时,用到生活用品,用日语代替,每天进步一点点
4.使用思维导图概括自己所读的书的主题。使用思维导图梳理产品设计的思路。
5.读书过程中遇到有感觉片段就使用便签读书法读书,使这个工具更好的服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