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思考是可以习得的一门艺术,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打破思考的局限,克服思考的障碍,学会创造性,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并有效的沟通想法。
7.3表述争议
表述争议最有效的形式是“是否…”或者“是否应该…、。从思考的角度看,使用这样的表述方式并不意味着寻找简单的事实,而意味着探寻争议的关键因素。为了确定这些因素,要注意各方在论证中使用的主要论据,然后把它们转化成提问。
在堕胎问题的争议中,支持生命权的一方认为胎儿是人,因此有权受到法律的保护;支持选择权的一方则认为,女性的身体属于她自己,所以她有权决定自己胎儿的命运。因此,你对这个争议的表述会是:
·胎儿是否是人?
·胎儿是否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女性的渗透是否属于她自己?
·女性是否有权决定自己胎儿的命运?
在死刑问题的争议中,支持的一方认为当一个人被判犯有死罪时,政府有权决定其生死;反对的一方则认为死刑是残忍且非同寻常的处罚,违反了宪法赋予个人的权利。因此,你对这个争议的表述会是:
·政府是否有权决定被判犯有死罪的人的生死?
·死刑是否是残忍且非同寻常的处罚?
·死刑是否违反了宪法赋予个人的权利?
以上论证中的主要论据是直接表述的,或者至少是明确暗示的。
【I】讲解3分钟
what
首先我想知道大家对争议这个词有没有什么不清晰的?
争议的反义词呢就是共识。这个片段就是讲述了当我们面对争议的时候,如何通过有效的表达方式,提高我们找到争议点的效率,从而达到解决争议达到共识,或者作出更好的抉择的一种方法。
How
片段里告诉我们表述争议的方法分为两步:
第一步我们列举所有的观点
第二步把每一个观点的套用是否……,是否应该……句式重新表述
那我来举另一个争议性表述可以帮助快速做出判断的例子。两年前我曾经收到一个交警的短信,说我在哪里哪里违章了,要求我去交罚款处理违章。因为自己平时做事情、开车都是一个很守规矩的人,所有收到罚单的第一反应是,去看看视频或者照片,知道自己怎么违章的以后注意好不再犯了。结果,我发现交警那边给我的图片证据模糊不清,除了车的颜色和轮廓、即看不清驾驶员也看不清车牌,当然违章路段也十分模糊的。我要求交警大队再提供清晰一点的证据或者视频,他们说没有。这样的一个处罚是我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于是开始和值班交警理论,我们就对着一张模糊的截图开始各自的立场争论。虽然最后我通过行政复议还是让他们收回了对我的处罚,但是这件事情折腾了大概四个月。我的朋友们都说牵扯那么多精力还不如交个罚款拉倒。那么今天我知道了这个方法,我完全不用和交警讨论那些有的没的。就直接问她几个问题:1.违章人员是否清晰可见?2.违章车牌是否清晰可见?3.违章道路是否可以确认?除了截图上的时间,车辆、地点、人物答案都是不能确定。当我们了解到作为交通违法的证据都已经不能够充分成立的前提下,那么关于如何判罚也就只能是无稽之谈了。
Why:
当我们在发生争议的时候,把争议的论据表达成这种封闭式的是和否提问方式,比开放式的提问更能够快速抓到争议的关键点,帮助理清问题。有利于我们在接下来的判断中做出最正确且合适的选择。但是要提醒注意的是这个方法在解决道德争议的时候,有时候仍然会让我们陷入困境,因为道德的争议涉及的问题更为复杂,它与文化,伦理,信仰习俗和历史都息息相关,有时候无论怎么选择都不对,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借助更多的工具来解决。
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下分组,现场的同学三个人一组来进行小组讨论。
A1 下面我们来花5分钟的时间做一个小组讨论,看看大家过去都是怎么面对争议的,有什么好的和不好的经验一会儿我请一个伙伴上来分享一下。比如说,我们有没有在大学毕业的时候面对留回到家乡还是去其他城市发展的问题;或者考公务员还是创业的问题和家里人在这些问题上产生的争议呢?我们过去是怎么解决他们的呢?5分钟
大潘同学分享了,他在和父母过去因为留在深圳还是回老家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并且双方都不能互相说服的经历。父母强调:赶紧回家吧,回来就不要走了。而大潘同学却更愿意留在深圳。
A2 那今天我们学习了在面对争议的时候的一种设问方法,试想一下在未来的三个月内有什么我们可能面对的有争议的局面,让我们能够将这个方法运用起来,帮助我们尽快的做出判断呢?请大家把提问的句子写在便签上一会儿请一个小伙伴来和分享一下。(比如说面对亲戚朋友的指责大龄还不婚嫁的问题)
大潘同学在和父母关于回家还是留深的问题一直会在未来持续,在学习了表述争议的这个方法之后,大潘同学将会这样表达争议:当我回老家后,是否会比留在深圳更加自由;是否会比在深圳更加有意思;是否会比在深圳更加有发展前途。通过这样的提问,能够坚定大潘同学选择留深的态度,同时也希望能向父母明确争议点,希望借此向解决争议向前迈进一步。
7.3表述争议
表述争议最有效的形式是“是否…”或者“是否应该…、。从思考的角度看,使用这样的表述方式并不意味着寻找简单的事实,而意味着探寻争议的关键因素。为了确定这些因素,要注意各方在论证中使用的主要论据,然后把它们转化成提问。
在堕胎问题的争议中,支持生命权的一方认为胎儿是人,因此有权受到法律的保护;支持选择权的一方则认为,女性的身体属于她自己,所以她有权决定自己胎儿的命运。因此,你对这个争议的表述会是:
·胎儿是否是人?
·胎儿是否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女性的渗透是否属于她自己?
·女性是否有权决定自己胎儿的命运?
在死刑问题的争议中,支持的一方认为当一个人被判犯有死罪时,政府有权决定其生死;反对的一方则认为死刑是残忍且非同寻常的处罚,违反了宪法赋予个人的权利。因此,你对这个争议的表述会是:
·政府是否有权决定被判犯有死罪的人的生死?
·死刑是否是残忍且非同寻常的处罚?
·死刑是否违反了宪法赋予个人的权利?
以上论证中的主要论据是直接表述的,或者至少是明确暗示的。
TF1-2 预备提示表《思考的艺术》 片段:表述争议 p134
自我及图书介绍 2.5分钟
刚才做过自我介绍了,我是王琳,三横一竖王,琳琅满目的琳。那么今天呢我来给大家拆一个我从这本叫做《思考的艺术》这本书里面找出来的一个片段。那么这本书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拆书帮他是象刚才我们主持人介绍的,他是有一个拆书法的,那么我们大部分拆解的是一种致用类的书籍。那我选这本书有三个方面我考虑到的。第一他是皮尔森集团出版的,现在的书上面很多都会贴上骗人送这个logo,pearson集团是一个非常大的教育集团,他可以说是传媒集团。他有很多的,比如说全球第一本英文字典朗文字典就是旗下的朗文公司出版的,还有国内很多比如说《走遍美国》啦这种英语的学习类的书目等等也是出自Pearson集团。如果以后未来小伙伴想拆书的话,看到有Pearson集团logo的书,就知道书的内容的品质和方向性就有一个选择。
第二个呢,这本书已经是第八版,事实上网络上,买书的比如说淘宝或者当当已经能买到第十版了。从经济学上的供求关系来说呢,需求决定了供给,说明了我们的这个书肯定是受到了市场对于认可。也对于我们这个广泛适用性做了一个背书。
最后一个呢,我来说一下这个作者,Vincent Ryan ruggiero他本身是一个工程师,他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他花了很多的时间建立了一套标准的成本分析制度。他目前是美国州立大学德里分校的教授。
【R】好,下面我们,刚才我已经把我的片段已经发给了每一个小伙伴,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来快速地阅读一下这个片段,然后我来大家一起去拆解,那个读完的小伙伴可以给我示意一下。
【I】 讲解3分钟
好,有小伙伴阅读完了,是吗?那我们再等一下其他的小伙伴。好现在两个小伙伴已经阅读完了,那其他的小伙伴,三个四个,好那么大部分的小伙伴已经阅读完了,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我们这个片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What
他里面其实是教了我们一个表述争议的方法。他这个方法是,呃,一个怎么样子的步骤呢
那首先我想确定一下,我们对争议,争议这个定义有没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我们听到争议不会有一个,说,我不清楚什么叫做争议,对吧?
对,我们大家都很清楚,如果对一件事情我们有不同的态度,分成了一个不同的那个那个意见方的话,那么就是表达我们,表示我们有争议。
那么这个争议的方法的两个步骤是什么呢?
第一步我们要把所有我们的观点不同观点全部都列举出来,啊,我们就用陈述出来,我们就把所有的不同观点全部称述出来。
第二步把每一个观点的套用什么呢,是否……,以及是否应该……这样的句式来表达。
好现在我来举另一例子,我们怎么样来表达和应用这个是否以及是否应该。那我就想说,我曾就就,有一天我的手机句响了,收到一个短信,它说我说我违章了要我去处理,那么呢,我是一个特别的认真同时我喜欢就是说如果我做错了什么事情呢,我就会想知道所以然的一个人。所以呢我就跑到交警大队那里去,想去调取一下他们认为我违章的证据,好让我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一个错误。结果,我发现他们给了我两张照片,两张照片都是十分的模糊,那么当时我肯定就问他,在哪个路段啊?什么时候啊?怎么回事儿啊?然后呢,他就跟我说了一堆,其实他解释的过程中,其实我仍然不会认为这件事情是我违规操作了,那我就说,我们如果有违章经历的人,可能都会知道,我们这个深圳的这个监控系统啊,特别的清晰,高清程度,甚至连我脸上的褶子他都可以照出来。所以你的车牌,你的时间,当然他的这个监控系统他们有时间的,那么这个违章的路段,特别清晰的能拍下来的,因为他的各个角度都能拍出来,所以当时对于我来说,特别的疑惑。可是因为权力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他们对于他们自己是很有自信的,那我们就在那儿争执,我就发觉争来争去,但是我自己特别不认可的是,你只有这两个照片就可以定我这个违章的这个,现在是叫做违法了,违法这个高度其实已经上升了,如果说刑事案件来说的话,这个证据根本就不充分,所以我当时跟争执了很久没有用,那我就去做行政复议,复议之后,基本上没有人干这样的事情,你罚200块钱,你要跑来跑去,没人干这样的事情,那么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做申诉复议之后呢,当然是我胜诉了。但是如果我今天学了这个方法呢,我当时和这个交警在柜台上交涉的时候,我就可以告诉他,我就可以和他提几个问题:比如说,你看到这个车子,上面的驾驶员是否能够清晰的辨认是我?是否能够清晰的辨认我的车牌?是否可以清晰的辨认违章道路?那如果所有的都是否定的话,就说明你这两张照片是不可以做为证据的的,如果没有证据的话你是不可以指证我的。
Why:
那么这个就是我给大家举这个例子就是说,如果我们用这个是否来表达争议这样的一个句式,来可以充分的让,说服对方做出一个来对我们有利的一个判断。当然这个地方我想说我们用这样的句式表达争议,可以厘清我们的观点,然后同时为我们未来做一个,啊,更加合适的判断,做一个这个有利的依据。只是,我想提醒大家在做一个道德判断的时候啊,这样的一个争议的表述是不够充分的。因为我们很多的时候,道德的背后问题他与很长的一些历史和文化很很多的就是很深厚就是个人的因素,同时不是个人包括一些群体的因素。所以我们很难很难通过这样的一个表述去做一个道德的判断,所以,如果做道德判断的时候我们还是就是需要借助一些其他的工具。
A1
那么,接下来呢,我们学习了这个片段之后想让大家来回忆一下,我们分组回忆一下,我们过去曾经是不是深陷某一种的争议之中让我们就是说比较焦灼,那我们当时是怎么样处理的呢?这边四个人吧,这边两个人,来我们讨论一下,花大概3分钟的时间,比如说,你决定要到深圳来,你和你家里人有没有就是所不同的意见,那你当时是怎么说服他们的?喔,没有争议,那我就是说我举个例子,有没有遇到过在生活中有争议,跟周围身边或者说跟其他的一些群体发生不一样意见的时候。没有,是吗?都没有发生过感觉有争议的事情。普通的也是,没有印象深刻的,那你比如说,你大学毕业你做职业选择的时候,你到底是做公务员还是如果我去创业,你有没有跟周围的朋友有不同的意见,有争议,那你是不是就说,那这个决定是否对于我。。。。用这个句式来,对你自己重要的点你把他陈述出来,然后你把他反问,局限在这样的一个封闭式的提问里面,只用是和否来回答,是不是让你的这个会更清晰一点,如果你的印象不够深刻的话,那可能你的争议不够激烈。你们有吗?职业选择,有没有跟家里人有争议,有嘛,那就说嘛。
大潘同学分享过去因为自己一个人在深圳,家里人就会一直询问:多久回来啊,然后回来不要走了,然后过年的时候就回来啦。虽然每次沟通都会涉及到,但是每次沟通都会比较坚持自己,其实我也没有说法家里的爸妈,要不然他们也不会一直在提,虽然沟通还算正常,还没有变成尬聊,但是还没有达成和解。
A2
那,我们刚才发现我们过去在发生争议的时候的一种状态,那么我们在学了是否,以及是否应该之后,我们是不是能够在未来,比如说你设想一下,未来的,现在都快年底了是不是有催婚的爸爸妈妈们?对吧,他们老是打电话跟你说啦要怎么着,你过年是不是要怎么样啊,这又大一岁了,那你怎么办呢,我们是不是想,我们总不能说我就不搭理你吧,对吧。那我们怎么样去跟父母亲解释,比如说,对吧,我们非要在一定的年龄结婚是否一定会获得幸福呢?就用这样子的句式,用这样子的句式和父母进行沟通。可以吗?我们现在来把我们学到的这个方法来应用一下,我是假设有这样的一个场景的话,那你应用的话,来,我发大家几个便签啊,来大家把这个稍微写下来,如果写下来你们发现哎,可以,未来可以应用下去的话,我觉得也是一个很大的收获嘛。不一定是这个场景,你可以想象一下,你未来会不会有一些有争议的情况。因为时间的关系,请小伙伴们集思广益的想啊,爸爸妈妈催婚了,但是你又想做别的事情,当然这是一个例子啦,不一定说非要说这个事情,比如说公司要说公司说我们以后就没有周末休息了,我们就7天上班了,我需要去征求大家意见的时候,你会怎么去提这个意见。
大潘同学在未来因为自己一人在外这个问题上和父母持续的存在意见分歧,然后他可能会给出这么一个表达。当我回家之后,我是否会觉得比在深圳更加的自由?是否比在深圳过得更有意思?在工作上是否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表达坚定一下自己,或者说能顺道说服家里人那就更好了。如果确实做到了话,是不是要将这个方法继续使用下去,然后给自己一个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