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陈陈,一位爱编织,爱阅读,爱拆书的宝妈。
通过今天的现场RIA学习,你可以学到通过四个问题发掘出坏习惯满足的心理慰藉是什么。
为了保证学习效果,我们要先进行一下分组。
我的拆解片段选自《如何戒掉坏习惯》。
F(特征)《如何戒掉坏习惯》是日本畅销书作家古川武士的作品,他是日本的习惯培养专家,是日本习惯顾问公司的董事长。被誉为“国际行动力大师”。这本书主要从坏习惯戒不掉的原因和“习惯终结术”的四个阶段特征以及应对策略两方面来介绍。
A(优势)这本书是作者既畅销书《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之后,为满足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撰写的作品。因为古川武士发现:对坏习惯放任不管,会驱逐好习惯。同时,这本书帮助上万的职场人士改写人生,被称为“职场人必备书籍”
B(利益)你身上肯定也有一项或者多项坏习惯,比如你一直想要早起,却总是改不掉熬夜。你明明做好了计划,却每次都拖延滞后。你为了戒掉坏习惯发了很多誓言却一直都不成功。这本书可以帮你轻松戒掉坏习惯,开启人生的良性循环。
【观察点2】FAB图书介绍法
通过替代方案维持心灵慰藉,这样一来,在戒掉坏习惯的过程中痛苦程度就会大幅度减轻。首先,要明确坏习惯满足的心灵慰藉是什么。
坏习惯满足了“想要放松,想和他人联系,想要获得刺激,想忘记烦恼,想从压力中解放出来”之类的欲求。
但是,某种习惯满足了何种欲求是因人而异的。有人通过抽烟来放松身心,而问题少年则是通过抽烟来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
先给自己想要戒掉的习惯列一张清单,写出通过这个习惯所获得的心灵慰藉。
这时候,下意识地去思考以下三个问题,答案就很容易浮出水面了。
问题① 什么时候会有这个习惯?
问题② 做完这个习惯性行为以后,心情变得如何?
问题③ 通过这个习惯得到的欲求或者心灵慰藉是什么?
【观察点1】所选拆页,包括how,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
四个问题帮你找到坏习惯满足的心理慰藉是什么?
What:坏习惯就是长时间养成的自动化的行为模式或心理倾向。从长远来看会带来身体或心理的负面影响
心灵慰藉就是心理上的安慰。这种感觉会让人放松,愉悦,甚至欲罢不能。你可以理解为心理需求或心理欲求。
Why:坏习惯表面上看起来一无是处,消耗你的精力和金钱,你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却很难戒掉。比如你为了戒掉睡前看手机的坏习惯,尝试了很多方法,但是坚持不了几天,就又恢复原状,依然是抱着手机熬到深夜入睡。为什么一直戒不掉坏习惯?因为每个坏习惯都在暗地里满足你一项或多项心理慰藉。
比如饮酒可以让你暂时忘却眼前的烦恼。推延可以让你暂时不用面对麻烦。打游戏可以满足你寻找刺激的感觉。
How:我们想要改掉坏习惯,第一步就是要发掘出坏习惯满足的心理慰藉是什么。
怎样找到坏习惯满足的心理慰藉,四个循序渐进的问题帮你搞定。
【观察点5】比原书拆页更加细化的拆书步骤
1,你的坏习惯是什么?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多少都会有一些坏习惯。网上有过一项调查,按照坏习惯人数从高往低排,排名前五的坏习惯分别是:拖延症;手机依赖、上网;吃的太多;熬夜睡眠不足;乱花钱;对照一下自己,想一想你都有什么坏习惯。
2、坏习惯从什么时候开始?可以是时间结点,也可以是心理需求时。
有的人遇到悲伤的事情时,喜欢暴饮暴食。那么遇到伤心事就是她坏习惯启动的时间。
有人喜欢在下午四点工作间隙吃奶油蛋糕,下午四点工作间隙就是坏习惯发生时间
3,完成习惯性行为后,你的情绪变化是什么?观察并记录自己的情绪转变。
每次做完习惯性动作后,有意识观察自己的心理转变。比如悲伤时,狂吃东西,吃饱后心情没那么糟糕了,由悲伤转为平静。及时记录会让你准确捕捉到自己的情绪变化。
这样记录可以重复多次。
4,通过情绪变化分析习惯性行为后得到什么样的心理慰藉?
比如抽烟之前情绪焦虑紧张,抽烟后刚到放松,那么抽烟满足的心理慰藉就是放松。
无所事事,百无聊赖时就想上网、打游戏或者找人聊天。那么网瘾满足的心理慰藉就是获得新刺激,和他人联系
以我个人为例,1,我有拖延的坏习惯。
2,每次遇到难一点的,不是举手之劳就能完成的事情时,就会拖延。
3,刚开始拖延时,心中很自责,拖到最后就开始给自己找理由:不完成又怎样呢?何必让自己活得那么累,自责感和罪恶感就减轻了很多,最后转为轻松,好像没发生什么事情一样。
4,分析我拖延背后满足的心理慰藉是:追求轻松,躲避困难。
Where:同样的坏习惯,在不同的人身上,产生的心理慰藉可能是不同的。比如有些人抽烟是为了达到放松紧张的情绪,但未成年人抽烟则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
拆书家提问:
小伙伴们,我们学习完了用四个循序渐进的问题找到坏习惯满足的心理慰藉或心理欲求,现在我们来设想一个场景。
假设小A和小B两个同学在参加一个21天的学习训练营,训练营要求每天完成规定的作业。老师每天早上八点发布作业,截止提交作业时间是第二天的中午12点。小A同学在老师布置完作业后就开始着手准备,每天都能够及时提交作业。小B同学却要拖到最后时刻才去写作业,有时候能匆忙交上作业,有时候却延误了交作业的时间。最后,小B同学没能顺利结业训练营的课程。
小A同学要用四个问题提问来帮助小B 同学找到自己拖延背后满足的心理慰藉是什么。我们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时间为十分钟,大家可以分角色扮演,用四个问题挖掘出拖延背后满足的心理慰藉是什么。讨论过后,我会找小组成员分享一下你们讨论的过程。
【观察点】给出一个非常具体明确的场景,学习者可以在此场景中讨论,演练
看到大家积极热烈的讨论,相信已经找到彼此拖延背后满足的心里慰藉,现在我们有请小曼组成员来分享。
小曼:我来扮演顺利训练营学习的小A同学。
志博:我来扮演没有完成训练营学习的小B同学。
小曼:志博,在这次的训练营学习中,你发现自己有什么坏习惯?
志博 :拖延
小曼: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你拖延的坏习惯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志博:从看到老师布置的作业时,我就开始拖。因为作业很难,总想着还有时间做,就一直往后拖。拖到实在没有时间做了,就交不上作业了。
小曼:在拖延过程中和拖延之后,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变化?
志博:刚开始拖延时,很放松,因为不用去想那么复杂的作业。但是拖到最后没有完成作业时,就很自责。
小曼: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你拖延背后满足的心理慰藉是什么?
刚开始心情很放松,因为没有做有难度的作业,避免了一个大麻烦,感觉很轻松,想让这种轻松的感觉持续下去,就一直拖,拖到最后完成不了。
至于后面的自责,是因为对自我要求没有实现而自责,并不是坏习惯满足的心理慰藉。
那我们就可以总结出你拖延背后满足的心理慰藉是:避免麻烦,回避困难,追求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