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少惹,真名刘明红,我的三个标签:医药销售、女儿奴、徒步。医药销售是我的职业,女儿奴一般形容父亲,但是我觉得我们家形容我更贴切。第三就是徒步,我很喜欢徒步,喜欢他的纯粹和虐,虐待的虐。希望有机会能和各位小伙伴们一切虐。
学习目标
总目标:在接下来的1个小时里,我们将侧重于演讲内容的设计,帮助我们达到演讲时主线明确,情节生动的目的。
第一个片段的目标是:让我们在公众发言时,使用“感官+比喻”,进行具体化、细节化的情节描述,让我们的发言更生动。
第二个片段的目标是:我们在拟定演讲稿时,应用通过团队共创的步骤,如何找到理想的主线,让我们的演讲深入人心。
图书介绍:
【场景】说到演讲,我们首先来说一下最平常的演讲,自我介绍。不知道大家对自己的自我介绍满意吗?比如当你需要应聘一家新公司时,坐在主考官的对面,等着主考官提问,可是主考官翻着你的简历,第一个问题却是:“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你当场就惊慌失措了,我的简历不就在他面前吗?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提问】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家当时是怎么做的呢?是跟着简历的内容在叙述一遍,还是支支吾吾的重新东拼西凑?
【影响】面试时主考官都很重视自我介绍,因为自我介绍不仅能考察到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力,还能考察出临场应变能力。一段支支吾吾和毫无新意的介绍,会让我们错失给面试官第一好印象的机会。
【解决】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两本书都来自于TED演讲,一本是TED演讲的掌门人克里斯安德森所著的《TED演讲的力量》,用5条核心法则搭建成功演讲的框架。另一本是《TED演讲的8个秘诀》,帮我们完善演讲的细节内容。通过这两本书的拆页学习,将帮助你从普通的自我介绍中脱颖而出。
检查一下你的故事是否具备“五何”要素 《TED演讲的8个秘诀》
一场演讲做得好不好,除了体现在演讲者的表达形式上以外,还体现在演讲的内容上,所以一个好故事对于演讲来说至关重要。
从故事内容设计上来说,一个表达清晰的好故事都应该具备“五何”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何时、何地、何人的表述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直接交代这三点能够让听众尽快进入场景理清思路。
紧接着具体化、细节化地对“何事”进行描述表达,这也是一个故事的重中之重,何事描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互动情况。 避免使用抽象化的语言,运用听众能够理解的事实、特定的细节,你的故事听上去越真实越特定化,你的听众就越能理解你所说的,越容易同你保持一致,也越容易投入到演讲中
【what】从片段中我们知道了,一个表达清晰的好故事需要具备“五何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何时、何地、何人”的表述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比如“上周五我和闺蜜在咖啡馆。。。。。。。”一句话描述完。
但是对“何事和何故”需要具体化和细节化的描述,那么什么是“具体化和细节化的描述”呢?
【强化概念讲解】我们首先来看看几个例子,大家来判断一下是不是具体化,细节化的描述:
1、“我昨天在海边散步的时候,看见一对老夫妻很恩爱”这算具体化,细节化吗?
不是,“恩爱”一词,是形容词。是通过我们对事实的观察总结出来的抽象描述。
抽象肯定就不够具体了,那我们加上行为了是不是就对了呢?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例子
2、我昨天在海边散步时候,从那对老夫妻的语言、动作、表情来看,他们很恩爱。这算具体化,细节化吗?
不是,虽然加了一些感官判断,但是没有进一步描述。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
3、“当时我正在海边散步。我看到一对老夫妻牵着手,凝望着彼此,脸上荡漾着温婉的笑容。”
这是具体化,细节化吗?对了,这就是了。
“(看到)牵着手,凝望,笑容”这些都是对感官的客观描写,是我们能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所以这样的描述就很有画面感。
【How】所以,由以上案例我们得出“具体化,细节化的描述”指的是:通过对感官的客观描述,让我们对当时的情景有一种画面感。具体怎么做呢?我把它归纳为“感官+比喻”两个步骤。
感官:用感官的角度去描写。我们的五个感官,“眼耳口鼻身”及“看到,听到,尝到,闻到,触摸到”
比喻:用现象的比喻。给大家一个句式“像。。。。一样”。这个比喻的目的是激发别人的想象力。例如:
那少女腰细得像葫芦,仿佛一碰就折。声音却像个男人般的沙哑。
湖水是凝然不动的,如同一缸浓浓的美酒。
沙子炙热烫脚,像被架上了烧烤架。
【适用边界】“感官+比喻”这个方法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不管人物还是动物,植物还是风景,都可以应用。
“感官+比喻”这两步中,最重要的是感官描述,最难的是“比喻”这一步,要找到合适的比喻特别难,所以如果实在找不到,好好描写五个感官也是可以的.
好的,我们的讲解部分就先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试着做一次练习,编剧本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把知识点应用一遍。
我们需要每个人编写一个剧本,这个剧本里面需要有一个讲故事的场景,我的拆页后面有一个模板。大家参照我的模板,把你们的剧本写在空白的模板里。特别注意,剧本要包含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其中经过要用上“感官+比喻”步骤来编写出一段细节化的描写,当然,如果比喻这一条你觉得很难,也可以单独描写感官。
剧本的场景:
1、给朋友分享旅行的见闻
2、给家人分享公司的八卦新闻
3、用一个故事给小朋友讲道理等
当然,各位小伙伴可以根据需要,设想自己最可能遇到的其他场景,不限于以上3个场景。每个人只需要写出提纲即可。时间5分钟,然后我们请1位小伙伴上来分享他的剧本。
【学习者剧本】
思亮分享:
时间:周六
地点:啡信
人物:和拆书帮的小伙伴
事件起因:小伙伴让我分享看书的感觉
事件经过:我和第一次参加活动的小鱼讨论看书的感觉,
小鱼问:你以前看书和现在看书有什么区别吗?
我回答说:以前看书感觉像被大山盖住,自己仿佛活在作者的文字中。现在学了拆书法以后我觉得自己推开了那块石头,坐在了山涧。
结果:小伙伴们觉得我讲好生动好有画面感。
谢谢思亮的分享,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思亮是把比喻放前面,感官放后面的,有的还是直接用的比喻,但是同样能让我们产生画面感?所以,感官+比喻,顺序可以倒过来,或者单用其一也可以。
过渡
通过刚才的编剧本,我们学会如何通过描述细节来成就一个好故事了。但是,单纯好的故事堆叠在一起也不能成就一个好的演讲。还缺少一根足够完整的线。接下来这个来自于《演讲的力量》的片段,将带领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根线。学习开始前,请大家先做一个小测试。
小测试
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
1、在设计我的演讲稿时,相对于初稿,我总会删掉很多不相关联内容。 1 2 3 4 5 6
2、在长时间的演讲时,我会集中在一个时间段里只讲一个观点。 1 2 3 4 5 6
3、如果有几个主题时,我会在演讲开始时就告诉大家。 1 2 3 4 5 6
4、我的演讲的目的是,能让人至少记住一个词。 1 2 3 4 5 6
5、每次公众发言,会用最多的时间考虑我能给别人带来什么。 1 2 3 4 5 6
好了,大家的结果都出来了。那我现在讲解一下分数:
22分以上,说明你说话演讲时目的很强,紧扣主线
12-22分,说明你说话演讲时话题比较分散,主线意识不太强
12分以下,说明你说话演讲比较随意,没有主线意识
不论测试的结果如何,分数高的伙伴,我们再接再厉,分数不高的伙伴也不用担心,通过我们第二个拆段学习,我相信你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接下来请看拆页
经济学家尼克· 马科斯的建议(也是初学写作的人经常听到的建议)是:“杀死你深爱的一切。我绝不能讲那些我非常喜欢的东西。尽管我很想把它们一股脑儿讲出来,但它们并非叙述的重点。这样做很难,但很重要。”
我曾经受邀做一个两分钟的自我介绍,下面是第一个版本:
虽然我是英国人,但我出生在巴基斯坦——父亲是一位传教士眼科医生——我的童年是在巴基斯坦、印度和阿富汗度过的。我在13 岁的时候被送往英国的寄宿学校,之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获得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学位。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威尔士当地一家报社当记者,之后又到了塞舌尔群岛的一家海盗电台,在那里待了几年,从事撰写播报世界新闻的工作。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回到英国后,我迷恋上了计算机,并创办了一系列计算机方面的期刊。那是发行专业期刊的黄金时代,我的公司规模年年翻番,到2000 年,我的公司已经拥有2 000 名员工,150 种杂志和网站。然而,互联网泡沫破灭,我的公司受到重创。
2001 年末,我离开了公司。庆幸的是,我在一家非营利组织投入了一些资金,可用来购买TED,它当时还是在加利福尼亚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大会。从此以后,它便成为我生命中孜孜以求的事业。
以下是第二个版本:
我想带你回到1977 年,去牛津大学的一间教室。你打开门,仿佛里面空无一人。等等,在一个角落里,有个男孩正躺在地板上,盯着天花板。那就是我,21 岁的我。我正在思考,苦苦地思考。我试图……请别笑……我试图解决关于自由意志的问题。没错,我思考的正是那个问题。所有客观审视这一场景的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男孩是傲慢与虚妄的怪异组合,或者他只是有些孤僻,不善社交,更喜欢与思想为伴而不是与人为伴。那我自己怎么看呢?
我是一个梦想家,一直都迷恋思想的力量,而且我相信,正是这种内倾意识使我在远离传教士父母的情况下,能在印度和英国的寄宿学校里不断成长,也让我有信心去创办媒体公司。
当然,正是住在我心里的那个梦想家深深爱上了TED。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演讲革命的问题,它将走向何方……
哪个版本告诉你更多关于我的信息呢?第一个版本当然有较多的事实,是对我大部分人生的精炼总结,一个两分钟的履历;第二个版本只聚焦于我生命中的某个时刻。然而,当我对人们试讲时,他们认为第二个版本更有趣,也更清晰。
不论你的时间限度是2 分钟、18 分钟还是1 小时,首要的前提是:你只能覆盖你能深入挖掘且足够有力的话题。
此时,主线就派上用场了。通过确定主线,你会自动筛除你或许会讲的很多内容。当我做以上试讲时,心想,我生命中的哪个方面是值得深入关注的?选择“梦想家”作为线索,使我很快就锁定牛津大学期间的哲学研究作为第二个版本。如果我选择的是“企业家”或“书呆子”或“全球精神”,那我就会做不同的删减。
好的,大部分伙伴已经看完了,请大家找找片段里的关键字。
(学习者互动)对,主线,深入挖掘,足够有力。杀死你深爱的一切。
非常棒。我们先来看看两个概念,主题和主线。从字面上来讲,主题是主要的题目,主线是主要的线索。比如第二个例子,主题是自我介绍,主线是梦想家,对于第一个例子,主题也是自我介绍,可是主线呢?没有。因为他一直想分享很多信息,并且这些信息也没有关联。所以结果是我们什么都记不住,讲了也白讲。
对于一场演讲来说,主题基本是明确的,比如:“关于环保的演讲,关于成人学习的演讲”。但是主线确各不相同。演讲中可能只有一条主线,也可能有几条。
那么,什么是好的主线呢?刚才大家也找到了:
一,能深入
二,够有力
所以,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主线就是一个好的主线。
好了,对于主题和主线大家清楚了吗?有什么问题没有呢?
【学习者提问】
珊珊:刚才讲到,主题基本都是明确的,但是主线确各不相同。怎么才能找到主线呢?
【回应与反馈】
珊珊提的问题特别棒,我确认一下,你的具体问题是:主题明确的情况下,怎么找到好的主线,对吗?
珊珊:对
【明确问题】主题明确的情况下,怎么找到好的主线?这个问题大家是否也有疑问?觉得应该进行深入的探讨呢?
其他学习者:是的
既然大家觉得这是一个普遍疑问的问题,并且也觉得应该深入讨论,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用微行动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先给大家解释一下微行动学习的步骤,一共有五个步骤:
1、讨论问题的本质
2、明确本质
3、明确目的
4、讨论问题解决方案
5、分享结果
那么首先我们来进行第一步
【讨论问题本质】请大家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讨论一下,“主题明确的情况下,找不到好主线”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本质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大家可以参照例子一,讨论没有主线的本质。讨论后我们请小组派代表分享。
A组:
1、 信息多
2、 没有逻辑
B组:
1、信息太杂
2、信息太乱
谢谢两组的分享,从两组的分享来看,其实是不是都是一个意思?
学习者:基本都是一个意思,多和杂乱。没有逻辑属于组织结构的范畴,我们今天先不进行讨论。
是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本质
【明确问题本质】
“主题明确的情况下,找不到好的主线”的本质是:信息多且杂乱。关于这一点,大家认同吗?
学习者:认同
【引导讨论解决方案】
好的,知道了问题所在,解决方法就好找了。在讨论解决方案的前面,我们先和珊珊明确一下此次讨论的目的,是“找到好的主线“就可以了,对吗?
珊珊:对
好的,大家已经明确了我们的目的,接下来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验讨论一下,主题明确的情况下,找到主线有哪些可能的方案或思路?请把讨论出来的可行性方案记录在纸上。10分钟后我们请每组代表来讲解。
大家明白了吗?我们需要讨论出找到理想主线的方法。
学习者:明白
好的,请开始你们的讨论。
【分享结果】
A组:
1、 明目的
2、 列清单
3、 列标准
4、 做筛选
5、 写提纲
6、 做演练反馈
B组:
1、列清单
2、排顺序
3、做筛选
好的,我们一起来看,因为今天我们要出来一个全场所有人都认可的一个方案,所以我们需要将两个小组的答案求同存异。
先来看共同的地方有:列清单和做筛选,所以我们先确定
不同的地方我们先来看看A组,请A组再给我们阐述一下你们的明目的和列标准是什么意思吗?
A组:目的其实就是主题,列标准就是筛选的前提,要有标准才能进行筛选。
明白了,目的就是主题,那么,我们的问题是,主题明确的情况下找主线,所以第一组的第一步?
A组:可以不要
好的,我们再来看看列标准,如果是作为筛选的前提,是不是判断好的主线的标准呢?
A组:是的
那刚才我们讲到,好的主线有两个标准:能深入,论据有力,所以,筛选前就是和这两个标准匹配对吗?
A组:也可以这么理解
好的,B组认同吗?觉得有必要吗?
B组:认同,有必要。
好的,现在大家都认同的步骤出来三步了:
1、 列清单
2、 做匹配
3、 做筛选
好的,以上几个步骤大家认同吗?
学习者思亮:感觉还是需要按重要程度排个顺序吧,因为这样才能筛选
其他小伙伴觉得呢?
其他学习者:可以加一步
那就是现在我们出来了四步,分别是:
1、 列清单:列出所有可能的主线
2、 做匹配:把所有主线和好主线的标准进行匹配:“能深入,够有力”
3、 排顺序:把匹配好的主线按照符合程度进行排序
4、做筛选:按照时间要求很匹配程度筛选相应数量的主线。如3分钟只够选一个主线,我们就选排在第一的主线,够讲3个主线,则选择前三。
以上几个步骤大家认同吗?
所有学习者:认同
好的,珊珊,请问一下,这四步能帮你找到理想的主线了吗? 如果不能找到我们可以再继续。
珊珊:是的,已经能找到了。可以了。
好的,这么短的时间就产出了很有应用意义的策略,大家非常棒,掌声鼓励自己
【特定任务】今天我们大家共同创建出“列清单、做匹配、排顺序、做筛选”这四步,找出演讲的理想主线,接下来的一周之内,请大家应用我们的三步骤,选出一个自我介绍的主线,我将在晋级之后建立一个微信群,请大家在群里反馈给我。
vivi反馈:
列清单:我有几个主线:学习、健身、乐器、旅行
做匹配:这几个主线中,符合能深入,足够有力条件的是旅行、健身。
排顺序:第一旅行,第二健身
做筛选: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能选排在第一的旅行。
所以本次自我介绍的主线是:我是一个旅行者
总结:
好了,最后我总结一下: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两个知识点
1、用“感官+比喻”作出“细节化,具体化的描述”。
2、我们团队共创出 “列清单、做匹配、排顺序、做筛选”这四步找到主线。
做到这两点,不仅能帮我们做出一个出类拔萃的自我介绍,还能帮我们在公众演讲中,做到有框架、有细节,助我们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演讲者。我是刘明红,今天的3-3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