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大连筹备分舵重启第九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人际交往中互利互惠的双赢模式 学习目标: 采用双赢模式,在人际交往中互利互惠。

开场:

打招呼:
我叫王志晶,我的三个标签是:正面管教讲师,宝妈,终身学习者。刚才已经分过组了,我就不再分组了。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采用(行为)双赢模式,按照双赢模式的三个步骤(澄清),在人际交往中达到互利互惠,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界定)。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这样的场景大家是否很熟悉呢?工作中:你还没有搞清楚客户的想法,顾虑和担忧,就满心欢喜的去和客户谈你的产品多么多么好,和你合作会有什么好处,但谈完后发现客户并不买账,你说的口若悬河,却并未了解客户的需求,你赢在了口头表达,却输在了不了解客户的痛点,或者在生活中:你觉得让孩子学舞蹈,学特长非常重要,于是你在没有和孩子商议的情况下,就给孩子报了特长班,但是孩子却并不愿意上,你觉得你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却说你并不理解他,孩子勉强去上了特长班,表面看你赢了,事实上你可能已经输了,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孩子的心,亲子之间的联结没有了,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疏离。


提问:面对这样的场景你是如何处理的?效果又如何? 


影响:上述场景处理好了,工作中你会与客户建立彼此信任,互赖,良好的合作关系,或者生活中你和孩子彼此理解,彼此信任,关系融洽,你是孩子的良师益友,但要是处理不好,现实很残酷,后果很严重,工作中可能无法与客户建立长久的,开诚布公的合作关系,或者生活中你与孩子越来越远,亲子关系越来越不和谐。


解决:我们总是希望人生可以皆大欢喜,你好,我好,大家好,而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双赢”模式,恰好告诉你如何获得这样的圆满!只有双赢才是在相互依赖环境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我有一个客户,是一家大型连锁商店的总裁。他说:“史蒂芬,双赢听起来不错,但太理想化了,现实的商业竞争是残酷的,到处都是贏/输模式的思想,如果你不遵守这个游戏规则,就会一事无成。“

我说:“那好,难道让你盈利,让顾客吃亏就现实了吗?”

“当然不行!”他回答。

“为什么?“

“那样我会失去所有的顾客。“

 “那让你做赔本生意现实吗?“

也不是,无利可图还叫什么生意?

我们考虑了各种选择,结果只有双赢才是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

最后他承认:“也许同顾客的关系的确如此,但和供货商的关系就不一样了。”

我提醒他:“对供应商来说,你不就是顾客吗?道理不一样吗?“

他说:“最近我们在同商场的经营者和业主洽谈新租约的时候,就是以双赢为目的的。我们开诚布公,有理有节,可他们却理解为软弱可欺,把我们当成冤大头,让我们无利可图。”

“可你们为什么要选择输/赢模式呢?”我问。

“没有啊,我们是想要双赢的。“

“可你刚才说,他们让你们无利可图。”

就是这样。”

“换句话说,你们输了。”

“是的。”

“他们赢了。”

“嗯。”

“那这不是输/赢模式是什么?”

当意识到他所谓的双赢实质上是输/赢模式时,他很震惊。我们对这种模式的长期效应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平静的关系下面涌动着的是压抑的情感,被践踏的价值和隐藏的怨恨,最终将导致两败俱伤。

如果他真的抱着双赢的态度,就会多与业主交流,听取意见,并有勇气表达自己的观点,直到结果让双方都满意。这“第三条道路“的解决方法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可能会让双方都大吃一惊。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强化讲解概念的I】

我们想要与人长久愉快的合作交往,但有时又会担心自己吃亏上当,或是不清楚对方的 意愿和想法,如何解决这种困惑和纠结呢?答案是:双赢模式。

什么是双赢模式了?我们举例说明:

比如:你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所以你对孩子说:“这次期末考试你考第一,我就给你买个自行车。”这个是双赢吗?(反例一)不是,双赢需要听取对方的意见,观点,而这里并未听取孩子的意见。(关键点一)


再比如:你与他人合作,当你们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你为了保持和谐氛围,避免冲突,总是选择沉默,或是一句:“怎么都行”。这是双赢吗?(反例二),当然不是,双赢要诚实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关键点二)


再比如:作为一个职业上升期的职场妈妈,面对孩子和事业,你陷入两难,老公让你辞职回家带孩子,你本不愿意,但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你选择了回归家庭,这是双赢吗?(反例三),未必,双赢需要双方对于结果都满意,而这里对于一个职场妈妈来说,结果并不一定满意。(关键点三)


【概念讲解及适用边界】

当合作双方不想强迫彼此 ,不想互相伤害,只想长期愉快合作,开诚布公,互利互惠的时候就可以用到“双赢”,而双赢的关键点是:听取对方意见,观点;表达自己观点;结果对双方都满意。


举例:

我女儿一直想学舞蹈,但我觉得孩子太小,没有必要报什么特长班,可女儿就是很喜欢,有一次去看别的小朋友跳舞,看了一个多小时,回家后,我问女儿:“宝贝特别喜欢跳舞是吗?”女儿说:“是的,我想像那些小姐姐一样把腿抬那么高,还可以翻跟头“。我听完女儿说的,表达了我自己的想法,我对女儿说:“如果你报舞蹈班的话,那周末的时候,你就得去学舞蹈,爸爸妈妈就不能带你出去玩了。”女儿说:“可以,我想先试试,看我是不是特别喜欢跳,如果喜欢的话,不出去玩就不出去玩吧。”听完女儿说的话,我觉得应该要尊重女儿的想法,应该允许女儿去尝试,于是我给女儿报了舞蹈班。


【how】

通过上述的讲解,我们来澄清一下双赢的具体步骤:

1听:听取对方的意见和想法。在听的时候,不批评,不指责,让对方充分表达,让对方说出自己的顾虑和担忧。

2表达:诚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表达时,就事论事,并表达出对对方顾虑和担忧的理解。

3结果:判断双方对结果是否都满意,若不满意,再继续倾听对方意见和想法,并表达自己观点……直到结果令双方都很满意。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通过刚才的讲解,大家知道了什么双赢,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双赢以及双赢的具体步骤,下面我就来现场应用一下。《这样读书就够了》中有介绍了一个重要的关于学习的研究成果:在大脑中过一遍,等于实际应用一遍。接下来我们就通过编剧本的方式,让刚刚学到的内容在大脑中过一遍。请大家编一个小剧本,比如:你的孩子想吃麦当劳,但你觉得麦当劳不健康,不想让孩子去吃,或者你和你的合作伙伴,出现了分歧,你觉得A方案好,但他觉得B方案好……你们该如何用双赢模式来解决呢?

要求:设计出人物,情节(包括: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部分对话要体现“一听,二表达,三结果”这三个双赢的步骤,摘要在一张纸上,时间5分钟,5分钟后请一位小伙伴讲讲他剧本。


学习者分享:

背景:最近打算和家人出去旅行,我想去成都,但我老婆想去南京,因为我老婆担心成都的吃的太辣,没法吃。

人物:我和我老婆。

对话内容:

老婆:“我想去南京,成都的东西太辣,我吃不了,要是我们去那儿的话,我们每天吃什么呀?”(听取对方的意见和想法)

老公:“是呀!你说的也有道理,我理解你的顾虑,但我们谁都没去过成都,咱俩都不知道成都有没有不辣的东西吃,要不我先上网查查或是和朋友打听一下?”(诚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老婆:“你说的也对,你先去打听打听再说。”

老公:“行,要是实在不行的话,咱就去南京。“

老婆:“好。”(双方对结果都很满意)


结语:非常好的剧本,对话过程也体现了到了刚刚学的双赢的三个步骤:听取对方的意见和想法,诚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找到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在日常生活中用到双赢的方法,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