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晚上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李敏,首先我们简单分下组。
正式开始前,我想请大家在心里问自己几个问题:你能说出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吗?你真的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吗?你知道如何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吗?
我今天拆解的片段来自于《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两个片段是递进的关系。第一个片段教你如何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第二个片段在片段一的基础上,来探讨一下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片段。
【学习目标】
希望通过第一个片段的学习,小伙伴们在面对过去的失败经验时,能够改变扭曲的或过时的消极自我概念,用四个步骤认识真正的自己,建立更正面的自我形象,重拾自信。
【图书介绍】
今天要拆解书籍《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由罗纳德和拉塞尔合作撰写,倾注了两人多年来关于沟通的专业经验,从沟通者、沟通信息和人与人关系演变三个层面教你全方位掌握沟通技能(F)。这本书初版至今已经30年,再版15次,是畅销全球的人际沟通教材。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将沟通技巧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内容非常生动具有吸引力(A)。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你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更重要的是,可以学习到如何看待自己、感觉自己、表达自己,从而给自己不断赋能,成为更好的自我(B)。
原文片段一
改变扭曲的或过时的自我概念有时是一件好事。比如,在能力、满意度和技巧等方面,你看待自己可以比事实稍微差一些,这样等事实实现的时候你就能获得一种积极的回馈。这里有几点关于接受一个更正面的自我形象的建议:
1.对自己有真实的认知。有些人的自我认知错误地膨胀,而有些人则是自己最糟糕的评论者。像你在之前专栏做的那样,定期确认自己的长处,是一个正确看待自身优点和缺点的好方法。另外,把自己置身于周围会给你支持的人当中,接受他们给你的(你不仅需要而且值得拥有)积极回馈也是明智的做法。
2.有切合实际的期望。如果你要求自己完美地掌控沟通的每一个细节,那你一定会失望。如果你一直与有天赋的人比较,你只会显得弱小与其为你不具备专家那样的天赋感到的自己更好、更聪明许已经比过去更有技巧了。
3.要有改变的意愿。我们经常把想改变挂在口头上,事实上却根本没有改变的愿望(我们将在第四章讨论无助的谬论和让自己摆脱说“不能”等内容)。只要你有动机,你能通过许多方式来改变。
4.有改变的技巧。只有努力是不够的。在某些情况下,你必须知道如何去做,オ会改变。你可以在书中(比如本书)寻求建议,或者向讲师、辅导员和其他一些专家请教意见。观察生活中的榜样同样可以为掌握沟通的新方法提供一个有力的来源。看着你所敬佩的人物的言行,不是让你去复制他们而是让你活学活用,使之适应你自己的个人风格。
【what】
首先来解释一下,“自我概念”指的就是你对自己的相对稳定和持久的认知。每个人看待自己,都会带着滤镜,透过滤镜看自己看别人,而滤镜的形成,往往是来自于自己的过往经验,很容易会产生扭曲和过时的自我概念。尤其是我们因为失败的过往经验而产生的自我概念偏差,往往会建立负面的自我形象,限制我们的成长,而原文片段给我们介绍了能够建立更正面的自我形象的方法。
【why】
【不这么做的坏处】我们很容易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感觉,过去的失败经验未必代表未来会一直失败,可是我们却容易困步于痛苦的感受和经历,不能正确看待现今的事实和能力,这种情形在生活中工作中太常见了。失恋的人不再相信爱情,工作搞砸的人害怕挑战,都是受这种扭曲的或过时的自我评价的影响。
我也是这样的,我刚上班的时候写的材料经常被领导批评甚至打回重写,到后来我开始撰写一些比较重要的材料时,仍然认为自己不擅长写作,害怕写作、抵触写作。现在回想起来,我就是受偏差的自我概念影响,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how】
那么我们该如何修正自我概念,接受更正面的自我形象呢?原文片段给出我们四个建议,但都说的比较笼统,我们来分析一下,使之更为落地。
1、确认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确定一个范围,比如说我觉得我不擅长写作,我的表达能力有问题,写下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请身边的好友亲人等针对这件事,写下他的看法,然后再说出你相关的优点。
2、制定符合实际的期望。跟自己的成长和能力对照,而不是跟别人比。制定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到的小目标,具体点说,就是我努力了,在短期内就可以达成的目标,比如说一个月、三个月等,最好不超过半年。
3、告诉自己“我可以”。从内心里面一定要有改变的愿望,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妨鼓励一下自己。
4、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们常用的方法不外乎“人事网书”,即请教相关领域牛人、学习成功案例、上靠谱的网站查询、从相关书籍里面学习。
回到我刚才的例子,我认为自己不擅长写作,那我可以找咱们拆书帮的小伙伴们针对这件事对我做个评价,之前也有小伙伴们说过我写的稿子逻辑性强、表达简练,说明我在写作方面还是有一定特长的,那我就制定一个小目标,每次的拆书稿可以符合级别要求,而在写作过程中不断鼓励自己,同时在写稿的过程中请教师父等用“人事网书”的方法提升技能。这样四个步骤下来,我想自己就不会再对写作那么没有信心了。
【预防异议】
那是在任何条件下都需要修正负面的自我概念和建立正面形象吗?当然并不是,就如原文第一句所说的在能力、满意度和技巧等方面,你看待自己可以比事实稍微差一些往往更能获得成长和满足感,但如果是因为过去的失败经验构建的自我概念影响了我们成长和进步,那就需要修正,建立更正面的自我了。
【A1】激活经验
【显相提问】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你有没有因为自己过去的经历而不自信的经验,而你又想改善呢?是从小性格腼腆怕生,长大后还是觉得自己不擅言辞、不敢公开发言?还是工作中的某次失误导致你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那是怎样的一种经历?你当时是如何做的呢?
如果时光可以回到那时那刻运用今天学习的四个步骤,构建更正面的自我呢?
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来思考和讨论,稍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分享】
学习者余:我一直是做决策支持方面的工作的,而不是掌管一个部门,我觉得自己在管理团队方面比较不擅长,但是我又想要尝试做团队管理。
如果我回到当时,尝试用今天的方法的话,首先我认为自己短处是不擅长管理团队,我可以找周围的朋友评价下,我的性格和做事风格是否适合带领一个团队,是否有相关的优点?第二步,我要从制定分管部门的工作这个小目标开始过渡到全面带领团队。第三步,我会不时的用语言来鼓励一下自己。最后我要加强和上级的沟通和请教,同时自己加强学习。
【小结和过渡】
第一个片段我们学习了用四个步骤纠正失败的经验所带来的自我概念偏差,建立正面的、自信的自我形象;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有切合实际的期望。那切合实际的期望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的呢?我们进入下面一个片段的学习。
【学习目标】
希望通过第二个片段的学习,大家能够使用自我应验预言的四个步骤,将切合实际的期望来拆解成具体的目标和行动,并不断强化影响自己未来的言行,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
自我应验预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指如果个体对事件的发生有所预期,并且他(或她)接下来的行为是建立在这些预期上的,那么这件事的发生会比没有预期更可能成真。( Rosenthal& Rubin2010)
自我应验预言包括四个步骤:
1.持有某种期待(对自己或对别人)。
2.表现出与期望一致的行为。
3.期待如实发生。
4.强化起初的期待。
思考下面的例子,你可以了解上述情况是怎样运作的。想象一下,你正计划着要去应聘一个你很渴望得到的工作。你对于自己该如何表现非常焦虑,点也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有实力被录用。你跟了解你的教授讨论了这个问题,并去请教了在这家公司任职的朋友。他们两人都认为你非常胜任这份工作,并且确信能够任用你是这家公司的福气。基于这些评价,你的自我感觉良好,去参加了面试。结果,你不仅镇定地表达了想法,还很有自信地推销了自己,老板对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最终获得了这个职位,并得出以下结论,“我的教授和朋友说得对,我的确是老板愿意雇用的那种人才。”
【what】
这个片段出现了一个概念——“自我应验预言”,说的接地气一点,就是当我们去期望某件事情会发生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会真的发生。说的文艺点,你终将成为你自己所描绘的那个样子。
【why】
当我们渴望某一件好事情发生时,会倾向于找寻符合该期望的正面讯息,而那些正面讯息又诱发我们找寻更多的正面讯息,使我们变得越来越乐观和充满自信,行为上也变得更积极,最后很难的事情也会成真,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相反地,如果我们越担心坏事情的发生,便会越留意不利的讯息,不利讯息越多,心情越加焦虑不安,行动消极、被动或过度保护自己,最后更容易地诱发了坏事情的发生。”
【预防异议】
有的小伙伴会问,心想就一定能事成吗?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期待都能实现,如果期待没有实现,我们平时可能就会想,算了吧,你不适合做这件事,但你了解了自我应验的预言,你就知道:你觉得自己不行,你就会越来越不行,你觉得自己可以,你真的有机会实现。
【how】
正如我们刚刚讲的,期待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我们要学习和利用的当然就是正向的期待,它是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不断累积的效果,积累后的改变将是巨大的,每次应验都是一个反馈,所以期待不能太高,反馈的速度越快越好,下面就一个反馈环的4个步骤来说明。
1、有期待,确信自己可以做到某件事,给自己制定一个总目标。
2、有行动,(1)分解目标,先从最小目标开始;(2)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努力,而不是坐等期待自己实现。
3、有结果,期待成真当然不是每次都必然出现,一旦期待没有实现,你需要复盘自己的期待是否合理,是不是跳一跳就能够着,自己的努力是不是足够?是可以改变的可以习得的,还是你基本无法改变的劣势,有了判断就有了取舍。
4、有激励,每次实现一个小目标后,在这个目标后画一个“√”,同时再回去看总目标,告诉自己“我离实现最终目标又近了一步,我一定可以达成它。
【给出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我在上个月拆书练级的时候,2-1第一次过级挂了,我对自己挺失望的,特别消极,拆到2-3的时候,我仍旧心里特别没底,总觉得自己要挂,结果果不其然又挂了。现在反思,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负向的自我应验预言导致了我失败,我总暗示自己要挂了就真的挂了。而按照今天我们学习的正向的自我应验预言的话,在面对接下来的过级时,首先我应该确信自己可以顺利通过,给自己设定一个一次通过2-4的期待总目标;第二步分解目标,那我首先就要选出最合适的片段,投入更多精力去多看实录、多找片段、多跟师父沟通;第三步,如果我片段最终被师父认可了,选出了合适的片段,小目标达成,这个时候实际就是强化了我顺利通过2-4的期待,那我就再重复循环,给自己定下下一个小目标;如果没通过,那我就复盘看自己的期待和能力之间还欠缺什么。
【适用边界】
自我应验预言可以适用于任何你想要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方面,甚至可以用于其他人身上,比如说教育孩子、鼓励下属等,但首先你的期待要符合实际,其次如果一件事情完全取决于别人,与你自身的努力和能力完全无关或关系不大,那就不适用了。
【A3】促动参与
【场景描述】
我们每个来到拆书帮的小伙伴都向往着成为更好的自己,豆豆也是这样。豆豆的愿望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三级拆书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她需要参加RIA为期21天的训练营、通过1-1到3-3共计9个级别的过级考核。豆豆感觉有些焦虑、有些畏惧,假如你是豆豆的好朋友,你是否可以引导帮助豆豆使用自我应验预言的步骤,来达成愿望呢?
现在我们两人一组,一人扮演豆豆,一人扮演豆豆的好朋友。给大家6分钟的时间结合下面的表格进行小组讨论,稍后我们请一组来分享一下。
第一步 | 豆豆期待的总目标(有期待) | |
第二步 | 表现出与期望一致的行为(有行动) (1)建议豆豆的小目标 | |
表现出与期望一致的行为 (2)豆豆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 ||
第三步 | 期待如实发生,豆豆取得了什么小成就(有结果) | |
第四步 | 强化期待(有激励) |
【学习者分享】
学习者余扮演豆豆,学习者李扮演好朋友。
好朋友:豆豆,能跟我分享一下你最近期待达成的目标吗?
豆豆:我期待的总目标是成为一名三级拆书家。
好朋友:那你知道要成为三级拆书家的步骤么?
豆豆:我知道啊,首先要参加RIA训练营,然后通过一级级共九个级别的过级考核。
好朋友:那你梳理过流程后,有什么计划呢?
豆豆:我想先制定一个小目标,顺利通过训练营;同时也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保证每周报名参加线下活动,并抽出一个半天做专门的训练。
好朋友:那你达成目标后呢?给自己一些奖励吧,会更激励你的。
豆豆:当然,我达成训练营目标后,就奖励自己一次旅游,万一没达成,就做下复盘。
好朋友:真为你感到高兴,你一定可以的!
【拆书家反馈】
两位学习者的分享非常精彩,好朋友也帮助豆豆清晰地梳理了从确立目标到付出努力并最后达成的全部过程,整体的分享内容没有问题。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一下,我们回到原文来看,不要只纠结于细节的努力中,就像我们上面介绍过的流程图,所有的小目标和努力都是为了最后总体期待的达成,在不断达成一个个小目标的同时,形成正向的循环,促进总期待的达成。
【A2】规划应用
接下来请大家想一下在未来,比如说未来一个月,你是否想要学习一门新技能,但是感觉没自信、无从下手?是否想换一份工作,但是对于未来却很迷茫?或者是想在人际交往中有所改善,想尝试学过的非暴力沟通方式,却总是怀疑自己是否能做到呢?
结合自己的情况,你会如何利用刚刚讲解的自我应验预言的四个步骤,来不断强化自我期待,成为更好的自己呢?
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来思考和讨论,稍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分享】
学习者李分享:
第一步,我的期待总目标是提升自己的写作功底,写出高质量的拆书稿。
第二步,我给自己设置一个小目标,就是我未来一个月内先报名一个写作训练营,完成训练营的训练,打好基础。我要付出的努力就是规定自己在训练营内每天写1000-1500字,每月读3本书,坚持高质量完成训练营。
第三步,我觉得自己的这个小目标是付出努力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所以应该可以达成。
第四步,如果达成了我就给自己买个礼物,就像自己在心里给这个小目标的达成打个对勾,激励自己向着总目标开始设置下一个小目标,良性循环,直到达成期待。
【结语】
通过今天两个片段的学习,我们知晓了如何纠正失败的经验所带来的自我概念偏差,建立正面的、自信的自我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如何使用自我应验预言来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但所有的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希望今天的这两个片段中介绍的方法可以给大家一点启示,多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希望单价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真正应用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作出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