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断舍离》 所属活动: 拆书帮武汉珞珈分舵街道口活动6.4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断舍离的方法 学习目标: 清理物品

开场: 衣柜里挂满了衣服却总觉得自己没有衣服穿,家里堆满多年攒下来的各种纪念品、赠品却从未用过,宝贝用过的玩具衣服装满了好多个柜子却舍不得丢弃,总认为丢掉的是回忆……
你是否也跟我一样,有着收藏各种物品、票据、文件……的“爱好”
最终的结果是家里处处塞得满满的,既杂乱不堪,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打扫,还严重影响了家里的整洁甚至影响了心情。
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谈到幸福,我和一般人有些不同的观点。很多人觉得我们需要不断地“累积”一些东西,等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也话就可以从此快乐幸福了。
走过人生半百的岁月,我真的认为不是如此。
想要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关于幸福,这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许大家还记得2012年央视在街头随机进行的那个有关你幸福吗的调查,各种令人捧腹的回答一度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那么,究竟什么是幸福?又如何获得幸福?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努力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就是幸福吗?比如有的人家财万贯豪车数辆,他就一定幸福吗?或者有的人喜欢奢侈品,买了一大堆包放在家里,她就一定幸福吗?不一定对吧?
又或者我们不断追求名和利就是幸福吗?抑或是有太多要追求的目标,这是幸福吗?我们往往有过多的欲念,得到想要的以后,又会有更多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一个目标以后,又会有无数个目标出现,总会认为多就是好,而让自己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过于辛苦。
根据作者的思路,幸福就是能放下过多的追求,在当下能感到心满意足的感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幸福呢?
作者认为要放下对幸福的执念,也就是要断舍离,即:
第一步,断,从源头上切断掉不必要的物品进家门的来源,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比如“我是扔不掉东西的”“我停不下来”
第二步,舍,解决掉多余的物品,割舍掉多余的东西和追求。
第三步,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通过不断的断,舍,最终能够形成一个习惯,能够和物品成为好朋友。不再被物欲所左右。
也就是从思想上和物品上学会断舍离,就能最终获得幸福。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1、 明确问题。我请小伙伴回顾一下,自己常因为什么事情给了自己不幸福的感觉?并写下来
2、 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请小伙伴在小组内分享一下导致不幸福感的来源,究竟是什么?
3、 明确问题本质。导致不幸福的本质是什么?写下来
4、 引导讨论解决方案。用到上面三步骤,如何获取幸福
5、 代表讲解自己组的成果
事件:小玉参加公司竞聘公司财务经理,结果公司最后录用了一位她觉得能力和专业都不如自己的同事,让她觉得难受,感到不幸福。
根源:她觉得受到不公平待遇、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肯定,价值没有得到体现,有挫败感。
解决方案建议:1、正视现实2、审视自己还有哪些提升的地方3、审视自己内在的价值判断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自测表
项目 非常符合 比较符合 不确定 比较不符合 非常不符合
1、我的厨房里有好多超市购物的赠品 1 2 3 4 5
2、我家冰箱里塞满了各种食品 1 2 3 4 5
3、我总习惯把购物小票、发票、电影票等收藏起来 1 2 3 4 5
4、我的衣柜里总是堆满了多年的衣服 1 2 3 4 5
5、我攒着很多我好久没用过的包包 1 2 3 4 5
6、我的家里有好多舍不得用的没开封的物品 1 2 3 4 5
7、我的家里摆放着很多各种旅游纪念品 1 2 3 4 5
8、我的家里总是摆满了各种书 1 2 3 4 5
9、我一直保留着一些对于我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1 2 3 4 5
10、我保留着认为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的东西 1 2 3 4 5

一切从扔东西开始
我在前面已经反反复复,几乎用尽一切字眼来形容扔东西(舍)的重要性了,断舍离的过程就是“减少\分类\收纳”,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彻底的“减少”。我们原本就很讨厌扔东西,储备物品是人类的本能。为了未来可能会到来的危机而提早做足一切准备的想法总是不断浮现在我们的意识里。不过,如今这个时代,我们所储备的东西早就远远超过必需量了,物品已经达到饱和,而且还存在极端的不平衡。从人类漫长的历史来看,现在的物品量早就异乎寻常了。原本每个人所需要的必要物资的量并没有太大的个体差别,但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跳进物质的海洋里,可自己却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溺水了。不过,虽说毫无意识,但我们依然会在不知不觉中为其所累。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通过以上的片段,我们知道了,我们所谓有用的东西,其中很有可能大部分都是需要清理的杂物。那么如何清理呢,根据书中原文我总结出以下几步:
首先第一步就是分辨出杂物(可以直接分类堆放也可以列清单):
各位小伙伴,你认为什么是杂物呢?
仅仅只是完全不能用了的东西,比如厨余,比如垃圾才是杂物吗?当然不仅仅只是这些完全不能用的了东西,实际上,有很多我们舍不得丢弃的,或者长期不用的完好的物品,也属于杂物。
另外,仅只是现在不用的东西,才是杂物吗?比如我现在不穿的一些牛仔裤,我总认为有一天我会再用上,用它来做个包包之类的,天知道到直到去见马克思的那一天会不会用上它做个包包!显然,有些我们认为也许未来有用的东西,也应该列入杂物的行列。
因此,分辨杂物只需要问两个问题:
1、“我会用它吗?”
从物品与我的关系上,以“我”为核心,而不是把“物品”当主角发问。比如你在清理柜子时发现了一副你以前用过的过时的太阳眼镜,于是你开始发问,如果你问这副眼镜是不是“能用的眼镜”,显然这是能用的。但是如果你问“你还会用它吗?”也许你的回答却变成了“我才不会用,这么老土”。因此,当物品原本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发现很多“破烂儿”。
2、“我现在需要并且在用它吗?”
从时间上,以“现在”“当下”为核心再提问。在你的家里,是否有这样一些东西,总觉得迟早有一天会派上用场,比如你突然眼睛发炎了,买了一堆药最后没有用完,但你想着这些药可能迟早有一天会派上用场,迟迟舍不得丢掉,最后放到过期,你也从没用过,或者,到再有发炎的时候,你也担心药品放太久而不敢用。
第二步,将杂物处理掉。处理的方法有三种:
第1种简单粗暴:扔掉,针对于那些彻底没有的东西
第2种转卖:对于有些还完好但自己真的用不上的东西,比如换代的手机等,可以在二手网转卖掉
第3种转赠给需要的人:如果觉得转卖太麻烦,身边又有朋友需要,就可以转赠
有两点要注意的是,扔掉东西时要说“对不起”“谢谢”,转赠时要说“请收下”这样会增加处理杂物时的愉快感。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接下来请小伙伴们想一想,未来的几天,回想一下你的家里厨房衣柜书房或者办公室里,你会在哪些场景来一次物品的彻底清理?请四人一组将你的场景编成一段小故事,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和对话动作。要求包含刚刚所讲的断舍离的三步骤。
如何讲故事:跟小朋友的看图说话一样,交待背景人物,动作对话。小TIP:将第一人称换成第三人称。
PS:小伙伴们分别讲述了小黑小白小红的故事,都非常精彩,最受欢迎的就是小黑的故事,摘录如下:
小黑与手机的故事
小黑刚毕业,发现他的工作会大量用到手机。他加入了很多微信群,又下载了很多APP,还要经常通过手机传递各种文件,于是存储了大量的文件。可是,慢慢的,随着手机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他发现他的手机开始卡壳、死机,甚至有时候划都划不动。有一天,他跟女朋友相约去看电影,他早早到了约定的地方,等了一会儿,他女朋友打电话来了,可是令他着急的是,他的手机突然就开始卡壳了,他怎么也接不到女朋友电话,他内心跟恐慌,因为接不到女朋友电话,女朋友就会生气,女朋友生气,就会让他跪榴莲。。。。。。只要一想到要跪榴莲,他就忍不住膝盖疼。经过了这个事,他终于下定决心好好清理一下他的手机:首先,他问了自己两个问题:手机里这么多东西,我都会用到吗?我现在需要并且都在用吗?回答是否定的。于是,他开始了清理:把一些不常用的APP都卸载了,然后把文件和照片都上传到印象笔记,可以随用随取,把手机中的文件都删除了。通过这些方法,他终于给手机腾出了空间,手机再也不卡了,另外,再也不会接不到女朋友电话了,再也不用跪榴莲了!

接下来请小伙伴们完成一个作业:把今天学到的断舍离的步骤以及具体的清理杂物的步骤分享给家人朋友,并来一次大清理的具体计划
今天我们知道了我们很多时候的不幸福感来源于我们追求过多,要想获得幸福,就要断舍离,即断掉来源,舍掉多余,脱离执念。在处理物品时我们有两步,一是分别从主角和时间维度定义杂物,二是通过丢弃、转卖、转赠的方法处理掉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