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Hi~现场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宣传长老、拆书家李小曼,欢迎大家来参加我的TF3-3的练级现场,今天的分享一共需要50-60分钟,感谢大家的参与,我们现在来分一下组以方便分享过程中的讨论。
【学习目标】通过书中的两个片段拆解,你将认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作用(行为)学会用ABC法则来分析和解决出现的(界定)情绪问题。还会学到用“无条件接纳自己”为原则,把问题和自己区分开,解决(行为)我们过于贬低自己或者自我评价不高的问题(界定)。
【事件】大家在生活中一定会遇到一些让你不爽的事吧,你很认真的准备了长达几个月的职称考试,却被告诉没通过;你开始憧憬未来的幸福婚姻,却被分手了;你终于约到女神看周末电影,却因为领导的一通电话被迫回公司临时加班。
【提问】当面对让你不爽的人或事的时候,你是烦躁焦虑还是情绪完全不受影响了?除了这两种选择,还有其它的可能吗?
【影响】这个时候我们会有“都是因为这件事或这个人才让我不爽”的想法,恨不得和对方吵起来,最好打一顿打他一顿出出气;或者自己先低头,默默的委屈自己,压抑自己的情绪,但是不论选择哪一种方式,你的情绪都会受到影响,这些小的情绪问题可能还会演变成严重的心理疾病,毁掉我们的身体、工作和家庭。
【解决】怎么办呢?在这本《拆除你的情绪地雷》中,作者阿尔伯特•埃利斯教我们用理性认知行为疗法来解决这些情绪地雷 ,帮我们提前拆除身边的着火点,掌控自己的情绪。
那么,究竟非理性情绪的地雷它长什么样呢?我们来看原文中的描述,请大家阅读原文,
拆页一【R1】
如何使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让自己很快,并且在以后的没有那么多烦恼?首先,我要对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中的ABC三大要素做一番介绍,这三大要素虽然简单却至关重要。我在1955年首次推出了这种疗法,主要是基于哲学家们的理论,而非当时流行的心理学家或者其他心理治疗专家的观点。
简单地说,你一开始会设定一些目标(goal),然后你会遇到一些使你无法实现目标的阻力。因此:
A代表阻力。例如,你很想在学习、工作、体育运动或者人际关系中获得成功,实际情况却是差强人意。
B代表想法,尤其是不理性的想法,觉得自己会失败或者被拒绝。例如,“我绝不能失败!我一定要获得认可!失败太可怕了!如果被拒绝,我就一无是处了!
C代表随挫折和不理性的想法而来的结果。例如,极度焦虑和抑郁的感觉。不利于自己的行为,即打退堂鼓,放弃目标。例如,退学,不敢试着去找好工作,中途退出体育比赛或者拒绝约会及结交密友。
所以我们来做个总结:当你的一些重要目标(goal)受到阻力(adversity,即在A点)的时候,你的反应主要是一种倾向或者愿望(在B点),你想要获得的东西,如果没能得到,你也会继续寻找,在这个时间点,你会产生一些即使不愉快却健康的情绪,而它们带来的是积极的行为(即C点)。但是如果你把自己的愿望换成一种必须达成的要求,则通常会产生不健康的、毁灭性的负面情绪,只会带来对自己不利的行为。你的整个行为过程是由A到C,但实际上从B到C的过程更重要,因为你在B点上由A产生的想法、想象和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在C点的情绪和行为。
【学习目标1】这个拆页片段来自于第3章《如何改变自己》中的【何谓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我们的学习目标:认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作用(行为)学会用ABC法则来分析和解决出现了(界定)情绪问题。
【互动】:拆书家:通过阅读原文,请大家来思考一下,在ABC中哪个元素是不能改变的,为什么?
学习者:A 因为它已经是发生的事,或者已经是生成事实了。
拆书家:请再思考一下,在ABC中哪个元素是可以改变的,为什么?
学习者:C 因为想法不同的话,结果就可以不一样 学习者:B 因为心情可以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
拆书家:那我们再来思考一下,在ABC中, 挫折A是不是决定结果C的唯一因素,为什么?
学习者:不是,还有B。因为想法不同的话,结果就可以不一样
拆书家:你认为ABC三者的关系,如果能用公式来表示,应该是什么呢?
学习者: C=A+B (还有别的想法吗?)
拆书家:大家说的都有各自的道理,不过呢,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认为,这个公式应该是C=A*B。因为它认为,情绪才是主导,要想解决我们的情绪问题,必须是要改变我们的想法。它努力向我们纠正一个误区,这个误区就是认为起我们情绪困扰的根源完全是挫折A的责任,是它直接导致糟糕的结果,而忽略了我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B。可以说这个观点是这个拆页片段的主要内容,也是情绪行为疗法最核心的理论基础。
【概念讲解】什么是情绪呢?依据百度词条的解释,就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专业的术语永远是是那么严谨拗口的,其实简单的说,我们常见的最普通的情绪比如喜、怒、哀、乐、惊、恐、爱等。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认为,是解决情绪问题,必须要了解它们产生背后的理念——情绪永远不是别人带给你的。从公式C=A*B可以得出:如果B点是糟糕的情绪,那C肯定是糟糕的。相反B点是理性的或者正常的情绪,结果C就比较理性或者比较正常
【举例说明】金庸在《天龙八部》里就塑造了一个被负面情绪牵制的蛇蝎美女形象——马夫人(有人还有印象吗?)对,康敏,金庸在书中描写了康敏在不同年龄段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小时候,邻居家的姐姐过年有新衣服穿,而康敏没有。于是她除夕夜潜入邻居家中,用剪刀把新衣服剪碎。用ABC理论来分析一下康敏的作法:
A——邻居姐姐有新衣服我没有
B——从嫉妒到恨,恨她用有新衣服这件事来羞辱我,诅咒她的新衣服全部都烂掉
C——用剪刀把新衣服剪碎
大多数孩子看见邻居家姐姐有新衣服而自己没有的时候,正常情绪反应是只评价在这件事:比如埋怨自己的父母不给自己买新衣服,会羡慕姐姐,会因为自己没新衣服而伤心。
而康敏采用的是负面情绪,她给自己贴上“漂亮”、“公主”这样的标签,认为自己才最应该拥有所有的漂亮衣服,给姐姐贴上的标签是“臭美”、“烂人”的标签,认为她不配拥有漂亮衣服。所以她才会有诅咒、攻击性、报复性、破坏性这样是强烈的负面情绪,也是非理性情绪。正是因为在B点康敏的非理性情绪,导致结果C也是糟糕的。
第二件事,到了康敏的少女时代,她与段正淳相遇相爱,以为终身有依靠,没想到了段正淳风流成性,没过多久就将她抛弃了。此后她大半生都在步步为营,谋求对段正淳的报复。再用ABC理论来分析一下康敏的作法:
A——被段正淳抛弃了
B——因爱生恨,诅咒他永远得不到爱,希望毁灭、杀死他
C——用大半生段正淳进行报复
很多人都经历过被分手,这件事的确让人不愉快、很伤心、失望和产生失败感,正常情绪反应是只评价在这件事:比如分手让我很伤心、很失望,以及对这场恋爱的失败感,会找朋友喝酒,会暗自伤心,这就是正常的情绪。
而康敏受到的打击格外大,她给给自己贴上“受害者”的标签,给段正淳贴上“渣男”、“负心人”、“该死”这样的标签,在愤怒、焦虑、抑郁之后,她进一步产生攻击性,报复性的想法和行为,这些就是强烈的负面情绪,也是非理性情绪。套用公式C=A*B,因为在B点康敏的非理性的情绪,导致结果C也是糟糕的。
【预防异议】:那是不是说,情绪行为疗法就要我们消除所有的情绪呢?
并不是,我们不是让你没有情绪。从马夫人康敏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面临同样问题时,会出现两种情绪,一种是不愉快但健康的比较正常的情绪,在这里,我们叫它正面情绪。另一种是不健康的、毁灭性的强烈的情绪,我们叫它非理性的负面情绪吧。在生活中,我们只需要分辨这两种不同的情绪,减少负面情绪加强正面情绪,这样就可以更容易应对我们的情绪问题了。
【混淆概念】: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分不清这两者的区别?我们来看看
正面情绪可以帮你理智的思考、感觉和行动。比如反思这一次自己失败的原因,评价自己的行为。很象拆书法里的A1。
负面情绪会陷入情绪低谷,会想段正淳看不起我,他到底想让我怎么做?会焦虑抑郁甚至产生更强烈疯狂情绪
正面情绪可以让你找到更好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它很象我们拆书法里的A1+和A2,帮助你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
负面情绪会让你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整个世界都烂透了,应该让对方都去死,比如“段正淳不得好死……”。
正面情绪是主动的,它会让你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任由情绪来左右你。
负面情绪被动的,它会让你丧失自控力,甚至可能有极其严重后果。比如康敏把邻居姐姐的衣服剪碎,用后半生去报复段正淳
【难点讲解】怎样做才能转变这些强烈的负面情绪呢?作者认为,造成我们产生非理性情绪的原因,是我们常常在B点抱持了错误的信念,这些错误的信念就是给自己设置了“必须这样、必须那样“的内容,而通常这些“必须这样、必须那样”的内容都是无法实现的。而在这些错误的信念的引导下,你得出了合乎自己逻辑的想法,而正是想法直接导致了结果C变得很糟糕。结合刚才的案例,我们来分析一下。
马夫人康敏的信念是“段正淳必须永远爱我一个人,他必须不能喜欢其他女人“,这时候她就是在B点上抱持着同样的错误信念——”事情必须象我希望的那样”。这时候碰壁,她肯定会是强烈的负面情绪,可能会是焦虑、对他人的愤怒,可能是诅咒、攻击性、报复性、破坏性
那难道说,在B点上,我们不应该有信念吗?不是的,书中还认为,那些“应该如何”的想法没有错,只要它们“最好应该如何”。这又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在B点上,我们应该抱持的是一种倾向或者愿望,当然还要加上一些行动,预想到一些困难,以及受挫后的正确反应,这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理性的想法。对比刚才的分析,我们再对照一下。
如果康敏的信念可以改成“我希望段正淳能爱我,和他幸福的度过此生。但是我不是必须只能嫁给他,即使我们分手了,没能和他走下去,过得不那么快乐,我还是可以开心的生活下去,寻找到合适我的伴侣。“
这时候碰壁了,她的情绪、感觉、想法会不会不同呢?(是不愉快的感觉,例如生气、不开心、失望、失败感)
(引导):大家可以在心里想一想两者的感觉是不是完全不同了呢?是的,你会发现,只要在B点不再抱持着“必须和命令”想法,那些负面情绪就会转变成正面情绪。就会从非理性回到理性,当然结果C肯定会完全不同了。
【行动步骤how】:怎么做呢?我们再把步骤细化一下。
1、写出A,诱发事件或逆境——和段正淳分手
2、找出你引起这些烦恼的不理性想法(B) ,判断它们是不是必须、命令想法——是,段正淳必须永远爱我一个人,他必须不能喜欢其他女人“
3、修改你在B点上想法,你的希望+可能预到的困难+受挫后的正确反应——我希望段正淳能爱我,和他幸福的度过此生。但是我不是必须只能嫁给他,即使我们分手了,没能和他走下去,过得不那么快乐,我还是可以开心的生活下去,寻找到合适我的伴侣。“
4、做出理性的行动——放下这段感情,调整心态,寻找人生伴侣。
【适用边界】:这个ABC理论,适用于当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情绪问题使用,可以帮助你减少这些困扰自己的想法,下一次如果你有情绪问题的时候,可以试试用这个方法。不过,如果你的情况很糟糕,建议还要是去看专业的心理医生。
我们今天学会了“用ABC法则判断和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那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就可以用起来了,请大家想一下,未来一周或者一个月里,你会不会遇到一些障碍或者会遭到一些碰壁的情况?你准备如何用ABC的4步来判断和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呢?
接下来编一段小剧本:要求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其中部分对话要使用上“情绪行为疗法ABC 5个步骤”这一技能。摘要写在一张纸上。时间4-5分钟,然后请小伙伴来分享。
时间:下周三
地点:家里
人物:Mona和弟弟
事件:弟弟总不收拾房间卫生,Mona又一次想发脾气吵架,不过这一次她使用了ABC法则
Mona:弟弟,客厅的烟灰缸又满了,你昨天吃的外卖餐盒也没扔掉,厕所里气味太难闻了。这让我太生气了,看见房间一团糟我都有点气得头疼了。
弟弟:老姐别生气嘛,昨天加班太晚了我太累了,真是没来得及收拾
Mona:当初你来我这住,咱们可是说好了的,要负责打扫好个人的和公共区域的卫生。我知道你最近比较忙,我也没有想着必须让房间一尘不染,时刻保持整洁。不过我还是希望咱俩都能尽量让房间保持干净,起码不让我今天上厕所的时候都没有勇气进吧。
弟弟:嗯好好,知道了,一会我就收拾好吧。
Mona:行,你去把卫生间的窗户打开通通风,再把烟灰缸清理干净,再把餐盒拿出去扔掉。我来扫地拖地,负责中午做点好吃的怎么样。
弟弟:老姐你最好了,中午我要吃排骨。
【学习者案例分享】:非常棒!给@Mona一点掌声吧!在这个剧本中,我们看到了她用ABC法则解决了自己的情绪问题,也很好的维护了和弟弟之间的感情。
【结语】在这个拆页中,我们认识了什么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还学会了用ABC理论的4个步骤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出现的情绪问题。
【过渡】其实,在情绪行为疗法的这个自助式治疗方法中,它的最核心内容在ABC理论基础上接纳自己和他人,那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进入第二个拆解的环节。
拆页二【学习目标2】学习者通过学会如何无条件接纳自己,把问题和自己分开,从根源上拆除情绪地雷
【自测题】在学习第二个拆页之前先来测试
测试题 | 1表示不符合,6表示非常符合 | |||||
1、我并不介意别人是否承认、尊重、喜欢我 | 1 | 2 | 3 | 4 | 5 | 6 |
2、我从不担心重要项目或任务搞砸了以后该怎么办 | 1 | 2 | 3 | 4 | 5 | 6 |
3、制定的计划如何达不到,我也不认为自己很失败的 | 1 | 2 | 3 | 4 | 5 | 6 |
4、在所有的环境下,我总是能保持自信 | 1 | 2 | 3 | 4 | 5 | 6 |
5、我可以清晰的定义我自己 | 1 | 2 | 3 | 4 | 5 | 6 |
【解释自测题】:这个测试的目的是帮你了解目前接纳你自己的程度是怎样的。
总分低于15分的朋友,说明你可能还不是很确定是否接纳自己,需要设计一个可以接纳自己的方法。
总分高于20分的朋友,那么恭喜你,你比较自信,接纳自我和接纳别人的能力比较强。
如果分数比较低,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怎样去无条件接纳自己。如果分数比较高,我们也来看看这本书是怎样写的,会不会给你更多的启发呢~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
【R2 】
对于接纳自我,你只有两个选择:有条件的还是无条件的。第一个选择基本上没什么用。
有条件自我接纳意味着你只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才会接纳自我,例如你的某个重要项目成功了,你获得了某个大人物的认可,或者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听起来不错,是不是?但这种有条件自我接纳是极其有害的。原因如下所述。
你为自己的“自我价值”设定了必须满足的条件,没有满足这些条件的时候,你显然就是毫无价值、一无是处、笨蛋、废物。然而,作为一个总是会犯错的人类,你在重要的事情上往往无法取得成功。你无法得到大人物的认可。你无法对社会做出贡献。相信我,这是实话,除非你是那种真正完美又幸运的人可惜你不是,远远不是。当你失败了;当你无法满足你为“自我价值”设定的那些条件时,你就会“合乎逻辑地”下结论说你是个没用的人,然后总是感觉焦虑和抑郁。为什么?因为你以这些“条件”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这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能教给你的最重要的一课。你,你的人格是永远无法衡量或者被评判的。一旦你设定了生活的目的或者目标(你最好就设定为好好活着,快乐地活着),你能够合理地相信当你的想法、感觉或者行为在帮助你实现自已选择的目标时就是好的。你也能合理地相信当你的行为阻止或者破坏你的目标时就是坏的。但是你永远不需要愚蠢地相信,“我是好人”或者“我是坏人”。
所以,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为你提供了另外一个选择。你能够设定自己的目标,然后只是在你的思想、感觉和实现了这些目标的时候评判它们是“好的”,在它们阻止你实现自己的们是“坏的”。你可以完全拒绝形而上地评判自己、自己的存在或者自己的价值。是的,完全拒绝!只是专注地享受自己的生活,不要去证明你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如果你努力做到无条件自我接纳,并且再因为自己做过的任何事而谴责自己,但同时还是勇于承认自己干的蠢事,你就会有一个非常健康的自我认知,“我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我活着,我会努力做得更好,建立良好的两性关系,帮助别人,感到快乐。”但是你将减少对自己有害的自我评判,并且不断减少因自我评判带来的烦恼。
【互动】:拆书家:大家能找到接纳自我有几种吗?
学习者:有条件接纳和无条件接纳
拆书家:好的。在这个拆页里我们看到了,接纳自我有两种方式,有条件和无条件。这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在原文片段中,作者认为哪种更好呢?
学习者:无条件接纳
拆书家: 你能在原文片段中找到作者举了哪些“条件“吗?
学习者:某个重要项目成功了,你获得了某个大人物的认可,或者对社会做出了贡献
拆书家:非常好,大家都找到了,请我们回忆一下,你曾经用过哪些“条件“来评价自己的表现呢?
学习者: 有没有车,有没有房子,公司季度颁奖有没有我……
拆书家:好的,感谢Mona和志博的分享。没错,我们总是习惯用各种“条件”来要求自己,比如:是不是有钱,是不是有房,长得是不是漂亮,够不够帅,是不是北上广,是不是名牌大学,收入怎么样等等。
通过上一个片段,我们已经知道了情绪会导致和影响结果,在这个片段中,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有条件自我接纳是引发我们情绪问题的根源,而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就是无条件接纳自己。这种方法比上一个片段的ABC法则更有效,更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情绪问题。
【What】那么什么是无条件接纳自己呢?顾名思义,就是在所有条件下,你总是评价自己是有价值的好人。就是你可以无条件的接纳你的整体,包括你所有或”好“,或”坏“的性格和表现。就是承认自己身上有”糟糕“的缺点而且讨厌它们,同时接纳包括有这些”糟糕“缺点的你。
无条件接纳自己真正的好处是,当我们喜欢这个带有缺陷、问题、缺点、毛病的不完美的自己,从而可以减少我们的缺陷。
【概念讲解】怎么才算无条件接纳呢,我们来看这几种情况:
1、 别人都说我没心没肺的人,我从来不对自己有任何要求,我总是想怎样就怎样。这算无条件接纳吗?
学习者:不算
2、 要是工作任务没完成被领导批评的时候,我就烦得要命,感觉自己整个人都不太好。这算吗?
学习者:不算
3、 我有很多缺点,我可以在不责备、不谴责自己这些情况下努力纠正它们。这算无条件接纳吗?
学习者: 算
从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无条件接纳自己强调的接纳,接纳自己是一个拥有许多优点和缺点的人。不是因为我是一个有问题的人,好像我这个人就等于问题,而是坦承我有一个问题。这样就把自己和问题是分开了。
在原文片段中,我们看到:有条件接纳自己基本没什么用,情绪问题的本质是:要以“无条件接纳自己”为原则。所以,你可以深深地责备你的某些缺点或某一次失败,同时承认你的一部分并不等于你的整体,然后坚定的无条件接纳自己。
【易混淆概念】那“有条件接纳”和“无条件接纳”有什么区别呢?
无条件接纳者不受外界影响始终能保持自信,给自己全面的肯定. 不管你是否表现优秀、是否获得其他人的认可;
有条件接纳者考虑的是“条件”是不是到达到了,别人是否认可和喜欢我。
无条件接纳者思考从这件失败的事上自己能得的经验、教训。
有条件接纳者常问“自己又犯了什么愚蠢的错误“
无条件接纳者关注自己每一次得到提升。
有条件接纳者喜欢收集自己的成功案例。
【预防异议】可能有人会说,你说的是不是片面啊?那无条件接纳自我是不是就成了一种逃避?没错,一个人如果各个方面都很糟糕,而他就又是“无条件接纳自我”来安慰自己,真的就会成了一种逃避。
可能有人还会担心,如果在失败或犯错误的情况下,依然使用无条件接纳自己会不会是逃避责任,是阿Q精神呢?
其实不是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是一种罕见的、反对自我评价的现代治疗党派。它提倡消除自我评价倾向,坚持只评价人们的行为、特点、行为、性格。它建议人们把问题和自己剥离开,而不是错误的把问题和自己混为一谈。
还有人可能会说,难道不该设置条件,目标吗?如果不设置,怎么能成长,怎么能进步呢?
没错,有条件自我接纳的确可以鼓励我们积极上进,从而获得他人的赞扬。可以督促我们实现自我,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但同时,有条件自我接纳也有很多弊端。
比如:有条件接纳会鼓励你做事拖延,降低你对挫折的承受力;会帮你向世界展出虚假的一面;会使唤你变得恐慌。
【适用边界】
所以,无条件自我接纳适用于帮你培养健康的自我认知,减少对自己有害的自我评价,不适用于自我逃避,我们一定清楚,接纳不是纵容,自爱不是溺爱,无条件接纳≠无底线接纳。不要把“纵容自己”当成是“接纳自我“。
【怎么做呢】
原文片段告诉我们无条件自我接纳很重要,但是怎么做?书中并没有告诉我们具体的方法步骤。各位想一想,无条件接纳自己的最初源头是什么?——好,我们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深入,集中大家的智慧,我们一定可以找到答案。
【微行动】
1、明确问题
拆书家:你认为真的可以做到无条件吗?你现在能不能做到”无条件接纳自己“吗?为什么?
学习者:不可能吧,我现在有这么多不足,这么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我怎么接纳自己呢?
拆书家: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学习者:如果我接纳了一个这样的自己,就是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就是甘愿这样平庸下去,会让我更堕落,是不是就再也实现不了我想要的成功了?
拆书家:还有别的吗?
学习者: 因为我不够好,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没有成功……
拆书家:的确,就象刚刚大家说的那样,是有很多原因,让我们当下不能做到无条件接纳自己,可能是你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不够有钱,不够漂亮,不够完美,不够成功,也可能是你追求完美,更可能是我们从小到大受到接受的教育,让我们习惯批评与自我批评了,那该怎么办呢?
2、引导讨论问题本质
我们再看看原文片段,片段中提到过不要为自己的“自我价值”设定必须满足的条件,要减少对自己有害的自我评判。 那根据原文,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首先要找出你给自己设置的“条件”并删除它们,其次是停止对自己做有害的自我评判。大家觉得在两个步骤里哪个最不容易做到呢? 请大家思考1分钟,把你的核心观点写在便签上。
【促动】请大家在组内分享你觉得比较难做的一步,每个人都分享,然后请组长带领组员讨论,并确定你们组认为的最不容易实践的一个步骤,并且把它写在纸上。时间为2分钟。请组长控制节奏,时间,并记录方案。
【促动】时间到,我们请组长代表你们组来说说看,你们组觉得哪一步比较难?
一组:第2步 二组:第2步
3、明确问题的本质
拆书家:好的,谢谢你们的分享。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我再来明确一下,大家都觉得步骤二停止对自己做有害的自我评判 比较难操作,对吗?我们就用聚焦大家的力量,一起尝试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请大家继续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的经验,讨论“停止对自己做有害的自我评判”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讨论时请大家要注意结合自己的经验,追问问题的本质。将关键词写在白纸上。时间暂定为3分钟,我们看到时候大家讨论到什么程度。
一组:社会环境
二组:自己给自己的目标、压力。志博:我眼下最头疼的是,马上就要中秋节了,每次一回家,亲人朋友就逼婚的逼婚,问收入的问收入,可是,我很明确给自己定的三年买房的目标,买不到房我觉得自己还不算成功,还不能结婚。
4、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拆书家:好大家都说出了自己选第二步的原因,剖析了它背后的本质问题有些是社会环境造成的,有些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刚才志博说他很有很棘手的问题,就是中秋节回家,那我们就围绕志博“三年要买房”这件事,继续尝试帮他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怎么样?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探究有哪些方法、步骤可以来解决这个问题?给大家5分钟时间。
5、请每组派代表讲解成果:
拆书家:OK,哪位小伙伴分享下你们组总结的解决方案?
一组:我们组经过讨论,可以得到以下几步
1、 要让志博觉察出现正在做有害的自我评判——认为自己不成功,给自己“没用”、“失败”这样的标签。
2、 客观认识目标——
如果是买石家庄市市内房子,这个目标对他现在有点太难。因为市区房价太高,交通很糟糕,每天堵车严重。买市区房不如买正定新区,明后年正定新区就要通地铁了,那房价趋平,环境好、风景好、周边的古建筑、寺庙很多。可以改成买正定新区的房子。
另外,买房这件事是他当下职业收入所无法支撑的,可以考虑换工作、考些证来提高自己的身价,或者考虑自己的职业晋升。
3、 把“有害评价”转变成自我激励——制作梦想看板,比如周末去正定新区看样板房,拍照做成梦想看板,改成正面激励自己。
4、 寻求帮助——找懂房地产的朋友咨询,找可以帮助自己职业晋升的前辈指点,或者找到一些朋友象今天这样讨论分析他该如何做。
5、 重新回到理性角度,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实现无条件接纳自己。——虽然现在不能买房,但这不妨碍我自己肯定自己,认同和接纳自己。
拆书家:非常棒,通过刚才的大家的讨论,我们解决了志博刚才提出的问题,并通过5个步骤解决他的情绪问题。
【A2—布置作业】拆书家:了解方法和工具并不难,难的是怎么去用它?下周你有没有可能会遇到什么引发你情绪问题的事件,你准备如何应用刚才的5个步骤来解决,实现无条件接纳自己呢?请大家写在便签上,5分钟后请做分享。
Mona:最近一直在焦虑报名的课程听不完的情况,总觉得自己很差劲。我准备这样做1、 觉察到正在给自己贴标签——“差劲”
2、 客观认识目标——听课是为了自己成长,眼下报的课程太多,品类过杂,可以把目标区分对待,按自己当下需求听课。
3、 把“有害评价”转变成自我激励——每学完一个课程,就把课程贴到墙上,让自己知道每天都在进步,变成激励自己继续学习的动力。
4、 寻求帮助——今晚回家就在朋友圈里,邀请几个小伙伴和我一起学习,我们可以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5、 重新回到理性角度,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实现无条件接纳自己——我觉得自己还是很棒的,每天都在坚持学习,我喜欢这样爱学习爱成长的自己。
好的,感谢Mona的分享,看得出来,这个方法还是比较实用的,解决了近期困扰她课程多造成的情绪问题。希望大家回去之后可以把这个知识点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也可以写完之后发到我们的微信群里分享出来。
【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拆除你的情绪地地雷》 显然,对于如何看待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你是有选择权的。当你对某事感到烦恼时,最好重新审视一下造成你的烦恼的ABC,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要求你的情绪,找到这些情绪背后的不理性想法,反驳它们,建立无条件接纳自己的信念,这样才能使唤你的烦恼降到最少。
张德芬告诉我们,要“爱自己,和自己成为好朋友,做最好的自己。”武志红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活出你自己”。希望我们也可以这样条件接纳自己,爱自己,让自己身心健康,远离情绪烦恼。感谢伙伴们的参与,我是拆书家李小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