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提问的威力:教练问题全清单》 所属活动: 如何公众讲话不怯场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愉快沟通的法门 学习目标: 在日常交流中,在开场与陌生人快速拉进关系和开始正式谈话

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天蝎。很高兴今天能跟大家做这次拆书分享。今天主要带大家学习如何能更好的沟通、愉快的沟通,第一个拆页是讲如何在日常沟通交流中,在开场中如何快速拉进与陌生人的关系;第二个拆页是说在打开话题后,如何开始正式谈话。
图书介绍:【F】这本《提问的威力》作者是托尼.斯托茨福斯是位著名的教练大师,本书是他与12位资深教练联袂打造的精品工具书。
【A】本书堪称所有教练书籍中最实用的,书中汇集了几十个提问的模型、工具和策略,在15个特定的教练领域中提供了将近1200个问题案例。主要侧重教练式沟通,内容深入浅出,涉及面广,实用性非常强,能帮助到每一个学习者,找到提高情商的方法和工具,从而成为沟通高手。
【B】在我们日常与人的沟通中,是不是会出现难开口的状况或是谁先说第一句话的尴尬?是不是觉得在那冷场的瞬间感觉时间很漫长?也有人想要尝试先说第一句话,但想到前不久与对方的争执,瞬间就没了勇气呢?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沟通中,所经常会遇到的一个场景,今天带来的这个拆页将带大家一起学会如何避免这样的状况:在开场中如何快速拉进与陌生人的关系。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书拆页
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阅读手中的片段。有读完的朋友,可向我举手示意。
活跃气氛的话题(破冰话题)
当您与某人初次见面,彼此不太熟悉的时候,聊一个能够活跃气氛的话题会有不错的效果。一般我们会选择一个不太敏感的普通话题展开讨论,逐渐让气氛轻松愉快起来,增加彼此的亲近感。
●“您好么?”当对方回答“还不错”,我们不妨再问问“今天有什么高兴的事儿么”。
询问“您是做什么工作的”之后,可以接着问“这份工作最吸引您的是哪一点”。
●“您有什么特别难忘的经历能和我分享么?”
●“给我讲讲您的家人吧。”“您最喜欢和家人做些什么呢?”
●“您是哪里人?”“那您觉得哪个地方最适合生活呢,原因呢?”
●“您来这儿的原因是什么?您想从这次旅行(事件、活动)中得到些什么呢?”
●“最近过得还好吧?”“最佳状态是什么时候呢?”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分享【I】便签
所有的沟通过程都可以从日常寒暄开始,逐步转变成为有意义的交谈和沟通;或者说敢于直面问题的日常寒暄,都可能演变成一次深入的沟通过程。
不同于一般的日常寒暄,用于沟通过程的寒暄话题都很具体,直接涉及到某件具体的事件、经历、地点、感受、感想。
前半个问题大而全,非常开放;后半个问题结合前半个问题的答案,更加明确和具体。
书中的案例:与某人初次见面,在彼此还不太熟悉的时候,将破冰分成三个步骤:1、打招呼:你好啊/你是做什么工作的;2、轻松开场:今天怎么样?/这工作是不是很有趣?;3、直奔主题:今天有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吗?/是否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可以分享下的?
在第一个步骤:打招呼。主要是通过一些简单、轻松,无压力的方式,尝试与对方进行连接,一般情况下,对方都会有回应;第二个步骤:轻松开场。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因为这个步骤中所涉及的内容,与接下来第三个步骤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实是第三个步骤的一个伏笔。但因为话题开放、轻松,对方都会做出回应,这样也便于第三个步骤的展开;第三个步骤:直奔主题。则通过简单、明确的的提问,使对方有足够的话题空间来回答。至此,快速破冰也就达到目的和效果了。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不那么做会怎么样呢?如果没有这样做的话,可能会让人觉得在刚见面的初期,直接切入主题,会觉得很陌生。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请大家回忆一下,在你们“公司来了个新同事,讲了前半句,后面就不知道说什么了”的情况,请大家思考一下,并用1分钟时间,把这个场景/画面在便签上写下来,然后选1-2小伙伴给我们分享下他的案例。
学习者案例记录:
@江仲斌 我来分享一个案例:有一次,我们公司来了一位小伙伴,那我就跟他上前进行打招呼,问他:“你是从哪来的?以前是做什么的?”这个时候也会看人的,有的人会很冷的回了两句,那我也会觉得不太想做过多的交流了。
@天蝎 你的案例是说你是想跟他建立连接的,但对方以一种生硬的方式进行了回应,那你就会觉得对方是不是不想跟我做交流和沟通,是吗?
@江仲斌 我就会觉得有一种热脸贴冷屁股的感觉……
@天蝎 这个比喻很贴切(笑),谢谢仲斌的分享。还有其他小伙伴有分享的吗?
@seven 有的时候,组织了一个活动,就特别想询问来参加活动的小伙伴,但彼此又不是很熟。那我以往的做法呢,就是很少会关心到对方的感受,跟他先有点拉进距离的做法。那这样的话,对方基本也是很敷衍的回答:好啊,不错啊,很难得到真正想要的答案。
@天蝎 谢谢seven,seven的案例说明了在与陌生人交流的过程中,前期的打招呼就显得特别重要。好,peri你有想要分享的吗?
@peri 那像我的话,基本上会找一些年龄相仿的人在一起聊,我们会聊一些有关孩子啊,以及孩子在哪里就读啊这样的问题,这样可能会更能让她放松。那如果是80后,90后,也没关系,也会找一些她感兴趣的话题。
@天蝎 恩,非常好。那peri讲的案例说明:在沟通过程中,寻找共同的话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A2】催化应用(可选)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下面请大家引用我们上面所讲诉的流程和方法,想象一下在7月9号的“长三角拆书家技能大会”上,遇到一个陌生的小伙伴,你将如何开场?请大家先在便签上写下来,然后请1-2位小伙伴分享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seven 您好,很高兴见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peri 您好。
@seven 您是从哪里过来的啊?
@peri 我是从新疆来的
@seven 哦,那路上还顺利吗?
@peri 不太顺利,路上刮台风,下大雨。
@seven 那新疆那边的拆书分舵做的怎么样?
@peri 我们那边现在是筹备分舵
@seven 哦,那什么时候能筹备好啊?
@peri 大概再过1年半载的吧
@seven 嗯,那这个过程一定会非常的辛苦。希望这几天在上海能过的开心,也能学到一些方法
@peri 嗯,来这就是来跟各位大咖学习的,希望能有一些方法带回去分享。
@seven 好,我也想跟你多学习,我们互相成长
@peri 好,谢谢,很高兴认识你。
@seven 谢谢
@天蝎 谢谢seven和peri的精彩演绎。下面请大家回到原文片段来看一下,我们在前期与陌生人拉近距离的过程中,讲到三个步骤,第一个是什么?打招呼,是不是?刚刚seven有做的:“Hi,你好”;第二个步骤是什么?轻松开场,那seven有提到对方是“新疆过来的,路上的一些情况”,把与peri的感受拉入到相应的场景里;那第三个是什么?是直奔主题,是不是?
@seven 我其实是想问她从哪里来?那边的拆书活动办的怎么样?
@天蝎 对的,但是第三个步骤是直奔主题。那如果换一种方式:新疆筹备分舵目前到了一个什么阶段?您在这个过程中,做了哪些事呢?您目前是在什么阶段?对哪些技能比较熟悉?我们在活动现场有没有机会互相切磋一下啊?等等,这样的话,对于在这样的场域里,去认识一些新朋友,去学习一些新技能会更有帮助一些。好,那今天的第一个拆页,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刚刚我们学习了如何在开场中如何快速拉进与陌生人的关系,那么在破冰后,又如何在沟通对话中,保持持续的愉快、顺畅的沟通交流呢?下面带来的第二个拆页,如何开始正式的谈话。
片段:
【R】阅读原书拆页
建议性提问(简称SOQ问题)
一种特殊的封闭式问题,是在提问的同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我们称之为SOQ问题。这类问题通常是以提问的形式将解决方案告诉给对方。作为教练,让辅导对象明白该如何解决问题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于是一些助人心切的教练往往会这样问:
●“你不能在采取行动前先征求上司的意见么?”
●“您不能和爱人一同进行长跑锻炼么?”
●“您不觉得和对方确认一下,效果会更好么?”
●“您能同她讲讲对此事慎重考虑的益处么?”
综上所见,如果您在询问对方时用到了诸如“您不能……么”、“为什么不……呢”或是“您应该……”这样的句型,那么您就犯了SOQ问题的错误。
解决办法:顺着好奇点问下去
在实际教练过程中,问出SOQ问题往往是出于教练对象的某句话引发了我们的好奇心,于是我们顺着这一点猜测背后的原因,进而想出解决办法,并直接建议给了对方。要避免出现这种误区,关键是要回到引发我们好奇心的点上,然后就此问出问题。这样就会启发对方思考,而不是局限于我们给出的方案。请看下面的例子:
●上面列出的第一个例子中(“您不能再采取行动前先征求上司的意见么?”),我们也许会猜测这家公司的沟通渠道情况,于是会很自然地问,“在您的公司中,办这样的事情需要听取哪些人的意见,经过哪些人批准呢?”(请注意,这样的问法会产生多种答案,而不局限于“征求上司意见”这一答案。)
●在第二个例子中(“您不能和爱人一同进行长跑锻炼么?”),我们会发现教练对象是一个热爱运动、较外向的人,但其参加的运动项目似乎都是一个人进行的。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问:“我发现您的运动项目几乎都是一个人完成的,如何才能让其他人也参与进来呢?”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分享【I】便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为什么要用提问的方式与对方进行沟通呢?是因为提问可以启发对方更多的思考与反思,同时也拓展了提问者的思路,得到更多的答案。
依据沟通法则,我罗列了以下四种可以给建议的情况:
1、 对方明确提出请求,需要得到帮助的情况;
2、 自己本身就是相关领域的专家;
3、 充分了解其背景和问题,掌握相关信息的情况;
4、 自身已有答案,并确信能帮到他的情况。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对方就是想不到点子上,那我是否可以直接告诉他/她呢?首先在对方充分思考之后,确实想不到那是可以直接给答案的,但提问依然让对方有了一定的思考,对他的帮助也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有些可思考范围较小,或答案无实质意义的问题可以直接给答案。在此不作过多阐述,活动结束后有兴趣的可以再做探讨。
举个例子,因为公司需要举办一场大型会议,参会者级别较高,当我在给下属布置一个应用到本会议中Excel表格制作的任务,“你就不能把这个表格做的更大、更美观些吗?”这样的提问方式很明显带有一种对对方的质疑甚至是责怪,首先什么是人性化?对此的定义是什么?标准又是什么?因为每个人对美观的标准和定义都不同,其次在没有定位清楚概念和明确界定标准的前提下,直接以这种质疑的问话方式进行提问,很容易引起对方的无奈甚至是愤怒,这样的问话方式只能让对话暂停;但如果换一种提问方式:你觉得怎样做才会显得更美观呢?一下子就把原来对表格的质疑转换到由对方来思考美观的定义和标准上来了,这样也容易促使对方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反思,由于是对方自己对美观有定义和标准,因此也不容易引起反感,反而会让他觉得是个让自己思考和反思的环节。这种以开放式的提问,既不带任何主观建议,也给予了被提问者足够的回答空间,自然也就不会有厌烦甚至是恼怒的情绪出现了。
到此可能会有人觉得提问是个好工具,但如何提问才能更好的启发对方,到达我们提问的目的呢?首先得找到问题的核心,就像上述案例中,该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才能更美观?而不在于或大或小,美观的标准也不以提问者的标准为标准;转换到另一种方式后,把思考的空间留给了对方,由被提问者主动、积极思考,提问者再进行补充和总结,效果自然也就与众不同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下面请大家想象一下:当今天晚上你回家后,看到家人(可以是父母、爱人或是孩子)在用一种你无法理解的“笨办法”在处理一件事情,你会如何跟对方沟通。请大家先分别思考一下,然后以2人为一组,一人饰演“自己”,一人饰演家人,3分钟后,我们将邀请其中一组出来演绎一下这个场景。
学习者案例记录:
@江仲斌 我来饰演老板
@peri 我来饰演员工
@江仲斌 这么简单的事,你都不会,你动动脑,好不好?
@peri 我就是没脑子呀
@江仲斌 你不能什么都靠我想啊,你也想想啊
@peri 老板你指点一二嘛
@江仲斌 这个事情嘛,就是……这样做的
@天蝎 好!谢谢两位的演绎哈,做的非常棒。在这个场景中,提问者以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一个问题,来看待被提问者,甚至在沟通的过程中,以质疑、责备的方式来与被提问者进行沟通,这样的方式是否能真正的帮助到被提问者呢?
@现场学习者 肯定不会
@天蝎 这个过程中,甚至被提问者会出现叛逆、愤怒的情况,这样的情况显然是无法解决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的。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根据刚刚的案例分享,结合我们上面的方法和技巧,想象一下,如果今天晚上回家,真的遇到这样的情况了,你会如何应对呢?花1分钟时间,在便签上写下来,然后我们再请小伙伴出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seven peri,我很高兴的看到你有问题的时候,来问我。你是不是想过,除了问我,还有其他途径能解决这个问题
@peri 去问其他同事
@seven恩,非常好。还有其他的吗?
@peri 去百度上搜索
@seven 恩,非常棒。还有吗?
@peri 自己可以再好好思考下
@seven 恩,非常棒。那我期待你用刚刚想到的三种方法,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peri 好的
@天蝎 好的,我们感谢seven和peri的演绎。刚刚他们在演绎的过程中,有应用到我们第二个拆页中所提到的“开放式”问题,来引导和启发对方做更多的思考。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家人、同事、朋友,他并不是没有办法,或许因为他过于依赖我们,懒得去做思考,懒得去寻找答案,他们更多的是有一种依赖症。或者是说,他们觉得我们就应该有办法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江仲斌 那我提个问题。
@天蝎 好的,请说。
@江仲斌 我平常有一些朋友,他们会非常直白的说:我不想想答案。你能帮我找找答案吗?
@天蝎 恩,明白了。这里可以引用到我们刚刚讲到的四个原则:1、 对方明确提出请求,需要得到帮助的情况;2、自己本身就是相关领域的专家;3、充分了解其背景和问题,掌握相关信息的情况;4、自身已有答案,并确信能帮到他的情况。这四个原则是要能同时满足才可以,那你完全可以参照这四个原则,看看是不是可以帮助他回答这个问题。那具体的细节,我们在此就不做过多讨论了,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在活动结束后,私下做沟通。还有其他小伙伴愿意分享的吗?
@seven 我来说一下吧,我有个朋友,她会经常打电话给我,请我帮她分析分析是什么情况:说她跟她男朋友分享红楼梦里的内容,但男朋友就很简短的回应说:恩,很好啊,不错啊。这样一种很简单的方式,她就觉得这男朋友太没意思了,太无聊了。那我就可以这样问她:你这个红楼梦的话题是不是还可以找一些其他志同道合的人来做交流呢?
@天蝎 恩,非常感谢seven的分享。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说:1是人;2是事。人的层面,除了男朋友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人可以一起交流?在事的层面上,那如果是想和男朋友增进感情,一起交流的话,那除了红楼梦,是不是还有其他的话题可以聊的?那你作为朋友,可以以“你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想要获得什么?”来探寻她到底想要什么,这样的话,可能对她的帮助会更大,引导的会更深。
@seven 是的。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她,谢谢
【结语】
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与分享,我们掌握了在沟通中如何快速破冰,以及如何避免使用“为什么……”这样的方式,以达到愉快的沟通。今天的拆书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