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本次TF2-4通过】
大家好 我是李明轩,今天拆书的主题是职业生涯中的时间管理。
上半年我一直在为自己的转行找方向,学习新知识,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管住自己的注意力是那么难,很幸运碰到这两本好书,提高对时间的觉察能力。
B
如果你也为缺乏自控力而感到苦恼,可以看看《暗时间》,可以帮你找到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而不是简单的归根于“自律”上;如果你也希望看到自己的时间都去哪了,那也许你可以尝试一下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如果你对上面两个都感兴趣,那就认真参与我们这次拆书学习吧。
F
《暗时间》的作者是刘未鹏,一个程序员,喜欢研究心理学和认知科学。这本书是他写博客8年来的精华辑录,记录了对时间、学习和工作的思考。
《奇特的一生》是一部带有传记色彩的书,主人公叫柳比歇夫,是前苏联一位生物学家。柳比歇夫的奇特之处在于他把时间统计法坚持了56年,帮助他在短暂一生创造了巨大价值,除了生物学领域,他在哲学、心理学、数学等多个领域均有著述,这本书揭示了帮他取得成就的时间统计法。
A
这两本书和普通的时间管理书籍相比,它不教具体方法,《暗时间》从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角度解释我们对待时间的态度,从而帮助你发现如何真正有效利用时间。
《奇特的一生》把柳比歇夫的心路历程以及方法论剖析在你面前,如何去做取决于你。国内众多时间管理领域的高手,如秋叶、战隼、李笑来,都对他的时间统计法极为推崇。
看完这个片段,有没有哪些话击中了你脑海中的某些记忆?
那个时间和金钱的AB选择对来启发很大,我说一个贴近生活的例子
根据原书中的案例脉络,给出了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我在3月-6月份,一直纠结要不要从事数字货币方面的工作,我看了很多文章、产业报告,参加过线下活动,也给两位从业的朋友聊过,请他们帮我分析自己在区块链能做什么,还去做了盖洛普优势测评,想更加了解自己。
结果收集了一大堆信息,正面反面都有,我还是做不出决定,3个月时间转眼过去,我除了积攒了一些谈资,什么本事都没学到。
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又把目光投向数据分析。此时我仍然抱有迟疑,但是我不能再虚度光阴了。我开始按照从这段话中得到的启发行事。
(大家把拆页翻到背面,看到我总结的三步)细化行动步骤
1)写下选择:在纸上写下你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选择
程序员、大数据工程师、产品经理。
2)判断选择:判断这个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是瞬间完成的,还是很长时间后才能显现。
显然任何一个选择都不是现在选明天就能做到的,都需要两到三个月时间的积累。
3)分层行动:如果是后者,那么现在就应该至少把一般的时间花在行动上,每天积累一点点。
如同拆页中所画的小人模型一样,虽然大脑还在纠结,但是手上要开始有计划的学习积累,先从大数据工程师开始学吧。每天早上的1-2个小时,都用来学习编程,到目前为止也做了一个小项目。
适用范围
当你在多个需要长时间积累的选择中纠结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方法,打破纠结,开始行动。
不这么做的坏处
虽然道理很简单,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面对种种选择的时候会迷茫,一句“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就失去了行动力,啥都不做了。你问他们为什么不动手,他们回答“想不清我没法动手”
这会造成什么结果?不行动的结果就是,某天机会来到你眼前,你也抓不住,只能默默看着它溜走。拿职业转型的例子来说,你学了新领域知识 ,最后用不上没关系,技多不压身;但是如果你哪个都没学,到时候有朋友给你介绍工作,问你要简历,你拿不出来,你说这多遗憾。
A1联系过往经验
好的,现在请你回忆自己在某一次因为推迟决策而浪费了时间的经历。
显像提问
比如像我这样有职业转型的想法却迟迟没有付诸实践?或者工作中准备考资格证书,另一边又想学习写作,感觉压力好大,不知选哪个?或者在职业技能提升和拆书学习中纠结到底要做哪个?
请你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以及你是如何应对的,将关键词写在下方空白处。
注意!一定是已经发生过的经历
------
蓝贝壳分享
今天的到来在职业提升和拆书学习中就是一种纠结
我一直在问自己,要的是什么
拆书也是为了自己的职业提升,然后就来了
拆书的后果是长时间显现的
现在就把拆书这个想法从暑假时的契机,转变到行动上
我们开车到这需要2个小时
3点钟开车过来5点钟到这里,花了1小时找吃饭的地方
我们从3点钟耗到7点,就是为了晚上这2个小时拆书
点评
号召鼓掌 我们给蓝贝壳一点鼓励
因为你做出这个决定,等你真正成为拆书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也希望你能坚持下去,成为一个真正的拆书家
A1+反思总结
如果下次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你怎么样使用今天学到的三步来识别和对待这个问题呢?
大家思考1分钟,找一位小伙伴起来分享一下
------
邓宇分享
我创业失败之后,没有了行动力,变成了只说不做型
第一步:思考,把我所有计划写在纸上
回北京(青春、事业、爱情都在这里),去上海,去广州
第二步:判断自己的这些计划需要花费三天的时间 追问确认
第三步:分层行动
找房,交钱,装修
装修完之后开始找工作
点评(2min)
谢谢邓宇分享她的创业失败然后再度起航的经历
摘要点评
你的分享和我们的方法稍微有些出入
你的选择是去哪个城市,而不是职业生涯长远发展
因为去哪个城市做的决定是很快的,
我说的需要长时间积累是需要2-3个月,
比如说我要转行,我现在是程序员,要转行做数据分析
那至少用2-3个月积累基础知识,才能去转
不是说我要转数据分析,投简历就有人要我,不可能的
和你的不太一样,你选择城市可能只需要几天
我不是说你说的不对,只是和我这里讲的方法可能不太适合
你说的情况待我再考虑一下^_^
【总结】(1min)
两千年前,孔子站在河边,感叹“逝者如斯夫”,今天我们学习片段一之后也认识到,时间是不断流逝的,非常重要的。我们用“写下选择,判断选择,分层执行”这三步,让自己立即行动。
开始行动了,那接下来做什么?是不是该投入时间去做啦?
通常我们说,大部分人能力相差无几,我们成就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在这件事上投入的时间。
那么在工作繁忙的今天,如何为重要的事留出时间呢,让我们看看柳比歇夫是怎么做的吧,大家请看片段二
片段二(学习目标:当你有明确目标而缺少时间,可以通过四步使用时间统计法,把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上)(R 2min)
看完柳比歇夫的时间日记,大家有什么感受?
是不是很惊讶,喔,这家伙活的像个机器人
哈,他确实是个人类,而且它的生活经历非常丰富。
这片段展示了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的精华
我们从他的日记,可以看到格式都是:xx事情用了xx时间
对事件还进行了分类,哪些是一类事件哪些是二类事件
最后还有时间总计
那么他是如何使用时间统计法呢?我为大家总结四步细化原文行动步骤
大家翻到拆页二的背面可以看到。
我自己践行这种时间统计法已经有一个月时间了展示记录本
。虽然没有柳比歇夫那么厉害,但是我也能渐渐察觉时间是如何从身边溜走的,并且利用节约的时间投入到转行学习计划中。
说下我自己是怎么应用的吧:
1)找出可用时间:我根据上一周的时间统计情况,计算一下除了吃饭睡觉上班之外,剩余的可支配时间为6个小时。但是这6个小时也有所不同,比如晚上8-10点时间时大块又安静的,而中午1小时则以及上下班途中时间,比较容易受到干扰的。我们把时间也分为一类和二类。
2)任务分类:我把我的工作任务分类,一类任务是和现阶段我主要目标直接相关的,比如学习数据分析课程,学习编程语言,写简历。二类任务是常规工作,看轻松一点的书籍,听有声书等。为什么要分两类?因为对于高效人士来说,他们的休息不是彻底放松什么都不干,而是把累人的工作和轻松的工作交替进行。把一类任务二类任务和刚才的一类时间二类时间对应起来,这就是柳比歇夫所说:计划就是挑选时间,规定节律,是一切各得其所。
3)统计: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带在身上,记录做每件事的起止时间。
4)结算项目用时:对于短期任务,会将每天所投入的时间进行累计。这样可以看出自己在这件事上投入了多少。对自己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数。
预防异议
你可能会说“每天都要记,这太辛苦了吧”
是的,说实话,这确实是一件要花时间,花精力的事情。你做一件事要留意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每天晚上还要统计时间,每个月还要做总结。
但是要想想做到这件事的好处,可以让审视自己的时间,让你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对你来说重要的事情中去。
而且,对于我们可能没办法做到像柳比歇夫那样56年如一日的去做,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在工作期间保持这个习惯,像休假陪家人的时候就好好去玩吧,毕竟工具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而不是被它绑架。
适用范围
时间统计法是一种时间优化方法,当你有了明确的目标,但是缺少时间时,可以利用它,找出你的可用时间。而当你没有目标和规划,每天工作都是机械性重复,那这个方法就会变成流水账。所以,当你感到无聊想要放弃时,先想想自己是不是没有对目标作出规划。
小组讨论(8min)
小华是上班族,公司鼓励报考资格认证,对工作和升职有很大帮助,于是报名10月份考试,刚开始复习的挺好,后来工作上的杂事一多,感觉没时间复习了,现在有点焦急,他都不想考了。
你刚学习了时间统计法,现在刚好碰上小华,发现他正在因为没时间而苦恼,打算教他时间统计法,帮助他有效利用每天的时间,完成复习任务。
现在大家按照刚才分配的小组,讨论,讨论7分钟,最后选一位代表讲述你们给小华的建议。
注意,大家务必使用刚才在R和I中学到的时间统计法。
【讲述方案】(4min)
------
林晓分享
首先他必须明确目标,他要在1个月里找到自己可用时间
第一步,找出自己的可用时间
我们分三类
工作时间
吃喝拉撒等生活必须时间
可以用来复习的可用时间
第二步,任务分类
既然把考试作为自己10月目标,那这就是第一类任务
其他二类任务就要往后延迟
要达成十月目标,需要做哪些内容,做哪些练习题,要做出合理时间安排和规划
在任务分类中要做题
任务分解
做练习题做几套
看书看多少
全部分解完按部就班去做
第三步统计
每次做题的时间要记录
可能有拖延但是有统计就不怕
通过统计找出时间漏洞
找出高效事件
会越来越有效率
第四步结算项目用时
用在十月考试目标上,起止时间是多久
真正花费的有效时间是多久
以上
点评
真诚赞美
非常完美,请大家给林晓掌声
摘要点评
她先找可用时间
没有特别细致的从几点几点开始梳理,而是按照三大块,工作时间,生活必要时间,以及可用时间
抓到了重点
任务分类
知道自己主要目标
可以分解目标
但是她没提到的一点是二类任务是不累人的任务,像看致用书籍,比较轻松。可以和学习穿插进行。
统计
说的非常完美,就是用统计数据去优化最初计划的
林晓回答非常完美!
接下来我们还有最后一个环节,未来规划!
1)显像提问
显像提问
(2min)
现在请大家设想一下,你下周一早晨到了办公室,倒了一杯茶,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你想起今天的拆书。你停下来问自己,你自己有哪些要开展的短期项目、或者重要任务?请写在下方空白处
2)面对这个场景,该如何做?(讨论6min)
我们本身就处在忙碌工作和生活中,如何找出时间完成这项任务?
请大家利用今天所学的时间统计法四步,给自己未来一周做个规划吧~
找一位小伙伴起来分享(5min)
--------
蓝贝壳分享:
我是一名老师,分为工作和家庭
先对工作进行分类
一类事件:
1)工作上完成高中一周12节教学
学校课程开发,核心概念构建
2)VR公司兼职
3)家庭 2岁宝宝 启蒙教育
二类事件:
1)和老公重温谈恋爱感觉
2)拆书帮活动
按照抗干扰程度将时间进行分类
一类时间:大块时间: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后,找到一上午或者一下午的大块时间,在学校图书馆学习
二类时间:零碎时间:英语学习、思路构建
统计:
从现在开始记录每件事的起止时间,从而促进下一步规划
点评(1min)
非常感谢蓝贝壳分享
追问确认
我刚才好像没听清您关于第一步“找出可用时间”的分享
--------
蓝贝壳:找出可用时间
--教学时间
--备课时间
--------
摘要点评
你根据自己教师的特殊情况做了第一步,找出可用时间
然后,第二步任务分类您讲的很详细
需要注意的是,一类任务和二类任务的区别是他们对您的目标有没有直接关系。
另外二类任务要适当地轻松一些,与一类任务能够交替,环节疲劳的作用。
后面统计,相信您根据这次学习能够做到。
最后结算项目用时,您把每一项任务的时间累加起来,这样以后您再做计划的时候就知道哪像任务大概会花费多长时间,让您的计划更准确,易落地。
号召鼓掌
我们用掌声再一次感谢蓝贝壳的分享。
(强有力的结语)(1min)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步避免掉进推迟决策的行为陷阱,以及四步开始自己的时间统计法,将时间投入到重要的事情上。
大家记得未来一个月,学习觉察时间流逝,把时间统计法用起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