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你可以幸福!》 所属活动: 体会言语的力量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言语的能量 学习目标: 体会言语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改变言语来获得幸福。

开场: 我记得有一年春节,央视采访,问:你幸福吗?
有一个老农回答:我不幸福,我姓“王”。当时我哈哈一乐,但当时并没有问问自己。说实话,过去,我从来没思考过“幸福”这个话题。这可能与我们的中国教育方式有关。
大家知道,我的工作是律师,一方面能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去帮助别人,解决难题,非常有成就感。过去,我曾经以为,“工作就是幸福”。但是,随着我在拆书帮看的书越来越多,视野越来越广,我意识到,“工作并不是一个人全部的幸福”,所以,我探索幸福。所以,我买了这本书《你可以幸福》。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你不可能没有思想而有言语。
言语其实是有声的思想,具有神奇的能量。你可能会认为思想先于语言,但你可能不明白,这其实是个双向的过程。言语源自我们的想法,但我们的想法却会受言语的影响,如果刻意把言语由负面转化为正面,就等于让想法也由负面转化为正面。幸福的想法会带来幸福的言语,而幸福的言语也会激发更多幸福的想法,两者相互促进。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言语具有神奇的能量。大家同意吗?
言语的定义:是指人们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活动。具有交流功能、符号功能、概括功能。
浪漫一些,我想到日本动漫中的“言灵”。比如说,《元气少女缘结神》土地神和他的神使。缔约以后,神使不能违背主人的命令。神奇吧?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关于言语的能量, 哪位小伙伴有现实中的例子?
学习者A:我想起之前一个培训,在现场,老师用言语(随着语言的音量和辅助的音乐、以及说话的技巧),让学生回忆其小时候的成长历程。以前仅在电视中看过催眠术,通过我的亲身见证,我了解到言语蕴含的神奇的力量,言语不仅是为了沟通,而是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学习者B:反面案例。比如吵架时,对男人说:你是个男人吗?对女人说:你是个妈妈吗?这种言语像有一个看不见的能力团一样,直击要害。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言语其实是有声的思想,具有神奇的能量。你可能会认为思想先于语言,但你可能不明白,这其实是个双向的过程。言语源自我们的想法,但我们的想法却会受言语的影响,如果刻意把言语由负面转化为正面,就等于让想法也由负面转化为正面。幸福的想法会带来幸福的言语,而幸福的言语也会激发更多幸福的想法,两者相互促进。
科学家认为,人每天会产生并思考约7万个念头,这就相当于除去睡觉之外,清醒的每一个小时要想令人咋舌的4375个念头,或者每分钟约72个念头!
你脑海里不断地有思想流过,它们反映出你对自己信念的基调。你看到的自己,会反映在你的世界里。这7万个念头里有许多会让你恐惧,它们是要批判你,是要让你自我批评。如果你对自己说些正面的言语,就能削弱这种负面态度,改变你对自己的核心信念。随着你的核心信念的改变,也会增强自己值得幸福的信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言语和思想是双向的。
小时候学马克思理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此处的行动建议是:刻意的把言语由负面转化为正面。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刚才在自我介绍环节中,有一位小伙伴,既介绍了“我的幸福”,又介绍了“我的忧虑”。现在请这位小伙伴,重新进行自我介绍,仅介绍“我的幸福”。
学习者的表现:
最初的自我介绍环节中,当他介绍幸福时,嘴角是含着笑的,当他介绍忧虑时,紧锁眉头,而且不愿多说的表情。
现在该学习者重新只介绍幸福时,完全是放松和喜悦的心情。
仅仅通过言语的变化,就能改变我们的幸福体验。
片段三
R 原文片段
独自一人时,练习对自己说出正面的想法。当你在沐浴、开车、走路或任何独处之时和自己说话,说出即将发生的神奇美好的事物,运用言语的力量,扩散信念,让你听到自己所说的话。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段的重点在于“对自己”说正面的话。
这本书《你可以幸福》,我们的幸福要通过自己行动来获得。别人不一定会说我们想听的、正面的话,所以,我们对自己要好,说给自己听正面的话。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分组。两人一组,向对方描绘,你想要过的生活,这是即将发生的神奇美好的事物。例如:生活中,我是四口之家,我、我的先生、我的两个孩子。我是一名律师**,我的先生是****。
注意:禁止使用“将”“想”。想象成正在发生的样子,像一个微电影正在你的面前播放,而你的搭档看不到,所以,你用言语向其描述微电影中的故事。每人3分钟,然后交换。

实录:
刚开始大家的描述是非常简略的,例如,早晨6点起床,然后运动、早餐,然后出门等。

拆书家向大家再次说明:注意,现在微电影中正在播放,如果是早餐的话,肯定会有房屋的情况、你的穿着(正装or休闲装,甚至是穿着你最喜欢的衣服品牌),场景是慢慢进行的,所以,请大家描述时一定要细致。
然后,大家渐渐找到了感觉,开始描述美好的生活。

学习者A:我的家是三室一厅,装修有点古朴。墙上有几幅字画。有一间书房,里面有一套餐具,是我最喜欢的紫砂茶具。我坐在书桌前,约我的老朋友们去钓鱼……
学习者B:我的家是2层小别墅,有梧桐树,有玫瑰花,甚至可以闻到玫瑰的香味……
学习者C:凌晨4:30,我轻轻的醒来,不想吵醒我的妻子。我打开一本书……我想到了我即将要出生的孩子,我已经有2个儿子了,第3个孩子,我很期待是个女儿……
片段四
R 原文片段
几年前我上过一堂课,教课的是一位伟大的心灵导师,她要我们做一个听上去十分困难的作业:“每当有人赞美你时,不要推辞,只要回答说:"谢谢你,我接受你的赞美。"”
恭维赞美是一项礼物,推辞不受非但粗鲁,而且也减损了礼物的价值。
你不可能同时既忧虑又幸福。不妨试试,努力想一件你既忧虑同时却又幸福的事?你办不到。英文单词worry(忧虑)来自于原始印欧语系的wring,意思是扭住某人的脖子,使他窒息。忧虑扼杀我们感受幸福的能力,我们告诉别人和自己的话语可以增加或减少忧虑,他们永远不会保持中立。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这段内容,我做个示范案例。
【互动】
(1)请小伙伴A赞美我今天的拆书。例如:哇,Lisa,你今天拆的真棒……
我的回答:哦,我不知道(略有些局促)。我想应该还可以吧。“幸福”这个话题,有些大,而且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的体会会有不同,我不太了解来参与的小伙伴们是否都想了解“幸福”……
(2)再请小伙伴B赞美我今天的拆书。
我的回答:谢谢你。
(3)再再请小伙伴C赞美我今天的拆书。
我的回答:谢谢你。我接受你的赞美。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所以,我非常想大家分享,希望大家都能获得幸福。而且,我准备了很长的时间,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OK。好吧,设计这个案例,我只是想听大家多赞美我几次(笑)。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上述的案例中,大家有没有感觉到3种问答有什么不同呢?我提示一下,分别站在赞美之人和我的角度上。
大家的总结:
站在赞美之人的角度上:想听第3种,第1种会有一种“难道我赞美错了吗?”的感觉。
站在被赞美之人的角度上:我本人的感受是,第1种,自己没有肯定自己。第2种,感觉没有接受到对方的善意(或者赞美之人看来,对方没有接受到自己的善意)。第3种的感觉非常棒,非常自信。

学习者相关经历:
学习者A:我之前赞美过一个男生,说:“你越来越有趣了”。对方回答:“没有吧,我不觉得”。我当时心里的感觉是:1、你的意思是我说错了?2、他对自己进行了一次否定。
拆书家:这时,你希望对方如何回应你呢?
学习者A:他接受我的赞美,赞同我的赞美。
学习者B:谢谢你,我也觉得自己越来越有趣了,而且,最主要的是,我感觉和你交往后,自己越来越有趣了。(别人赞美你之后,你接着赞美别人,这就是一种社交)
片段五
R 原文片段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首席大臣托马斯·沃尔西枢机主张曾警告:“你对放进头脑中的事物要非常、非常小心,因为你永远也不可能再把它取出”。现在用就开始用健康的选择,取代心灵中不良的营养成分。下面是一些建议:
·开始寻找有启发性的故事和文字。更好的做法是,在你睡前回想你这一天所看到的值得效仿和感恩的好事。
·不要和满是抱怨与不满的人为伴,开始寻找你周遭最幸福最积极的人,尽量和他们相处。
·不再聆听哀伤的歌曲或电影,多听节奏明快而非忧愁或自怨自艾的歌曲,寻找让你觉得有所启发或传递正能量的歌曲或电影。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拆书家:大家认为这段话的关键词是什么?
拆书家:我认为这段话的关键词是“选择”。我们作为接收方,要有选择的接收,放进头脑。
这段的行动建议是:选择“美好”的事物,避开“丑陋”的事物。

拆书家:我平时喜欢看一些轻松的、偏喜剧的,或者传播人间真善美的动漫或电影。看了以后,心情会很愉悦,觉得世界很美好。
问:大家有什么类似的经验吗?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情景模拟】
男主:小熊
背景:熊有一个女朋友,热恋期,天天发微信,每天恨不得聊上24个小时。但是,自昨天午饭后失联24小时至今(目前是第2天的中午)。大家是熊的好朋友,一帮是好朋友,一帮是坏朋友。朋友们帮熊猜测可能的原因。
坏朋友:f、静
好朋友:L、D、涛
导演:观察说话人与主角的表情,记录下来。

以下是导演观察的内容:
<坏朋友组>
f:你们多久没联系了?
熊:24小时了。(表情:眨眼睛、皱眉,焦虑之情可见一斑)
静:提到之前有不正常吗?上次好像吵架了
熊:(眉头紧皱,思考状)
静&f:(两人一唱一和),表示男主被女主清出朋友圈,且朋友圈在男主出差期间,和其他男生有暧昧迹象。
熊:不可能吧(表情:瞪眼,点烟,手抖,叹气,捂脸,有震惊,质疑,一点相信,失望。)

现在,男主熊已经非常焦虑了,深信他的女朋友外面有了第三者,要和他分手。

<好朋友组>
L:可能她手机丢了?
熊:可是24小时啦。
D:可能加班或者会议,不方便?你的手机有问题了?
熊:可是24小时了,微信都不回(表情:有疑问,但焦虑降低)
D:可能微信被盗?
熊:不会吧?(表情:摸下巴,有思考)
D:可能父母来了,脱不开身?
熊:那怎么办,父母还不知道。(表情:瞪眼睛,感觉意外)
L:你们感情很好呀,还送了衣服许多礼物。
熊:(嘴角微微上扬,不晓得想到什么好礼物,开始放松,石头落地)
涛:可能因为男主要过生日了,制造惊喜?
熊:不会吧(表情:犹疑,有点愿意相信)
L:对,说不定,晚上就联系啦……
熊:那我等等?(表情有担忧,但放松许多,安心多了,决定等待好消息)

主角的感受:人对恐惧的感受很深刻,不要轻易种下恐惧。
拆书家总结:对于同样一件事,如果中午熊和坏朋友一起吃饭的话,下午肯定很惶恐。熊已经对女朋友有第三者的猜测深信不疑,即使后面证明只是手机丢了,也会在心里留下阴影,以后可能会吵架等。而如果中午熊和好朋友一起吃饭的话,下午可能还有有些小期待,度过一个不错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