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今天能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我叫钟沛华,广东东莞人。一个会养生的90后,一个爱多肉的理工男,一个新人拆书家。今年非常有幸接触到拆书,并经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加入了拆书帮,成为东莞乐享分舵的一员。
今天很高兴,能遇见在座的各位,欢迎大家参加这次活动。
(分组)
那么在开始前,我们先做一个分组。在座的各位,我们以4个人为一个小组。
(图书介绍)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本书作者——纪元,自律帮创始人。
这是一本碎片化时代的使用说明,以“使自律者自由”为使命,以顺应人性为根本。我们看一下书名,并翻开书看看里面的配图,会发现本书给人一种很亲近的感觉。它否定了很多高大上的传统方法,提出了一些作者自己实践有效的实用方法。
通过学习书中的方法和理念,我们不需要把自己变成机器人,也不需要放弃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可以慢慢培养自己成为一个自律者。
好,今天我从书中第27至28页截取了一个片段作为今天分享的主题,今天的主题是“专时专用”。
现在请各位小伙伴先花两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原文。
界限、八分饱与仪式感
记得我上小学时,下午3点多放学,学校安排了课外班,学生可以参加兴趣小组,也可以在学校写作业。没过多久,各个主科的老师就霸道地把这段时间用来讲课赶进度,兴趣小组也就废止了。又过了一段时间,“上面”有规定,课外班要“专时专用”,不允许用来上正课,于是兴趣小组又重新“开张”。我当时参加了象棋和地理兴趣小组,玩得很开心,非常感激这个“专时专用”。
现在不少人呢,在工作的时侯常惦记着自己私人的事情,在家里的休闲时光却对工作念念不忘,结果总是无法活在当下,总是心不在焉,总是觉得有事情没干。他们没能做到专时专用,就像那些老师一味地赶课,让所谓“要紧”的事情渗透在一天的全部时间里。这些人缺少的是界限。
把一天划分出时间段,其实也就帮你划出了界限。每个时间段之间彼此隔开,这个时间段的事情就在这个时间段解决,决不拖到下个时间段。这并不是减少了碎片,而是让一天的混乱变得有层次、有秩序,让我们能专注于每个时间段内有限的、能hold住的碎片,这叫作碎片化专注。这种专注需要清晰的界限。
要想做到这点,你就不能把一个时间段安排得太满,而是要八分饱,这样才能做到轻松地把这一时间段的事情在这一时间段搞定,不然,就会陷入事情没做完导致的各种纠结里了。我的第三个时间段(7:30-9:00)用来休息和调整状态,经常8:30前就完成该做的事情了,剩下的时间我就随意千点自己想干的,当放松也好,当奖励也好。别总想着把自己一天的每时每刻都塞满,首先你塞不满,其次塞满了你也做不到,不轻松,没必要。
状态很重要,不同的时间段人的状态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切换”状态。切换可以用一些仪式性的动作来完成,它标志着上一个时间段结束,新的时间段开始。比如,早上5:30我的电脑闹钟会响起,提醒我该去做早餐了。我呢,关掉闹钟、合上电脑、走进厨房,这三个动作就是种仪式,及时帮助我摆脱对前个时间段的恋恋不舍,迅速进入新状态。再比如我每次9:00开始写作前,都要泡上一杯茶,这也是个仪式,让我享受新开始。仪式其实就是在帮你划清界限。想想看,人们为什么要过新年呢?其实那天和其他日子没什么区别,但就是这“辞旧迎新”的感觉,让人的状态好起来,憧憬并积极地面对未来。
(what)书中说出了一个很多人都有的情况,就是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会想着其他事情。比如工作的时候想着生活的事,休息的时候又想着工作的事情。其实我们应该专时专用,在一个时间段内专心于手上的事情。
(why)如果不专时专用的话,很容易导致工作没效率,娱乐不尽情,即所谓的心不在焉。
(how)对于这个问题,书中给出了三个原则:
1、(界限)在安排事情时,给每个事与事之间设定明显的界限,上一个事情绝不拖到下一个时间段内。
2、(八分饱)一个时间段内的工作不要安排得太满,要留有缓冲时间。
3、(仪式感)切换任务时,可以使用一些仪式性动作,明确界限。
(案例)为了更好理解,这里我举一个自己的例子:
现在呢,我每天早上都是按着固定的时间安排来的。早上6点左右起床,洗漱时间预留30分钟,6:30开始是学习时间,到8点就开始准备上班。
我们来看看中间的一些细节。首先第一点,6点、6:30和8点都是一个界限,把起床、学习和准备上班划分成3个时间段。第二,起床留了半个小时,给足了缓冲时间,这个就是八分饱原则,所以晚起一点并不会对我下一时间段的工作产生太多影响。第三,起床后第一件事是上厕所,这其实是一个仪式性的动作,上完厕所我就会顺理成章地进行洗漱了,再也不会去想回到床上。另外,学习后,准备上班前,我会先换衣服,这也是一个仪式性动作,换完衣服后,潜意识里就会告诉我要准备上班了。这样下来,慢慢形成一种习惯,每天都能有条不紊地按着规律进行,并且保证了时间段内的专注度。
(where)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方法很适合用于培养每天的习惯,用来安排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OK,我们总结一下,刚才我们讲了“专时专用”这一理念,具体有三个原则:使用界限划分时间段、八分饱原则和仪式感动作。那么,请大家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曾经出现过因时间安排不当,导致心不在焉,从而使生活变得紊乱?又或者是使用了类似书中的方法,使生活有条不紊?
现在大家先想一下,然后在小组内分享,每人大约1分钟,总共讨论4分钟的时间。
学习者案例记录:
因为工作接了新的项目,心里有些焦虑,回到家后,陪孩子时会想着工作,睡觉时也会想着工作,影响了正常生活。第二天的工作又因为前一天休息不佳而受影响,导致恶性循环。这是因为没有界限,导致了心不在焉。
另外,由于平时工作安排的比较满,所以到点下班了总是还有工作未完成,导致总是赶不上班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麻烦。这是没有用到八分饱的原则。
【A2】应用催化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OK,现在我们来一个现场小作业,大家刚刚学到了我们的三个原则,现在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使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对接下来一周做一个计划,可以是每天早上或者下班后的时间安排,把计划写到便签纸上。
学习者案例记录:
对接下来一周下班后的时间安排:
1、先给自己划分时间段:6:00下班到家,6:00-8:00晚饭+收拾,8:00-9:00陪孩子阅读,9:00-10:00个人时间+洗漱,10:30上床睡觉。
2、每个时间段预留的时间都比较充足,完成起来没有困难。
3、把下班坐班车作为一个仪式。把洗碗作为一个仪式,洗完后开始亲子阅读。把哄孩子睡觉作为一个仪式,孩子睡后就是个人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