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参加我的2-4定级。我们先来分下组:兵哥、棒妈、童老师一组;瑞哥、miss、九月一组。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今天的片段学习后,能够觉察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心流体验的反面精神熵,并且能够通过调整挑战和能力,获得心流体验。
今天我带拆的这本书叫做《心流》,副标题是“最优体验心理学”。
【FAB图书介绍】
F:本书主要讲述了心流的方方面面,包括什么是心流、心流的构成要素,以及在工作生活中、人际交往中、甚至是遭遇挫折的时候,如何获得心流。
A:该书的作者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与马丁•赛里格曼一起开创了积极心理学,更是开创性的提出了“心流”的理念。1990年第一次出版,连续畅销28年,可以说是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之作。
B:想问下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下班回到家,漫无目的的打开电视,打开了并不感兴趣的节目,葛优躺了一个晚上,睡觉前除了无聊,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幸福感;又或者工作中遇到了难题,单纯解决问题已经让我们焦头烂额,这个时候脑子里还回荡着老板催促的声音,这些声音让我们感到焦虑。书中提供的理论和方法,能帮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之上,获得心流体验。
请大家用3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第一个片段,完成阅读后,请向我示意一下。
与个人目标相冲突的资讯侵入意识后,视目标的重要性与威胁的大小而定,某些程度的注意力必须腾出手来消除危机,用于处理其他事务的注意力就相对减少了。
每当资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也可称之为“精神熵”,它会导致自我解体,使效率大打折扣,这种状况若持续过久,对自我造成严重的损害,使自我再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实现任何目标。
精神熵的反面是最优体验。当发觉受到的资讯与目标亲和,精神能量就会源源不断,没有担心的必要,也无须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不再怀疑自己,只因为我们得到了明确的鼓励:“你做的很好!”积极的反馈强化了自我,使我们能投入更多的注意力,照顾内心与外在环境的平衡。
我们接收的每一条资讯,都要经过自我的批判。它对我们的目标是威胁、支持,还是完全中立?股市下跌的消息往往令银行家担忧,但对政治异议分子却可能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一条新资讯可能会使我们付出所有心力应付威胁,造成意识的失序;但它也可能强化我们的目标,激发出更多的精神能量。
最优体验出现时,一个人可以投入全部的注意力,以求实现目标;没有失序现象需要整顿,自我也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因此不需要分心防卫,我们把它称为“心流体验”,因为接受我们访谈的人,大多采用这类字眼描述他们处于最优状态时的感觉:“好像漂浮起来”,“一股洪流带领着我”。它正好是精神熵的反面——实际上,有时我们称它为“精神负熵”。拥有它的人就能培养一个更坚强、更自信的自我,能够用更多的精神能量,专注于自己选择的目标。
越来越完美的自我控制,产生一种痛快的感觉。你不断逼身体发挥所有的极限,直到全身隐隐作痛;然后你会满怀敬畏地回顾自我,回顾你所做的一切,那种佩服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它带给你一种狂喜,一种自我满足。只要在这种战役中战胜过自己,人生其他战场的挑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我看到大部分小伙伴完成了阅读,接下来进入我们的I环节。
在《心流》这本书中,很大的一个亮点是,作者通过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熵来解释什么是心流。
熵,其实指的是事物总会从有序状态向无序状态发展。比如,从桌子上掉下的玻璃杯,容易被摔碎,但是想要想要把它复原却很难;再就是家里的清洁程度,无论你有多勤快,它总是要向凌乱的方向发展。还有一个成语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那就是覆水难收,水从盆里泼出去容易,收回来就难了。
那么,精神熵,要怎么理解呢?外界的信息侵入我们的意识,威胁到我们的目标,就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久而久之,注意力被分散到不同的信息上,我们的意识就从有序变成了无序,所以被称作精神熵。
有小伙伴可能会问,那我们岂不是没救了?幸好物理学中还有一个与熵对立的概念,负熵。比如,生命体就符合这个概念,把无序的太阳能转化为了有序的生物能。
所以,作者提出同样存在精神负熵,也就是最优体验,或者称为“心流”。
那么具体的精神熵与心流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来看这种图:
首先,精神熵状态下的注意力是分散的,应付威胁目标的信息或者资讯,而心流状态下注意力是集中的,所有的资讯与目标相一致;
其次,精神熵状态下,情绪体验往往是焦虑或者无聊等负面情绪;而心流状态下,是满足,是狂喜;
然后,精神熵状态下,自信心容易遭遇打击;而心流状态下,自信心会得到加强。
说一个我自己的案例,其实大家都知道我是加班狗,九九六已是常态,因为不加班就意味着完不成工作。前段时间赶上家里装修,买各种主材,跑建材市场,就成了我的负担。那段时间,装修经理总是打电话给我,催我买这个,催我买那个。我工作的时候就总想着缺少的主材,要什么时候才能买,想到耽误工期,就有点心神不宁。
这个案例中,外来的资讯就是,装修缺少主材需要购买,这与我按时完成工作的目标发生了违背,所以我必须从注意力中分出一部分放在装修上,然后影响了工作,幸好当时持续时间不长,不然长此以往,工作总是完不成或者质量不好,就会打击自信心。
这就是我在工作中的一次精神熵的案例。
接下来进入A1环节。请大家思考这样一种场景,当你在努力地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是工作中的某项任务,可以是阅读完成一本书后在写书评,还可以是学习某门在线课程,这时与完成这件事情相违背的资讯或者信息出现了,可以是手机上弹出了一条明星八卦吸引了你的注意,朋友喊你一起去吃小龙虾等等,这些与目标相违背的资讯,导致你不能集中注意力,随之出现了一些负面情绪,进入了精神熵的状态。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3分钟后,请小伙伴给我们分享一次上述场景中精神熵的案例。
好的,时间到。我看到小伙伴们都讨论的比较激烈,接下来我们请瑞哥来分享下他的精神熵案例。
瑞哥:上周五晚上,要加班写材料,需要上网查找各种材料。
这个过程中,总会被各种信息干扰,首先百度搜索排行榜会吸引我的注意力,其次会有各种弹窗,都能干扰我的注意力。这些信息都与我的目标不一致。
当时因为完不成材料,心里各种烦躁,但是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但是学完今天的片段,再遇到类似情况,我至少能够觉察到,这种时候我出现了精神熵。
感谢瑞哥的分享。
通过这个片段的学习,我相信大家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及时察觉精神熵的存在。那么,如果出现了精神熵,有没有可能从这种状态中逃离出来,进入心流状态呢?答案是肯定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片段2中要讲的“心流体验图”。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所有心流活动,不论涉及竞争、投机还是其他形式的体验,都有一个共同点:它带来一种新发现、一种创造感,把当事人带入新的现实。它促使一个人有更好的表现,使意识到达过去连做梦也想不到的境界。简单地说,它把自我变得更复杂,自我因而成长,这就是心流活动的关键。
我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来帮助了解。假设图中代表一种特殊的活动——比方就是打网球好了。理论上,体验最重要的两度空间——挑战与技巧,我用纵轴和横轴表示。字母A代表艾丽斯,一个 正在学网球的男孩,图形显示艾丽斯学打网球的四个阶段。
刚开始的时候,艾丽斯不懂任何技巧,他唯一的挑战就是把球打过网去,这是A①,这种挑战没什么了不起,但艾丽斯还是可能打得很愉快,因为难度正适合他粗浅的技巧。这时他很可能感受到心流,但是为时不会太久。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的技巧进步了,他开始厌烦只是把球打过网去的动作(A②),或者他也可能碰到比他熟练的对手,使他发现球场上还有比高吊球更难应付的挑战。
这时,他对自己拙劣的表现产生了焦虑(A③)。
厌倦和焦虑都属于消极的体验,艾丽斯有充分的动机想回到心流。他该怎么办?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他在厌倦(A②)的位置,要回到心流只有一个选择:加强挑战。他确立一个跟技巧难度相当的新目标——例如击败一个技巧比他高明一点儿的对手——就能进入心流(A④)。
如果艾丽斯感到的是焦虑(A③),回到心流就需要加强技巧。理论上,他也可以降低挑战的难度,回到一开始的心流(A①),但实际上,一个人知道存在挑战以后,是很难全然置之不顾的。
图形中的A①和A④都代表艾丽斯正处于心流状态。虽然两者都能带来乐趣,但A④的情况远比A①复杂,它不但是更大的挑战,而且对打球者的技巧要求更加严格。但是就A④的复杂程度与充满乐趣而言,它并不稳定。艾丽斯想继续打网球,不是因为发现新层次的发展有限而厌烦,就是因为自己能力不高而产生焦虑与挫折感。这么一来,为了再次寻回乐趣,他就势必设法回到心流渠道,而现在的复杂程度甚至比A④还高了。
我看到小伙伴都 完成了阅读,那我们就进入I环节。
【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心流体验图,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挑战与技巧的匹配如何影响我们的体验。我们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屏蔽外界的干扰,只有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才有可能处于心流状态中,否则我们不是会感受到无聊,就是会感到焦虑。
【细化行动步骤】那我们要怎么努力才能挤进那窄窄的通道呢?我给大家总结了三个步骤:
1、明确目标:我们要在起点上就知道心流通道的远端是什么在等我们,最好的是,我们要知道心流通道上的阶段性目标,这样就像踩着石头过河,我们了解到的石头位置更多,我们才能更顺利地渡过河。
2、寻求反馈:反馈可以来自于他人,也可以来自自己;如果外界可以反馈,我们可能会更快地清楚当前的状况;如果反馈来自自己,我们也可以问问自己,如果出现了无聊的情绪,意味着挑战难度略低,我们掌握的技巧应付当前难度已经绰绰有余;如果出现了焦虑情绪,意味着挑战难度略高了,目前的技巧不足以应付当前的挑战。
3、调整挑战:根据反馈得出的难度高低的结论,我们试着改变一下挑战的难度,保证挑战与难度的匹配,在持续挑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技巧。
在不断调整难度与挑战的过程中,我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应付挑战上,所以不会有闲暇来接受外部资讯的干扰,从而达到一种忘我的状态,也就是“心流通道”。
【异议预防】有小伙伴可能会说,我只是为了获得一些积极的心理体验,不需要那么复杂,给我买点好吃的,我就很开心。我想说,这是满足了生物本能之后感受到的假象,而且伴随着吃的结束,这份乐趣就消失了。而心流体验,是在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时,浑然忘我的状态,即使事情结束了,依然能够感受到自信心的提升,是一种长久且持续的体验。
【贴近实际的案例】对于我来说,最好的例子,就是参加便签训练营及拆书顶级的过程。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成为三级拆书家,当然过程中有各个节点,包括便签训练营和定级过程中的三大级九小级。三周的训练营,难度逐渐提高,属于个人应用。再到后来定级,逐渐要过渡到引导现场学习者。
便签训练营中教练给予了及时的反馈,发现便签作业的难度都属于跳一跳够得着的难度,也就是说挑战和技能是匹配的;经过训练营,我的便签能力得到提高。
定级过程中也得到了师父豆豆和现场学习者及时的反馈。2-1选择片段出现问题,因为片段难度过大,当时因为驾驭不了,出现了焦虑情绪,后来及时调整片段,定级过程逐渐顺畅。
因为我有明确的目标,小伙伴的及时反馈,再加上不同阶段的挑战难度调整,我在准备定级逐字稿和定级的过程中,都进入了心流状态。
感谢拆书帮带给我的心流体验。
【A3环节】
接下来的时间给到大家,进入我们A3演练环节。昨天在群里向大家调研了是否玩过王者荣耀的情况。今天我给大家的场景,就与王者荣耀有关。这款爆火的手游,针对不同阶段玩家,设置了不同的游戏场景。有的小伙伴觉得很有意思,有的小伙伴可能玩了一会儿就放弃了。那么现在请小伙伴在组内讨论一下,一位王者老司机向王者小菜鸟传授游戏心得,重点突出怎样应用获得心流体验的三个步骤,能够在王者荣耀中获得心流体验。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讨论完后,请小伙伴进行角色扮演。
好的,时间到。我们请棒妈和童老师这一组来进行角色扮演。
棒妈:童老师,作为一名资深王者,我要向你重磅安利这款手游,玩起来实在是太爽了。
童老师:不明觉厉,那我应该怎么入门呢?
棒妈:王者荣耀的核心就是每个人控制一个英雄,杀掉对方的影响,把塔推掉就赢了。想要杀掉对方英雄,就要熟悉各个英雄的技能。【明确目标】
童老师:可我哪个英雄都不会啊?
棒妈:没关系,可以慢慢来。首先,王者荣耀里有试玩模式,可以熟悉每个英雄的技能。当你不熟悉英雄的时候,你就先玩这个,尝试一下英雄怎么放技能,然后顺带了解下地图和英雄走位。【设置初始能力和挑战】
童老师:听起来不是很难,我可以试试。
棒妈:熟悉了英雄技能之后,可以跟电脑去对战,逐步过渡到跟真人对战。当你在操作英雄释放技能的时候,可以看对方英雄血条有没有掉,这是最直接的反馈,也会有热心队友给你反馈的。【寻求反馈】
童老师:好像这里才是这个游戏魅力最大的地方吧。
棒妈:嗯,是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掌握老英雄,尝试新英雄。【调整难度与挑战】我相信你会玩的很开心的。
童老师:有点按耐不住了。
感谢两位的精彩分享。【回应与反馈】棒妈这个老司机很称职,首先介绍游戏规则,相当于明确了目标,其次是讲解游戏模式有易到难,然后,给童老师指出了寻求反馈的方法;最后告诉童老师,可以不停地调整难度。最后,童老师也确实被吊起了胃口。
【A2环节】
我相信通过刚才的角色扮演,小伙伴们对如何应用三个步骤,明确目标、寻求反馈和调整难度,来获得心流体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接下来,请大家思考,在未来的一周中,有没有那么一件事,你可能做起来不是很享受。你又特别想把它做好,比如上司安排的一份报告要写,又或者是工作之余发展的一向爱好,那么可以如何应用今天学到的三个步骤,从而能在这件事中持续获得心流体验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写下A2便签,然后我请小伙伴来分享。
好的,时间到,我们请兵哥来分享下他的A2便签。
兵哥: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要尝试跑步减肥。对于跑步这件事,其实我开始是有点排斥的。
如果应用今天的三个步骤,实现在跑步这件事上获得心流体验的话,我会这样做:
1、明确目标:我的初始目标是,能够跑完15公里;阶段性目标可以分为:1km,5km,10km,以及15km;
2、寻求反馈:首先内部反馈就是跑完之后身体的状况;以及外部反馈,可以去学习下跑步相关的知识;
3、调整难度:如果开始跑1km都有难度,我可以再把时间放宽松一点;如果,慢慢适应了,就要提高难度;可以通过学习调整自己跑步的频率和姿势等等。
我相信,慢慢会适应不同的速度,最后能坚持到跑完15km,并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心流体验。
感谢瑞哥的分享。
【强有力的结语】今天大家跟随我完成了两个片段的学习,首先了解到什么是精神熵,然后利用三个步骤明确目标、寻求反馈和调整难度,从而获得持续而长久的心流体验,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多多使用这个技能,积累自信心,获得不断成长。
我的2-4定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