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习惯的力量》 所属活动: 第五场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巧用“习惯回路”培养好习惯 学习目标: 巧用“习惯回路”培养好习惯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席岳,今天用三个便签介绍我自己。


第一,找到组织的孤独者:过去都是我一个人,在读书和思考的路上坚持着,从今天开始,我算是正式成为咱们分舵的一员,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成长,从此不再孤独。

第二,上台会抖的演讲者:平时以学习者的身份不觉得,今天自己站在这儿,还真有点儿紧张。 

第三,习惯会丢的自律者:虽然喜欢以自律自称,但是很多习惯做着做着就没了,但是没关系,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怎么把习惯留住。 


 先卖个关子,等会儿再聊。 


拆书和拆书帮介绍

 

在那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下“拆书和拆书帮”。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表现形式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截止2018年4月份,拆书帮已有正式分舵40家,我们玄武分舵就是其中之一。拆书家总人数达到上千人,其中三级拆书家197人。

 

拆书法这一核心理念是拆书帮如火如荼发展的根本原因。拆书法,也可以被称作RIA便签读书法,

R,READING,首先阅读要拆解的片段,

I,INTERPRETATION,阅读完后,拆书家讲解引导,或者学习者个人重述知识,这就要求拆书家或者学习者本人,用自己的话,而不是原文,将片段中的知识表达出来,以加深理解,

A,Appropriation,激活经验,拆为己用,这是拆书法面向成人学习的关键环节,通过用自身经验关联原文知识点,实现体验与反思的多次迭代,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应用。

如果有拆书家带拆引导,属于组织学习的拆书法;

如果个人独立完成,则属于个人应用的拆书法。

无论什么形式的拆书法,都不亚于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没时间、没精力、看不懂、记不住以及看不下去的阅读难题。

 

【请学习者阅读拆页】

接下来,请大家用3min的时间阅读一下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片段。片段来自《习惯的力量》。阅读结束之后请向我示意一下,谢谢。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科学家说,习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如果让大脑自由发挥,那么大脑就会让几乎所有的惯常行为活动变成习惯,因为习惯能让大脑得到更多的休息。这种省力的本能是一大优势。工作高效的大脑需要的空间更少,人的头部也会更小,这样的孩子出生时更容易,因此也会降低婴儿和母亲的死亡率。同样,这样的大脑还能让我们不用再思考基本的行为,比如走路以及选择吃什么,所以人就有更多的脑力来发明长矛、灌溉系统,最终发明出飞机和电视游戏。但保留脑力也是件麻烦的事,因为如果人的大脑在错误的时候停工,我们就可能错过重要的事情,比如没有发现躲在灌木丛中的食肉动物,或者上街的时候无法躲过超速的汽车。所以,人大脑的基底核发展出了一套聪明的系统,能够决定什么时候让习惯来取代其他活动模式,什么时候让组块行为开始或停止。


我们大脑中的这个过程是一个由三步组成的回路。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是奖赏,能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


慢慢地,这个由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组成的回路变得越来越自动化、线索和奖赏交织在一起,直到强烈的参与意识与欲望出现。最终,不管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里,还是你家院子的车道上,习惯产生了。


习惯并非确定不变,在后两个章节中可以看到,习惯是可以被忽略、改变或者替换的。但是发现习惯回路太重要了,因为它揭示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在习惯回路出现时,大脑不再完全参与决策,它要么完全静下来,要么集中做其他的任务。所以,除非你可以抵制习惯,找到新的惯常行为,不然习惯模式依旧会自动展开。


简单地了解习惯的运作原理,了解习惯回路的结构,能让我们更轻松地去控制它。一旦将习惯分解,你就可以调控它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到小伙伴们基本都看完了,那么我就开始分享我的I便签。

 

请大家回忆这么一个场景,早上七点钟,闹钟响了,可能你的意识还没有完全清醒,就开始摸索着,把衣服穿好,甚至跌跌撞撞地走到卫生间,把牙膏挤在牙刷上开始刷牙,打上洗面奶开始洗脸,洗漱完毕,当你完全清醒过来,伴随着唇齿间的余香,或者爽肤水的清爽,你会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不禁感叹,早上真好。

 

仔细想想,这个过程中,既然还没有清醒,大脑基本在不工作的情况下,完成了整个洗漱的过程,那么是什么主导了这一系列行为有条不紊的进行呢?

 

查尔斯·杜希格告诉我们,这时候是习惯在帮助我们完成这些事情。而习惯的形成有赖于被作者称为“习惯回路”的过程——即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暗示,往往伴随着我们的需求,刺激我们的惯常行为,当奖赏出现,就提升了对暗示的敏感度,最终强化了习惯回路。

 

习惯回路的强化,能让大脑将惯常行为变成习惯,节省脑力活动,用来开发新的工具或者技能。但是习惯回路不会区分好习惯和坏习惯,只要符合三个环节的特点,大脑照单全收,会将几乎所有的惯常行为转变成习惯。所以,我们更应该了解习惯回路的结构,从而能轻松地控制它。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应用习惯回路来培养我们的习惯呢?

 

1、察暗示:我们首先要体察已有暗示,了解它是如何驱动惯常行为的;同时,可以补充设置能够触发惯常行为的新暗示;

2、做惯常:惯常行为是一种能够满足暗示需求的行为,当暗示出现时,就反射式地执行惯常行为;

3、给奖赏:奖赏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心理上的满足感,可以是显性的成果,又或者是实际的物质奖励。

 

早上洗漱的过程就符合习惯回路的三个步骤,闹钟响了,就该起床洗漱,因为我们要干干净净地出门,这就是给自己的暗示,惯常行为当然就是洗漱,奖赏就是洗漱完之后,美美的自己。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便签】

我们分析了习惯回路的概念之后,一起来看看我曾经如何栽在习惯回路手里的,也就是我的A1便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三国杀,这是我曾经最痴迷的一款桌游,上学期间一度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只要一坐到电脑前,大脑还来不及思考接下来干点啥,已经用鼠标点开了浏览器,输入web.sanguosha.com,就开始沉浸其中,每当牌运比较好的时候,杀人的快感,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子里,我甚至会把最难取胜角色获胜的录像保存下来,虽然后来再也没看过。其实,我是把那份成就感保存了下来。

 

在这个案例中,暗示有内外两个方面,从外部来看,是我存储的三国杀录像文件,二是由这些文件引起的回忆,对胜利的快感深深的回忆。要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我需要重复惯常行为,也就是玩三国杀。赢得游戏的胜利,我就能获得奖赏,也就是暗示需要的成就感。

 

【A2便签】

既然习惯回路既可以养成坏习惯,又可以养成好习惯,那我会怎样在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呢?我们来一起分享下我的A2便签。

 

一直以来,在阅读方面都没有形成输出的习惯,每次都是匆匆读完,就结束了。至于一个月以后还能想起点啥来,好像有点困难。我很喜欢一款独立播客,叫做《狗熊有话说》,主播大狗熊总是能把一本书讲的井井有条,精彩纷呈,而我内心对这种输出能力是非常渴望的。在这之前,我只有这份渴求,并不知道如何把输出习惯培养起来。学习了习惯回路之后,我决定培养这样一个习惯,每读完一本书,从划线笔记中挑出一处,进行一次140字的表达输出。2018年,每月读完一本书,全年输出8条文字:

 

1、察暗示:之前阅读结束就没有然后了,需要设置新的暗示,把kindle的名字改为:“无输出,吾宁die”,在每次阅读的时候,都会收到提醒;另外,在书房里贴一张便签,写上相同的内容;

2、做惯常:可以从最简单的140字开始,如果有余力,可以逐渐增加难度,从最简单的一条微博逐渐过渡到一篇完整的文章;

3、给奖赏:发到朋友圈,大家点赞无疑是对我最大的奖赏;此外,我会把每个月输出的一篇文字整理到一起,也会给我满满的成就感 ,从而给我继续下去的动力。

 

以上就是我的A2便签。

 

好,总结一下,今天我们认识到了习惯的重要性,我跟大家一起分享了习惯回路的三个环节。当然我们也知道,通过习惯回路,可以养成好习惯,也可以染上坏习惯。到此为止,我已经回答了开头提出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我们的习惯留住。你找到自己的答案了吗?那么如何来用好习惯来代替坏习惯呢?请大家关注我的下一次拆书分享,谢谢大家,我的TF1-1定级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