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陈祺,那我先介绍下自己,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标签,我是一名新手拆书家,未来的拆书之路,请大家多多指教;第二,我是一名写作爱好者,平时喜欢写一些自己所思所得,第三,我本职工作是从事区块链相关的科技行业,现在也在兼职做一些区块链的创业。
按照TF1-1的要求,需要对拆书与拆书帮进行一个介绍。我简单讲一下我的理解,我理解的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它解决的是成人在读书学习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学到的东西无法真正入脑。这个方法论通过以学习者为中心,关联学习者经验、规划具体应用去真正实践,让学到的东西真正长在大脑中为我们所用。拆书的行为可以分为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两类:个人学习通过RIA标签法就可以达到等同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呢,就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相比个人学习,组织学习时的思维碰撞、和群体经验以及现场模拟更能深化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所以“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非盈利性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像大家一样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那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积极聆听带来无穷创造力”来自《知道做到》这本书,作者是《一分钟经理人》的作者肯·布兰佳,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你大脑想到的、你所知道的、你最后做到的各自有很大鸿沟,书中给出了一些方法论如何去跨越这些鸿沟的办法。本次就分享其中一个叫做积极聆听的方法论。请大家先阅读拆页,阅读完毕后,给我示意一下。谢谢。
【原文】
积极聆听带来无穷创造力“要想多留住一些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关键就在于要带着一种开放、积极的心态去聆听。”企业家说,“接下来我会给你一些提示。”只见他从午餐桌前站起 来,拿起一打纸,在上面写道:
聆听不要带有任何偏见或先入为主;带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对新的信息感到兴奋;
带着积极的期待;手里拿支笔,准备做记录;带着强烈的欲望,不仅要仔细聆听对方的讲话内容,还要努力激发出自己的想象力;带着一种“我该如何应用这些”的态度。
“这种心态可以激发出‘啊哈’的经历,让你抵达自己的人生巅峰。”菲尔说。作家一直在仔细地聆听。“你的意思是,”他说,“只要能带着一种积极的过滤系统去聆听,我就不再只能吸收自己听到和读到的 10%的内容,而是学到比我想象的多得多。”
“你说的对,”菲尔微笑着说,“举个例子,一旦学会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倾听,你就会把你听到的内容跟自己接触过的其他东西联系起来,你甚至会想出一些新的方法来应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但要想做到这一点,你首先需要对自己接触到的新信息,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无论它来自哪里。这就是让自己成长的最好方式——带着一种开放而积极的心态去聆听,去学习。这样,肥沃的土壤就可以让里面的种子结出千百倍的果实。
好的,大家拆页都阅读完毕了,我想本篇作者告诉我们存在一种超越一般聆听的方式叫做“积极聆听”。相比一般聆听的方式,积极聆听,可以听到比原来多的多的内容。大家可以看这张图,直观的感知一下,这个小圈就是一般聆听的结果,大圈就是积极聆听的结果。以前有人经常说,可以听出弦外之音,也就是这个意思。比如我有个朋友就是做董秘的,像这种人耳听八方、眼观四路是基本技能。像天气不好这种消息也要非常关注,需要翻看董事长的行程安排,当日有没有外出、外出交通工具到底是飞机还是火车、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需要提前做好预判工作,确定一个有效的交通工具确保领导行程安排。如果是其他人,对于天气不好这种消息,可能只是听到一个消息而已,并不会意识到这个消息背后会有什么东西,所以积极聆听是真正把“自己”给放进去了。
那积极聆听到底怎么做呢?作者给出了3个步骤
1.保持开放、积极的心态
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3.带着用的态度去寻找关联场景及关联事物
为什么说这3个步骤是有效果的呢?我们一个个来说。首先是开放,积极的心态,如果你要听到超出原有你所能听的到?那最最关键是,破除“个人偏见”,人的大脑很奇怪,只会听到自己想听的。这个就是“个人偏见”,那开放、积极的心态,将有助于打破“个人偏见”,吸纳与当前这个信息有关的外部的更多信息和知识。像这个图,个人偏见是A,开放就打通了A和BCD的通路,积极则给到A到BCD通路之间的推动力。
其次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人们听到的信息本身,大脑吸收以后是一个网状结构,网状结构容易遗忘,且不便于理解。通过笔记录下来,会形成树状结构,树状结构更容易理解与记忆,方便我们拓展听到东西。
最后是带着如何用的态度去寻找与其关联场景及关联事物,这本身就是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以听到的消息为中心,先把听到的深度关联自己,通过与自己相关,再进一步关联其他相关的场景及事物。
在具体的适用范围上,我认为积极聆听几乎适用于任何领域。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几乎每三年都要去学习和聆听一个新的领域的知识,然后融汇关联到他个人自己过去曾经学习过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那讲到我个人经验上来说,我曾有过不那么积极聆听的经验,就在上个月,我一个客户和我说想订购我们的4台服务器。我说好,二话不说,就下了工单。事后没多久却受到客户的抱怨,抱怨我们给的总体方案成本太高。我后来才发现,不是成本太高,也不是服务器数量不够,而是我们的应用程序跑的实在太慢了,应该要优化程序,而不是简单的增加服务器数量了事。这件事给到我的反思是,当客户提出一个需求或者一个问题的时候,我需要去积极聆听这件事背后的真实的原因,而不是简单的回复,需要有一个追问,需要去产生为什么客户会提出这个问题的关联思维。
那在接下来,我给我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在下一周,我在和客户沟通中,我会记录客户的提问和问题,然后每天用开放,积极的心态去追求问题的原因,和背后的真实需求。写出这些原因和需求的关联,记录在每日日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