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岛抚琴分舵2018第25次拆书私享课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反复唠叨却不听话启发式提问搞定他 学习目标: 学习能够用“启发式提问”三步曲来帮助孩子探讨解决问题

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紫嫣。今天来的除了悠悠,都是正宗的奶爸奶妈,我先说说我的育儿故事。
4年前,当我和我先生商量要孩子的时候,我脑子里关于孩子生活的画面是这样的:房间整洁,我开心的陪孩子一起玩,母慈子孝,一家人其热融融、幸福感爆棚的画面。
但是当我们生了两个孩子后,我发现现实的育儿生活却是这样的:屋里乱糟糟的,孩子哭闹不听话,我们夫妻两个疲惫不堪。
就连我的父母传给我的三大管教法宝:威胁、哄叫、打也不管用了。有一段时间我们对管教孩子灰心丧气,束手无策,感觉一团糟。后来拆书帮的一位书友帮助了我,教给我一套有效的方法,这套方法来自于一本非常经典的书籍《正面管教》。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正面管教》是一本介绍全新的育儿方法的书,这本书教我们如何既不惩罚也不娇惯,而是科学有效的管教孩子。作者是简 尼尔森,教育学博士。她是7个孩子母亲,20个孩子的祖母,所以这本书是她把教育学心理学在众多孩子身上实践后的产物。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这本书已经出版25年了,在美国畅销400多万册,在全球被翻译为16种语言发行,是育儿类书籍公认的经典。当我第一次读完这本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之前孩子出现的让我生气的行为,他背后的心理诉求是这样的,而我也应该用书里的这种方式来回应他。其实我之前也读过市面上一些育儿书籍,我发现在我所读的这些书籍中,没有一本书能够像《正面管教》这样把孩子出现问题背后深层的原因分析的这么清楚透彻,读完感觉如获至宝,所以也想推荐给大家。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阅读这本书能够给我们父母带来什么呢?
B1: 大的方面:他教我们如何培养出自律、有责任感、合作的孩子。
B2:小的方面,他教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相处,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处理情绪,解决问题。其实这其中的方法,也同样可以适用于我们与朋友、同事之间的交流。
我们今天的学习主题是:反复唠叨却不听话,启发式提问搞定他
下面大家就花三分钟的时间来阅读原文的片段,看完伙伴举手示意我。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学习目标】:学习者通过这个拆页的学习能够用“启发式提问”三步曲(1.疏 2.停 3.问)来帮助孩子探讨解决问题。

二、阅读片段
(《正面管教》P126-127)
启发式问题
  帮助孩子们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与把后果强加给孩子有极大的不同。探讨要求孩子参与进来,自己思考,自己把事情想清楚,并且确定对他们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什么。其最终结果是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后果。把后果强加给孩子,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反叛和戒备心理,而不是探索式的思考。要帮助孩子探讨问题,关键是要停止告诉孩子们答案,并且开始问启发式问题。
       典型的启发式问题
·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
·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
·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你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于将来?
·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
  我之所以把这些问题称为典型问题,是因为提问时要格外注意你不能有腹稿。关键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你会注意到我没有建议你问“为什么”的问题。原因在于,“为什么"听起来像是在指责,并且会招致孩子的戒备。实际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以一种指责的腔调来问。当孩子们觉得你对他们的观点真正感兴趣时,“为什么?"才能起到作用。下面的指导原则会帮助你恰当地使用启发式问题:
1.不要预设答案。如果你对孩子应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预设了答案,你就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正是这些问题被称为“启发”式问题的原因。
2.如果你和孩子中有任何一个人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要等到你们两个都平静下来。
3.你问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你的内心。让你的智慧指导你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且要表达出你的同情和接纳。
  我最喜欢的一个例子是,我女儿有一次告诉我,她打算在一次聚会时一醉方休。我倒吸了一口气,说:“跟我说说看,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她说:“很多孩子都那么做,而且看上去他们喝醉了都很开心。”我克制住想要对她说教的冲动,问道:“你现在不喝酒,你的朋友们是怎么说你的?”她想了想,说:“他们总是说多么钦佩我,多么为我骄傲。”我接着说:“你认为你喝醉了酒,他们会怎么想或怎么说?”我能看出她在思考,之后她说:“我敢肯定他们会感到失望。”我跟着又问一句:“那你觉得你会怎么想你自己呢?”这个问题显然让她更费思量。她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大概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她随即又加上一句:“我想我不会那样做的。,
如果我不知道启发式问题,以及帮助她探讨她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后果的价值,我也许就忍不住会强加一个惩罚性的后果给她,比如对她禁足。这很可能会促使她偷偷摸摸地去喝醉,而不是相信她可以和我讨论问题。最大的损失将会是她没有机会去探讨她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去发现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知乎上有人提问:最反感父母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大家觉得呢?
获得最高赞的回答是最反感父母唠叨的时候。
有许多父母,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喜欢对孩子进行说教和唠叨,“你看看,我就说了你这样不行,你这样会.......”。片段作者告诉我们,不要把结果强加给孩子,这样做不仅让孩子对我们产生反感,引起戒备心,同时我们没有办法帮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面。所以停止父母过多的说,用提问去代替说,通过提问,通过引导,去引导孩子自己思考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解决方案,【why】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父母能够真正走进孩子内心,了解孩子。
【how】
那么我们应该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提问呢?
拆页中提到了三条指导原则,我们在问启发式问题时,不要预设答案,要平静的发自内心的去提问。
由于原文描述比较简单,所以我们初学者初看的时候,并不一定能按书进行操作,因此我将这三个原则给细化了成了三个步骤:1.疏 2.停 3.问。
1、【疏】先疏导情绪,让事情暂停,等双方情绪都稳定平静下来后再进行沟通,想想我们大人情绪激动的时候别人说什么都难以听进去,更何况小孩子。先处理情绪,再沟通事情。
2、【停】停止说教,我们习惯了说教和命令,所以在我们要张嘴想要说教或者命令时,脑子里按下停止键,不强加不唠叨。
3、【问】启发式提问,用一种温和的、感兴趣的语气提问。可以提问片段中提供的6个典型的启发式问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提问。这些问题主要是围绕着“是什么”和“怎么做”,例如:发生了什么事情,原因是什么,从中学习到什么?以及打算怎么做?将来发生同样事情怎么做?
作者不建议问“为什么”,避免给孩子带来指责的感觉,从而招致孩子的戒备。
在此强调,我们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温和的,不带预设答案,要表现出对孩子真正感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参与。
【例子】:
我儿子有时候进厕所不爱穿拖鞋,我反复唠叨过了很多次,效果并不好。
昨天,他洗澡时没有穿拖鞋,出来的时候脚一滑,头碰到墙壁后又摔倒在地。他哇哇大哭起来。这一次我决定要用启发式提问三步骤。
1.【疏】先疏导情绪,让他情绪平稳。
我说,你是不是很疼,他点点头。我摸摸他的头说,你的头今天真淘气,想要和墙面亲吻呢。他破涕而笑,立马哭声小了一点。我抱了他一会儿,等他平静下来。
2、【停】停止说教,停止唠叨。
我告诫自己,把以前那些唠叨的话憋回去,我要换个方式,让他自己说。
3.【问】启发式提问
我用温和的语气问他,刚刚发生了什么事情?儿子回答说:摔倒了。
我说“摔倒了是很疼的,那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让你摔倒了呢?”
儿子答:“我没穿拖鞋,地太滑就摔倒了”
我问:“那怎么样才能不让自己摔倒呢?”
儿子答:“穿拖鞋,或者把脚擦干”他自己提出擦干脚确实是我没想出来的办法。
我问“那以后进厕所你如果不想再摔倒的话,你打算怎么办呢?”
儿子答“那我还是穿上拖鞋吧”
原来,通过启发式提问,让孩子自己得出解决方案,比我们唠叨会更有效。
 
【异议预防】也许悠悠你会想,我现在没有小孩子,学习这个对我有什么用呢?其实,我们同样可以将这个方法用于和朋友、同事等成人的沟通中,通过提问,我们可以帮助同事理清思路,可以帮助朋友找到人生的方向,因为提问真的是一种智慧。
 
【分组】由于接下来讨论的需要,我们先来进行分下小组,请大家左右两个人,两两为一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引入:我们知道学习一个新技能需要练习,最好的练习时机就是学习当下。让我们趁热打铁,用小组角色扮演的方式,把这个技能现场应用一下,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给出具体场景】场景是这样的:你下班回家,看到儿子的成绩单,英语不及格。你看完以后火冒三丈,儿子也怕被你们骂,很不开心。
【给出清晰指令】按我们刚才分组,一位扮演家长,一位扮演孩子.我们要求用今天片段中的方法即启发式提问三部曲:1.疏 2.停 3.问来进行沟通。你会怎么做呢?请花5分钟左右时间在组内讨论并进行角色扮演,5分钟后请一对伙伴来给我们展示下。

【A3角色扮演】
拆书家:时间差不多了,我们看一下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你们的扮演呢?

曾老师是扮演父亲,悠悠扮演女儿悠悠。
父亲:悠悠,过来(表情严肃,语气严肃),悠悠你今天考试心情不好,是不是不高兴啊?
女儿:对的,爸爸
父亲:其实爸爸跟你一样,心情也不高兴,你今天这次成绩考了多少分?
女儿:58分
父亲:58分离你原来成绩差太远了,是什么原因引起你考这么低呢?
女儿:这次比较粗心,当时都漏写了,还有没有掌握牢,语法不对。
父亲:是,你这个问题原来也出现过,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做呢?
女儿:每天多练习写单词,每个单词记牢,然后再做一些语法的练习。
父亲:我是觉得凭你的聪明才智,今后一定会提高成绩的,哈哈(终于露出了笑容)

拆书家点评:
拆书家:爸爸最后露出了笑脸,我想问一下悠悠,当爸爸这样问你的时候,你感觉如何?
悠悠:一开始有点担心,后面慢慢疏导后就能够放得开。
拆书家:那爸爸,通过这样的提问,能否增加你对孩子的了解?
爸爸:对,我以前如果孩子有这个成绩,我会马上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马上会骂。今天这样问,我才知道孩子考不好的原因。
拆书家:对的,刚刚你开始有点严肃的说,悠悠过来。悠悠,想问一下爸爸这样的语气,你是什么感觉?
悠悠:有点抵触,不想说话。
拆书家:对的,爸爸,所以我建议你的语气可以再温和一点。在疏导情绪这块,可以再深入一点,你们两个一开始两个人情绪都不好,可以一起做一些开心的事情,然后两个人情绪平稳下来后,再沟通。你们小组能够把三步骤都演练下来,这很好,如果爸爸能够语气再温和一些,发自内心真正表现出对孩子感兴趣,这样孩子才能配合你的引导,来解决问题。

五、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启发式提问这个方法,如果问一下大家,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方法,大家会想到什么成语呢?我想到的是循循善诱,这个成语的典故来自于《论语》,说孔子的学生问孔子问题,孔子一般不直接回答,而是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得出答案。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启发教育我们的孩子,来跟朋友、同事提供建议。希望大家学会今天的方法,也能够成为循循善诱的父母,循循善诱的朋友。
感谢大家,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我是拆书家紫嫣,姹紫嫣红的紫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