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南通筹备分舵18年第四次练级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寻找到策略背后的共同目标 学习目标: 当沟通时双方策略不一致时,如何寻找到策略背后的共同目标

开场: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拆书家番茄。今天我们继续拆《关键对话》这本书定2-3级。
学习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今天的RIA现场学习后,当沟通时双方策略不一致时,我们通过寻找到策略背后的共同目标,化解分歧达成意见一致。
F:《关键对话》是一本讲在面对一些对生活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时候,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利用沟通技巧解决生活中难以应对的各种问题,过上平和快乐的人生。
A《关键对话》在畅销书单沟通类排行榜一直名列前茅,作者提供了很多立竿见影的巧,非常落地。
B当遇到冲突的时候,以前可能会用激烈或沉默应对,但是看过《关键对话》之后,我们会多一种既能解决问题,又能让双方共赢的沟通方式。
那么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今天的第一个片段:“识别策略背后的目的”。
      

       这一段是在第五章当共同目的出现危机的时候,找到一些既能确定共同目的又能营造尊重感的方式让,哪怕你们两的意见南辕北辙,作者提到了三个方式,其中一个是“创建共同的目的”,我们今天的这个片段就来自于创建共同目的里的“识别策略背后的目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微信图片_20180819231632_副本.jp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3-4分钟)

当对话意见出现不一致的时候,普通沟通者一般会认为这个差异是不可调和的,除非妥协对吗,比如案例中的我和另一半,关于下班后去做什么,她想在家,而我想出去看电影。在作者看来在家和出去看电影也许是一个策略,或者说是选择,但并不代表了真实的目的”作者的解决方式是提出了深层次的提问把双方策略的问题改成目的,让目的更加明确,在两个目的中找到交叉点。比如说你想去A目的地想看风景,我想去B目的地看文化,如果只看目的地看起来是不相关的两条路,但更深层的需求是你想看风景我想看文化,至于怎么去目的地不重要,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目的地既即可看风景也可以看文化?当你把把更深层次的需求挖掘出来进行调和,矛盾就不复存在。

所以这个步骤就是:1、问问对方“你为什么想这样做,你想要的是什么

2、问问自己“我为什么想这样做,你想要的是什么”

3、有没有第三选择符合我们两人的更深层的需求和目的?

比如我最近比较忙吃完晚饭会加班,没有时间陪儿子玩耍,赞赞就非要坐在我身上看我工作电脑(,我怕他碰我键盘影响工作,所以就会在你自己玩吧和我想加班之间僵持。在这个时候我就可以用这个方法问赞哥,你为什么想要玩妈妈的电脑看我工作呢?赞哥会说“我就是想和你在一起啊(我知道他就是想和我待在一起,哪怕看着我电脑打字也要坐在我怀里,他觉得和我在一起很安心),我也会问问我自己“我为什么要现在加班呢”答案就是早点做完了就可以陪他玩,说到底挣钱也是为了养家为了他。那有没有可以既可以让他陪着我我也可以加班的方式呢?所以约定吃完饭先陪他玩一会球捉迷藏,然后他在我旁边看书,我在他旁边工作,待在一起。他就非常开心。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我们刚刚学习了识别策略背后的目的,现在一起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一下需要演练的场景。我们分成两组讨论。

赞赞现在在一家离家有些远的机构周末需要几门课外课,快到期了妈妈准备续班,但是爸爸觉得为什么要上这么多班还离家那么远,妈妈觉得老师好为什么不上,所以关于要不要续班的问题爸爸妈妈相持不下。请大家根据今天学到的方法进行讨论练习,给大家十分钟时间,然后我们请一组上来角色扮演,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爸爸看看怎样调和。

角色扮演:吴洁老师扮演孩子妈,蔺老师扮演孩子爸。

孩子妈:现在赞赞的课要到期了,关于续不续的问题。我觉得要续。

孩子爸:我坚决不续!

孩子妈:因为那边老师特别好啊!

孩子爸:好好好!费多长时间啊,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去公园玩玩。

孩子妈:可是你看孩子特别喜欢画画乐高,你看孩子回来可以画这么好的画。稳定的画画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乐高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力。孩子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回到家不吵不闹不看电视,可以一个人安安静静的玩半天乐高多好。

 孩子爸:        课时在路上来一小时去一小时,一来回半天就没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去公园放放风筝。

孩子妈:我们现在有分歧对吗,首先我想问你为什么不想报班呢?

孩子爸:因为太远了浪费时间,要让孩子接触大自然。

孩子妈:我想问你想带孩子在户外玩,那你的目的是什么呢你想要什么呢?

孩子爸:我想要轻松一点,也想要陪伴孩子时间长一点,不至于浪费在路上。

孩子妈:我说一下我想报班的理由,第一培养孩子的兴趣,第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对于以后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学习习惯的建立非常有帮助。而且孩子学习之外还有一门特长,比如画画、搭乐高。

孩子爸:对。

孩子妈:你看我们要不要商量一下有没有第三种选择咋们目标都能满足并且孩子也乐意。

孩子爸:那就在家附近找兴趣班报。

孩子妈:这个也是可以的,那就在家附近先试试,因为孩子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如果他适应是最好,不能适应的话他特别喜欢原来的老师,那我们还往原来的地方报、

孩子爸:报老地方的话那来去接送你接送吗?

孩子妈:如果接送我负责的时间比较多的话那以后其他时间比如带孩子去公园或者做手工的时间你多陪一点。

孩子爸:带孩子上课你陪,在家附近玩我陪。

孩子妈:好的。

(鼓掌),大家讨论的时候非常激烈,结果来看运用的方法也很熟练,也成果的解决了分歧,希望大家在以后工作生活中回想到今天的片段并应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