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刻意练习的精准话术》 所属活动: 人际交往中,多重博弈与倾听的奥秘?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提升表达能力。 学习目标: 通过“干瘪词”的刻意练习,成为谈吐优雅的人,给交谈者留下好印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拆书帮武汉珞珈分舵第27位会员,我叫沈蓉。大家也可以叫我Andy,因Andy的谐音安定与我的价值观安全意思相近,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同时,希望有天能像《欢乐颂》里那位高挑美丽、气质出众的冷美人Andy一样,成为职场精英,所以我来到了拆书帮,进行自我迭代和升级。

 
    

【拆书帮介绍】

2017年11月,我在光谷创业咖啡第一次参加线下拆书课,在陌生的环境里,看着陌生的小伙伴们因对知识的渴望聚集在一起,相互分享、共同进步,着实被感染、被激励。拆书帮就是这样一个能帮助你学习充电并传递正能量的地方,在拆书帮,学习的基础是使用拆书法。拆书法又称为RIA便签学习法,R是单词reading,意思是阅读拆页原文,I是英文字母interpretation的缩写,意思是把书上的语言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一遍,A是英文单词Aproperation的缩写,意思是用I便签的内容,激活过去的经验并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拆为己用。这个方法帮助学习者快速实现学以致用,把书本上的内容在短时间里内化成思维定式、转化成行动的方法,同时设置了9个关卡3个级别,激活拆书家们的升级斗志,体验挑战的乐趣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

改变措辞习惯的第一步,是选定你想处理的一个具体词汇。假设你总是过度使用“不得了”这个词。按照你通常使用“不得了”这个词的方式,构思出大约10个句子,这   要。“ 这个片子好看得不得了!”“这次旅行爽得不得了!”“有意识地高声朗读这些句子,以便强化你的认知。
第二个步骤,是关注在你说话过程中,这个词何时会从你口中自然的蹦出来。你使用的那个句子究竟是什么你使用它感觉怎样练习用不同的措辞表述同样的东西。“这个片子好看得不得了!!”或者“这个片子很有冲击力。”“这部电影很有趣!”“这部电影很新颖!”“这部电影很有思想!"
通过第三个步骤,你应该对那个词已经变得很敏感,所以那个字眼尚未出口,你就可能有所
感知。或者说,虽然话在嘴边,但你能够察觉并接受改变然后接着说下去。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

表达时,常会出现因词汇量不够丰富,而不能如实地传达我们想表达的内容。出现话到嘴边却不知具体用什么词来形容、以至于形成反复使用同一个词来说话的习惯,不知不觉,表达变得乏味起来。
比如我,向别人介绍武汉时,总爱说“武汉特别大、东湖特别美、热干面特别好吃..."
一句话重复使用了三个“特别”,使得句子干瘪无趣,却也没有表达出我内心想法。可因表达习惯已养成,这样的“干瘪”词汇会不经意的脱口而出,想不用它都难。
所以,今天分享一个如何把干瘪词汇从表达中删除,换用生动词汇取而代之的表达方法,使谈吐变得轻松自如、娓娓道来。
第一步:发现。 找出自己的“干瘪词”,并为它造10个旬子。反复大声朗读这些句子,强化对它的认知。
第二步注意。时刻留意它被你说出来的场景和感受,比如无力感、急切感等。并尝试练习用其他的词进行替换,被替换的词要贴切、生动,就这样反复的刻意练习。

第三步改变。此时,干瘪词汇在你脑海中已经变成敏感词汇,在它被说出之前,你就可能有所感知,并有意识的换上练习已久的词汇,使言语和思维完全一致,形成惟妙惟肖的表达。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就在上个月,年后开工了,同事们纷纷把家乡的土特产作为伴手礼带到公司分享,我也带了盒老乡的老婆饼。

分发的时候,一位同事问我说:“老婆饼是什么饼啊?哪种口感的啊?”

那一刻,我脑中反应出好几个词,可话到嘴边,却习惯性地说出:“是一种很特别的饼子,而且味道特别好。”同事不知怎么接下去,对话结束。

现在回想起来,没有一句回答在点子上。而且在表述中,我频繁的使用了“干瘪”词汇“特别”,使听者无法得到她想知道的信息,导致对话不了了之,形成一场“尬聊”。

【A2】

因不能再接受“尬聊”在我接下来的生命里继续存在,我打算在接下来的一周,每天抽取10分钟进行刻意练习,在这10分钟里,我会这样做:

首先,为跟随我几十年的“特别”二字造10个句子,并声情并茂地朗读它们,从而强化对它的认知。例如“无印良品的东西特别好”“日剧特别好看”“李笑来写的书特别好”...

其次,在日常对话中,时刻留意“特别”二字会在什么语境中使用。一旦被使用,体会语境和感受。然后把它替换成贴切、生动的词语,在同一个语境中替换成5个不同的词,再说一遍。例如“无印良品的东西舒适大方”、“无印良品的东西简约质朴”、“无印良品的东西老少皆宜”等...

最后,“特别”二字在我脑中会变成敏感词汇,从习惯性的脱口而出,到被拦截在舌尖,再经过大脑思考一圈,说出来的则是心之所想、恰到好处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