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伙伴你们好!很高兴能与各位伙伴一起做拆书分享,我是拆书帮的一级拆书家卜卜。拆书、宝妈、早教是我在拆书帮里的三个标签。今天我带拆的主题是:如何“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拆书目标】各位伙伴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A),在对方处于跟你对抗状态时(C),能够使用(B)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让对方听进你的话并跟你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D)。
简单的介绍一下今天带拆的图书:
【事件场景】 我们生活中,常遇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又被老师批评了,回家跟你抱怨,你站在老师的立场对孩子一顿猛批,孩子觉得你不可理喻,摔门而去;几个人在一起聊天,突然你跟朋友因为一个细节争执起来,最后你赢了,但是朋友以后不理你了;你跟同事合作,同事老是出错,你忍不住发脾气指责了他,同事干脆直接跟你对着干了。
【提问】 上面这3种情况都是因为逞一时之快赢了对方出现关系危机。 我猜你一定也遇到过类似的场面,遇到这类事情,你之前的处理效果怎样? 想过还有其他可能的方法吗? 想不想让对方友好的跟你配合呢?
【影响】 当时逞一时之快赢了对方虽然痛快,但是往往以后对方就,听不进你的话,更不会跟你好好配合,甚至发展下去会影响到家庭幸福、职场发展、生活质量等等!
【解决】 那么本书中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会告诉你如何做,才能赢得对方,让对方愿意与你配合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正面管教》P28
当琼斯太太得知自己6岁的儿子杰夫偷了东西以后,她也使用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她找了个没人打扰的时间,让杰夫坐到她腿上。然后,她告诉杰夫,她听说他从商店里偷了一袋泡泡糖。(注意,她并没有通过问孩子是否做了什么事而给孩子设圈套”,因为她已经知道孩子做了什么。)随后,她告诉孩子,她上五年级的时候,曾经有一次从商店里偷了一块橡皮;她知道那样做很不应该,心里非常愧疚,所以觉得那样做实在不值得。杰夫辩解道:“反正小店里有那么多泡泡糖。”
琼斯太太引导杰夫讨论店主需要卖多少泡泡糖和其他东西才能挣到足够的钱来付房租、店员工资、仓储积压,以及养家糊口。杰夫承认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她和孩子还讨论了他们多么不喜欢别人来拿走自己家的东西。杰夫发自内心地说自己再也不想偷东西了,并且要去小店为自己偷的泡泡糖付钱。琼斯太太主动要和他一起去,以示道义上的支持。
【what】(易混淆的概念)
拆页中的琼斯太太的做法就是“赢得”孩子。有些家长善于 “赢了”孩子,而不是“贏得”孩子。那么,该怎样给“赢得”孩子下定义哪?
判断一下:
孩子在学校受了批评,回来跟你倾诉,你说“老师才不会无缘无故批评孩子”,然后对孩子一通批评,孩子大气不敢出,灰溜溜的去自己屋里了。这样是“赢得”孩子吗?这样不叫“赢得”孩子,这样叫“赢了”孩子。因为你没有尊重孩子。
孩子偷了其他人的东西,你听说后,抓住孩子暴揍一顿,问孩子以后还做不做小偷了,孩子表示以后改了再也不这样了,并保证以后做一个好孩子。这样是“赢得”孩子吗?这样不叫“赢得”孩子,因为你没有维护孩子的尊严。
孩子跟其他小朋友打架了,你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还让他给小朋友道歉,孩子怕挨揍,乖乖按你的话做了。这样是“赢得”孩子吗?这样不叫“赢得”孩子,因为孩子不是心甘情愿的合作,而且也不是孩子自己想出的解决办法。
那么,孩子受了批评,你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同情,最终孩子自己将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样是“赢得”孩子吗?这显然就是“赢得”孩子。
所以, “贏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孩子是心甘情愿的合作。这需要大人给予孩子大量的鼓励,并要花时间训练孩子的基本人生技能。
我们根据“赢得”孩子的概念和要点,可以归纳出赢得孩子的四个步骤:
【How】
赢得孩子有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并向孩子核实。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此步骤根据情况也可以省略)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
我们举个例子来看看怎么做才是真正的“赢得”孩子呢:
【案例】
孩子在小学一年级时在课堂上说话,被老师大声吼了,孩子回来抱怨。
我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跟孩子沟通:
“我敢肯定老师在同学面前吼你,你觉得非常丢脸,是吧?。”(第一步,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并向孩子核实。)
“我记得我上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考试,我没有带橡皮,找同学借,老师吼了我。”(第二步,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
“真的?”
“嗯是的,我觉得很丢脸也很生气。” (第三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孩子说“是的,老师也不问原因就吼我,很不公平。”
我继续说:“我很理解你的想法,你看能不能想个办法,免得以后自己再这么难堪。”(第四步, 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孩子回答说:“我以后上课遇到不懂的,先记下来,等下课再跟同学请教。或者提前把课程预习一下,这样就不会因为翻书错过老师的话,导致后面的更听不懂而问同学了。”
赢得孩子有四个步骤中最关键的是前两步,因为这两步表达了你的友善、关心和尊重。经过这两步孩子就能够听进你的话了,为后面引导孩子找出解决办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里面最容易出问题的一步是第二步,第二步很容易表达出对孩子的宽恕而不是同情。不要让孩子认为自己错了,但是你选择不怪他。而是要全心全意的像朋友一样的同情和理解。不是高高在上宣判者的姿态。
【why】
有些家长擅长“赢了”孩子, 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 “赢了”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这两种品格都非我们所愿。而“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
【适用边界】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除了可以应用在亲子关系中,还可以应用在夫妻关系中,朋友关系甚至是同事关系等我希望跟对方继续交流并且进一步达成合作解决问题的情况。对于根本就不想继续谈话的陌生人就不适用。
【A2】催化应用:
请各位自己编一段小故事,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故事中的主人公用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赢得孩子,并让对方进一步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方便,大家分一下组,2人一组,大家写好后,在组内分享一下。
小故事写在纸上,时间4分钟,4分钟后请大家分享自己的剧本。
好的,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哪位老师想分享一下?好的,滕老师。
【学习者案例】
小剧本:
孩子因课上看手机被老师没收,回家后把书包一甩,气呼呼地向我报告,我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跟孩子沟通:
第一步,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并向孩子核实。
“老师把你的手机没收了,并批评了你,你感觉很委屈是吧?。”
第二步,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
“我记得我上小学时,我把小人书放在桌子上没看,就被老师没收了,老师还批评了我。”
“真吗?”孩子说道。
第三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是的,我觉得很委屈也很生气。”
孩子说“对,我明明没有玩手机,只是看一下时间,老师也没问原因,就给我没收了,我觉得没道理。”
第四步, 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我继续说:“我很理解你的想法,老师处理问题,有时候也很难做到把事情了解全面,你看能不能想个办法,免得以后自己再这么难堪。”
孩子回答说:“我以后严格遵守学校的规定,不带手机去学校了,要不然又引起老师误会。”
感谢滕老师的分享,滕老师分享的故事里面,有人物,也有情节的变化,还有家长和孩子的对话,还有孩子回家动作的描写。而且应用了四个步骤,最后家长赢得了孩子,孩子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应用的非常好。
【结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大家回去多加练习,一定能够成长为一位赢得孩子,受孩子尊重的家长。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