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二级拆书家蔺明河,今天又到了我们拆书的时间了,很高兴见到大家,今天我申请的拆书定级是3-1级。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的拆书学习后,大家能够识别商家“折扣”陷阱,保持理性购买商品(拒绝冲动)。
请大家想一想,在你的生活当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形:一到换季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没衣服穿,可衣柜里明明已经塞满了衣服。当你收拾衣柜时,或者把换季的衣服翻箱倒柜找出来时,你总会发现有一些那种已经不需要、不合适了,却一直还留在家里的衣服。又或者一些衣服虽然“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可却扔不掉,总觉得扔掉很可惜。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感觉如何?你之前是怎么处理的?你是不是没有想过为什麽这些我已经不穿的衣服或者不用的东西却还留在了家里?不过,整天都想着“不想扔”也挺累的,所以干脆就会把它放到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就这么搁着。长此既往,我们的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也在无形中感到越来越乏力,每每看到家里凌乱的样子,我们就越来越不想收拾,越来越烦躁不安,这些不用的、不合适的、不舒服的物品留在家里一天,我们的心就不安一天,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程度。
而《断舍离》这本书中提出的:“通过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家里无用的东西,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断舍离这种方法就可以帮助我们彻底解决家里凌乱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让我们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变得更轻松自在,开心快乐。
今天我们拆解的片段就选自《断舍离》这本书。
大家已经读完了这个片段,我再来和大家讲解一下。这个片段主要给我们讲了,当我们消费者遇到商品打折促销时的情景和做法。请问一下各位,当你遇到商品打折促销时,你会买还是不买呢?
无论我们承认与否,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爱捡便宜”和“喜欢打折”的心理,而这一点也早已被商家们所掌握。所以进入各种各样的商场或超市时,总能轻易地看到“打折,促销”的字样,而当我们看到“打折促销”这4个字时,往往就会两眼发光,情不自禁地去看一看,而这一看就会使得我们被折扣比例所蒙蔽,从而忘记了这些打折的商品“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一冲动就买回了家,可是这些东西却又用不着,就这样把东西放在家里白白占地方,长此以往,我们家里的东西越屯越多,最后使得家里凌乱不堪而透不过气来。
片段中举的这个例子就很有代表性:作者的母亲在商场买蛋黄酱,看到一管特大号蛋黄酱原来卖500日元,可这次打折促销,只卖350日元,而平时普通大小的蛋黄酱却卖300日元,不打折。当这位妈妈看到大号蛋黄酱“便宜了150日元”时,就毫不犹豫地买了回来,认为自己捡了大便宜,因为买普通号300日元的,什麽便宜也捞不着。而实际上,这个特大号蛋黄酱吃到过了保质期也没有吃完,所以白白损失了50日元。
我们在面对打折商品时,往往就像这位妈妈一样,不知不觉就会陷入看似“占了便宜”,实则吃大亏的陷阱。
那么如何克服这种“占便宜”心理,从而不掉进商家的“折扣”陷阱呢?
我们可以采用“三自问”的两步法来做出决定。第一个步是:以“自我”为中心,问自己如下两个问题;我是不是喜欢?我是不是需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能用的东西和我要用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比如:到了超市,我看到5升装的德国黑啤正在搞促销活动,买一送一,真是物美价廉,这个5升装的黑啤能喝也好喝,可是却不是我需要的,因为买回家里我喝不完。所以,我不能买回家。
第2步是:以“当下”为原则,问自己:“这个物品就目前来讲,是我必须要用的吗?”,切忌囤货。比如:“今天,文峰城市广场羽绒服大促销,一折起卖,原价3000元,现在只要300元。”,要不要买?(现在已经是夏天了,买回家也不会穿,那就必须要屯到冬天了,等到冬天翻箱倒柜再找出来时,又不一定喜欢了。),羽绒服不是当前必须的,所以坚决不买。
通过以上以“自我”为中心和以“当下”为原则的两步法,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是不是喜欢?我是不是需要?当前,是不是必须?来确定是否购买商品,而不是看是否促销打折。
那是不是说,所有的打折促销都是陷阱?我们遇到打折促销就避而远之,全不购买呢?这也不绝对,还是要归结于以“自我”为中心,以“当下”为原则的3个问题,当三个问题都是YES的时候,我们是可以购买打折促销的商品的。比如,我家现在急需一个鞋刷,而原本商场卖5元一把,这周促销卖3元,那我毫不犹豫就买了,因为以我为中心,我需要,第二我喜欢,以当下为中心,我家里的鞋刷坏了,急需要用,是必需品,所以毫不犹豫买。
以“自我”为中心和以“当下”为原则,问自己三个问题的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商场的打折促销,对于网上购物,双十一,双十二等节日,以及我们购买书籍等等都很适用。
现在我们进入A2应用环节,读了这个片段,通过刚才我给大家的讲解,相信大家已经能够识别商家的“折扣”陷阱,学会运用两步法,问自己3个问题的方法来理性购物了。
那么,现在请大家现在来编一个小剧本(或者小故事),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地点、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等。这个剧本和场景可以是你将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景。在这个场景中,你可以运用到我们今天这个片段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尤其是以“自我”为中心和以“当下”为原则的两步法,问自己“我是不是喜欢?”“我是不是需要?”“当前,是不是必须?”3个问题的思路。把主要内容写在一张纸上,时间是5分钟。五分钟后,我们请人来讲讲他的剧本。
(5分钟后)……好,我们来请一位老师做一个分享,哪位老师来和我们分享一下自己的剧本好吗?
学习者案例记录:
案例人物1:孙峰燕
时间:双“十一”
地点:南通文峰千家惠
起因:全家人都因为商城双“十一”搞促销活动,一大早就来到了商城排队,等候捡大便宜“买买买”。
这时,峰燕老师想到了今天拆书中学到的“识别商家折扣陷阱”,实现理性购物这个片段内容。随即和家里人说,今天的打折促销活动固然诱人,很便宜。同时,我们怎么才能理性地买到自己喜欢的商品呢?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是不是喜欢?”“我是不是需要?”“当前,是不是必须?”。当这3个问题都是肯定回答时,我们就购买,否则买回家可能也不会用哦。家里人在峰燕老师的提醒下,实现了理性购物。
案例人物2:吴洁老师
时间:平时的生活中
地点:南通自己家里
起因:平时总是购买很多食材,把冰箱塞得满满的。尤其是节假日看到网上的各种促销活动,更是忍不住“买买买”。经常发生货物变质了,也没有吃掉,从而造成浪费的情形。学习了这个片段后,决定在购买食材时,以两个月内需要的为限,确实需要时再购买。杜绝被商家的促销广告而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