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城中230期赢得孩子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赢得孩子合作 学习目标: 通过片段学习,以对话的方式倾听孩子,让孩子愿意一起解决问题。

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海鹰。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进行拆书之旅,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拆书片段来自《正面管教》。
    【学习目的】学习目标:我们通过这个片段,学习者在孩子的有情绪或者发脾气时,学会运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对孩子进行倾听和沟通,促使孩子愿意冷静下来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图书及作者介绍】首先我对今天的所拆书籍及作者做一简要介绍:
    【F】《正面管教》这本书自1981年出版以来,至今已经成了养育孩子的“黄金法则”。作者简尼尔森博士不仅仅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和“正面管教课程”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教育学博士。
    【A】市面上大多数育儿图书或侧重于理论,或者是作者经验分享。而《正面管教》不仅仅分享了理念,而且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落地方法,是“理论+实践”的一本实用类图书。
    【B】读这本书有什么好处呢?如果你遇到孩子顶嘴、磨蹭、脾气急躁、撒谎、打人、胆小等情景时,《正面管教》这本书不仅帮助你读懂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目的,而且还提供了相应的方法。同时最神奇的是,在座伙伴最为关心的是《正面管教》的沟通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育儿,还有助于处理夫妻关系、同事关系。
     今天这个片段帮助我们学习到当遇到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如何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对孩子进行倾听,促使其愿意冷静下来思考解决问题方法。自然这个方法也适合成人之间。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过渡】首先,我们进入【R】环节,请大家花1.5分钟时间进行阅读,阅读完后,请举手。


R片段:赢得孩子合作(《正面管教》P2627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下面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你决定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足以为你带来积极的感觉。经过头两个步骤之后,你也已经赢得了孩子。等你进入第三步时,孩子就已经能听得进你的话了(哪怕是你以前说了多少遍,孩子都听不进去的话)。第四步肯定会很有效果,因为你已经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过渡】我注意到大家都已经看完。接下来我们进入【I】环节: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们通过这个片段,学习者在孩子的有情绪或者发脾气时,学会运用赢得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对孩子进行倾听和沟通,促使孩子愿意冷静下来共同寻找解决方法。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赢了孩子,是大人用控制、惩罚、恐吓等手段战胜孩子。赢得孩子则是在和善、爱和尊重为前提,真正的倾听到孩子、理解孩子,所采取的方法就是共情、诚实的自我表达,实现倾听对方,共同解决问题。(图示展示)


微信图片_20180812231415.jpg


赢得孩子合作的四步骤是:(图示展示)


微信图片_20180812231410.jpg


赢得孩子合作一共有四个步骤,其中最重要的是前两个。

1、倾听孩子,并说出他的感受。可以用你句式表达:当……时,你感到……你希望……

比如孩子冰淇淋掉地上了很伤心:当你看到冰淇淋掉在地上你感到很伤心对吗?你很希望它还好好握在你手里对不?

2、理解孩子的感受,表达同情,而不是宽恕;

比如孩子打人了。他一般是因为生气才打人对不?我们可以表示理解孩子的生气,但是不能认同他打人这个行为。

3、真诚的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此处可以用我句式表达。

4、关注于问题的解决。

所以1进而2解决了,34就会变得很容易。通过用赢得孩子的四个步骤,让孩子觉得我们懂他爱他,愿意听大人的想法和建议,一起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那么做的坏处】

那大家可能会问,如果我不用赢得孩子合作四个步骤有什么坏处呢?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使用赢得合作四个步骤的条件。在遇到孩子发脾气、顶嘴,你会怎么处理呢?(学习者互动)大多数父母不是倾听孩子,而是会给孩子讲道理、批评、指责、甚至动手打他。此时父母处于情绪失控状态,就会发现问题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而且让孩子不再信任父母。会出现两个结果,孩子要么变得叛逆,要么胆小怯懦,不敢表达自己;亲子关系也紧张了。

所以赢得孩子首先是父母需要保持冷静的状态,否则就会失效。当然这个方法也不是万能的,有的时候,即使父母按照这四个步骤去做,因为孩子的情绪强烈,或者是有其他因素影响而无法实施。如果父母没有足够倾听的话,也很难赢得合作。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我来讲一个我生活中的例子。

【举个例子】

【举反面例子】

记得果果四年级上学期时,早晨突然坐在沙发上哭。不要上学了。做娘的看到很郁闷。他说班级有一个老师管不了的孩子,上课时大喊大叫,拿笤帚扫同学,拿书砸同学。最近已连续两天把班级的图书扔地上,果果和同学帮忙捡书。他不仅打了果果,还把他的书包饭袋扔进垃圾桶了。果果很生气,但是因为我们家的教育是不能动手打人,他也认同打人不对,所以白白受了这气,不想上学去了。我一听就生气了,把他批评了一顿,愣是把他赶学校去了。后来才知道孩子一肚子的委屈,因为我没有理解支持他,后来学校发生的事儿比如那个孩子把垃圾桶扣他头上等再也不告诉我。

通过学习今天的拆页,我知道了过往做法的不足,明白了如何赢得孩子。如果上帝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回到当时的场景,我会这样做。

【举正面例子】

第一个步骤,表达理解,妈妈说出了孩子的感受:“你好心帮忙捡书,同学却拿书砸你,你很生气是吗?”。

第二个步骤,表达出同情,而不是宽恕,并且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经历。妈妈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一个同学把我的发卡折断了,我也很生气。

第三个步骤,宝贝,砸疼你了吗?听你这么说,妈妈也很生气。

第四个步骤,咱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保护自己不被欺负呢?

大家体会到这样孩子就不太一样了对不?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分组】那下面我们先进入A1的环节,也就是激活过往经验。在此之前,我们先分一下组,两两一组,因为要等下要进行分组讨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提问设计:

现在我们进入【A1】环节,亲爱的伙伴们,刚才我分享了一个通过四个步骤倾听孩子的例子。邀请您回顾下,在过去一周里,您的孩子在孩子哭闹、发脾气、甚至扔东西撒泼的时候,您是如何做的呢?刚才有小伙伴说还没有小孩子,如果您没有孩子,请您回顾下您小的时候,或者你的兄弟姐妹或者朋友同学、或者邻居的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他的父母或者您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请您在小组内分享。时间2分钟。

大家分享的时候可以按照这个小剧本的设置来分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内容。

邀请1位伙伴大组分享(2-3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有一个同事,管理孩子很狼性,班主任打电话说孩子欺负其他孩子了,他第一个反应回去好好教训孩子。所以就这样实施了。其实还有更好的方法。他都不管孩子具体发生了什么,就打了孩子。

 

【A1+】最后我们进入【A1+】环节

提问设计:

最后我们进入【A1+】环节,我注意到大家刚才都想到了这样一个案例,现在如果让大家乘坐时光机再回到那个场景,请大家用刚才分享的四步法来进行表达,大家会怎么做呢?或者您希望的父母怎么用这四步法和您(孩子)说呢?或者假设您是这个孩子的父母,用这四步您会怎么说?

1、倾听孩子,并说出他的感受。

2、理解孩子的感受,表达同情,而不是宽恕;

3、真诚的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此处可以用我句式表达。

4、关注于问题的解决。

大家先花1分钟的时间写写,然后每个人在小组内分享,时间2分钟。然后小组中选出一个人,将自己用这个方法的具体四句话表达和大家分享下,时间在2分钟内。

(伙伴写和分享时互动)

1、这也是沟通的四步法,可以当朋友或者同事曾经有情绪,如何用沟通的四步法来沟通。

2、描述客观事实,不用评判性的语言。

【A1+案例分享】

 好,完成的小组请举手,谁愿意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A:

背景是:老师告状孩子打人了,先在老师那了解下过程

第一步:理解他当时的感受:我听了老师的和你说的,你一定非常生气。

第二步:表达同情而不是宽恕:学校的同学一定有喜欢的、不喜欢的,对吗?大家其实都是这么样的,我们需要学会更好的与他们相处。

第三步:让他把感受说出来,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第四步:让他想想,A1+的感受,如果能想出来更好,如果没有,就说如果妈妈有这样的方法,你是否愿意去尝试呢?

 

分享者B:(分享者B是在拆书结束后,她觉得这个片段拆解让她很感慨,有表达的愿望,所以又邀请了她分享)

背景是:表弟考试成绩下降。

第一步:成绩下降,你自己也不高兴,你是有上进心的孩子,你自己也会有担心。

第二步:妈妈理解你的感受,妈妈在工作中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

第三步:我作为妈妈看到你的不高兴也会难过,也有担心。

第四步:或许我们可以一起聊聊,可以做些什么?

 

【总结】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方法不仅可以适用于孩子,还可以适用于身边的朋友、爱人和同事。非常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希望今天学习的片段对大家有帮助。我的拆解就到这里,大家如果还有需要讨论的,我们私下再讨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