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我叫程婷婷,我的英文名字叫Anny,大家叫我安妮或婷婷都可以。
我的三个标签:翻译;摄影师;终身学习者。
分组:接下来为方便我们的讨论,我们先进行分组。
【事件】班里的孩子偷钱买玩具,作为老师的你怎么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学生的家长?
【提问】是指责家长没有管教好孩子,还是觉得身为老师没有管好学生而向家长说“对不起”,还是担心学生被暴打一顿向家长说完后补一句“问题不是很严重,下次注意就好了”?
【影响】不管采取上述哪一种做法,对家长教育孩子都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
【方法】正确的方法应该怎么做呢?马东的《好好说话》告诉我们,做一个合格的报丧者应该要怎么做。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学会用“专业”、“善意”与“陪伴”三步骤的方法向别人传递坏消息。
接下来请大家做一下测试题,1表示极不符合,2表示偶尔,3表示经常,4表示总是。
1. 当我不得不向别人传递坏消息时,我会主动出言安慰。 1 2 3 4
2. 我认为报丧者出谋划策可以帮助信息接收者解决困境。 1 2 3 4
3. 作为报丧者,我会遭受池鱼之殃。 1 2 3 4
4. 作为报丧者,为了表达出我没有恶意,我会向接收方说“对不起”。1 2 3 4
5. 作为报丧者,为了表达我对接收者的同情,我会表现的感同身受。 1 2 3 4
【A1测试之后,解释自测题】
以上测试题测试的是你是否具备报丧者的潜质,请大家算一下自己的得分,分数越高表示潜质越低。自测题5-10分表示具备报丧者的潜质较高,11-15表示潜质一般,16-20表示潜质较低。
原文片段:
传递坏消息的分寸与技巧
好消息来了,我们能兴高采烈地四处传播,这没什么问题。但面对坏消息,如何转述和报告,就相当考验我们传递信息的水平了。因为尽管错不在你,“报丧者”却总是特别容易遭受池鱼之殃—毕竟一般人听到坏消息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愤怒、否认,而近在眼前的报丧者,往往就成了最好的发泄对象。
报告坏消息的时候,最常见的误区就是因为要表现出感同身受,反而让自己受牵连,成为被指责的对象,以往那些狗血影视剧作品当中,有个常见的误导,那就是医生向病人报告手术结果的时候,经常演得太过。家属还什么都没说,他就自顾自面色悲戚,一副“这种结果,我实在不能接受”的表情。然而,这样就要出问题了,本来你只是一个来传达消息的、不承担任何责任的中立方,可是一旦你表现得过于同情,就容易会给对方一个迁怒于你的情绪出口:“你既然这么不能接受,当初为什么不再努力一点。”明明本来不关你的事,却要因此受牵连。
报告坏消息的第二个误区,就是我们经常会混淆“善意”和“愧疚”这两种情绪。为了表达自己没有恶意,很多人开口就是“对不起”,换来的却未必是对方的心平气和,反而很可能是一句恶狠狠的话;“说对不起有用吗?你得给我解决!我们要明白,很多人都有一种一种阴暗心理,就是遇到坏事总想找个人负责,谁离得越近谁就越危险,这是大家都共有的人性阴暗的一面。所以表达善意的时候,如果混杂着愧疚,就容易被人抓住把柄,对方很容易会觉得:如果你没错,你在愧疚些什么呢?本来这事没你的错,你都会变成是你的错。
至于第三个误区,则是有些富于行动力的人,在传递坏消息的同时,为了安抚接收方,也为了避免自责,往往会主动出言安慰,甚至出谋划策,试图帮对方解决整个问题,却忽略了这样做其实很容易有失分寸,并伴随着极大的风险。首先,作为传达消息的中立法方,您未必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主动安慰和建议,一个弄不好就画虎不成反类犬,让原本就情绪不佳的地方更添愤怒。比如有些人喜欢自作主张的说类似“没事啦”“想开点”“这说不定也是好事呢”这些话可是如果你传递的坏消息其实对于接收方来说是天大的事,你这么轻描淡写\大事化小,对方会怎么想?其次,当你主动安慰的时候,就将自己的身份由“不承担责任的传达者”转变成了“要承担责任的行动方”。试想一下,假如对方听了你的安慰,过会儿发现心情还是很糟糕,再回来找你,那你是不是还得接着安慰?如果你给对方出了主意,他听着听着觉得有道理,再详细咨询,你是不是还得帮她把后续工作做完?毕竟建议可是你提的呀,这其中就算没有出纰漏,你也得费神劳心,付出不必要的努力;而万一出了任何问题,责任还得归你。本来没有你的事,主动安慰之后却多出了一部分你要负责的事,不啻引火烧身。
P36-37
(原文片段完)
【简短互动,精确控场】
原文讲了传递坏消息的三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什么?
学习者答:表现出感同身受
第二个误区是什么?
学习者答:混淆“善意”和“愧疚”这两种情绪。
第三个误区是什么?
学习者答:主动出言安慰
刚刚测试题在16-20分的小伙伴请举手。
我看到有一多半的小伙伴,举手的小伙伴是不是掉到拆页所讲的误区里了?
学习者:是
那么在传递坏消息时正确的姿势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中立的姿态。
【what】什么是中立的姿态呢?
既不过分亲热,又不过分冷漠,这样才能做到既忠实地传递消息,又不会进一步刺激到接收方的情绪。
【how】怎么运用中立的姿态?
第一,就是专业。什么是专业,就是从你职业的角度体现出专业形象、专业知识。比如医患沟通中,医生一定是穿着白大褂,在医院,用中立客观的表述通知你病人的家属。常用的句型:我来说明一下,这件事情是这样的····在不过分亲热方面,没有什么比专业人士的中立姿态更让人挑不出毛病了。
第二,善意。善意指的是“愿意帮助的善意”而不是“过失在我的愧疚”
“很遗憾,这事没成功”说遗憾,意味着你是出于人道主义而表示出善意,有别于愧疚和抱歉。
“对不起,这事办砸了”表达的是过失在我的愧疚。
第三,陪伴,陪伴指的是报告坏消息时,最好是在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最好是先跟对方一起坐下来,说完不幸的消息,你要表露出一种态度:“你一定有很多疑问,你一定觉得这不可能,没关系,我可以在这里一直陪你,帮你耐心解答问题。”不是说完就马上离开,而是要花时间陪伴他。常用句型:有任何疑问你都可以问我,我会告诉你我所知道的一切信息。
【案例】比如上周去银行办事,我前面是一个办理贷款业务的客户,柜台的的办事员说:“先生,不好意思,你的贷款没有审核通过,银行不能向你提供贷款”。客户一听顿时火了,把手里的资料往柜台上一拍,说;“你们银行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的贷款没有审核通过?”整个大厅的人都停下来看他,他还在说个不停。柜员被吓得不说话了,这时大堂经理走过来了,他先去向柜员了解情况,把客户提交的资料看了一下,然后说:“先生,我来说明一下,这件事情是这样的:先生,你当时办理贷款的时候只查了你的情况,但是你的贷款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我们查到你的妻子的征信不符合贷款要求;很遗憾,我们有很严格的贷款审核流程,你的资料确实无法通过审核。我可以在办公室的电脑里将查询结果给你看,你现在可以随我到那边的VIP间查给你看,客户就和随大堂经理去了VIP间。是十来分钟后我看到大堂经理送客户出来,客户脸色不再难看,和经理捂手告别。
【适用边界】这件坏事并非由你造成,因为身份、职业的原因,你不得不向别人传达坏消息,比如医生、老师、人力资源部主管、银行职员等等。
【A3促动参与】
王主管是陕西某建筑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由于今年经济形势不好,公司要裁员,他需要通知名单上的员工被裁员了,小张也是名单上的一员。如果你是王主管,你会怎么用我们今天学到方法来通知小张,让小张顺利的离开公司?给大家6分钟的时间先在小组内讨论,6分钟后我们请一组小伙伴起来角色扮演,一人扮演王主管,一人扮演被裁员的小张,现在开始。
学习者案例记录:
王主管(丁月):小张啊,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小张(燕姐):好的,来了,王主管你好。
王主管(丁月):小张,今年整个经济形势不好,你看到这个行业的行情了吗?
小张(燕姐):我有所感受,咱们这个行业整体下滑,我知道西安有好几家公司都倒闭了
王主管(丁月):对,整个行业下滑,咱们公司受到了影响,公司高层已经开会决定了,你所在的部门要被解散,我也希望你能理解,能够接受(专业)。我觉得你个人的能力很强,有非常强的抗压能力,我也特别认可你。如果你愿意,我这边可以给提供帮助,作为推荐人帮你介绍工作(善意)。以上我说的你还有什么疑惑或是不理解的地方吗?(陪伴)
小张(燕姐):谢谢你,我已经知道了
王主管(丁月):以后你有什么需要你都可以来找我。
小张(燕姐):好的,谢谢你,王主管。
【A2 催化应用(事后复盘)】
是不是觉得这个方法很棒呢,但是由于不是习惯使然,你碰到这种情况不一定就能很好的运用,事后复盘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的把这个拆页拆为己用,请你这一两周刻意留心你或者别人传递坏消息的场景,把传达者和倾听者的对话记录下来,然后试着用专业、善意与陪伴三步骤的来传达。
学习者案例记录:
丁月的A2:
我们部门已经有三个多月连续两个人上班,编制是5个人,但是实际上只有2个人在岗,人力一直再给我们说,要招人,前天我们人事经理说:“我们现在开始可以给你们招人了,我们领导批了。”我们两个人非常高兴的感谢了我们的人事经理,昨天快下班的时候,我们的人事经理走到我们两个面前说:“亲,真的不好意思,我们都已经准备给你们招人了,可是老总说他还要考虑考虑,所以估计你们两个招人的计划还要再等等”我们两个听了,很不高兴,但是在公司就没有多说什么,经理走了后,我们就开始吐槽,让人力招个人就这么难,公司差不多就行了,我们成天加班都看不见吗?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两个工作效率有多慢!
针对这个经历,运用我所学的内容,我进行事后复盘:
人事经理在给我们传达老总未批准招人的消息时可以这样,把我们叫到他办公室说:“月啊!给你说件事,昨天不是我说了要着手给你们招人嘛,今天老总考虑了一下,说因为你们部门是公司的一级部门,招人需要慎重,他那边说的意思是招人不会很快,想把握招人的质量,所以你们得要耐心等等(专业),老总的想法其实很对,我们一定宁缺毋滥,一旦上岗,这样你们两个也会省心一些,不然你两会更累,这段时间就辛苦你们两位了(善意)。你看,对于我刚刚说的还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没?(陪伴)。”如果我们人事经理这样对我们说了之后,我们一定不会对人事经理的那一番话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反而会觉得他说的在理,也感觉到领导对我们考虑,因为做到了专业、善意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