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今天我要带给大家一本非常棒的书,叫做《非暴力沟通》。 【F】: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如果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谊相通,和谐相处。 【A】:对比其他的沟通类书籍,这本书不仅仅有实用的沟通技巧,而且更侧重于挖掘语言背后双方所蕴含的情感与期望。这本书在豆瓣的评分达到8.5分,并被选入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之列。 【B】:非暴力沟通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希望通过本次的学习,大家能够打开爱的密码.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学会倾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R 原文片段
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我跟女儿的一次对话提醒了我。
有一天,我女儿在照镜子时说:“我丑得像一只猪。”“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我大声宣布。女儿很不高兴的看了我一眼,喊了声“爸呀”,然后摔上门出去了。我的安慰看来不合时宜。也许当时我最好问她:“你对你今天的形象感到失望吗?”于是,我试图弥补。
我稍微评判了一下自己:“你整年都在教这个,当真遇到事情时,你就忘了。”然后,我走进她的房间,对她说:
马歇尔:我猜,你需要听到的是你对自己的外表有多失望,而不是我的安慰。
女儿:没错,你总是试图弥补一切。
马歇尔:呵呵的确如此。
在非暴力沟通中,当遇到他人的倾述,我们需先放下安慰和建议,然后全心全意体会对方。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的朋友、家人、同事,经常会在不经意间向我们抱怨和诉苦,那我们该如何倾听,如何回应呢?
通过阅读片段,我们得知,当对方对我们进行抱怨时,我们会不假思索的给出安慰和建议。而这个安慰和建议对事情的解决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让对方更加添堵。如原文片段里,女儿在照镜子时说:“我丑得像一只猪。”父亲用安慰的口吻大声的回答,你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儿一听,很不高兴的甩门而去。
面对此情此景,这位父亲应该倾听对方需要:第一,放下安慰和建议;第二,全心全意体会对方。
具体细化为ABC三个步骤:
A. 暂停片刻,收住本能的安慰、建议等冲动反应。避免使用诸如:“这不是你的错……”等安慰类语句及“我想你应该……”等建议类语句。
B.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用诸如:“你很……,是因为你需要/希望……”等去体会他人的感受及需要。
C. 给他人反馈。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如:“你很伤心?你需要得到肯定是吗?”
后来,这位父亲,把关注点放在体会女儿的感受和需要,感受到女儿这句话的背后反映了女儿很在意自己的形象,同时对自己今天的形象很失望。第三步,运用疑问句来反馈“你对你今天的形象感到失望吗?”女儿回答没错。运用这个三步骤,有效的缓解了两人的关系。
如:有个朋友有次跟我说:“我又没赶上飞机,我真是个混蛋”,我当时若回答:“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不要太严格要求自己”,这句话给出的是安慰,这句安慰的话即不能解决赶飞机一事,又不能对对方的情绪进行共情,所以对方因没得到理解与倾听,最后不欢而散。
现在学习了这个ABC法后,首先,搂住本能反应。接着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对方对自己没赶上飞机很失望,希望自己能做到守时。第三步,进行反馈,“你很失望(对方感受),是因为你希望能够信赖自己,对吗?(你希望自己是一个守时的人,对吗?)”或者说:“你很生自己的气,你需要好好检讨一下自己,对吗?”。当然,对方在听到倾听性话语表述时,会更舒服,我们对话会持续健康地进行。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我们刚刚学习了如何更好地倾听对方,接下来我们用所学的ABC三步法来解决现实问题。场景一首先利用安慰性语言回答,然后修改为倾听性表述;场景二首先用建议性的话语回答,然后修改为倾听性表述。通过对比,使学习者深刻理解两种表述的差异,从而使自己能在遇到别人倾述时不再安慰或建议,而是用倾听性话语反馈对方。
场景一首先利用安慰的话语回答,然后修改为倾听性话语表述;
场景一:
小明跟小红是大学同学。小明自控力较差,经常打游戏或逃课,每次期末考试来临时总会后悔不已。马上又要面临考试,小明找到了你倾述苦衷。
小明:这学期又没好好学习,我太失败了!
小红:
场景二首先用建议性的话语回答,然后修改为倾听性话语表述。
场景二:
小华和小鑫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小华由于不爱运动,体重猛增。他非常讨厌自己虚胖的身体,但又控制不住。今天小华找到了小鑫倾诉苦衷。
小华:我真受不了我自己,我现在变得这么胖!
小鑫:
现在请两人一组,选择不同的场景,进行演练。两人分别扮演小红和小鑫,最后用三步法给出合理的倾听性话语。演练时可以问问对方的感受,对比两种表述的差异。
演练8分钟后,我会选一组“小明”和“小红”,一组“小华”和“小鑫”现场表演,大家一起听听两种表述的差异。从而当我们遇到别人倾述时不再安慰和建议,而是给出倾听性话语反馈对方。
现场两组学习者分别表演了情景片段,理解到安慰性和建议性话语与倾听性话语的巨大差距,从而有利于学习者利用原文行动建议,更好地进行倾听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