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林枫淇,新晋拆书家.
【学习目标】
今天,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识别自己是否进入评判者心态,并通过ABCC选择法转换自己的心情,可以平复心中产生的负面情绪,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技能点要求:学习目标包含学习者可被观察到/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现场学习者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图书介绍】
【F 特征】今天的拆页选自《改变提问,改变人生》,这是美国知名提问力专家梅若李·亚当斯博士的一本关于提升提问式思维的全球畅销书,也是全球各地培训师、咨询师、催化师、企业高管的案头必备。
【A 优势】它是一本思维心理学的书,但是与同类书籍相比,没有太多枯燥的理论和概念,而是通过讲述主人公在工作和家庭中遇到的挫折和困惑,然后在一个引导教练的帮助下,学会如何提出好问题,如何运用提问改变心智模式,提升生命质量。这本书的语言简洁但深刻。
【B 利益】你有没有给自己或他人贴过标签?
你有没有和人为某事、某人、某种想法争论过对错?
你有没有总是和亲人争执发火后而内心中充满了自责?
你有没有在工作中指责过下属,抱怨过领导?
这本书以及今天的拆页,会让我们学会,通过自我提问,帮助我们从各种负面情绪中脱离出来,进而提升和他人的人际关系,改善与家人的亲密关系、与同事间的工作关系,并能提高自己解决问题和处理情绪的能力,帮助你和你关心的人生活得更好。
【技能点要求:FAB介绍法,清晰辨别出F、A、B】
【技能点要求:包含How的内容,且总内容不超过2页图书内页】
今天我选择的第一页是一张图,大家沿着地图的路径看下去,每个框框里面的文字都看一看,第二页只要看一下那个红色框框就行,看完的小伙伴示意一下我。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大家看到“选择地图”,我们每天面对任何一件事情时,我们就站在了选择地图的起点,它可以是一个思想,一个感受,一个情境,我们将走上其中一条路,对自己提一些问题,然后得到答案,然后采取行动。
评判者心态的路边指示牌上写着“反应”,因为评判者心态是我们人的天性,而我们下意识的反应就会让我们走上评判者之路,这条路上充斥着“该责怪谁”、“自己/他人怎么能这样呢”、“谁对谁错”这样的问题;
如果我们沿着评判者心态一路走下去,这是一条评判对错,评判自己,也评判别人的荆棘之路,最终将陷入评判者泥潭而无法自拔,大家可以看看地图里路的尽头,那片漆黑的泥潭,只剩下对自己/他人的责怪批评,对人对事的麻木,“没有用的,一切都是白费劲的”!大家想象一下,当这些情绪缠绕在心头,只剩下情绪在左右着大脑的思考,让自己陷入人际危机,或者和家人关系恶化,或者工作中处理问题不客观不理性,或者负面情绪爆棚,导致情绪低落不稳定,将给我们带来家庭关系紧张,职场不顺,团队成员隔阂重重,个人成长停滞等一系列人生的问题。
【技能点要求:【I】讲解中有举例子说明,讲解拆书家提到了不那么做的坏处】
某天早上,我心情愉快地骑着电动车送妻子去上班,行走在非机动车道上,一辆很宽大的豪车突然在我们后面按了两声喇叭,吓我一跳,我就嘟囔着:“你干嘛,不知道这里是非机动车道吗?豪车了不起吗?这么窄的路你挤进来干嘛?”情绪有点波动。
接着那辆车在引起我注意之后,加速从我身边硬挤过去,同时长按了一阵喇叭,把我们差点挤到路牙子上去了,我心中怒火中烧,就差破口大骂了!这就是典型地下意识反应进入评判者心态引起的情绪后果!
而我们再看看学习者之路,阳光明媚,路上的人身心放松、愉悦,可是这是一条必须控制自己的意识去选择的路,所以它的起点指示牌上写着“选择”,它需要人们问一些“发生了什么”、“我想要什么”、“我能学到什么”、“对方的感受和需求是什么”这样充满包容接纳的问题。
这个选择地图中最关键的是那条转换道,它告诉我们,走上评判者之路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转换到学习者之路去,依然可以重获光明,而ABCC选择法就是一个让自己走入转换道的工具。
就拿那天早上来说,我当时就发现自己情绪不对,妻子也提醒我:“嗯,你进入评判者心态了哟!”于是我使用了ABCC选择法:
A(aware)觉察 我发现自己进入了评判者心态;
B (breathe)深呼吸,我对于这件事情客观吗?没有,我只是主观上觉得非机动车道不能开汽车,而且豪车成了我对他的另一个标签,觉得因为他是豪车,所以按喇叭就是炫耀嚣张,还有就是因为把我挤到边上去了,造成了我的骑车的不便。
C (curiosity)好奇,事实是什么呢?不知道呢,他舍弃宽阔的马路开到这里面来,估计是要靠边停呢;
C(choose)选择,我选择让这种情绪随风去吧,没有谁对谁错,这路又不是我一个人的。
果然,豪车在我的前方靠边停下,从后座下来一位老人,我也没有因为这个不愉快而使得我的大清早的情绪受到影响。
ABCC选择法,通过内心的自我提问,调整自己的心态,客观地看待自己面对的现实,从事实出发,从真相出发,去做出尽可能正确的选择。
【分组】
因为今天人少,我们就分两组,左边两个小伙伴一组,我和右边的小伙伴一组
【A1】激活经验(显像问题)
拆书家提问设计:
请大家认真听听下面的几个场景,与伴侣争执,对孩子说教,和同事分歧,跟朋友隔阂,对亲人不满,对下属指责,对领导腹诽,和陌生人发生没必要的口角和冲突......你最近一次发生过上述场景吗?写下当时的情形和心理活动。
【技能点要求:显像提问清晰,其中包含具体的情景,刚才有学习者分享了自己根据这个场景联系出来的过往情景或具体经验】
学习者案例记录:
因为我们家有了一个宝宝,小沐曦,我们家最近以来发生的一个事情,我老妈白天帮我们带孩子,孩子在外面哭,哭得很厉害的时候,我和我老婆回想这说:老人家为什么不把孩子抱进来让妈妈安抚呢?这种哭的时间太长,我们就有情绪,觉得老人的喂养方式不对,还发生了口角,我们觉得老人的观念过于陈旧,就是孩子不要一哭就找妈妈,会对妈妈形成依赖,他们能搞定就不要麻烦妈妈,而且我们认为他们可能是想多一点时间和孩子相处,一旦抱给妈妈就会一直待在妈妈身边,和他们相处的时间就少了,于是我们就贴上这么个喂养方式陈旧和只在乎自己感觉的标签,带上了不满的情绪。
【A1+】(反思加工)
拆书家提问设计:
如果回到当时的情境下,使用今天学到的ABCC选择法,你如何应对当时的情形和心态,让自己从评判对错,争论输赢,相互抱怨中转换出来?
【技能点要求:反思加工指令清晰,刚才有学习者根据指令,联系出如果以后再遇到同等情况时,自己的具体做法。】
学习者案例记录:
如果我用ABCC选择法,对于对父母不满的这件事情,我和老婆应该先A,发现自己进入评判者心态,B,深呼吸,让自己停下来,然后C,好奇,我老妈到底因为什么不把孩子抱进来呢,然后,C,选择,客观地去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沟通之后会发现,其实他们是想让妈妈有多一点时间调养身体,多点时间休息,于是我们选择和他们就孩子哭得很厉害这件事情达成共识,就是,这种特殊的情况,孩子需要妈妈,还是尽量抱到妈妈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