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张琢,在一家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做HR,今天我为大家带来2-2的拆页。
我先来分个组。
今天我要为大家拆的片段来自《提问的力量》这本书,让我用两分钟为大家介绍一下。
FAB
F:
《提问的力量》由弗兰克•赛思诺所著,作者是闻名于世的艾美奖获奖作家、国际著名记者与主播。作者拥有逾40年的全球采访报道经验,因“白宫新闻记者”的新闻节目主播和CNN脱口秀主持人的身份而得名。
A:
本书与同类书籍相比较,有以下几点优势:1、由前美国国会议员、高盛董事《voya杂志》&800CEO READ等政商学界联袂推荐。2、每篇文章都包含一位卓越人士如何提出优秀问题的故事,趣味性强。
B:
在生活中,很多人不太会提问是由于并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问出的问题伤害了对方的感情或者是造成了误解。导致比如处理不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升职晋升受到阻碍;与亲人之间沟通受阻,形成隔阂。本书的作者认为,巧妙地提问可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实现短期目标与终身规划。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并不重视提问的影响力。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拆页可以有效改善这些问题,当对方需要得到你帮助的时候,利用问题去建立共情关系,可以最大程度的缓解他们的情绪并引导他们自己找到好的解决方式。让大家更信任你喜欢你,加强你的人际关系。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学会通过提问去建立共情关系的具体方法,并运用到生活学习工作中去。
在此科普一下,共情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那是自身的精神世界一样的一种能力。通过提问建立共情关系是指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提问题。
先说明一下文章里的四个步骤:
如何利用问题建立共情关系:
1、试新鞋——从他人视角看问题。
2、留下回旋余地——提宽泛性问题,让对方打开话匣子。
3、聆听言外之意——仔细聆听,捕捉对方真实需求。
4、建立亲密的距离——满足对方真实需求,表示同情和兴趣。
(可能产生的异议)
看完拆页,大家可能会心想,这方法有四个步骤,好麻烦啊,真是要死掉不少脑细胞。就像我们平时那样沟通不也挺好的,省心多了。
(预防性讲解)
但我想说的是,如果由于没有掌握很好的提问技巧,导致沟通不畅、问题无法解决,所带来的时间、精力的浪费,要严重得多。。。
(举反例)
比如就说上个礼拜吧,我与朋友之间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前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一个朋友跟我说上个周末遇到的一件烦心事,在与领导吃饭的时候开了一个玩笑,可能有些过火,想问我应该怎么补救。而当时我并没有很认真的去体会她的感受,试着去捕捉她的需求,我只是表现的很诧异并问她当时为什么要那样做。结果她有些沮丧和生气,说我根本不能理解她,接下来一个礼拜她也没找我讲话了。我只能主动找她,跟她解释并且试着去开导她,结果为这事耗费了我不少精力和时间。如果我当时运用拆页中的方法,我就不用事后大费周折还不讨好了。
(举正例)
1、试新鞋——从他人视角看问题:
她在想什么?她什么感受?如果我是她,开了过火的玩笑,我会怎么办?
2、留下回旋余地——让对方打开话匣子:
提宽泛性问题,那天发生了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他说了什么?(邀请他们进入他们觉得比较舒适熟悉的领域。)
3、聆听言外之意——仔细聆听,捕捉对方真实需求:
对话的时候注意观察她的语气、表情和心情,找出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安慰、鼓励还是只是想倾诉?
4、建立亲密的距离——满足对方真实需求,表示同情和兴趣:
如果需要安慰:你开的玩笑没有人会当真。
倾诉:我就听着就好了,不发表感想。
过程中给予安慰、鼓励或者静静听他说完,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对她的同情以及对他的兴趣。
最后与我沟通后的结果可能就是,她觉得我很nice,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还会来找我,我们之间的感情变深厚。
A2
(分步规划1)请你想象一下,在接下来的一周,你身边会有谁来找你吐槽,会向你吐槽什么事情呢?可以是你的朋友、亲人或者是伴侣,大家试着去想象一下。
(分步规划2)接下来,我们利用今天的学到的共情提问方式来帮助他们,并且分享出来。
王敏分享:
一位妈妈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上学让孩子很焦虑晚上睡不着,这位妈妈想问王敏如何去引导孩子走出心理困境:
王敏决定接下来可以这么做:
1、 试新鞋:都是妈妈,如果我的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也会很焦虑,我可以理解。
2、 留下回旋余地:提问妈妈,孩子在上家幼儿园是怎样的状态?新幼儿园开学不到两个月,孩子有什么行为让她觉得是焦虑?孩子这样的状态,家庭里其他成员给了怎样的反馈?
3、 聆听言外之意:妈妈可能不是需要建议,真正焦虑的可能是妈妈而不是孩子,妈妈需要的是舒缓情绪。
4、 建立亲密距离:我会持续关注和聆听,给到妈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