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大家好,欢迎参加拆书帮太原黄河分舵的拆书过级活动,我先简单用“三个标签”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叫薛婷,有一个四岁的女儿,小名米乐,大家也可以叫我乐妈,我想要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哦。
第一是二级拆书家,拆书让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里面的世界绚烂多彩。
第二是烹饪爱好者,享受把照顾好别人的胃就是安放好他们的心的过程。
第三是正面管教:成为正面管教讲师后,孩子依然是那个问题迭出的小屁孩,而我们的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同时也让我认识、帮助了好多家长朋友,大家一起抱团成长,特别温暖。
为了方便下面的拆书学习,我先分一下组,正好咱们现场有六位小伙伴,咱们就两两一组,方便大家讨论。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了解训练孩子的概念、适用边界,【具体内容】找到需要训练孩子的具体方面,【可观察到的动作】可以使用花一些时间训练孩子的方法,【完成程度】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技能。
【图书介绍】
大家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场景,
【事件场景】孩子放学回家后,你放下自己的包包就跟孩子说:“快去写作业!”结果孩子慢吞吞的打开书包,你看着就来气,叫你快点;老公在沙发上玩手机,你说,去收拾一下桌子,结果,桌子上还是很脏乱,老公却说:我收拾过了;你问同事要周总结的内容,结果好几次都不和你的要求,周总结写的没办法上交。
【提问】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怎么做可以在让对方达到标准,掌握技能,又不破坏彼此的关系呢?
【影响】如果我们处理不好的,或者回避这些问题的话,对方的技能不一定会掌握,而且也错失了双方进一步沟通加深关系的机会?
【解决】那究竟应该怎么做呢?简•尼尔森会在《正面管教》中告诉我们怎样培养花时间培养训练孩子生活学习中所必须的技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花时间训练孩子,孩子会拥有你希望他们拥有的优秀品质和技能,最关键的是,我们跟孩子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
史蒂芬・格伦在他的讲演中指出,父母们往往只告诉孩子自己的期盼,而不愿意费事准确地说明这些期盼如何才能达到,于是双方之间往往出现一个很大的误区。花时间训练孩子能消除这些误区。
格伦用下面的对话来生动地表明了沟通的误区:
妈妈:吉尔,把你的房间收拾干净!
吉尔:我收拾好了。(意思是:我有地方放脚了。)
妈妈:你没有收拾好。(意思是:地板还没干净到能当餐桌用的程度。)
花时间训练,意味你的用词和期望要非常明确。有一位妈妈花了几年的时间教孩子收拾床铺。她会给孩子们说的很明白,例如“如果你拉这里,会怎么样?”(会把褶子拉平。)
她买的床单都是带格子或线条的,以便孩子们学会怎样顺着床沿把床单铺得横平竖直到孩子们6岁的时候,他们的床铺已经整齐得能通过军队的检查了。
当你要求孩子收拾厨房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确知道你的要求对孩子们来说,收拾厨房可能就是简单地把用过的碗碟放进洗碗池里。很多父母因为孩子家务做得很糟糕而生气,尽管他们从来没有花时间教过孩子。花时间训练孩子并不意味着孩子就会做得达到你做得满意。改善是贯穿一生的过程。而且,要记住,你想让他们做的事,不见得就是他们认为“优先重要”的事,除非等到他们自己也做了父母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把生活中“优先重要的事做得更好。尽管整洁和礼仪对孩子来说不见得“优先重要”,但他们仍然需要学习这些品格。然而,大人们需要记住,孩子总归是孩子。
下面请小伙伴们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下原文片段,读完的小伙伴请给我一个示意。
【举出案例,匹配例子,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和适用边界】:
我们先来看一看,为什么要训练呢?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笑话:一个人准备一周后请客,为了储备足够的牛奶,他决定这个星期不挤牛奶,等请客的时候一起挤出来,结果等到请客的那一天发现牛奶已经挤不出来了。训练也是这样,反要一口一口吃,如果不训练不可能一步登天,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水平、应变能力,毅力也就无从谈起,而我们每次跟孩子的训练正是亲密关系建立的好时机,不训练的话就会错失哦。
【讲解概念】
在拆页中,我们看到花时间训练可以提升孩子技能,关键在于怎么理解“训练”
【举例对比】
比如:你跟孩子说:好好好写作业!要不就考不了好成绩,也上不了好大学!这不叫训练,为什么呢?因为目标标准不明确,什么叫好好写作业,孩子并不清楚,这个叫,说教。
再比如,你说,为了让孩子掌握作业书写干净整齐,把作业里的字每个写20遍练习书写,这个叫训练吗?这个也不是,为什么呢?因为训练需要有步骤,孩子写字不好需要我们了解是什么原因,握笔姿势不对,还是笔画,还是字的结构,一步一步来,这个叫练习。
再比如,如果我们看到孩子练习的字,按老师的优秀模板来,孩子枯燥的不停写后,我们会指出孩子错误,这个是训练吗?可以说是,但是不是正面管教这本书里所说的训练,传统的训练,是分隔成训,和练的两个过程,训就是有目标,有步骤的,不断练习。而正面管教是把两者融合起来,在训后,可以让孩子加入评价体系,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更主动,在练的时候,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观摩,而是也参与练,让整个过程变得有趣,平等。
【引出具体步骤】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正面管教》中如何训练的方法?
第一、提前沟通,了解孩子具体的情况,为训练做好准备。
第二,明确目标和步骤,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可视化的动作,自己亲身的模拟,将这个完成的目标和步骤示范出来。当然,要记住孩子毕竟是孩子,一是,我要方便他们理解操作,二是,标准不要太过严格,任何一项训练都是不断精进的。
第三,关注趣味,其实在培养技能的过程中是很枯燥的,需要我们加入这个过程,让他变得有趣味。
第四,评价权还给对方,让孩子自己来评价做的怎么样,并且寻找做的好,不好的愿意和方法。
给大家举个例子,方便理解,我最近在培养孩子自己带上番茄田画画的东西,
第一,提起沟通,以前都是妈妈收拾宝贝画画的东西,现在宝宝是大孩子了,你觉得自己可以收拾好吗?孩子很高兴的答应愿意。并且我观察孩子的收拾玩具,觉得她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第二是明确标准和步骤:标准我会在去上课的时候给她演示一边,收拾什么,去了教室不迟到。并且自己收拾一边让她看。
第三,关注趣味,来现场直播孩子的收拾情况(就像在解说足球比赛一样)孩子很开心。
第四、评价权还给孩子,上课回来的路上,会问孩子,自己评价一下,孩子会很高兴的说:妈妈我做到了,我怎么做到了。我会反问:你觉得呢?孩子会想想说:仔细,不着急。
其中,重点是明确目标和步骤,因为很考验我们的能力,怎么可以小步前进,如何是合适的目标。
难点是沟通,训练的时候,我们作为训练者很容易高高在上,沟通起来不会那么容易。
最容易忽视的是,评价权还给对方,因为,这个时候我们会觉得训练已经结束了,而忘记让对方来评价自己的表现。
【适用边界】
那么其实这个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在育儿方面吗?在与其他人,比如家人、工作伙伴中的沟通中,同样可以试用,比如,队友陪娃的时候,没有读绘本的技能,而且你会发现,效果出奇的好!当然,孩子太小没有沟通能力是不适用的。
那么,如果我们看到孩子没有某种技能的时候,是愤怒,心里想着自己的孩子怎么这么差的时候,会起作用吗?嗯,是的,我们需要看到孩子没有某种技能正是进步的空间,做到情绪平和在开始训练孩子。
【A2】催化应用
在大脑中过一遍,就相当于实际中应用一遍。因此,接下来,我们来写一个小剧本。
以现实生活为蓝本,想一想未来你将会遇到的场景,比如你老公不会墩地需要你培养,你的朋友想跟你学书法,来写一个小剧本,需要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包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和当时的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在对话中,你使用了花时间训练的方法。
请小伙伴们脑洞大开吧,把摘要写在便签纸上,时间五分钟,5分钟后,我将请一位小伙伴来讲述编出的剧本。大家也可以参照我刚刚小故事的对话结构来编写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
【熊妈】
时间:8月底小学快开学的时候
地点:家里
人物:我和熊
事件:训练熊收拾书包
对话:
我走过去抱着熊沟通,
妈妈:熊,马上要上小学了,咱们一起看看怎么收拾书包吧。
熊:好的,上小学就要背好多东西去上学了。
妈妈:那妈妈给演示一下,咱们需要怎么做,做成什么样吧。
熊:我要仔细看看妈妈怎么做。
妈妈开始把需要准备的东西列清单,逐一收拾后,核对,放到柜子上,确保第二天早晨走的时候不会浪费时间。
妈妈:收拾的时候好无聊是吗,咱们一起玩个平衡轮吧,指针指到什么地方,咱们就收拾哪个东西,让后在列表上打钩。
熊:这样好有意思。
妈妈:你想试一下吗?
熊:好滴好滴。
然后试了一下以后。
妈妈:你觉得自己做的怎么样呀?
熊:还不错,就是收拾时间有点儿长。
妈妈:那你觉得怎么可以时间短点儿呢?
熊:多练习,我会越来越好的。
【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紧紧围绕训练,我向大家一定都掌握了正面管教中的训练是什么,怎么做了,希望大家都可以把知识拆为己用,运用到生活中。谢谢大家参加这次的拆书过级活动,拆书路上,感恩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