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福州筹备分舵线下第五次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矫正错误的3个R 学习目标: 学会矫正错误的三个步骤

开场: 大家好,我是虾米,我现在是一级拆书家了,今天我要完成二级拆书家TF2-1的项目,顺利的话我很快就会成为二级拆书家了!
我要带来的片段源自《正面管教》
F:特征《正面管教》作者是美国,简•尼尔森(Jane Nelsen),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这本书是给家长和老师一种“不骄纵不惩罚”“和善与坚定”并行的教育方法,京华出版社,全书276页.
A《正面管教》被翻译成超过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已经有超过68个国家、600万个家庭被它改变。
B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并且知道在自己犯错时,如何矫正错误。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提示大家在看完之后看我一眼或者其他的提示性动作,这样方便我了解是否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

原文:
本书最重要的主题——你会反复看到的一个主题——就是学会怎样把管教中所遭遇的挑战作为你学习的机会。然而,大人首先需要改变自己对犯错误的任何负面观念,这样他们才能为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说的“不完美”树立榜样。下面的“矫正错误的三个R,是树立“勇于不完美”榜样的一个绝佳的方法。
矫正错误的三个R
1. 承认( Recognize )“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2. 和好 ( Reconcile )“我向你道歉"
3.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当我们把犯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如果我们把犯错误看成一件坏事,我们会倾向于觉得自己无能,感到灰心,并且可能会为自己辩解推托、轻下判断或者好批评——既对别人又对自己,另一方面当把犯错误看作是一个学习机会的时候,承认错误就好像变成了一次让人兴奋的探索,我想知道我能从中学到些什么”,自我原谅是“矫正错误的三个R”中第一个R(即承认)的一个重要因素。
你注意过当我们愿意道歉时,孩子是多么善于原谅我们吗?你曾经对孩子说过“对不起”吗?如果你说过,孩子是怎么回应的,我在世界各地讲演时多次问过这个问题,听众的回答都是一致的。当大人诚恳地道歉时,孩子们几乎总是会说:“没关系,妈妈了或爸爸(或老师),”孩子可能在一分钟以前还对大人的不尊重行为感到生气和憎恶(而且很可能正是大人应得的),而一旦大人说一句“对不起”毫不犹豫的原谅了。
“矫正错误的三不R中的前两个—承认与和好―为第三个R(解决问题)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氛围。在充满敌意的气氛中试图解决问题绝对不会有好效果。
正像大多数成年人和孩子—样,即使我很明白应该怎么做,可有时却不一定能照着去做。作为一个人,我们很容易被情绪左右而失去正常的理智(倒退到“爬行动物大脑”的控制),这时,我们会不假思索的作出反应,而不是深思熟虑的行为我深深喜爱正面管教原则的―个原因就在于,不论我犯了多少错误,也不论我的错误造成了多少麻烦,我总是能回归到正面管教原则上来,从我的错误中学习,清理我造成的麻烦,而且能让事情变得比我犯错误以前更好。
因为我犯过那么多的错误“矫正错误的三个R”就成了我最喜爱的概念之一。我自己就有一个“标志”性的案例.有一次与我对 当时只有8岁的女儿说:“玛丽,你是一个被宠坏了的淘气鬼”(这听上去像是和善、坚定、尊严和尊重吗?)
玛丽对“矫正错误的三个R”已经很熟悉了,她反驳我:“哼,待会儿你可别来说对不起.
我完全出于反应回答道:“你不用担心,因为我肯定不会。”
玛丽跑回自己房间把门摔上了我很快恢复到了理性大脑的状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并到她房间去道歉。她还在生气,没有准备好接受我的歉意,她手上捧着一本早期版本的《正面管教》正忙着用一支大号的黑色记号笔在书上画着下划线。我从她的肩膀上看过去,看到她已经在书白上潦草地写了两个大字:“骗子。”
我离开她的房间时想:“哦,老天,说不定哪天就会有另外一本《我最亲爱的妈咪》畅销书上市”我知道,我犯了一个大错误。
大约五分钟后,玛丽朝我走来,怯怯地抱住了我,说:“妈妈, 对不起 ”
我说:“宝贝儿,我也对不起你。事实上,当我说你是被宠坏了的淘气鬼时,我自己就是。我因为你管不住自己的行为而生气,可我自己也没管住我的行为,真的非常对不起。”
玛丽说:“没什么的,妈妈,我刚才的行为是像一个淘气鬼,"我说:“呃,我知道是我的行为激怒了你,气得你那样做的。”玛丽说:“呃,我知道我做了什么。”
我一再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当大人为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冲突(而且,任何冲突都至少是在两个人之间发生的) 承担起责任时,孩子们通常都愿意仿效大人作出的榜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当孩子们有承担责任的榜样时,他们就会学着承担责任。
几天之后,我无意中听见玛丽在电话中对她的朋友说:“哦,黛比,你怎么这么蠢!”玛丽随即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并且赶紧说:“对不起,黛比。当我说你蠢时,意味着我蠢。”
玛丽真正吸收了“矫正错误的三个R”原则,并且懂得了犯错误其实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刚刚给大家看的这个片段是:矫正错误的三个R,在讲这个片段之前需要先讲一个知识——错误是学习的最好机会。我们从小的教育是:犯错误是很丢脸的,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这本来就是一个很令人鼓舞的观念,也是我们现在社会中很难达成的观念,世界上根本没有一个完美的人,可是我们却经常要求自己或要求别人,尤其是我们的孩子要做一个完美的人。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我们自己小时候犯了错误时,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得到的讯息是怎么样的呢?常常得到的讯息,不是觉得自己愚蠢、无能、就是坏蛋、没出息,对不对?再想想当你因为犯错而遭到批评或训斥时,你是怎么认为你自己的?或者你决定将来要怎么办呢?所以当你回过头去看看时,你当时的决定就很清楚了。有些人认定自己无能或者自己是坏蛋; 有些人因为害怕做得不够完美而受到羞辱,而再也不敢不再冒这类风险,像上面提到过的那样,很多的孩子决定变成个“讨好者”,以他们的自尊为惨重代价去取悦别人,另外还有一些孩子会决定掩盖自己的错误,并想尽办法避免被抓到,这是能鼓励孩子发展有价值的生活技能的讯息和和决定吗?当然不是。
所以家长和老师们在孩子的错误传达给孩子的就是负面讯息。虽然他们常常是好意,希望让孩子知道:“你做错事,不对的,为了让你自己好,应该做一些更好的决定。”可是,家长和老师没有花更多的时间考虑他们这样的方式给孩子带来长期的影响。那么多养育方法和教育方法是建立在“让孩子害怕”之上的。成年人担心如果他们不“让”孩子做得更好,他们就没有尽职。很多的人会担心:“别人会怎么想呢?可能邻居、同事会笑话我。”而不是握的孩子能从中学到什么。还有一些大人担心:我如果不让孩子内心充满害怕和羞辱,可能他就不会做得更好,大数人的担心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还能怎么办。实际上,除了骄纵和惩罚外,能够让孩子感受更好的是——我们自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犯错误看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的好机会。如果一个大人对孩子这样说话:“哇,你犯了一个错误,太好了!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呢?”我说的是“我们”,不是“我”也不是“你”。在孩子错误时,我们大人在其中是难辞其咎的,孩子的很多错误可能因为我们没有花时间训练他们;也可能是我们的行为激起了孩子的反叛。所以我们自己要勇于接纳“不完美”。当我们自己树立一个“不完美”榜样时,孩子就能知道怎么调整自己,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所以矫正错误的三个R中第一. 承认( Recognize )“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这点,承认自己犯了一个错误,让孩子知道大人也有错的时候,错误是被允许的。第二. 和好 ( Reconcile )“我向你道歉",大人为自己错误的那部分负责任,为自己错误的那部分道歉。第三.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把犯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了。所以承认错误就好像变成了一次让人兴奋的探索过程。
如果我们愿意道歉,孩子的反应常常让我们很开心,为什么呢?你肯定没想到当大人诚恳地道歉时,孩子们几乎总是会说:“没关系,妈妈或爸爸,或老师 。”可能在一分钟以前他还是很生气,可是后一分钟他已经能彻底的原谅你了。
“矫正错误的三不R中的前两个——承认与和好——能为第三个R(解决问题)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氛围。在充满敌意的气氛中试图解决问题绝对不会有好效果。所以需要把氛围调整好,包括承认和和好这两个步骤。
正像大多数成年人和孩子—样,即使我很明白应该怎么做,可有时却不一定能理智的去做。现在需要再说一个概念——大脑盖子。请大家伸出你的一只手,你可以看到,把你的拇指摁倒手掌心里,在你的手掌心,靠近手腕的部位,代表脑干,是控制人的基础生命活动,比如呼吸和心跳。摁进掌心的拇指的部位代表中脑,是控制人的情绪;剩下的四个手指,代表智能脑,当四个手指以握拳的形式,盖住拇指时,表示一个人处于可以理智思考的状态。可是当一个人的理智失去时,也就是情绪失控时,这四个手指会伸直,只有拇指摁在掌心的状态,这个状态称为“大脑盖子打开了”。在这个状态下,人处于无法正常思考,也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状态,处于 “爬行动物大脑”的控制,这时,我们作出的反应,不是深思熟虑的行为。所以我们通过承认与和好两个步骤,让自己还有孩子的大脑盖子可以合上。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了。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是作者和她女儿之间的问题。有一次与作者对当时只有8岁的女儿说:“玛丽,你是一个被宠坏了的淘气鬼。”这听上去根本就不是和善、坚定。对孩子也不是尊重的。
玛丽对“矫正错误的三个R”已经很熟悉了,她反驳作者:“哼,待会儿你可别来说对不起.
这时,作者完全处于大脑盖子打开的状态回答道:“你不用担心,因为我肯定不会。”小孩大脑盖子也打开了,跑回自己房间把门摔上了。
作者很快就大脑盖子合上了,恢复到了理性状态,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就到她的房间去道歉。孩子还在生气,没有准备好接受歉意。作者离开孩子的房间时想:“哦,老天,说不定哪天就会有另外一本《我最亲爱的妈咪》畅销书上市。我知道,我犯了一个大错误。”
大约五分钟后,玛丽朝她走来,怯怯地抱住了她,说:“妈妈,对不起”
妈妈说:“宝贝儿,我也对不起你。事实上,当我说你是被宠坏了的淘气鬼时,我自己就是。我因为你管不住自己的行为而生气,可我自己也没管住我的行为,真的非常对不起。”
我们可以看到家长做到了承认与和好两步。大家可以看到,这时孩子很快就原谅了妈妈说:“没什么的,妈妈,我刚才的行为是像一个淘气鬼。”作者说:“呃,我知道是我的行为激怒了你,气得你那样做的。”玛丽说:“呃,我知道我做了什么。”
我一再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当大人为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冲突承担起责任时,孩子们通常都愿意仿效大人作出的榜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当孩子们有承担责任的榜样时,他们就会学着承担责任。
所以,几天之后,作者无意中听见玛丽在电话中对她的朋友说:“哦,黛比,你怎么这么蠢!”玛丽随即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并且赶紧说:“对不起,黛比。当我说你蠢时,意味着我蠢。”
你会发现,孩子真正吸收了“矫正错误的三个R”原则,并且懂得了犯错误其实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请大家根据我刚刚拆解的片段,联系自己的经验,有没有失败的案例能加工改变成一个成功应用的案例?有没有哪位愿意分享一下?

参与者1:举一个前两天刚刚发生的和上级之间的事。(和上级的年龄比较相近)有一天,他要让我提前给他约个会议,可是会议时间到了,他没到,也没有提前告知,给他挂电话寻问会议的事,他在电话中直接回复我他有事,不过去了,让我直接过去。我当下很生气,就像前面说的“大脑盖子打开了”我就直接回复:“那你怎么不早说,那现在怎么办?……”等等,就是发了一堆的牢骚。等我的会议之后,我才知道,他当时,要临时去处理一个员工问题,但是我没有理解他不能及时参加会议的原因。可能因为中国人的习惯,我也没有再去解决和他之间的问题,只是自己内心会有愧疚觉得自己有点过了。在这个事情中,我觉察到自己没有去道歉,或者说是没有承认错误。听完你的拆解后,我有想说,其实当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我应该这样去处理:首先我要真诚的向他承认自己情绪的问题,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可能需要向他表述,理解他当时的困难,并说出自己的困难,和他和好。然后在解决问题——我和他挂电话时会注意他的情绪,并理解他当下可能由于场合等原因不便做出更多的语言解释。可能我要更多去理解他的情绪、立场。另外,我会向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与他沟通,如果下次有临时发生会议行程改变时,希望他提前告知我,避免我们之间有不必要的误会。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我们之间更好的相处。
谢谢你刚刚的分享,让我们看到矫正错误的三个R,除了在亲子关系中的应用外,在他和同事的关系中,也能够较好的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有没有哪位参与者愿意分享你的案例?
参与者2:我女儿每次半夜起来尿的时候,我就很生气,因为半夜我也很困,属于大脑盖子打开的状态,她尿完总是哭哭哭,我很烦,每次都揍一下他的屁股,她就很不情愿的睡着了,如果早知道“矫正错误的三个R”,我会意识到自己不该在大脑盖子打开时用不理智的方式去对待她。第一,我要承认到自己的错误,在这件事里,我是大人,要理解她不愿半夜起床尿尿的痛苦。第二,和好,我要用平等和平的态度和孩子道歉。第三,解决问题,和她一起商量,妈妈怎样才能帮助到她,她想要尿尿的时候,到底是希望妈妈陪她,还是希望妈妈不要陪她?用她的语言表达出来,就能避免和妈妈的纷争。

还有没有其他的学习者分享我们的案例?如果没有,今天的拆书活动到此为止,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