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影印第2版)》 所属活动: 泰安小伙伴第7次线下升级打怪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学习如何改变主观臆断,以及如何控制想法 学习目标: 学习者能够掌握改变主管臆断把错误想法变成正确想法。

开场:

       各位伙伴你们好!很高兴能与各位伙伴一起做拆书分享,我是拆书帮的一级拆书家曹成果。
【学习目标】:各位伙伴在跟随我完成第一个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使用改变主管臆断的四个步骤,把错误想法变成正确想法。
【学习目标】:各位伙伴在跟随我完成第二个拆页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关键对话中,使用行为方式的回顾的四个步骤,从而控制想法。
图书介绍(FAB法):
【F】:这个片段选自《关键对话》,这本书剖析了沟通上常见的盲点,提供了许多谈话、倾听和行动技巧。
【A】:这是一本沟通实践类图书,这本书一经问世便高居《纽约时报》、《商业周刊》、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首位。这本书将帮助我们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利用各种沟通技巧,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B】:跟上司讨论问题时,却被批评;跟朋友好心提建议却弄得反目成仇;跟配偶沟通却不欢而散。当遇到这些情况时,你是如何应对呢?你是不是时常在事后为事情的发展感到莫名其妙,或者为当时的表现感到后悔呢?其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在面对难以解决却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时刻”不是瞠目结舌就是唇枪舌战,运用本书提供的技巧,在一些难以应对的局面,你能够以事半功倍的效率轻松面对。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 原文片段

《关键对话》 98页 作者科里·帕特森,约瑟夫·格雷尼,罗恩·麦克米兰,艾尔·史威茨勒

 

改变主观臆断

了解在自己脑子形成的错误想法之后,我们要学习的是该怎样消除这些想法。意识到自己正在为错误行为寻找借口时,对话高手会暂停交流,努力改变错误想法,构思正确想法。所谓正确想法,指的是那些可以引导积极情绪的想法,因为只有积极的情绪才能导致对话等健康的应对方式。

那么怎样才能把错误想法变成正确想法呢?你应当改变主观臆断。这是因为,错误想法有一个共同之处,即缺乏完整性。错误想法会忽略关于自我、关于他人以及关于我们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关键信息。只有把这些重要信息综合起来,我们才能把错误想法改变成正确想法。

要想弥补错误想法中遗漏的细节,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很简单,把受害者变成参与者,把大反派变成正常人,把无助者变成行动者。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在为错误行为辩护或是面对严重后果为自己摆脱干系时,我们经常使用三种方式进行主观臆断。三种方式分别是:我是受害者,对方是大反派和我是无助者。

【why】错误想法会忽略关于自我、关于他人以及关于我们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关键信息。错误想法的共同之处是缺乏完整性。这样就会导致自己为错误行为寻找借口或者容易把自己想象成受害者。如果我们不能改变主观臆断我们就会成为情绪的俘虏,失去把握关键对话的机会。(坏处)

    那么怎样才能把错误想法变成正确想法,改变主观臆断呢?咱们一起看个例子。

【反面案例】

    我跟同事小张一起完成了一项创意的任务,汇报时本来应该我们一起讲解PPT,但是我从会场出来休息了一下,等我回去时,小张已经演示完了。领导问我的想法时,我却无话可说。 我很生气认为小张把我的功劳据为己有,趁我出去,会场成了他一个人的表演秀,小张故意贬低我的贡献。

【书中建议,反例变正例】

【how】其实,我可以通过问自己4个步骤,把受害者变成参与者,把大反派变成正常人,把无助者变成行动者,从而把错误想法变成正确想法,改变主观臆断。

1、把受害者变成参与者:问自己,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借助这个问题,帮助自己面对事实。

    发现小张独自向老板汇报工作时,我应该问小张为什么这样做?这样问了,就能跟他展开对话,帮助我们更好的合作。但是我没问,随着愤怒情绪的增长,我对这个问题越来越不关注了。

2、把大反派变成正常人:问自己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

    小张的确很关心如何提出高质量的创意,或许他只是没有注意到,我跟他一样希望这个项目成功。

3、把无助者变成行动者:问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我希望跟小张成为彼此尊重的合作关系,希望我的工作得到承认。

4、要想实现这些目的,现在我该怎么做?

    我要跟小张约个时间好好谈谈,探讨一下该怎样合作。

    通过这4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健康的情绪中恢复,返回到对话中来,变成情绪的主人。

【适用边界】

    改变主观臆断适用于双方之前没有明确地矛盾的情况下。如果本来两个人已经有明确矛盾了,这时候对方的做法很有可能就是你所想象的那样,这时候仅通过改变主观臆断是不能恢复对话的,需要其他有效措施。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接下来我们进入A1激活经验的环节。

【显像提问】大家在过去一个月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以下情况呢?周末你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呢,家人进来开始收拾,你感到很气愤认为家人给你脸色看;你正在会场上发言呢,同事突然问了几个问题,你觉得他是故意找茬;你是否经常觉得有些同事或朋友的做法让你受不了?

【A1+】学习者反思加工

  请想一想你遇到的出现主观臆断的情况,这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发生的?请把它写下来。如果当时情况重新来过,你会如何运用今天学习到的4个问题改变主观臆断?

我们先进行分组,我们两个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并在小组内分享,2分钟以后,我会请一个老师分享他的经历。

 

好的,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哪位老师想分享一下?好的,卜老师。

 

学习者案例记录:

7月初,孩子放假,我正在看电视,吃着瓜子喝着饮料,老人就进来收拾,我心里想什么意思不让看电视么?我就很生气。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我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改变一下。

1、问自己,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

  想一想是不是我确实把家里弄的太乱了,是不是家里要来客人。

2、把大反派变成正常人:问自己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

    因为平时家里确实也很注意收拾卫生,可能是习惯了,要是不收拾家里太乱了。

3、把无助者变成行动者:问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我的目的就是想知道,老人是不是不想让我看电视。

4、要想实现这些目的,现在我该怎么做?

我要跟老人约个时间好好谈谈,这样就不会出现矛盾了。然后问问老人怎么回事?原来是接到电话二姨要过来。

     好感谢卜老师的分享。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片段二《关键对话》89作者科里·帕特森,约瑟夫·格雷尼,罗恩·麦克米兰,艾尔·史威茨勒

控制想法的技巧

要想形成不同的想法,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对话高手的做法是,想办法放慢节奏,然后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具体做法如下所示。

行为方式回顾

要想放缓转瞬即逝的主观臆断过程,避免随之出现的激动行为,你应当一级一级地沿着行为方式模型向前反推。这个过程需要费点儿脑力,首先你应当停止当前的做法,然后分析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整个反推过程是这样的:

·[行为]关注自己的行为表现。询问:

我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方式?

·[感受]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询问:

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的?

·[想法]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询问:

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见闻]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询问:

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

通过这个反推过程,你会让自己置身于思考和质疑活动中,进而改变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如果我们在关键对话中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但出现了主观臆断,甚至“想法”已经引发了不愉快的行为应对方式,我们仍然有方法挽回,从而控制自己的想法然后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那是什么样的方法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拆页。

【拆书目标】各位伙伴在跟随我完成第二个拆页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关键对话中,使用行为方式的回顾的四个步骤,从而控制想法。


如果你想改变关键对话的结果,就要学会改变脑中形成的想法,哪怕是在和对方冲突的过程中也要这样做。

改变脑中形成的想法并控制想法,要用到行为方式回顾:就是停止当前的做法分析自己为什么这么做,一级一级地沿着行为方式模型向前反推。通过这个反推过程,进行思考质疑,进而改变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

我们为什么要反推自己的行为原因呢?因为如果你时刻不停的回顾自己的行为,寻找其中潜藏的动机和目的,恐怕永远也无法完成对话了,因为你会陷入分析瘫痪无法自拔。如果完全不回顾,则会导致关键对话无法继续进行,谈话陷入僵局。

如何反推呢:

     1、关注表现。如果发现自己正在远离对话,问问自己在做什么。

我是否陷入了沉默或暴力应对方式?

    2、确定感受。是什么情绪导致你做出这种行为的?学会准确识别行为背后的情绪。

    3、分析想法。学会质疑你的结论。寻找感受背后其他的可能解释。

    4、寻找事实。回到事实本身,放弃绝对表达,区别客观事实和主观想法的区别。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

【举例】

我跟同事小王一起去看望生病的同事小李,我买了些保健品,小王看我拿的东西多,就提出帮我拿着大件。到医院时,小李接过东西后对小王说:“你们这么客气干什么?”’小王没有说明是我买的,还说“这是一点心意”。我觉得我被欺骗了。从在医院一直到回单位我都不理小王,沉默一路。小王似乎不知道我为何这样。

其实这时候我根据行为方式回顾进行反推,就可以很快恢复谈话。

    1、关注表现。我是否陷入了沉默或暴力应对方式?

          我已经陷入了沉默。

    2、确定感受。我感到被欺骗和利用了,并且诧异小王的说法。

    3、分析想法。我为何会觉得被小王欺骗了。是因为我觉得我买的东西,小王帮我拿着,最后却给小王买了面子,好像是小王设计的圈套。

   4、寻找事实。

其实小王并没有说东西是他买的,小李在说“你们这么客气干什么” 时小王正好给了小李一个红包,小李的话并没有明确说明是针对礼品还是红包。我其实是希望小王澄清礼品是我买的。小王并没有主动的采取欺骗的手段。

  这样我就不会感觉被小王骗了,只是觉得他没有主动帮我说话,我就没有那种被利用的愤怒,也就不会保持沉默不理小王了。

【预防可能的异议,设计预防性讲解】

    有些小伙伴可能认为,在进行关键对话的过程中哪里有这么多精力回顾呢。实际上,你根本不必一直这样做,若你学会关注安全问题的信号,意识到自己正在采用沉默或玻璃方式应对对方,就能及时停止错误行为寻找解决办法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我们刚刚学习了如何通过行为方式回顾控制自己想法的4个步骤。我们来做一次现场练习。

请大家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周六早上,妻子睡了个懒觉,醒来后打开电视看并吃了一些零食。这时婆婆进来了。她看看凌乱的房间,开始收拾几分钟前妻子吃的零食。妻子想婆婆总是自以为是的在自己的房间里出入,给我脸色看,她肯定觉得我又懒又馋。过了一会,丈夫问妻子为何黑着脸,妻子就冲他发火了,“还不是你妈,突然进来给我脸色看,非要惹我不高兴。”

妻子不想整天这么乱生气发火,希望丈夫帮助他改变。

【拆书家指令】接下来,大家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行一次现场演练,我们演练的目标,是运用今天学习的4个步骤让丈夫帮助妻子进行行为方式回顾并控制想法。为了方便,我们延用刚才的分组。现在请2人一组,在小组内进行演练。

演练时间为9分钟,现在开始。9分钟后我会选一组成员来给大家分享他们的对话。

 

好的,大家都演练的差不多了,请哪一组的小伙伴现场演练一下。好的有请滕老师这组。

 

丈夫:你为何不高兴?

妻子:还不是你妈,突然进来给我脸色看,非要惹我不高兴。我可不想整天这么乱生气发火,你得想办法帮我改变。

丈夫:我刚学习了行为方式回顾控制想法,我来帮你回顾一下?

妻子:太好了,我们开始吧。

丈夫:你是否陷入了沉默或暴力应对方式?

妻子:是的,我不愿意理咱妈。

丈夫:你这时候是什么感受呢?

妻子:我感到不被尊重。

丈夫:你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妻子:因为我看电视时,咱妈不敲门,进来收拾房间,随便动我的东西。

丈夫: 老人给你脸色看了吗?

妻子:没有。

丈夫:对你指责了吗?

妻子:也没有,就是光把屋子收拾干净了。

丈夫:还说什么了吗?

妻子:临离开时,让我注意休息。

丈夫:这说明老人还是很关心你的。老人进屋不敲门可能是多年养成的习惯,觉得是一家人,所以没有敲门的必要吧。

妻子:嗯,你这样一说我觉得也是。她要是觉得我又懒又馋的话,她进我的房间收拾东西肯定是摔摔打打的,而且还会说我两句。看样子真是我想多了。

 

回应:两位老师运用了我们刚才学习的四个步骤进行了演练,演练的非常形象,丈夫通过四个步骤改变了妻子的想法,非常好。感谢两位老师的分享。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

接下来我们进入A2催化应用的环节。

【分步催化1】接下来的一个月,你会不会遇到以下场景:跟同事合作,感觉同事总是抢你的风头,你在一旁生闷气;跟家人谈话,感觉家人对你冷嘲热讽,你气不打一处来;跟朋友聚会感觉朋友不是让你尴尬就是冷眼看你笑话,导致不欢而散......您在工作和生活中会涉及哪个情景?下面给大家4分钟时间,大家思考一下。并写下来。 

好的,大家思考的差不多了,哪位老师想分享一下?好的,曹老师。

学习者案例记录:

过几天,我跟同事一起去拜访客户,拜访中,我同事非常热情,积极跟客户交流沟通,我插不上嘴,显得我不会说话,感觉自己没大有能力,我很不高兴,感觉他好抢风头,感觉自己很无知,很生气。
回应:刚才滕老师分享了一个案例,在跟同事一起拜访客户中,自己有一种同事抢自己风头的想法,因而生闷气,感谢滕老师的分享。

【A2】催化应用

【分步催化2】请加工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今后你在该情景下,你如何应用今天学习的4个步骤进行行为方式回顾从而控制想法。

下面给大家5分钟时间,大家思考一下。

好的,大家思考的差不多了,哪位老师想分享一下?好的,卜老师。

学习者案例记录:

7月底,同学聚会,同学到时候又要开玩笑,让我尴尬难堪,我经常高高兴兴的去,生气回来。

遇到这种情况, 其实这时候我根据今天学习的四个步骤,行为方式回顾进行反推,就可以很快恢复谈话。

     1、关注表现。问自己:我是否陷入了沉默或暴力应对方式?

     我已经陷入了暴力了,我已经开始反驳对方。

    2、确定感受。我感到没有被尊重。

    3、分析想法。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我自己觉得自己黑,怕被人关注,不愿意别人提起这个事。

    4、寻找事实。

他进一步侮辱我了吗?其实没有,他开玩玩笑就开始聊别的,其实根本没有人注意到。就我一个人注意到了。反倒是当我反驳他的时候,大家都来询问发生什么事了?看样子大家都没听到也没注意他说了什么,就我一个人听到了,当成了重点,想多了,其实就是一个玩笑,就是觉得关系好,说话随便,因此就是一个小玩笑。我可以让他以后说话注意点,这样我就不会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了。这样一分析,发现其实朋友也没有不尊重我的意思,这样我就不生气了。我们就可以继续开心的聊天了。

   回应:好,卜老师刚才分享的这个案例,针对同学聚会中同学开玩笑产生不愉快的想法,通过关注表现、确定感受、分析想法和寻找事实这四个步骤,从而进行行为方式回顾改变想法,恢复谈话。感谢卜老师的分享。 

结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和演练,相信我们一定可以自己改变主观臆断,并通过行为方式回顾控制想法。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