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通过跟我学习本拆RIA后,在意见不同的时候,学习者能够运用同意框架的结构表达自己的观点。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王文元,我给自己定位了三个标签,
“引领者”我希望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引领着一群人,
“拆书家”我要成为教师培训领域顶尖的拆书家,帮助教师打造个人学习力,构建知识体系。
“运营师”从新媒体运营,到IP打造,帮助教师提升品牌形象力。
分组:今天我定级TF2-3,现在我们分下组,左边一组,右边一组,组内小伙伴互相握下手,问声好。
图书介绍:FAB法介绍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说话心理学(渗透潜意识的语言说服力)》。
【F部分】
这本书的作者斯蒂芬·C.杨(Stephen C.Young),著名企业家,他以独特的沉浸体验式的说服力培训讲座闻名于世。这本书是斯蒂芬·C.杨基于对神经语言程序学(NLP)的研究和多年一线实践经验的积累,堪称是NLP中说话技巧的集大成者。
【A部分】
大家有看到书本上有写着“渗透潜意识”,那为什么要渗透潜意识呢,我们大脑分为意识和潜意识,意识可以选择,可以推理,潜意识不可以推理,不可以选择,也就是说,你说什么,潜意识都会接受,因此要“渗透潜意识”。这本书是说服力训练的落地版指导手册。这本书对如何在对方潜意识中植入建议、如何针对不同交流风格组合运用14种语言模式以及如何通过提问引导对方做出决定等进行了简单易懂的讲解。此外,针对每一种技巧,本书都给出了详细的情景模拟展示,并将语言公式化,方便读者训练。
【B部分】
沟通中变得更有说服力意味着什么?有时这意味着合同的顺利签订,有时这又意味着你总能脱颖而出,当你对这本书中的语言公式,运用得游刃有余的时候,你对个人观察也将越来越细致,化解对话僵局,处理棘手局面,让你在社交、职称、营销、管理等领域所向披霏。
今天我带来的片段是《同意框架的结构》,当双方立场不同的时候,使用同意框架的结果,可以让沟通顺利的进展下去。
TF2-3 【R】阅读原书拆页
《同意框架的结构》摘自《说话心理学》
同意框架的结构:表示同意+而且+衔接句+将谈话内容引向你的目标。
“我同意”是我们大多数人在日常交流中都会说的一句话,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一种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效果明显的语言模式。一旦你领悟了“我同意”的效果,并用它来影响别人、获得你想要的结果,你就会发现它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说服技巧。
停下来想一想下面的几个问题。
当别人认同你时,你感觉如何?
对于那些认同你的人,你感觉如何?
当别人认同你时,接下来通常会发生什么?
现在回答下面的问题:
当别人不认同你时,你感觉如何?
对于那些不认同你的人,你感觉如何?
当别人不认同你时,接下来通常会发生什么?
当其他人不认同我们时,我们经常会立即变得警惕起来,而且继续坚持我们的观点和立场。谈话氛围可能会变得生硬,或者谈会戛然而止,所谓的关系融洽也会瞬间消散。
与上述情况相反的是,当其他人认同我们时,我们非常高兴,这是人类的本性。你是否注意到,当你对其他人说“我同意”,“你是对的”时,他们通常会本能地继续说下去,并提供更多信息,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感觉到沟通过程中的任何阻力。你可以利用人类的这种天性来增强你的说服能力。
同意你不同意的:
只要不做违背道德之事,你在使用同意框架时可以完全或者部分同意对方的观点。如果对方说出了你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看法,你仍然可以策略性地使用同意框架。这时你可以说:
·我可以同意你的部分看法,而且……
·在某种程度上我可以同意你的观点,而且……
·我同意你说过的……
·我最同意你的一点是……
通过有意地使用这种语言模式,你在某种程度上对对方表示了认同,这样你就可以谨慎地与对方继续沟通下去。你表面上是在跟着对方的思路走,对方也觉得你是站在他那边的。当你发觉对方减少了抵触心理时,你就可以开始转移沟通的控制权,使其往你的目标方向发展。
请评论下表中的表述
客户的反对意见 | 说服者的回应 |
我现在不需要这个 | 我同意。你是对的。这完全有可能。你现在不需要这个,而且…… |
这不是我想要的 | 我同意你所说的,而且…… |
这太贵了 | 恩,你是对的。我同意。这确实有些贵,而且…… |
我没有时间 | 我同意“时间是宝贵的”,而且…… |
我知道,你大概无法理解同意上述反对意见有什么作用。你可以思考下这会有什么作用吗?我同意你的观点,接下来我会讲解同意框架模式的结构,向你揭示同意框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同意框架模式的结构
同意框架的结构:表示同意+而且+衔接句+将谈话内容引向你的目标。
同意框架模式包括三个步骤,下面我们依次讲解每个步骤。
步骤1
首先你向对方表示同意,然后你使用连接词“而且”开始表达你的观点(你可以选择其他衔接前后内容的连接词,以最大程度地适合你的沟通风格)
如:
我同意,你是对的,而且……
是的,太完美了。你说得非常正确,而且……
我同意你的这种想法,而且……
我认为你的观点有一定的价值,而且……
步骤2
你可以在连接词“而且”后面使用这些衔接句。
我想补充说明几点……
这意味着……
那就是为什么……
步骤3
在交流中重新引入对你而言非常重要的话题,从而转变沟通的内容,达到你的目标。
案例:
“早间新闻播报”节目主持人以简单直接的采访风格著称,他采访过一位高级官员,后者对他提出的第一问题给出了模棱两可的回答。主持人对官员的回答不满意,他提出了下面这样的话。
主持人:没有人会反对那种看法(主持人稍作停顿,官员继续说了几句),而且问题是……
WHAT:
本片段讲到当双方的立场出现不同的时候,为了让沟通顺畅的进展下去以达到预期目标,要使用同意框架的结构:表示同意+而且+衔接句+将谈话内容引向你的目标。
WHY:
为什么要使用同意框架结构:因为一个人在提出自己的意见后,一旦受到某种程度的肯定和重视,人的自尊心理会引导心理活动形成一种兴奋优势,这种兴奋优势会给人带来情感上的亲善体验和理智上的满足体验。
如果不这样做会怎样呢?
当双方观点不一致的时候,当场就直接否定别人的观点,这样说出来的话,就显得没有一点回旋余地,这样一方面让对方下不了台,另一方面激发对方“就是要跟你对着干”的情绪。
这样的沟通是失败的,不仅无法说服对方,反而会造成对方的逆反心理,更会影响双方的关系。
那如何使用同意框架呢?做保险的小陈这方面做的挺好,我们来看下
案例:————技能要求:能够深度加工原文以丰富的讲解,意译原书案例。
小陈是一家保险公司推销员,某天小陈去拜访客户,客户开门见山的和小陈说:“我对保险不感兴趣”,很多销售人员就会被客户的这句话拒之门外,这时候小陈说:“您说的有道理,而且,谁会对保险这种关于生、老、病、死,这类躲都躲不及的事情感兴趣,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我们无法预料。”进而,小陈给对方呈现了一个案例,朋友买保险后,某天不幸发生意外,保险给当事人及家人带来的保障。从而引起对方对于保险的重视。
HOW:————技能要求:能够深度加工原文以丰富的讲解,行动建议加工出具体步骤。
(结合案例对加工出的具体步骤进行讲解)
我们来梳理下使用同意框架的流程步骤:
同意框架的结构:表示同意+而且+衔接句+将谈话内容引向你的目标。
步骤:
1、表示赞同:当听到不同意见时,第一反应,先表示同意,案例中小陈当听到客户说,对保险不感兴趣,先认同了客户说的,您说的有道理。
2、衔接词:而且是一种递进的关系,也可以根据自己风格确定其他连接词。
在选择时,最好不要使用“但是”一词,因为“但是”是表示转折的意思,会引起对方内心抵触。
3、衔接句,有两种形式,“承上”和“启下”:“承上”即由对方的观点得出什么,如,这意味着……,也可“启下”引导到自己的方向,如,我想补充说明几点。案例中,“谁会对保险这种关于生、老、病、死,这类躲都躲不及的事情感兴趣”这句话是“承上”的作用,即对客户的观点进一步的延伸。
4、将谈话内容引向你的目标,案例中,小陈说:“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我们无法预料+及给客户呈现了一个因为买保险而受益的案例”,这些都是在引向自己的观点,最初目标是让客户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最终目标当然希望客户能够购买保险。
【适用边界】
不同意:
案例中,客户觉得保险没用,所以不感兴趣;对于做保险的小陈,内心肯定不赞同这种想法,当时小陈的内心可能这样想:如果不说点什么,只能回去,将会失去良好的机会——和客户当面沟通,让客户购买保险;如果将自己不同意的观点直接说出来,聊着聊着可能就“吵”起来了,变成了“辩论赛”。因此当内心不赞同对方的观点,出现尴尬的局面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同意框架来化解尴尬的局面,让沟通顺利的进展下去。
假装同意:
为了让沟通顺利的进展下去,我们要留意一种情况,假装同意,比如说,父母希望孩子赶紧找对象,孩子内心想多玩一两年,再找对象,又不敢顶撞父母,只好应付的说:“好,好。”谈话就这样结束了。一两年后,父母发现还没找到对象。这种就是假装同意,假装同意就是在逃避问题,逃避沟通交流。问题没有解决,自己的想法没有说出来,这个问题会成为两人的隔阂,影响双方的关系。因此,我们要敢于面对不同的意见,运用同意框架结构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好的,我将同意框架步骤发到群里,大家花1分钟时间再看下:
【A3】促动参与:
——技能要求:能够设计现场演练案例,以促进学习者在安全的情境下第一次应用新学技能。
拆书家提问设计:
拆书家:小刘夫妇家里有个大宝男孩,今年上幼儿园,随着二胎的开放,小刘的父母希望小刘夫妇再生二胎,小刘(女)和小刘的老公现在不想生二胎。接下来大家在小组内讨论,
1、讨论前先确认角色,哪位是父母,哪位是小刘夫妻。
小伙伴1:我扮演父亲,
小伙伴2、小伙伴3:我们扮演小刘夫妻。
拆书家:好的,小伙伴2扮演小刘(女)、小伙伴3扮演小刘老公、,小伙伴1扮演小刘夫妻的父亲。
2、围绕着生二胎的理由有哪些?不生二胎的理由有哪些展开讨论,
3、观点、理由确定后,运用同意框架的结构,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给大家4分钟时间讨论,最后我们请一组小伙伴角色扮演,将讨论结果演绎出来。
小组内讨论:
——技能要求:能够促动学习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案例情境,进行小组讨论、给出解决方案并展示,或者应用新技能进行角色扮演或者表演。
小伙伴1(父亲):你们的想法呢?
小伙伴2(小刘):生还是不生二胎?
小伙伴3(小刘老公):不生
小伙伴1(父亲):为什么呢?
小伙伴3(小刘老公):理由,时间不够,精力不够,培养一个孩子要花很多钱,
小伙伴1(父亲):我给你钱呀,我有退休金呀,不花你的钱,
小伙伴3(小刘老公):不够,你的钱还是留给你用,
小伙伴1(父亲):我卡里现在有30万,
小伙伴3(小刘老公):不单单钱方面,我们的房子也不够大,至少现在要先加个房间,厦门的房价,加个房间,100万,要不要?
小伙伴1(父亲):我回去把储蓄卡拿给你。
小伙伴3(小刘老公):这个爷爷好强大。
小伙伴(小刘老公):同意框架的结构:表示同意+而且+衔接句+将谈话内容引向你的目标。怎么用?
小伙伴3(小刘老公):我想一想,首先要同意,让对方心里舒服些,我们也想要一个二宝。
小伙伴1(父亲):试下咯
小伙伴3(小刘老公):我可以理解你的心情,我也想要个二宝,而且大宝有个玩伴也是挺好的,但实际上,有些因素还要考虑下,现在的条件还不是很允许,
小伙伴1(父亲):什么因素呢?
小伙伴3(小刘老公):首先,两居室生二宝,不够住,要生二宝,首先要换房子,
小伙伴1(父亲):不用换房子,我们老两口搬出去住。
小伙伴3(小刘老公):那谁帮我们带小孩
小伙伴1(父亲):白天帮你们带,晚上我们住租的地方
小伙伴3(小刘老公):这不现实,也不想让爸妈这么辛苦。
小伙伴1(父亲):就租在附近,最多一千块钱就搞定了
小伙伴3(小刘老公):那也要等大宝上小学了,才具备操作性,现在大宝这么小,还是喜欢和爷爷奶奶住一起,舍不得和爷爷奶奶分开住。
小伙伴1(父亲):等有二宝的时候,大宝和我们住一起也可以呀。
小伙伴3(小刘老公):所以过两年,你看小刘现在工作比较忙,今年有可能晋升总监,发展空间也不错,现在让小刘生二宝,对工作会有一定影响。(备注:小伙伴3(小刘老公)与小伙伴1(父亲)讨论中,不生二胎的理由基本明朗了)
小伙伴1(父亲):感觉没说服我。
小伙伴2(小刘):老爸,我们很同意你的想法,而且,我们也经常在讨论,要不要给大宝增加一个伴,
小伙伴1(父亲):这挺好的。
小伙伴2(小刘):我们也在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你的想法我们非常的认可,现在的问题是,你们带大宝已经很累了,我们俩上班,顾不到家里,如果没有你们俩在家,估计就“天下大乱”了。还有,现在我们俩工作都处于一个成长期,我们现在的想法,先度过成长期,先将工作做稳了,工作稳定后,多些时间陪伴你们和小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比如去哪里度个假,我们生活相对放松,没那么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在给大宝考虑,增加个伴,生二宝。再给我们一两年的时间。(备注:小伙伴2(小刘)运用同意框架表达观点)
小伙伴1(父亲):我同意你的观点,生个娃也不容易,而且,我和你妈商量是这样的,一,我们年龄大,如果不提前生,再过个五年生,我们就带不动了,二、我觉得大宝好可伶,未来我们都走了,一个人孤零零的活在这世界上,好可伶,如果有个伴,兄弟两个或兄妹两个,他们有个照应,我才能放心。我觉得,无论如何,要抓紧时间,安排好工作生活,提前给我们带来二宝,我和你妈就很开心,再陪伴你们十几二十年,把孩子带大,我们也完成了这个心愿。(备注:小伙伴1(父亲)运用同意框架表达观点)
小伙伴2(小刘):肯定的,这对我们很好。
拆书家:好,刚才大家讨论得挺激烈的,在讨论中,双方都找到了自己的观点理由,生二胎:有人陪伴大宝,现在老两口身体比较好;不生二胎:工作方面、住房方面。并且能够用同意框架结构,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很高兴大家能够做到,让我们将掌声送给你们自己。
好的,哪位小伙伴运用同意框架的结构,结合刚才的观点,给大家再分享下,
小伙伴1(父亲):我来试下
拆书家:好的
学习者案例分享:
小伙伴1(父亲):我同意你们的想法,缓一两年生,也可以,而且,从我们自身角度考虑,从家庭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大宝一个人挺孤单,再过几年,我们老了,我们带不动了,越早生二宝,我们越能贡献我们的余热,如果觉得家里房子不够宽敞,我们老两口有一笔钱,可以改善下住房,最重要的是,我们家庭要人丁兴旺,要有目标往前走。
拆书家:好的,感谢这位父亲的分享,从父亲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这位父亲从精神上及经济上,支持着生二胎。这位父亲先赞同了对方的观点,使用衔接词而且,衔接句采用的是“启下”方式,引出自己的观点,一、给大宝增加玩伴,以及以后有兄弟姐妹互相照顾。二、希望小刘早点生二胎,不然再过几年,带不动。三,如果需要可拿出储蓄改善生活住房。这样就将小刘夫妻的观点引到父亲的观点,希望小刘夫妻能够生二胎,希望家庭能够人丁兴旺。
很高兴这位小伙伴能够运用同意框架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我们将掌声送给他。
结束语:
好的,今天我们学习同意框架的结构,在生活工作中,当观点不同的时候,我们要敢于面对不同的观点,运用同意框架的结构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这样就可以化解尴尬的局面,维护且促进双方的关系。
我是今天的拆书家王文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