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七七。
【场景】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下班后你很累了,一个手指头都不想动,但是孩子缠着你陪他玩乐高或者要给她报听写;你工作上不开心,你向自己的另一半吐槽的时候,对方忙着玩手机压根就不回应。
【提问】这些时候你是什么感受,什么反应呢?是大声呵斥孩子,让他自己一边玩儿去,孩子哭哭啼啼地走了,或者另一半不响应你时与之大吵一架,责怪对方不关心你?
【影响】这些做法往往会给彼此心里留下受伤的感觉,孩子觉得委屈,可能会感觉是自己不好,长此以往也许会影孩子的性格;你的另一半觉得你无理取闹,天天回来吐槽,你也觉得不被理解,双方无法沟通,破坏掉的是家庭和谐,损失的是亲密账户。
【解决】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一种来自《P.E.T父母效能训练》的表达方式,这本书既能解决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问题,又能让我们运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经过学习可以运用“我-信息”的表达方式——通过理性的描述行为,合理的表达感受,完整的说明影响来试着避免沟通中的矛盾和冲突。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了解并掌握“我-信息”的表达方式,从而避免沟通中矛盾和冲突的产生。
I:从原文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名词,你信息和我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什么是你信息,什么是我信息,比如原文里爸爸说“你真烦人”,就是以你开头的,是指向他人的,我们称之为“你信息”;原文中爸爸说的“我很累”是指的他人不可接纳的行为带给自己的感受,就是“我信息”。
【强化讲解概念】接下来,我们看看以下几个例子:
“你真烦人!”
“你怎么那么自私!”
“你不要调皮!”
大家觉得这是什么信息?
对,“你信息”,用你开头,指向他人。
“我很累。”
“我很生气。”
“我有点担心。”
这是什么信息?
对,这是“我-信息”,从我的感受出发。
那么是不是所有以我开头的都是我-信息呢?
比如:“我认为你一点也不关心我。”
“我觉得你作业一点也不认真。”
“我希望你乖一点。”
这是“我-信息”还是“你-信息”?虽然是我开头的,但是却是指向对方,意思是你的行为有问题,对吗?所以,这是伪装成“我-信息”的“你-信息”。
从原文可以看出两种编码方式,“你-信息”会让孩子以为是对他的评价,而“我-信息”则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并不会对双方的任何方面产生评判,也不会激起其孩子的反抗之心。我们发送“我-信息”的目的是于对他人施加影响,使其改变他的行为,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细化步骤】如何用“我-信息”来表达呢,那么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对不可接纳行为客观而不带指责的描述
2.感受:真实的表达感受
3.影响:这个行为导致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
首先,对不可接纳行为客观而不带指责的描述。行为是指对方所做的事或所说的话,对方做了什么干扰到了你,而不是你对这种行为所贴的标签或评判。比如你对你的老公抱怨说“你怎么总是不回来吃饭,完全不考虑我的感受”,这是什么信息?以你开头的你信息,是贴标签和评判,如果换成“你不回来吃饭没有及时给我打电话,我原本期待的等你回来,弄得我挺失望的”,会不会好很多,所以我信息应该是客观的不带指责的描述。
其次,我们要对不可接纳的行为表达真实的感受。这个感受是说话者自己内心的感受,没有伪装和粉饰,也不是用愤怒替代一切情绪。比如有时候我爸爸会把一些没用的东西捡回家里,我内心很崩溃,有一次我就脱口而出“你怎么老是捡这些破烂回家,烦不烦啊。”他整个人都变得晦暗起来了,其实我真实的感受是觉得很担心捡回来的东西不卫生,于是当我真实表达我担心感受之后,我爸爸表示接受,虽然不代表他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起码我没有对他那么发脾气,导致双方都不好受。
最后,通常仅仅描述你认为不可接受的行为,并告诉他们这种行为让你心烦、生气、沮丧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对方才会有很好的理由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比如回到原文的案例,如果爸爸对孩子说“我很累,你现在在我身上动来动去,我没有办法休息。”就完整的告知了孩子他的行为会导致爸爸没有办法得到休息,爸爸声明了自己的需求-得到休息,也不太容易激起孩子抵抗和叛逆,没有任何恐吓的意味,把责任留给了孩子,信任他能够用建设性的方法处理当前的情况,给他一个机会做出更具体的行为。
所以,综上所述,完整的运用我信息,应该包含三个要素:
1.对不可接纳行为客观而不带指责的描述
2.真实的表达感受
3.这个行为导致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
即行为+感受+影响。
【预防异议】有人会说我每次都必须说三个方面的内容吗?其实不一定,你可以根据沟通的场景来说,如果说的事实显而易见,你就可以直接说你的感受和影响,比如我爸爸捡东西回来这是一个事实,我说“我很担心,因为我觉得这些东西不卫生,占位置又不用不上。”,或者仅仅表达行为和感受,对方就可以理解,愿意改变,那么就使用行为加感受的句式,比如“你不听我说话,我觉得很不开心”,对方也许就会来倾听你,所以,大家可以通过练习灵活掌握我-信息的表达方式。
A:【催化应用】
【学习者编剧本】接下来,请大家各自编写一段剧本:
1、请大家设想一个在未来你很可能会遇到的一个沟通场景,包含人物、起因、经过、人物、对话;
2、剧本中的部分对话需要运用今天学习的“我-信息”的三个步骤(对不可接纳行为的客观描述、真实而正面的表达和不可接纳行为带来的影响)来解决你遇到的沟通问题。
3、请把摘要写在一张纸上。
4、时间5分钟,5分钟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站起来分享他的剧本。
【案例记录】
时间:周末的时候
地点:在家里沙发
人物:小伙伴和另一半
起因:我想跟他说一下在公司发生的事情,但是他在玩手机不理我
经过:
小伙伴说:
(行为)你在沙发上手机,没有听到我讲话
(影响)我不得不再讲一遍
(感受)我感觉难受,也很累
【回应·反馈】很好,你调整了行为、感受和影响的顺序,很灵活地使用,也很流畅。
【结语】希望大家可以回去灵活的使用“行为+感受+影响”的方法去沟通,父母跟孩子沟通,亲密爱人之间的沟通,我们都做到坦诚地交流,不作不猜,坦坦荡荡,圆满化解沟通障碍。我是七七,谢谢大家今天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