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所属活动: 用PDF法养成复盘的习惯,你值得拥有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识别并使用需要掌握的知识 学习目标: 能够更有效率获得知识以及掌握学习模型提升学习效果

开场:

           开场:大家好,我是七七,来自沌口,我的目标是成为三级拆书家。
【学习目标】大家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能使用”价值/时间“的判断方法,更有效率获得知识以及掌握学习模型提升学习效果。开始之前,先给大家进行一个分组。
【图书介绍】
F: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是《你的知识需要管理》,是知名的知识管理专家田志刚,针对知识管理入门所写的一本介绍个人知识管理的书。本书通过案例、问答等生动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系统打造个人知识力的理念、方法、工具与技巧,使读者能够掌握提升个人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流程和路径,是一本贡献给知识工作者的佳作。
A:田志刚是个人知识管理领域的专家,对这个方面的了解非常的深入,相较于其他知识管理的理论性,这本书的内容既做到深度剖析,又做到浅显易懂,是中国本土较早的一本系统讲述个人知识管理的书籍,也是很多后来做知识管理的大咖经常会提到的入门书籍。
B1:在这么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许多人都会面临着知识焦虑,作者把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分成了5步:学习知识→保存知识→共享知识→使用知识→创新知识。 我相信大多数的没有接触过个人知识管理的人,在读过这本书之后,一定可以对知识管理产生一个完整的印象。
B2:如果你会因为面临海量知识而不知所错,会因为不知道学习的方法而焦虑,报了很多班,听了很多课,却依然处理不好生活和工作,那么本次拆页的片段可以很好的帮助你去提高知识的获取效率,并能更好的系统化了解某一个知识领域。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一

在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有大把的青春,可你总有一天会感觉到时间对自己很吝啬,时间如此短暂,所以要考虑如何更有效率的去获取知识。

如何才能提高价值时间的值,如图所示:

clipboard.png

通过这个简单的四象限图,我们可以看出:

1.是那种花费时间比较长,获得价值较高的活动;

2.是那种花费时间比较短,获得价值较高的活动;

3.是那种花费时间比较短,获得价值较低的活动;

4.是那种花费时间比较长,获得价值较低的活动。

第4象限花费的时间长,但收益低,要抛弃需要很长时间,而收益很低的学习活动,坚决不能参加。

第2象限表示花费时间短,对个人价值较高,这肯定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在学习时应该将时间分配在这样的活动上,第1象限学习所要花费的时间和预期价值都比较高,这时候你就应该斟酌一下是否有花费时间较少,也能达到同等价值的替代方案,如果你比较重视学位,而这个学位的价值对你可能比较高,例如你的单位涨工资、分房子、升职等,与学位有关,如果你只是需要这个学位,而不是想得到知识,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去上那些全日制班,而要去找花费时间少,又能替代学位的替代方法,例如周末班、月末班等函授班,对于第3象限的情况,花费时间较少而预期价值也不大,需要注意一下的是,如果你要学的是一个新的领域,又是一个很可能创新的机会,或者感觉这个价值并不大,但可以认识很多人,如果有时间也可以去看看。希望通过图3提醒时间有限的你,可以用这个四象限法去判断,看看自己认得的知识学习活动是不是可以优化,效率是不是可以提高?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大家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能用“价值/时间”的判断方法,识别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

I:

在拆书帮来的小伙伴们都是很有上进心的,所以大家肯定知道这时代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每天处理各种信息和知识,是知识工作者,但大家都能很好的学习知识吗?我们效率如何呢?

【细化行动步骤】作者给出了三个步骤帮助我们来确定:

1.判断学习该项知识的时间和产出的价值;

2.对应到相应的四象限中:

投资花费时间短,获得价值高的活动--第2象限

抛弃花费时间长,获得价值低的活动--第4象限

③斟酌花费时间长,活动价值高的替代方案--第1象限

④根据时间情况选择花费时间短,活动价值有限或无法判断的活动,需要斟酌是否参加--第3象限

3.选择对应的方案。

【不那么做的坏处】(反面案例)前两年的时候,我经常会关注网络上各种的微课,因为那个时候在线的学习逐渐的发达起来,我们有各种机会去了解到很多我们欠缺的知识,比如阅读训练营啊,沟通训练营啊,那个时候如获至宝,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天都在网络上忙的不亦乐乎,也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直到某一天,突然发现这种碎片化的学习其实并没有打造出自己的学习体系,反而加深了知识焦虑,用低水平的勤奋掩盖了我的不足,读到本书的时候,用“价值/时间”的判断方法,我发现其实我一直在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获得价值较低的活动,属于需要放弃的学习方式。

于是,在我重新梳理了我的需求之后,我对于各种学习方式按照上述三个步骤做了调整,因为我有创业的需求,所以在线下专业的培训课程和在线课程学习两种方案之间:

1.判断学习该项知识的时间和产出的价值——考虑到线下专业培训课程时间短,当面交流价值高;在线课程时间短,价值不确定;

2.对应到相应的四象限中——专业培训课程属于第2象限的学习方式,值得投资,在线课程学习属于第3象限,但目前时间比较有限,需要斟酌;

3.选择对应方案——所以选择了线下专业的课程培训,时间短、价值高。

【预防异议】当然也有朋友说,读书其实也是时间花费比较长,价值一时也看不出来的学习方式啊,是不是就不值得呢?其实读书是很快速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如果我们没有获得价值感,很有可能是因为我们读到的内容对当时当下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未来也许会有,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掌握读书的方法,对其中的知识也没有很好的使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显像提问】请小伙伴们回忆一下,你们过去一周你在学习的时候采用了什么学习方式?比如我就用喜马拉雅学习财富管理的课程,你是否通过报班学习准备职称考证呢?而这些学习方式属于哪个象限呢?

【案例记录】

小伙伴1:我买了张德芬的修心课,以调节自己情绪为主,是个网络课程可以用零碎时间来学习,时间很短我会把学到的内容融合到我的生活中,是投入时间短但是收获很高的方式,所以是值得投资的。

【回应·反馈】我:嗯,你买了网课,因为你运用的比较好,所以你觉得是属于第二象限的方式,很棒,说明你已经做到了的好的学习方式。

小伙伴2:我过去一周在拆书选片段,感觉属于第一象限,为什么呢?我感觉读了大量的书但是还是没有选出合适的片段,有些片段太模糊不符合要求。

【回应·反馈】我:嗯,你觉得花了大量时间但是产生的价值却不高。


A1+:

如果大家再遇到同样的问题,运用片段中方法,你们会怎么做呢?

【案例记录】小伙伴2:我想了下,如果采用最快的方式就是直接用别人的片段来拆。用他们的片段内容,但是按我的理解来拆。因为他人选择的片段已经是经过筛选的内容,我只需要投入较少的时间,就可以获得符合我需要的片段,是属于第二象限的可以投资的方式。

【回应·反馈】我:如果你确实在拆书选片段上存在困惑又希望快速升级打怪,确实是个不错的方式。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片段二:

【学习目标】大家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能够运用学习模型学习目标领域的知识。

你的学习方法模型

如果你确定了自己的学习方向一一比如某个领域,那么就应该去学习这个领域的知识,才能保证你能够掌握这个领域的知识全貌,然后在工作中去利用这些知识并创造新知识。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掌握该领域的基础知识。

如果你不掌握这个领域的基础知识,那你对该领域的掌握就比较肤浅,很可能出现“无知者无畏”的情况,所以建议你要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在起步阶段最好定下心来掌握该领域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个领域基础知识的最好方法是先读教材,选择一本经过时间检验、比较经典的教材深人研读,不要怕是“人门、概论”一类。对于新的领域,每个人都要学习如何入门。弄清楚教材之后,你需要去读经典的书籍。哪些书籍比较经典,可以请有经验的人来推荐,也可以到网上去査看大家的评论。此外,可以读相关的经典论文。论文是否经典,可以通过引用数据来进行简单的衡量, Google学术搜索提供了按照论文引用数据排序的功能。

第二,了解该领域的全貌。

读完上述的书和论文,你对该领域的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但是还没有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时候你需要大量地泛读以了解这个领域,简单的方式是利用搜索引擎。就笔者自己来说,我主要是做知识管理的工作,关于知识管理和相关的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例如 Google和百度)前面100页的信息我基本上都看过一遍,通过这个广泛的阅读,我从各个角度了解了这个领域的信息和知识。接下来,你要确认领域内的专家是哪些人,与该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学习。

在有了基础,了解了全貌后,你可能就会开始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和利用这域,接触该领域的专家,反思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训等,以帮助自己不断提高。

第三,跟踪并掌握该领域的最新知识每个领域的知识都会根据需求和实践的发展而升级,社会的进步、技术的更新都会对知识产生影响,这个时候你需要持续地跟踪并学习。

你要明确需要跟踪的内容,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显性的包括报纸、杂志、新闻、论文,隐性的包括行业专家、参与讨论的相应社区。显性的内容大都以数字的形式存在,你可以用RSS订阅的形式订阅到自己的面前;隐性的内容你要保持与行业专家的定时交流、沟通。

通过跟进,你可以发现最新的趋势和规律,掌握你所在领域的进展,从而结合你的工作进行创新。

第四,在实践中学习和创新。知识的创新离不开实践,在实践中才能产生真正的创新。你需要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显性化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要多说、多写,争取能够用最通俗的语言讲清楚复杂的问题。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大家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能够运用学习模型学习目标领域的知识。

I:

【拆页间逻辑关系-递进】

在大家通过上一个拆页了解你学习的时间/价值比,初步了解了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第二个拆页就是告诉大家如何建立自己的系统的学习模型:

【细化步骤】

1.打好基础:

①阅读经典教材

②阅读经典书籍

③利用Google学术,阅读经典论文

2.了解行业:

①通过搜索引擎泛读100页内容

②确认领域内专家并与之交流

③通过实践,反思经验教训

3.跟进发展:

①跟踪学习显性知识,如报纸、杂志、论文等

②跟踪学习隐性知识,如行业专业和行业社区讨论等

4.实践创新:

①在工作中有意识地使用知识

②做完工作后复盘

③用最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观点

【意译案例】

大家知道彭小六吗?人称六哥,现在是日入20万的网红知识IP,也是简书一哥,他的爆红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个模型。他是高效阅读的领导者,他的一篇文章《如何用30分钟读懂一本书?》,有3万多阅读、1600多点赞,他最开始进入的是拆书帮,在拆书帮升级打怪过程中看过很多的书籍,今天拆的书也被他提到,他跟很多知名的知识管理专家都是好朋友,比如萧秋水老师、秋叶老师、赵周老师,从他们那里汲取知识,他会积极参加线下活动,每周从镇江出发做动车去苏州等地方参加活动,从两小时生活圈到五小时生活圈,不断扩展去积累人脉和经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他6个之后就出版了《让你的未来现在就来》分享了他的阅读方法,后续开发了《知识管理训练营》课程,现在他与行动派合作,给自己创造的读书法命名为洋葱阅读法,接下来也是一系列课程正在变现了。

【预防异议】有小伙伴可能会说这都是很简单的方法啊,并没有特别之处,那说明你已经是一个高阶的学习者了,哈佛大学的认知研究中心创立者布鲁纳说“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好的模型里,否则很快就会忘记”,今天的模型特别适合那些还没有在知识的海洋里建立起学习模型的人,作为高阶学习者可以自己去开发适合自己的模型,也就是实践创新中的一种很好的体现。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场景演练】Tina,是一名刚入职一年半的行政助理,在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上她希望可以朝着企业内训师上发展,作为前辈的你采用今天学习模型的四个步骤,可以给到Tina怎样的学习建议呢,Tina又会定下哪些行动计划呢?

小伙伴1(前辈):【打好基础】首先,Tina我会给你些基本的关于内训师的资料,让你了解了基础操作;

小伙伴2(Tina):谢谢前辈。

小伙伴1(前辈):【了解行业、跟进发展】建议你也多多去网络上或者书本上搜集相关的知识,如果你足够了解后,我可以介绍专门的老师帮你拟定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你的沟通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定你的规划发展方向等等。

小伙伴2(Tina):好的,我会多去搜集相关的信息,也会跟行业内的同行多交流,希望前辈也多多介绍一些同行给我认识。

小伙伴1(前辈):【实践创新】最后通过实践,给到你锻炼机会来成长。

我:

【回应·反馈】我:谢谢,请大家给他们掌声,虽然这本书距今已经比较久了,但大家都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了丰富,听起来确实是很不错的建议,而且也很清晰。

A2:

【分布催化1】请小伙伴们想一想,在接下来各自的人生规划中,你想在哪个方面投入时间精力,并且又是产出很高的事情?

【分布催化2】如果要实现你的选择,按照今天学习的四个步骤,你会怎么样去做呢?请小伙伴在组内讨论一下,稍后我将请小伙伴来进行分享。

【案例分享】

小伙伴:我想在职业发展往培训师方面发展,但首先要把我现在健身教练的工作做好,未来可以培训其他的教练,所以要考一些比较专业的认证,并且要提升自己沟通表达等等能力,也要不断去了解分析我们这个行业的走向,我打算去跟已经在做培训师的朋友交流请教,咨询一下行业动态,需要考哪些认证的考试,现阶段也把自己放在一个培训师的角度去带会员。

【回应·反馈·简短重述】

我:所以你的目标已经确定了,去做一名健身行业的培训师,现在也知道如何着手去做,很好,谢谢你的分享。接下来我们请另外一位小伙伴来分享,大家来这里学习想要学到东西最重要的是去用,分享你的想法其实就是有意识地在使用你刚学到的知识点。

(第二个小伙伴比较腼腆,用了对话的方式进行沟通)

小伙伴2:我想做养生酵素。

我:嗯,你具体怎么做呢?

小伙伴2:去了解下养生的基本知识和行业知识,其实我是已经在做酵素生意了。

我:你是先做了,现在反过头来重新去了解行业,那你通过哪些渠道去了解呢?

小伙伴2:通过一些同行。

我:那些养生方面的理念还有书有看过吗?

小伙伴:没有……

我:那可能需要从最基础的开始补充你的知识。那你现在有多了解呢?

小伙伴:对,所以我要跟同行去了解,再结合实际经营进行创新。

我:是的,其实不管我们学习做什么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能把知识进行迁移,学会运用我们学到的步骤和方法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套用。谢谢大家的分享。

【强有力的总结】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他的《权利的转移》中分析得出,人类历史上权利的来源已经从暴力、财富转移到知识,他提出”知识讲颠覆全球的权利格局“,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我们做的几乎所有工作都围绕知识而展开。《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介绍了知识管理的模型:学习、保存、使用、共享和创新的循环,我们今天重点讲到的是学习的方向提高我们学习效率,系统性学习模型帮助我们建立提高学习的成果,相信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打造自己的个人知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