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影响力》 所属活动: 无锡筹备分舵第47次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了解社会认同原理 学习目标: 陈述什么是社会认同的原理,在迫切需要现场帮助时运用三步骤

开场:

【开场白】大家好,我是瞌睡的猫,首先介绍一下我的三个关键词:早起、成长和拆书。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相聚学习。
为了方便接下来的讨论,我们来分一下组,左边为一组,右边为一组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了解社会认同的原理,在迫切需要现场帮助,但是旁观者无动于衷时,能够运用三步骤,获取他人的帮助。 

【图书介绍】 

【场景】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前几年前轰动社会的小悦悦事件? 佛山2岁的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导致了小悦悦死亡。当时这件事情社会反响极大,很多市民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 ,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网上也有很多人声讨这18个路人的冷漠。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18个人都没有停下来挽救一下这个小生命呢?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选择冷漠离开的呢?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处理呢?你有没有遇到过别人需要紧急帮助,你却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呢? 

【影响】
有人说,如果给别人帮助,说不定会被误认为是肇事者,不但做了好事要被冤枉,而且还要承担责任和高昂的药费。因为害怕承担责任,所以选择远离。如果每个人遇到这样的情况都选择远离,只会让伤害更严重,让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让这个社会越来越冷漠。 

【解决】今天分享的这个片段就给我们解释了出现那么多人视而不见现象的原因以及如果我们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的方法。
这个片段来自于著名心理学家西奥迪尼的《影响力》,这本书风靡全球30载,是被引述率高居当今社会心理学之冠的作品,豆瓣评分8.6分。书中给我们分享了六种影响力武器,了解这些影响力武器可以保护自己免受这类武器所伤。我们今天分享的这个片段就是其中社会认同原理中的一种现象。 

【A1】请大家自测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容易被社会认同影响的人吗?那就先来做个测试吧。大家看一下看看发的量表,一共5道题,每道题有1-6分,1分表示非常不符合,6分表示非常符合,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打一下分。做完了计算一下自己的总分,然后抬手示意我一下。
1.淘宝购物,我会选择按照销量排序。
2.在不熟悉的地方找饭馆吃饭,我会选择进人多的那一家。
3.看到有人聚集在一起,我会凑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
4.如果有人受伤,别人不管,我也不会去问
5.一群人在一起时,别人的选择会影响我。 

【I】解释量表意义
如果你的得分大于25分的话,那么,社会认同对你的影响比较大,如果得分介于25-10之间,那对你的影响属于中等程度,如果少于10分,那么对你的影响就很少了。从现场的分数可以看出来,绝大部分小伙伴还是比如容易受到社会认同影响的,基本上别人做什么,也会跟着做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什么大多数人会追求社会认同感呢?为什么当别人出现困境我们不会主动伸出援手呢?我们看一下它的原理是什么。 

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阅读一下刚刚下发的原文拆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社会认同原理,该原理指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这一原理尤其适用于我们对正确行为的判断,特定情形下在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我们的看法取决于其他人是怎么做的。 

看到别人正在做,就觉得一种行为是恰当的,这种倾向通常都运作的挺不错。以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式行事,总比跟它对着干犯的错误少。大多数时候,很多人都在做的事,也的确是应该做的事。社会认同原理的这一特点,即是它的强项,也是它的弱点。和其他影响力武器一样,它为我们判断如何行事提供了一条方便的捷径,于此同时,选择使用这条捷径的人,也很容易遭到沿途伺机出手的牟利者的攻击。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互动+举例)

我看到大家已经看得差不多了啊。那么,什么是社会认同呢,它的原理是什么呢?【互动】

【学习者参与】

微笑:就是别人做什么我们就会跟着做什么。

对,非常棒,就是说我们常常会受别人的影响,根据别人的判断进行判断。

给大家分享一个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家让一名纽约的大学生假装癫痫发作,第一次实验,在场的只有一位旁观者;第二次实验,在场的有5名旁观者。你们猜,在哪一种情况下,那位癫痫发作的学生更容易得到帮助?【举例】【互动】

【学习者参与】一位旁观者

对!只有一名旁观者,85%的时候“病人”都得到了帮助,但是当有5位旁观者在场时,“病人”得到帮助的概率只有31%。

为什么人多了,得到的救助的概率反而变少了呢?【互动】

【学习者参与】微笑:大家都在看别人怎么做

没错,大家都在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别人怎么做,会根据别人的行为决定自己的行为。你不动,我不动,就大家都不动了。

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呢?【互动】

【学习者参与】“不确定的”“别人量比较大的时候”“陌生的情境下,情况不明确”

根据刚才大家的分享,我们发现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出于自我保护,我们会倾向于观察别人在做什么根据别人的行为决定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社会认同导致了这种围观的现象。

大家见过这样的事情吗?或者是自己经历的事情【互动】

【学习者分享】

潇潇:我在淘宝上买东西,我不确定这个东西好不好,我会看销量和评价,然后再决定买不买。

谢谢潇潇。淘宝上购物,在不清楚这个东西怎么样的时候,我们会一看销量二看评价然后再决定买不买。在座的都是女性,大家估计都会这样,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社会认同。我也分享一个案例。在美国,一个年轻的姑娘,在一个住很多人的街区遭到了袭击,这个袭击持续了35分钟,她还大呼救命,当时有38位目击者,但是没有人选择报警。

这样的事情很让我们心痛,不过后来调查发现,在遇到这种突发的紧急事情时,很多路过的人视而不见,其实不是不想帮,而是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到底是否应该出面帮忙,所以他们就会看别人怎么做,根据别人的行为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围观者效应。

但是,如果我们自己遭遇困境,别人因为社会认同的原因而不予伸出援手,情况很危急,我们该怎么办呢?

【具体步骤HOW】

1.让旁观者知道发生了什么,消除他们的不确定性

2.明确告诉对方自己需要什么帮助

3.指定其中某一个人提具体要求,明确施救者。

【适用边界】这个方法适用于我们遭遇突发事件处于困境,急需现场他人帮助,但是旁观者却没有立刻出手帮助的情况。

【举例】比如说一个人本来坐着休息的,可是等他想站起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好像有点不受控制,变得麻木了,慢慢的半边脸也变僵了,嘴巴也快不能动弹了,可是旁边来来往往的人根本没有注意到他,偶尔几个人看到他难看的表情也只是觉得怪异,但是看看周围人没有人露出关心的样子,也走开了。这个时候他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应该大呼引起别人注意,但是仅仅呼喊没有用,还要明确说一下“我好像中风了,需要你们的帮助,请帮我打120 的电话”,但是这还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是再直接从人群中找到一个人,盯着他,直指着对他说“你,穿黑T恤的这位先生,请打电话帮我叫救护车”。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只有在被困者自己是清醒的状态下,这三步才能够被运用,自己已经昏迷了,只能依靠社会道德的力量了。另外,这三步最好是按照顺序来,如果直接指明某个人要求帮助,对方可能觉得莫名其妙,甚至会想“你为什么不选其他人选我”,前面有铺垫再指定一个人,效果会好一点。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刚刚我们了解了社会认同是如何导致旁观者效应的,那么在真的遇到危急情况的时候,我们怎么做才能获得他人帮助呢?我们来现场演练一下。

【案例场景】一辆车发生了严重的车祸,车上的人受了重伤,浑身是血。他踉踉跄跄的爬出车,路过的车子看到这一幕虽然目瞪口呆,车速也降低了,但是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个时候受伤者应该如何获得他人帮助呢?

现在请大家按照分组进行讨论,请运用刚才中所学,讨论并且设计求救过程,帮助受伤的人获得他人的帮助,重点是受伤者个人的表达。一会我请小伙伴来分享一下获取救助的过程。给大家6分钟时间。


【学习者分享】

多多:首先会告诉对方不要怕,我出车祸了,我需要得到及时的救治。这样当一辆车停下来的时候,也许还有第二辆第三辆车停下来,然后指定第一辆车,对他说“你帮我打120”,然后指定第二辆汽车说“你帮我打110”,也许这样我的救治会更加的及时有效。

点评:谢谢多多,多多考虑的非常周到,还想到110和120一起打,不仅要急救,还要报警。

旦旦:大家好,我现在车子刹车失灵了,腿不能动,手机也坏掉了,我需要有人帮我报警。穿白色T恤的先生,你好,你能不能帮我拨打一下120 ,告知120我现在的状况和位置。

点评:谢谢旦旦,旦旦还说明了自己为什么不能够报警,这样更有说服力。刚才两组小伙伴考虑问题考虑的很周到细致,而且都用到了我们今天的方法。最后一点指定救助者非常重要。

希望大家在遇到困境别人因为社会认同而没有及时援助的时候,记得我们的方法,不过我还是希望不要遇到的好。

【A2】布置任务

听了一遍还是很容易忘记的,只有自己去应用了,我们的印象才会更深刻,遇到类似情况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大家在本次活动结束之后,留意身边的社会认同现象,然后找一个人一起练习,看看是不是运用今天的方法来解决效果会更好。

请记录过程以及遇到的问题,然后分享在微信群了。

【总结】通过今天的拆书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社会认同以及因社会认同产生的围观者效应,并且学会通过明确状况消除不确定性、明确帮助和明确施救者来避免社会认同原理发生作用。

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我今天的拆书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学习者活动结束后的分享】

微笑:我在回家的路上正好碰到了一件事情,有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姐骑电瓶车倒在路上,但是很多人经过她身边的时候,都只是放慢车速,没有过去扶她一把。我就想到了今天刚刚学到的社会认同原理,我想过去扶她,但是看看旁边经过的,好像没有人过去,我就有点犹豫了。就在我犹豫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小姑娘停下来问她,我就也走了过去。但是她太重了,我们俩扶不动,我就直起身对路过的人说“这位大姐站不起来了,我们俩扶不动,谁能够来帮忙搭把手?”,有三个路过的人停了下来,我指定其中一个“你帮忙打电话叫救护车,这位大姐好像骨折了”,然后我们就先把大姐扶到树荫下等救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