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所属活动: 南京玄武分舵线下拆书2017年第17期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高效管理 学习目标: 学会利用整块时间集中高效处理手头上的主要工作

开场:

大家好!我是棒妈,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1.职场妈妈,我是一名9个月男宝的妈妈,同时在一家事业单位从实文字工作;2.拆书爱好者,从7月份加入拆书训练营,沉迷不能自拔;3.终身学习者,提倡终身学习,自我进化不停歇。

 

今天推荐的这本书叫《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的作者是彼得·德鲁克,涉及过管理学的同学,都听说过他的名字。他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很多管理学耳熟能详的概念比如:组织、目标管理、绩效管理都是他最先提出来的。他一生写过的文章不计其数,光在哈佛商业评论超过30篇,记录至今没有人打破。写的书有50多本,在130多个国家传播,可以想象他的影响力有多大。

有人问彼得·德鲁克一个问题,写了这么多书,最满意的是哪本,他想了半天,说最满意的有两本,第一本是《成果管理》,《成果管理》提出战略,也就管理高层最爱提的规划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这个概念。第二本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提出了知识工作者的概念。

我们现在听知识工作者这个概念,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在当时,1966年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因为当时,德鲁克新奇地发现,当时社会正在进行一次大的转型,人们的主要工作正在由体力工作向知识工作转变。最先意识到这种转变,并且迎接这种转变的国家,如美国、瑞士、日本,二战后经济复苏都发展的很好。随着知识工作者增多,管理方式、难度带来新的挑战。知识工作者的主要工作是思考。思考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怎样将知识转换成具体的成果?对知识工作者的成绩继续衡量?正在大家苦恼的这个问题的时候,彼得·德鲁克出了这本书,书中从5个方面设置了一个大方案,论述了知识工作者怎样变的卓有成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集中自己的时间,集中的“方法”倒在其次,重要的是时间如何用法。许多人把次要的工作集中起来办理,因而匀出一段整块时间来。但这样的方法并无太大的作用。因为这样的方法,不啻在心理上或时间上,仍然放不下那些次要的事情,放不下那些很少贡献而又认为不能不做的事情。结果终究还会产生新的时间压力,来占用他的自由时间,牺牲他应该做的事。几天或几星期后,他已经 “集中”的自由时间,又会被那些所谓“新的问题、新的紧急事件、新的麻烦”瓜分得无影无踪了。

有效的管理者,第一步应先估计究竟有多少“自由时间”,真正是他自己的时间,然后保留出相当分量的一段连续性的整块时间来。一旦发现还有别的事情在“蚕食”他保留的时间,便立刻再仔细分析他的时间记录,再将其中比较次要的工作重新过滤一次。他们已知道这层道理,因此不至于过分删减。

一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懂得:对时间的控制与管理不能一劳永逸。他们要持续不断地做时间记录,定期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还必须根据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的多少,给一些重要的活动定下必须完成的期限。

有一位极有效的主管,身边经常带着两张这样的完成期限表。一张是有关紧急事件的,一张是做起来自己并无兴趣但却非做不可的。每次在发现完成时间比预定期限落后时,他就警觉到可支配时间已有溜走的迹象了。

总而言之,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若不将时间管理好,要想管理好其他事情就只是空谈。而分析自己的时间,也是系统地分析自己的工作,鉴别工作重要性的一种方法。

 “认识你自己”这句充满智慧的哲言,对我们一般人来说,真是太难理解了。可是,“认识你的时间”却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做到的,这是通向贡献和有效性之路。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如何利用整块时间集中高效处理手头上的主要工作?

第一步:对时间进行诊断,分析出究竟有多少是“自由时间”。

第二步:在“自由时间”,保留出相当完整的一整段时间,集中处理手头上主要工作。

第三步:集中处理手头上主要工作的时候,对时间做分析,防止其他事情蚕食手头上的主要工作,同时给重要活动下定完成期限。


【举例子】以我为例,9月我手头上主要工作是撰写月底新闻发布会上的汇报材料。一开始接到这个通知的时候,我是填缝加塞式的撰写,有时候是一边打电话,一边写材料,有时候是一边刷微信,一边写材料。写了一个星期,我发现我的材料一点进展都没有。

后来,我对自己的时间进行了诊断,我发现有的会议可参加可不参加,不参加的,和领导说一声关系也不大;有的沟通电话,让办公室其他同事打效果也是一样的。诊断自由时间是每天上午9点到12点。

接着,我利用这三个小时候的时间,关闭网页,关闭噪音污染,集中写材料,

写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有的观点需要推翻重来,包括论点和论据;有的数据要问业务部门;有的资料需要翻阅以前资料。后来发现每天三个小时时间不够用,我利用晚上忙完家里的事情,夜深人静的时候,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静下心来花一个小时写材料,保证在截止日期前交稿。

经过这一周每天四小时,将材料写好了。交给领导,领导还比较满意。

我举这个例子想说明我们手头上的深度工作是需要预热的,预热是需要整块的时间的。而只有花一整段时间才能预热,进入沉浸的状态,而只有进入沉浸状态,才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不断打磨自己的产品。而如果时间被切割成一块一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是不能打磨高效的产品。

第一步,我通过授权、不参加无关紧要会议创造了自由时间;第二步,在自由时间中,关掉网页、qq,屏蔽外界干扰,集中精力写材料;第三,做时间记录分析,发现每天三小时写材料还是不够的,深夜加班一小时,最后在规定日期交稿。

【给学习者分组】在进入A1环节之前,给大家分个组,左手边:李兵和Yimy一组;右手边:鱼姐和双双一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请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在日常工作或者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看起来很忙,实际上一事无成的经历?或者没有把业余时间集中起来,导致重要工作被延误的经历?

给大家3分钟时间,在组内分享一下。

请一位小伙伴和大家分享。

学习者李兵:我在公司也是做管理的,我早上第一件事列三只青蛙,和蝌蚪。对接的相关人员会列好,下属安排哪些要授权的也列好,在中午下班前和下午下班前会对接下完成情况怎样。

这个时间的使用效率能够达到80%,但是没有达到100%,为什么?尝试做记录的时候有问题,比如关注这个事情是一个小时,但是有时候有干扰了就会打扰到我,干扰后,我会关门,集中精力花了一个半小时或者两个小时时间,时间延长来处理事情。有时候用工具,如番茄钟,保持整块时间处理重要问题。1.授权,创造自由时间;2.排除干扰,关门,找出整块时间集中处理工作;3.对时间分析,利用番茄钟专心高效处理紧要事情。

A2:

刚才李兵分享了时间管理遇的例子,最后请大家想一下,未来一周,如何利用手头上的整块时间处理手头上的主要工作?写下具体的可操作的步骤。请大家在便签上写下,给大家1分钟。

Yimy:1.预估整段时间:19:00——20:30;21:00——22;30;2.事件:读书写作;3.干扰处理:记录时间花销,及干扰项,清空大脑,排除干扰;4.清单:写出重要的事情或者紧急的事情清单,花整块时间处理。

李兵:目标:未来一周,记录自己的管理时间。计划:1.每天每项工作启动时,结束时记录时间;2.每天下班前回顾时间,看看有时间记录无毛病;3.睡觉前写个小自传反思(15分钟)。

双双:1.在重要紧急的事情上,提前与参与者确认好时间节点;2.将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评定为如果可以授权,授权他人完成,盯紧节点即可;3.预留出自我反思与改进的时间。

今天拆书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