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第3选择》 所属活动: 【NO:43】拆书帮天津北洋分舵拆书练级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构建协同思维 学习目标: 2-3

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晚上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李敏,今天的学习需要分组讨论,我们来简单分下组。 

请小伙伴们回忆一下,当我们面对分歧和争端的时候,我们是不是都在想,打或者逃/我赢或者你赢/反抗或者忍受/成功或者失败/支持或者反对这两种选择呢?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在忙于说服别人,打败别人,讨好别人或者教育别人呢?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种在这两种选择之外的第三种选择——协同思维。 

【学习目标】

希望小伙伴们在跟随我完成今天的RIA现场学习后,在与他人产生矛盾和分歧时,不再纠结于非此即彼的关系而使矛盾升级,而是能够通过四个步骤构建协同的思维方式,控制情绪,寻找对双方有利的解决方法。 

【图书介绍】

今天要拆解的片段来自《第3选择》,作者是史蒂芬.柯维,他的成名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影响了全球大量成功人士,他把之前的七个习惯浓缩成一件事,那就是随时随地能够做出第三选择(F),这本书是柯维去世前写的最后一本书,根据他永远“活在高潮”的理念,这本书也可以被认为是他写得最好的一本,可以说是他的集大成之作(A),如果你足够主动积极,并且愿意把自己所学应用到生活中,那么阅读这本书将成为你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教你摆脱惯有的两种思维模式,建立协同思维,教你在与他人产生矛盾时建立更友善的关系,达成更好的结局(B)。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请大家花1-2分钟时间,看一下手里资料左侧原文片段部分。    


寻求协同思维模式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超越两种选择思维、获得协同心态的人——如甘地、戴明和支持孩子学音乐的家长娜迪亚——很少,但他们有着高度的影响力、创造力和效能。他们自发地设定每一种两难境地都是“虚假的困境”。他们是另辟蹊径者,是革新者,是破局者。

想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获得“第3选择”思维,我们必须分四步转换思维模式(见表2–2)。请记住,这种转变并不容易。它们是违反直觉的,它们将引导我们远离自我中心,建立对别人真正的尊重。它们会使我们不再总是寻找“正确”的答案,因为我们要寻找“更好”的方法。它们将引导我们走向不可预知的道路,因为没有人预先知道第3选择是什么样子。

两种选择思维

第3选择思维

我只看到“我这一方”。

我看到了“我这一方”的独立自我。

我对你有成见。

我将你视为独立的人,而不只是“你那一方”的代表。

我要维护自己,因为你是错的。

因为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我要找到你

我攻击你,双方因此爆发战争。

我与你协同,我们共同创造一个超乎想象的不可思议的未来。

2–2

2–2列举了普通的两种选择思维与第3选择思维的四步思维模式的对比。 你可以看到,随着每一阶段的深入,两种选择思维逐渐离创造性解决方案越来越远。没有第3选择思维模式,获得创造性解决方案是不可能的。每一种思维模式都是下一阶段思维模式的基础,所以思维模式序列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图片1.pn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原文片段给我们介绍了一种在与他人产生分歧时,可以运用的全新的思维方式,叫“第三选择思维”,也就是“协同思维”。协同思维就是一种以寻求双赢的视角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它强调在尊重对方的差异和不同的基础上来寻求使双方都能满意的答案。而我们这个片段的学习重点呢,就是如何超越两种选择思维,来建立协同思维模式。

why】错误的一般做法和坏处

我们在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者分歧时最常用的就是非此即彼的两种思维方式,即判断是你对还是我对。我们很容易因为一件小事就给别人贴上负面的标签,即使言语中使用的是积极的词汇或者是“为了对方好”,实质上却依然是觉得自己对,要求对方妥协。

【举例】我自己就常常犯非此即彼的错误,比如上个星期,我又一次不满意老公总是不擦地,我觉得他不讲卫生,生活习惯差,他觉得我吹毛求疵管的太多,结果就是我们谁都说服不了谁,还给对方贴上了邋遢和洁癖的标签。

how】

那我们如何才能在面临矛盾和分歧时,运用第三选择也就是协同的思维方式来建立良好的沟通,寻求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法呢?原文片段通过两张图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4个步骤,都比较抽象,我们来细化一下。

1、问自己提出观点的动机(提问)。“我看到自己”指的就是具有自我意识,站在客观的角度检验自己的设想,问自己,我提出这个观点究竟目的是什么?

2、描述对方相关的优秀特质(描述)。“我看到你”指的是你要跳脱出争议本身,放下偏见和标签,来客观的分析这个人,找出对方让你接受、关怀和赞赏的特质。

3、换位思考解读对方行为(理解)。“我找到你”指的是不以批判为目的,体会对方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行为,用同理心深入理解他人。

4、找出双方接受的解决方式(双赢)。“我和你协同”指的是承认双方的需求不同,找出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式,而不是要求对方妥协,或者是自己妥协。

【A1+】回到我和老公的例子,第一步我提出擦地的动机是怕猫吃掉地上的猫毛生病不是因为洁癖;第二步在除了擦地这件事情上,其他方面老公还是表现的很勤劳的,比如说洗碗,洗衣服,整理家务等等;第三步,换位思考,我想老公应该是觉得养猫地上有猫毛是不可避免的,没有必要在这件事情上浪费时间和精力;第四步,如果兼顾我和老公的需求的话,那买一个扫地机器人一切都解决了。

【适用边界和预防异议】

协同思维实际上是兼顾双方的需求,而不是要求任何一方妥协或者是忍让,可以适用于你希望与对方建立良好关系的工作伙伴、亲人朋友等。当然,不是所有的矛盾或者争议都可以用协同思维来解决的,使用的前提是双方都是善意的,不是为了伤害对方,以伤害为目的的矛盾和分歧是无法寻求协同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接下来请大家通过我下面提供的场景,运用刚学习的四个步骤构建协同的思维方式,来进行一次角色扮演。

【场景描述】

小李是阿花的一位闺蜜,和老公已经结婚5年了,她常常和阿花抱怨老公。这天,小李又来找阿花了,“亲爱的,我现在实在受不了我老公了。我每天学习,参加读书会不断使自己成长;可我老公一本书都不看,天天就知道看电视、玩游戏,谈论的不是买菜就是做饭,还抱怨我花这么多时间搞这些没用的东西,也不管家里,我现在看见他那个堕落的样子就烦。”阿花马上意识到小李和老公是陷入两种思维的误区了,非要争执应该注重个人成长还是注重家庭生活。

【拆书家引导】

如果你是阿花,你将如何帮助小李使用今天学到的4个步骤来转变思维方式,停止抱怨老公,走出婚姻困惑?

现在我们两人一组,一个人扮演阿花,另一个人扮演小李。给大家6分钟的时间和小组讨论,一会我们找小组分享一下。

【演示成果展示】

学习者王:我来扮演阿花吧。

学习者郑:好的,那我来扮演小李。

学习者郑(小李):我现在受不了我老公了,我每天就是想学习,参加读书会;但是他天天总是在埋怨我这件事情,还天天都在家看电视、玩游戏,让我去做饭弄这些特别琐碎的事儿。我受不了他总是这样,两个人没有一个共识。

学习者王(阿花):家庭生活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可能每个人都不同,你经常去参加读书活动,你注重的是哪方面啊(提问动机)

学习者郑(小李):我想认识更多爱学习的朋友们,从而促使自己能够更为努力的学习精进,提升自己。

学习者王(阿花):我感觉你的性格可能更外向一点,对自己要求更高一些,你老公呢?可能性格没有你跟我那么外向,不太注重社交和提升这块儿。

学习者郑(小李):对,他是挺宅的,除了上班就是宅在家里面。

学习者王(阿花):他虽然内向性格比较宅,但他是不是上班的时候会很认真(描述对方优秀特质)?他上班认真负责,那是不是可能压力就比较大,下班就想着放松一下,打打游戏看看电视(换位思考理解对方)?其实你们双方没有所谓的对和错的,是不是?

学习者郑(小李):对的,他工作强度是很大的,所以下班就想放松一下。

学习者王(阿花):那你是不是可以站在你对老公的位置上想一想?上一天班了很辛苦,那下班我就想休息一下放松一下很正常对吧?那你俩是不是可以双方坐下来商量一下,互相体谅一下,找到一个让双方都能比较舒服和接受的办法呢?比如说老公上班回来先打半小时游戏,然后替你做一些家务。(找出双方都接受的解决方法)

学习者郑(小李):好的,我会的,我回头跟他好好商量一下,找出我们两都舒服的方式。

【A3演练拆书家总结】

非常感谢两位小伙伴的精彩分享。我再给大家梳理一下,首先阿花问了小李她提出观点的动机是什么.以及两人的分歧出现在哪,然后帮助小李找出老公工作认真的优点,并且带领小李换位思考来理解老公.最后建议小李和老公商量找出让双方都舒服的办法。阿花的劝解非常棒,一步步带领小李放下对老公的抱怨,初步建立协同的思维方式。正如刚才两位学习者的展示过程,转变思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一步步来,做完前3个步骤呢,可以跟对方尝试商量出第四部双赢的办法。

【结语】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我们通过举例和现场演练的方式,学习了在出现矛盾和分歧的时候,能够能够通过“提问”“描述”“理解”“双赢”四个步骤构建协同的思维方式,控制情绪,寻找对双方有利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启发和帮助。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请大家把给我的反馈写在便签上!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