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小伙伴们,晚上好,欢迎来到今天的拆书现场,我是今天的新手拆书家李红彧。
【分组】今天的拆书活动需要进行小组讨论,我们简单的进行一下分组,以方便进行小组讨论活动。
【学习目标】今天的学习目标是:轻松的同领导表达反馈意见,增进双方沟通交流、满足生活工作需要、共同搭建起稳定条件下的双赢模式。
今天带来的拆页片段选自《内向者沟通圣经》,作者是被誉为“内向型人格之王” 珍妮弗.康维勒。书中提供了应对多种挑战情景的有效方法,如果你有沟通上问题,一定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在工作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听从于直属领导的指挥,彼此就组成了工作当中的稳定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TA的举动会影响你的工作效率、你的心情、甚至于影响你的前途。怎么样可以让你同领导的三观相符,步调一致呢?今天的拆页,就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拆页】主题:高效表述反馈意见
在稳定的合作关系中,给上司提供反馈意见也很重要。这既包括正面反馈,也包括改进意见。没有人可以在真空中工作,我们都有盲点。随着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职位升迁,会向他反馈他的行为对其他人有哪些影响的人也越来越少。因为害怕上司的反应而选择沉默可以确保你的安全,但是它也不会加强你与上司的合作关系。
那么怎样才是开始这种对话的正确方式呢?你可以简单地说:“我可以给你一些反馈意见吗?”在行为或情况刚发生没多久时,选个合适的地点,记得要提出明确针对行为的意见。一定要给出替代建议。
我喜欢SAR方法,因为它很容易记住。首先描述具体情况(S),然后讲述你所采取的行动(A),以及这种行为产生的结果(R)然后提供一个备选方案,以及这个备选方案会带来的结果。这是你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出的建议。它的目的在于开诚布公地探讨如何做出建设性的改变,而不是追究和指责。
【what】这个片段很清晰的告诉我们一件事:如何反馈意见。让我们在反馈情况、指明缺陷的同时,给出替代方案及其最佳结局,最终达到双方共赢的状态。
【why】通过这样的描述,既可以满足自我工作的需要,又可以让领导感觉出你的工作能力,得其赏识。
【A1】那我们平常是不是这么做的呢?举个我的例子,领导周一给我任务,让我周三完成下半年所有的教学课件。接到任务之后,我只能弱弱的说一句:这是一个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两三个人一起干还可以。领导看了我一眼,再次强调了一句截止日期为周三。当时的我,即使知道任务存在缺陷,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我意见让领导接受。
【how】那具体如何去做呢?片段给出了答案,我将此办法称之为按照顺序完成的【SARPE法】
1.S——描述:准确具体的说明情况
2.A——行动:讲述应对行动,指明缺陷问题。
3.R——不良结果:此时的结果往往是需要避免的,例如,造成抱怨、触发矛盾、引发投诉等,引发他人反思。
4.P——替代方案(planB):根据领导的处事风格提出一个或者多个备选方案,避免造成要挟的反应,增加成功的概率。
5.E——最佳结局(ending):改变之前的不良结果,得到最佳结局。我们也可以在重复不良结果之后引出最佳结局,形成对比,增加说服力。
【适用边界】这种主动反馈的方式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么?当然不是,因为反馈涉及到双方,所以我们需要在双方情绪稳定、特别是被反馈的一方情绪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选择实施,这样比较容易实现目标,切忌在双方特别忙碌或者对方正在情绪波动时使用。同时要注意反馈的时效性,尽量在行为完成不久之后进行,否则需要沟通一方长时间回忆,目标也不容易实现。
【指令A1】
接下来的时间里,请大家回忆一下,在你过去的工作场景中,在处理和上级沟通的环节中,身处怎样的状态呢:默默接受所有任务?据理力争让领导转身离开?还是直接拒绝领导的任务?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各个小组进行讨论,将自己想到的失败案例写到【A1】空白处,然后我们找个小伙伴进行分享
学习者1:之前在工作中,对于领导指派的任务,大部分都是默默接受,但是我还是存在着工作的底线的。当触碰到我底线的时候,我还是会奋力反抗一下。
学习者2:我和领导大部分时间内的沟通方式都是据理力争,一定要争取一下。
【指令A2】
看来大家之前在同领导沟通的问题上确实存在很多问题,现在想想看在今后自己的工作场景中,是不是可以利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来解决沟通反馈的问题,接下来大家思考一下使用学到的【SARPE】法进行反馈,当我们再遇到需要反馈意见的场景中,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假想一个你可能发生的情景,比如说把任务交付给已有工作安排的你的时候,旁边的小王正好完成任务有空闲时间,你应该如何同领导反馈意见呢?请大家运用今天学到的【SARPE】法进行反馈,将你的反馈过程写在空白处。一会选出一个伙伴分享。
学习者1:我想到如何今后领导再让我压缩上课课时的话,我可以这样和领导沟通:
S——您上次提醒我,让我将3个小时的课时压缩到2个小时,将练习时间删减。
A——我这么做了,不过因为练习时间的删减、学员们并没有现场掌握反馈学习的成果。
R——课程接收后,现场学员的课后反馈很差,大部分人在调查问卷中出现了不知如何利用的状态。
P——以后我希望将时间调整为2.5个小时。
E——这样就可以兼顾压缩课时和学员练习的时间了,达到双赢状态。